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永谋:AI失业:从富裕社会到经济奇点,才是人工智能发展的现实问题

苇草智酷 2022-08-0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不好为师而人师者 Author buhaoweirenshi


作者 | 刘永谋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转自 | 不好为师而人师者



前年就说过,现在人工智能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呈现一种“科幻式写作”的特征。也就是说,多数类似讨论对人工智能的理解是未来愿景的,离现实中的人工智能十万八千里。


尤其是超级智能即超过人类智能的机器智能,完全处于想象之中。讨论与之相关的问题,和写科幻小说差不多。不过,很好玩,很有趣,有时也有一些新奇的观点。更重要的是,类似讨论能够起到重要的宣传效果,给人工智能科研拉来资金和资源。


蔡斯的《人工智能革命:超级智能时代的人类命运》,大致就属于此类风格的畅销书。读起来跟读故事书一样,读完记住的东西不多。




1、超级智能会是人类福音吗?


这个问题的各种回答,被作者认真归纳为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两类,结论是都有可能,情况非常复杂。


乐观主义的理由:1)更理智意味着更仁慈,2)人工智能本身没有目标,3)人类可以控制人工智能的目标,4)它与人类不存在竞争,5)超级智能就像一个政府机构。显然,这些理由都可以被反驳。比如第三条即目标问题,1)所谓好的目标究竟意味着什么,人类并不清楚——“自由自由,多少罪恶假汝手以行”——一味地保证人类自由,真不知道是好还是坏,2)最终目标实现需要过渡目标,很难预计这些过渡性的东西会导致什么问题。


悲观主义的理由:1)不友好的人工智能更有可能,2)中立态度也可能导致悲惨结局,3)它可能反对人类,4)它可能弄巧成拙,5)它可能会一意孤行,6)人类将变得毫无价值,人类的艺术、科学成就都在超级智能面前相形见绌,7)它可能会蓄意犯罪。


感觉悲观主义的言论很难反驳,因为很难否定厄运出现的绝对可能性。这就像是证伪问题一样,悲观主义者只需要一个例子就否定乐观主义的立论,而乐观主义者要证明悲观主义预计的情况从方方面面、世世代代都不可能出现。


比如说第二条即中立问题。尤德考斯基(Eliezer Yudjowsky)说,如果人工智能对于人类既不爱也不很,但是人类由原子构成,它可能觉得这些原子可以做别的用途。如何能否认超级机器人可能因此消灭人类的可能性呢?这似乎和反驳阴谋论一样难。


对于上述讨论,我的看法很清楚:1)超级智能与人类的终极命运还很遥远,其实人类灭绝自己还有很多办法,用不着等待超级智能大开杀戒;2)AI与机器人已经导致很严重的现实问题,尤其是蔡斯所称的“经济奇点”问题,更可能引诱人类相互争斗而自我灭绝;3)科幻式的畅想的话,未来更可能的是人与机器融合的赛博格或后人类世界,硅基与碳基两种智能的对立将不复存在,在如此世界中机器与人的友爱也好、对立也好,这些问题都不存在,或者说实际上人与人友爱不友好、对立不对立的问题。


因此,蔡斯提到的神谕人工智能(把超级智能安置在屏蔽空间)和神灯人工智能(阿拉丁神灯一样平时休眠,被召唤才完成有限任务)在未来世界可能存在,但并非一些人所想象的生死攸关。比如,前者可能是未来安全考虑,后者可能是为了节省能源。




2、从富裕社会到经济奇点


蔡斯提到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现实问题,我对此非常关心,称之为“AI失业”问题,而他则称之为“经济奇点”问题:“迄今为止,被机器人替代的人们总能找到新工作,尽管有时候需要经过在培训。但是,如果像很多人担心的一样,机器做的比人好的工作越来越多,最终有一天,大多数人都将事业,他们没有任何过错,却丢掉了饭碗,那该怎么办”,“到那时候,当大多数人都永远不再工作时,就达到了一个经济奇点。”我也注意到蔡斯所说的情况:大多数人都认为AI失业的情况只会愈演愈烈,但是人类社会对“经济奇点”到来并没有给予足够的深入全面的准备。


在我看来,AI作为机器劳工被发明出来,迟早达到可以取代人类绝大部分的劳动的水平,而这本身就是AI发展的根本性目标。但是,能够取代并不等于实际取代,这牵涉到人类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机器人可以让所有人都很少劳动或不劳动就可以过上好日子,但有些人不希望其他人不劳动,就会通过社会制度安排强迫其他人劳动,掠夺其他人,压迫其他人。这一点在工业革命以来的经济史发展中已经得到了证明。


一个人要过上舒适的日子,需要消耗多少物质财富,这是可以定量计算出来的。一个社会有多少成员,乘上单个人需要的物质财富,可以得出整个社会过上舒适生活所需要物质财富的数量。然后,再加上社会交易成本、各种损耗,我们可以得以一个有限数字。从理论上说,当社会生产力超过这个数字,人类社会就应该进入大同世界了。


不少人认为,发达国家已然进入“富裕社会”,即社会生产的物质财富已经足够社会成员过上好日子了。技术统治论者认为美国在1929年已经如此,而加尔布雷思认为的时间节点是20世纪70年代。但是,现实中的美国还是很多人在流浪、讨钱,还是吃不饱、穿不暖。


显然,这是社会制度的问题,光靠科技和生产力发展永远解决不了——在剥削制度之下,一些人总要剥削另外一些人,根本不管仓库里是不是肉多得臭了、粮食多得烂了。对不对?


在生产力低下的时候,剥削行为可以得到物理学解释:我们只有供1万人吃的粮食,现在却有1万5千人,因此总得有人挨饿。现在,我们能够生产供2万人吃的粮食,为什么还有人挨饿呢?这是不是社会制度问题呢?


现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富裕社会”在智能革命时代进入“AI富裕社会”即超越蔡斯说的“经济奇点”,上述矛盾必定会变得无比尖锐和突出。自从工业革命以来,拜科技之力量,压在人类身上的劳动负担越来越轻。20世纪我们搞了8小时工作制,后来又是5天工作制、带薪休假制。如果机器人能把人类的绝大部分劳动给干了,人类为什么不能一周工作2、3天甚至更少呢?


前些年,应该说劳动负担在减轻,一周休息两天、带薪休假已经普及。可是,最近几年996之类似乎在卷土重来。那么,我们就要问:科技进步提升的生产力干什么去了?为什么没有惠及劳动阶级呢?


在很多人看来,当务之急的问题是给受到AI冲击的人找到新工作,比如搞“零工经济”、做一些数字标注工作等。我不否认这些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但是,从长远来看,AI拥有取代绝大多部分人类劳动的能力,是大势所趋,时间应该不会超过100年。


然而,我对“AI理想国”的信心并不强烈。理论上说,AI可能让所有人卸下劳动的重负,但现实中,AI更可能被用于新一轮更强的压迫行动。作为一种最先进的、威力惊人的劳动工具,掌握它的统治阶级将拥有比掌握耕地耕牛、蒸汽机内燃机更强大的力量。在这种情况下,极少数人通过控制AI便可以继续欺压他人的无耻生活。


一句话,与其担忧超级智能压迫人类,不如现实一点关心一下统治者用AI压迫劳动人民。重复一下我多次表达的观点:只有人人关注,人人争取应有权利,如此才能走出一条介于“AI理想国”与“AI机器国”之间的现实道路。(完)









未来终将来临

如果您没有能力想象后天

就一定会活在被别人定义好的未来之中


失去对未来的思考力

就是丧失对未来的掌控力


没有能力想象未来

就没有能力为即将到来的未来做好准备


向时代提问

投票评选

(如果有不同的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END——


苇草智酷简介——


苇草智酷(全称:北京苇草智酷科技文化有限公司)是由长期从事互联网前沿思想、人文、科技和投资领域的专家所组成一个的思想者社群组织,其前身是已运营5年的互联网思想者社区—网络智酷。


苇草智酷秉承“让天下思想者连接起来”、“让思想流动起来”、“让思想直立行走”的主旨和愿景,在泛互联网思想领域中,立足全球视野,感知时代脉搏,聚焦思想前沿。


苇草智酷好文推荐

刘永谋:关注法国技术哲学

刘永谋:斯蒂格勒思想的自我总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