查看原文
其他

【中心动态】2021年浙江大学“治理中国”博士生论坛——社会保障分论坛成功举办

2021年12月12日,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主办,浙江大学民生保障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浙江大学风险管理与劳动保障研究所共同承办的2021年“治理中国”博士生论坛——社会保障分论坛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顺利召开。因疫情防控需要,本次会议在线上线下同步进行。

在本次论坛中,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湖南大学和浙江大学的10位博士生分享了他们在社会保障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山大学彭浩然教授、浙江工业大学祝建华教授、浙江大学苗青教授和杨一心老师作了精彩点评,浙江大学何文炯教授和张翔副教授参与了线下讨论。此外,还有百余人在线上参加了本次论坛。

论坛首先由浙江大学民生保障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何文炯教授致辞,何教授对所有参加本次论坛的博士生们致以感谢,同时鼓励他们使用先进的研究方法做扎实的实证研究。随后,论坛分为上下半场进行,每个环节分别由5位博士研究生同学汇报,半场汇报结束后两位点评专家对上述报告作点评。

上半场的主题为“共同富裕与社会保障”,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张雪担任主持人。复旦大学周祥同学报告的题目是《职业年金制度内部效率与公平定位困境研究——基于博弈论的视角》。她从职业年金的内部效率与公平的角度入手,运用替代率测算和公平理论对职业年金制度进行了评估和分析。她认为当下职业年金制度面临的定位模糊困境主要由财政全额拨款和非财政全额拨款的两类机关事业单位之间的制度定位诉求不同和博弈最优解不同所导致。

上海财经大学陶旭辉同学报告的题目是《人力资本进步、工资压缩与区域赡养负担差异——兼论南北经济差距问题》。他认为我国部分地区面临的社会保障赡养负担重的现象不是老龄化程度不同导致的,而是由未使用老年劳动力资源的差异以及劳动力流动造成的,即在市场化程度偏低的地区,在公平工资机制作用下,老年劳动力工资水平较高,而年轻劳动力工资水平偏低,前者导致企业对老年劳动力需求减少,未使用老年人力资源增加,后者导致年轻劳动力流出,两者共同造成了高赡养负担和资本流出的现象。

浙江大学张钊同学报告的题目是《基于UTAUT模型的智慧养老服务使用意愿研究》。他通过基于UTAUT模型的问卷调研发现,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对智慧养老使用意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感知风险对智慧养老使用意愿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除此之外,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个人月收入在一定范围内对智慧养老使用意愿起到调节作用。

中央财经大学袁月同学报告的题目是《财政分权、社会保障与多维相对贫困》。她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明晰财政分权对多维相对贫困的作用机制及社会保障支出效率的中介效应,并从建立可持续、常态化的防范返贫 与精准帮扶机制,逐步建立城乡统筹的相对贫困治理体系,降低财政支出分权程 度并下放社会保障服务的资金支配权,以及引进更多的政府、市场和社会力量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浙江大学王中汉同学报告的题目是《非稳定就业者能够进入中等收入群体吗? ——基于 CFPS 数据的分析》。他基于CFPS数据对我国非稳定就业群体的规模、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发现这个规模庞大的群体失业风险高,收入更低,社会保障更差。他认为要采取综合性的改革措施逐步破除这些障碍,使非稳定就业者能够逐步进入中等收入群体。

浙江工业大学祝建华教授和浙江大学杨一心老师从写作逻辑、实证研究等角度做了点评,赞赏了与会同学研究的规范性,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下半场的主题为“健康中国与社会保障”,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王中汉主持。中国人民大学王昭茜同学报告的题目是《从分级到协同:面向共同富裕的基本医疗保险区域协同治理研究》。她认为在共同富裕背景下,着力解决医疗保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是新时代医疗保险的发展方向。她认为应通过公共服务一体化、区域制度一体化、基本医保均等化等分步走阶段,逐步探索中央统一规划、跨统筹区的协同治理,建设面向共同富裕、缩小区域差异的医保制度体系。

湖南大学闫国章同学报告的题目为《医疗服务能缓解农村失能老人虚弱性吗?——来自CLHLS的经验证据》,他基于“虚弱指数”和2011-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调查(CLHLS)三期混合截面数据,实证分析了医疗服务对农村失能老人虚弱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他发现医疗服务可得性与可及性对失能老人虚弱程度影响显著,且用住院天数衡量的医疗服务利用变量发挥了显著的中介作用。

上海财经大学高鹏同学报告的题目是《灾难性健康冲击、人情支出与保障水平差异:兼论医患关系对医疗服务的影响》。他发现灾难性健康冲击会显著提高医患双方“人情支出”发生的概率,人情支出虽能显著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和医生的满意度,但医患双方无论是否发生“人情支出”,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后其健康程度均能显著提升,个人医疗费用支出也会显著增加。

浙江大学陈欢同学报告的论文题目为《住房借贷款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她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 2016 年和 2018 年的微观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从“是否有住房借贷款”、“待偿住房借贷款总额”以及“待偿住房借贷款总额/收入”三个方面考察了住房借贷款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她发现住房借贷款对心理健康状况 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进一步区分债务来源后发现,借款对心理健康的负向影响更为显著。

浙江大学张家瑜同学的论文题目为《Socioeconomic Status, Peer Social Capital, and Quality of Life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During COVID-19: A Mediation Analysis》。她发现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社会资本在调节青少年社会经济地位与生活质量之间关系中的作用,而青少年的社会经济地位与他们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即学生在家学习时,社会资本对他们社会经济地位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产生了中介作用。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彭浩然教授在点评中建议量化研究应从读者的视角出发,尽量让研究的主题更加吸引人。浙江大学公管学院苗青教授则鼓励同学们多作英文写作,建议大家多从心理视角考察人的“精神富裕”。

会议最后,主办方再次感谢所有投稿作者、论文评审专家、论文点评专家和所有参会师生的支持!同时希望明年可以线下交流。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zjuswg

邮箱|swg@zju.edu.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