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果给“奋斗”加一个期限, 这位中大人希望是一万年

编者按

以专职科研人员、博士后为主体的专职研究人员队伍,已成为我校青年人才的生力军。


在解决国家关键技术的高水平科研平台上、在与行业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相契合的高水平科研团队中,都能见到他们忙碌的身影。


2015年以来,中山大学提出“人才倍增”计划,同时打造人才创新发展平台,为专职研究人员提供了科学研究的绝佳舞台;建设菁英荟萃的人才蓄水池,为专职研究人员开通了转聘教师的绿色通道;开辟人才发展的道路,为专职研究人员提供多种发展路径。


广大的科研人员与学校一道,共享着大湾区发展的红利,共同缔造学校事业发展的“中大速度”,共同见证中山大学新的辉煌!


“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寄语当代青年时所引用的诗句,这也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杨功政博士最钟爱的诗句。


“我们通常说,青春万岁、青春无悔!青春的美好恰恰在于其短暂,我们要在青春时,抓紧时间学习各项知识和技能,练就过硬本领,实现人生理想。当白首回看人生时,才会既不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杨博士在言语间透露出理工男青年的沉稳与踏实。这是他对诗句的理解,也是他科研工作实践的生动写照。


从学习到工作,从博士后、专职科研人员到副教授,在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杨功政博士自我鞭策、始终如一,在科研路上逐梦前行。


▲杨功政在纳米楼实验室


每当坚持不下去,就看一眼“中大绿”


对杨博士而言,青春的底色是什么呢?思考许久,他回答说:“中大绿!”这还要从10余年前硕士研究生报到的那一刻开始说起……


2008年9月,杨功政作为硕士研究生新生来到中大,那时的他意气风发、满怀期待,下定决心要在中山大学潜心钻研、苦练本领、增长才干,靠努力奋斗实现自己的科研理想,做一个踏踏实实的科研人。


然而,现实与理想总有着距离,“老实说,我的研究在一开始并不十分顺利,看到同组的同学进展很顺利,我开始有点担心自己的进度。”杨博士说,为了赶进度、矫正偏差,他一度通宵达旦。然而,进展依然不甚理想。他还记得,那是一个炎热潮湿的午后,他独自从实验室走出来,低着头,轻轻叹了口气。这时,正好遇到导师王成新教授。“王老师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同理心,他看出了我脸上的失落。”杨博士说,王老师询问了他的实验进展,给他分析了可能存在的问题与突破口。


“科研,就像长跑,当你冲过马拉松终点线的时候,你会在乎起跑时候的磕碰吗?”王成新教授语重心长地开导杨博士,“每当坚持不下去了,就看一眼‘中大绿’吧!”王教授指着中区大草坪,微笑着说。杨博士记住了导师这句鼓励的话,凭借自己的坚持和导师的帮助,他解决了难题,并向下一个目标进发。


“是王老师为我开启了科研大门,带领我走进去并沉浸其中。回想起来,王老师当年带着我们在实验室讨论、观察、分析数据,经常忘了时间。老师的言传身教,让我学到了执着、勤奋、钻研的科研态度。”从在中大读硕士、博士,到留校做博士后、专职科研人员,再到任职副教授,杨博士稳打稳扎,将“坚持”融进了自己的青春底色。


▲王成新教授(二排右四)课题组成员合影(二排左四为杨功政)


不忘初心,科研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关于从事科研工作的初心,杨博士如是说:“电池研究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方向。我希望自己从事的研究,不仅局限于发表有影响力的论文,还要真正为这个社会的科技进步做出贡献。如果研究成果最终能够在现实世界中得以应用,我会非常有成就感,觉得自我价值得到了实现”。


秉持这样的初心,杨博士多年来就像在实验室生了根,以实验室为家,精心耕耘。然而,科学研究要经历无数次推敲和尝试,甚至无数次失败,才可能有所收获。他回忆自己在解决电解液瓶颈问题时谈到:“电解液好比是电池的‘血液’,对于电池性能的影响至关重要。水系电解液会腐蚀电极材料,同时狭窄的电化学窗口限制了能量密度的提升。有机电解液的有限离子电导率,导致电池无法实现高功率、高能效。我是学物理出身,电解液的研究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我像一个刚进入实验室的小学生一样,重新学习,翻阅文献资料,一点一滴地积累、摸索,在调试了上百种电解液后,终于取得了一点突破,研发出高离子电导率且无自腐蚀的新型电解液。目前该项研究已申请一项国家发明专利”。没有人会知道他泡在实验室里,花费了多少时间,尝试了多少种方案,才最终取得了突破进展。这个看似枯燥煎熬的过程,他乐在其中。


“科研是我认准的初心,尝试、投入,甚至疲倦的时候,在实验中的我也是快乐的!”


▲杨功政在纳米楼实验室组装电池


继续奔跑,跑道上没有侥幸


“科研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科研的跑道上没有侥幸。”杨功政说:“我目前的研究重点是高安全、耐贮存、长寿命的可充锌离子电池。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我也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去面对一切的困难和挑战。我会朝着自己的目标继续奔跑!”


与此同时,副教授这一新的角色赋予了他新的使命。除了做好科研工作之外,他表示,未来也要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好老师,在人才培养方面有所作为、有所贡献、有所成就。


▲杨功政指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


“在中大学习和工作十余年,我钟爱这里的学术氛围和环境。我是幸运的,能在科研上取得一些成果,这得益于中大良好的科研人才培养机制。”杨博士说。回首往昔,他倍感幸运,感怀恩师王成新教授的指导与学校的培养。展望未来,他斗志昂扬:“青春有保质期限,但奋斗没有!如果给“奋斗”加一个期限的话,我希望是一万年!”


人物名片


杨功政


2014年博士毕业后,留校从事博士后工作,2016年至2019年任特聘研究员,2019年获聘为副教授。杨功政博士的研究领域主要有多价金属离子电池的材料设计与器件组装。


--中山大学人才发展办公室--

来源:中山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

编辑:陈宇、李乾

初审:葛铿

审核:肖楠

审核发布:杨晓萌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

及时了解中山大学人才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