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人才发展办公室
其他
中山大学诚邀青年才俊申报2024年度“博新计划”
根据全国博管办《关于开展2024年度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含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和博士后科研业绩评估考核资助申报工作的通知》(博管办〔2024〕32号)精神,我校2024年度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以下简称“国家资助计划”)的申报工作现已启动,诚邀优秀博士依托中山大学流动站积极申报!学校概况中山大学的前身国立广东大学于1924年由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近百年间,中山大学发展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性综合大学,形成了文理医工农艺综合发展的学科格局。其中广州校区重点提升文、理、医传统优势学科,珠海校区重点发展深海、深空、深地、深蓝学科群,深圳校区着力发展新医科、新工科、新农科,学科实力居于全国高校前列。中山大学医科作为我国西医教育的摇篮,历史与实力并存。发展至今拥有10家实力雄厚的直属附属医院,医教研综合水平与医疗服务规模均跻身全国领先行列。中山大学吸引了众多海内外学术英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500余人,高层次人才数量居国内高校前列。学校现有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5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7个,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36个,省部级平台241个。计划介绍自2023年起,国家资助计划按照“个人申报、单位推荐、专家评审、择优资助”的原则实施分类分档资助。国家资助计划计划分为A、B、C三档,资助期为两年。其中,A档为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以下简称博新计划),其旨在结合国家实验室等重点科研基地,瞄准国家重大战略、战略性高新技术和基础科学前沿领域,遴选一批应届或新近毕业的优秀博士,进入国内博士后设站单位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支持政策01薪酬待遇国家给予博新计划获选人员每人每年可获28万元的日常经费资助,
其他
光电互换 见微知著 | 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诚聘“百人计划”专业技术人才
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人力资源管理处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推进深圳校区、珠海校区“蹲点服务”机制创新█
其他
入微造化 学演物生 | 中山大学化学学院诚聘“百人计划”专业技术人才
2024中山大学诚聘英才为充分发挥化学学院高分辨电子显微镜(球差校正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大型精密仪器与装备性能,更好地为学校以及学院能源催化领域共性重大科学问题、重大科研任务提供技术支持与人才保障,学院依托“生物无机与合成化学”和“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多个广东省研究平台,设立“百人计划”专业技术人才岗位-物质结构演变全息精准探测技术岗,拟面向校外公开招聘。现将招聘有关事项公布如下:一、招聘岗位招聘岗位人数物质结构演变全息精准探测技术岗1招聘条件1.具有化学或材料等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熟悉同步辐射、球差校正透射电镜、超高真空原子力显微探针系统等相关实验技术方法学与复杂信号分析处理。具有主持或参与科技部重点研发大科学装置项目方面的研究经历;2.身心健康,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特别优秀者可适当放宽至50周岁。岗位职责1.负责基于实验室球差矫正透射电镜、超高真空原子力显微探针系统、X射线粉末衍射同步分析系统等装置搭建,并负责精密检测方法学的升级;2.负责不依赖同步辐射实验室XAFS能谱仪搭建,并实现XAFS光电化学反应装置功能;3.在现有同步辐射线站发展探测新方法学,并实现多方法学原位耦合联用技术;4.负责组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端科研仪器开发。二、基本要求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法规;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忠诚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关爱学生;科研诚信,严谨治学,秉持学术良知,恪守学术规范。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责任担当;2.经过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具有参与支撑教学科研取得重大成果或解决本专业领域重大关键技术、核心业务问题的工作经历。三、支持方式1.聘用方式:“百人计划”专业技术人才特设岗位纳入事业编制管理;2.职务晋升。中山大学具有完善的专业技术职务及岗位等级晋升体系,为专业技术引进人才的职业发展提供完备的制度保障;3.基本启动费及安家补贴:学校为专业技术引进人才提供基本启动费及安家补贴;4.住房保障:专业技术引进人才到岗后,可根据学校公有住房租赁有关规定租住校内周转房;5.优质医疗:中山大学10家附属医院提供高水准的医疗保障;6.子女教育:中山大学在广州、珠海、深圳校区分别建设附属中小学,为专业技术引进人才子女就学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7.学校文化和环境:提供一流的运动场地及设施,设有专项校内运动经费;珠海和深圳校区提供就餐补贴。四、联系方式联系人王老师联系电话020-39339801E-mailcerc@mail.sysu.edu.cn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外环东路132号中山大学化学材料综合楼A218单位官网http://ce.sysu.edu.cn/五、单位简介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作为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通过部省共建,中山大学已经成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秉承孙中山先生亲笔题写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校训,培养胸怀振兴中华、造福人类的抱负,具有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国际视野和开拓创新能力的社会英才,建设有重要影响的国际学术和思想重镇。学校以培养人才、研究学术、服务社会、弘扬文明、追求真理为宗旨,致力于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化学学院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学院“无机化学”和“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为国家二级重点学科,拥有一支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教育部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73首席科学家、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等在内的学术思想活跃、开拓进取、团结合作的师资队伍。化学学院所在楼-化学材料综合楼
其他
中山大学农学院诚聘学术带头人
中山大学农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强农兴农为己任,秉持“汇世界精英,育天下英才”的理念,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战略发展目标,构建以现代农业科学为主体,融合前沿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的新农科,打造具有中大特色、世界一流的现代农学院。因学科发展需要,现面向全球诚聘学术带头人6-8人,并欢迎海外青年学者依托学院申报海外优青。一、招聘学科方向围绕种业安全、乡村振兴、健康中国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学院主要面向国际科学前沿,利用中山大学的传统优势,在生物育种和生物防治领域培育重大理论成果。同时,学院将面向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需求,在智慧农业和合成生物学领域培育重大应用成果。拟引进人才的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四个方面:基因组学与分子设计育种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大数据与智慧农业合成生物学与资源利用二、招聘岗位长聘教授(教授职务)具有高深的学术造诣,在人才培养或学术研究方面取得国内外公认的标志性重大成就和贡献,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学术地位;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学术地位,具有带领本学科赶超或引领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力;具有突出的团队领导和组织协调能力;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0周岁。长聘副教授(教授职务)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在人才培养或学术研究方面取得国内外广泛认可的创新性成就和贡献,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学术地位;具有保持本学科国内外先进水平的能力,成为本学科领域独立学术带头人;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预聘副教授(副教授职务)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在人才培养或学术研究方面取得高水平成果,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专业影响力;具有成为本学科领域学术带头人或优秀学者的发展潜力;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0周岁。三、待遇支持1极具竞争力薪酬待遇、充足科研经费支持;2享受深圳市高层次人才补贴;3
其他
我校新增33位“预聘-长聘”制教研系列教师
近日,人力资源管理处组织召开中山大学教研系列教师引进人才评估专家组会议,共审议通过了由各学部推荐的33位“预聘-长聘”制教研系列教师。其中包括5位长聘副教授拟聘人选,3位预聘副教授拟聘人选,25位预聘助理教授拟聘人选。会议由校长、人才评估专家组组长高松院士主持,校党委书记陈春声教授、王雪华教授、徐俊忠教授等9位专家出席。教务部、研究生院、科学研究院、先进技术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处等职能部门列席会议。在新的发展阶段,学校坚持以“适度规模,优化结构,注重质量,追求卓越”为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原则,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积极完善教师分系列聘用制度。今年3月,我校启动实施教研系列教师“预聘-长聘”制,这是我校教师聘任制度改革的有力举措,教研系列人才引进坚持“高水平、国际化、少而精”的原则,积极推动面向全球选聘优秀人才,向高端提升,向青年倾斜,特别聚焦于选聘高端青年人才,以较好的资源支持年轻人独立开展工作,提高教师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对于长聘教授,实施适当的评估机制激发活力,推动持续发展,着力强化各学科领域领军人才培养。截至目前,全校共审议通过44位“预聘-长聘”制教师。中山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的长聘教授黄嘉良于今年6月正式到岗,他谈道:“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感谢中山大学启动‘预聘-长聘’制度的改革,为我们提供了更强有力的支持和更坚实的后盾。我将站在这个国际一流的平台上,脚踏实地,勇于作为,继续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先进能源学院的预聘助理教授牛富军也于今年8月正式入职,他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优势和学院打造的优秀平台是吸引他加入中大的重要因素,而学校的“预聘-长聘”制度目标明确,年轻教师可以得到超出以往的支持,从而能够安心地开展教学科研工作。我校将稳步推进教研系列“预聘-长聘”制度的实施,充分发挥学部在学术评价中的积极作用,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人才队伍质量,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其他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部署,全方位培养和用好青年科技人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若干措施》强调,要坚持党对新时代青年科技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科技人才,激励引导青年科技人才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传承“两弹一星”精神,继承和发扬老一代科学家科技报国的优秀品质,坚持“四个面向”,坚定敢为人先的创新自信,坚守科研诚信、科技伦理、学术规范,担当作为、求实创新、潜心研究,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实践中建功立业,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奉献青春和智慧。《若干措施》提出,要引导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服务高质量发展。鼓励青年科技人才深入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结合实际需求凝练科学问题,开展原始创新、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落实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等相关政策,支持和鼓励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等选派科研能力强、拥有创新成果的青年科技人才,通过兼职创新、长期派驻、短期合作等方式,到基层和企业开展科技咨询、产品开发、成果转化、科学普及等服务,服务成效作为职称评审、职务晋升等的重要参考。《若干措施》明确,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挑大梁”、“当主角”。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应急科技攻关大胆使用青年科技人才,40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担任项目(课题)负责人和骨干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鼓励青年科技人才跨学科、跨领域组建团队承担颠覆性技术创新任务,不纳入申请和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限项统计范围。稳步提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青年科技人才的资助规模,将资助项目数占比保持在45%以上,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开展原创、前沿、交叉科学问题研究。地方科技任务实施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深入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负责人申报年龄可放宽到40岁,不设职称、学历限制,探索实行滚动支持机制,经费使用可实行包干制。《若干措施》要求,国家科技创新基地要大力培养使用青年科技人才。国家科技创新基地要积极推进科研项目负责人及科研骨干队伍年轻化,推动重要科研岗位更多由青年科技人才担任。鼓励各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面向青年科技人才自主设立科研项目,由40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领衔承担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60%。青年科技人才的结构比例、领衔承担科研任务、取得重大原创成果等培养使用情况纳入国家科技创新基地绩效评估指标,加强绩效评估结果的应用。《若干措施》提出,要加大基本科研业务费对职业早期青年科技人才稳定支持力度。根据实际需要、使用绩效、财政状况,逐步扩大中央高校、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对青年科技人才的资助规模,完善并落实以绩效评价结果为主要依据的动态分配机制。基本科研业务费重点用于支持35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开展自主研究,有条件的单位支持比例逐步提到不低于年度预算的50%,引导青年科技人才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开展前沿科学问题研究。鼓励各地通过基本科研业务费等多种方式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对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职业早期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若干措施》提出,要完善自然科学领域博士后培养机制。提升博士后培养质量,合理确定基础前沿和交叉学科领域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数量,合理扩大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博士后规模。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经费“劳务费”可根据博士后参加项目研究实际情况列支,统筹用于博士后培养。强化博士后在站管理,设站单位和合作导师应创造条件支持博士后独立承担科研任务,培养和提升博士后独立科研能力。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设立博士后工作站,扩大数量和规模,强化产学研融合,在产业技术创新实践中培育青年科技人才。《若干措施》提出,要更好发挥青年科技人才决策咨询作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要积极推荐活跃在科研一线、负责任讲信誉的高水平青年科技人才进入国家科技评审专家库。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指南编制专家组,科技计划项目、人才计划、科技奖励等评审专家组,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基地等绩效评估专家组中,45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占比原则上不低于三分之一。高层次科技战略咨询机制、各级各类学会组织应根据需要设立青年专业委员会,推动理事会、专家委员会等打破职称、年龄限制,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多层次参与学会组织治理运营。《若干措施》要求,要提升科研单位人才自主评价能力。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等要根据职责使命,遵循科研活动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建立和完善青年科技人才评价机制,创新评价方式,科学设置评价考核周期,减少考核频次,开展分类评价,完善并落实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职称职务破格晋升机制。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主管部门要坚决破除“四唯”和数“帽子”倾向,正确看待和运用论文指标,形成既发挥高质量论文价值,又坚决反对单纯以论文数量论英雄的氛围。合理设置机构评价标准,不把论文数量和人才称号作为机构评价指标,避免层层分解为青年科技人才的考核评价指标。《若干措施》要求,要减轻青年科技人才非科研负担。持续推进青年科技人才减负行动。科技项目管理坚持结果导向、简化流程,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健全完善科研助理制度,切实落实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相关规定,避免在表格填报、科研经费报销等方面层层加码,不断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提高办事效率。减少青年科技人才个人科研业务之外的事务性工作,杜绝不必要的应酬活动,保证科研岗位青年科技人才参与非学术事务性活动每周不超过1天、每周80%以上的工作时间用于科研学术活动,将保障青年科技人才科研时间纳入单位考核。行政部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原则上不得借调一线科研人员从事非科研工作。《若干措施》提出,要加大力度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到国(境)外高水平科研机构开展学习培训和合作研究。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鼓励青年学术带头人发起和牵头组织国际学术会议,提升青年科技人才国际活跃度和影响力。《若干措施》要求,要加大青年科技人才生活服务保障力度。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结合自身实际,采取适当方式提高职业早期青年科技人才薪酬待遇,绩效工资和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等向作出突出贡献的青年科技人才倾斜。各类创新主体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关怀爱护,保障青年科技人才休息休假,定期组织医疗体检、心理咨询活动,探索建立学术休假制度,营造宽松和谐的科研文化环境。各地要重视并创造条件帮助青年科技人才解决子女入托入学、住房等方面的困难。《若干措施》强调,要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青年科技人才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总体部署,建立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和常态化联系青年科技人才机制,抓好政策落实,为青年科技人才加快成长和更好发挥作用创造良好条件。用人单位要落实培育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主体责任,结合单位实际制定具体落实举措,制定完善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加强青年科技人才专业技术培训,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全面提升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
其他
才聚湾区!中大第十四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开幕
6月9日至11日,中山大学第十四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在深圳市光明区举行。本届论坛以“凤栖梧桐,才聚湾区”为主题,邀请了来自海内外各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等200余位优秀学者汇聚湾区,聚焦学术热点,共同探讨前沿科技成果,共商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山大学第十四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主题大会在深圳校区中山堂举行6月10日上午,论坛主题大会在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中山堂顺利举行。深圳市副市长张华,广东省教育厅人事处处长王春涛,深圳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市人才工作局局长邓晓俊,深圳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杨平,深圳市人力资源保障局副局长闵晓波,光明区委常委、副区长沈华新等有关部门同志,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中国科学院院士高锐,中山大学副校长邰忠智,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帆等出席论坛主题大会。参加此次论坛的还有海内外优秀学者,学校有关部门负责人,部分院系、附属医院负责人,教师、医生代表等,人才济济,齐聚鹏城,共襄盛会。大会合影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教授主持大会第一部分并致欢迎辞。他首先代表学校向与会人员表示热烈欢迎,对深圳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对中山大学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指出,为加快双一流大学建设,努力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中山大学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为立足点,推进综合改革,全面提升办学质量,规划了“三校区五校园”的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自2015年中山大学与深圳市人民政府开启共建世界一流大学战略合作起,深圳校区在深圳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着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重点对接深圳创新驱动发展需求,主要布局新医科、新工科和新农科,现已成立17个学院和两家附属医院,学科体系齐全,拥有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未来,深圳校区将建设成为引领深圳经济社会发展辐射港澳及亚太地区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并努力建成传承中大办学传统,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校区。他希望大家紧密围绕重点学科领域,共同探讨学术前沿话题,加强交叉融合,促进协同创新,为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建言献策。陈春声书记主持大会并致欢迎辞深圳市副市长张华同志在致辞中对来自海内外的青年学者表示诚挚的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对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她表示,中山大学·深圳是深圳市政府与中山大学一起合作、开展体制机制和办学模式创新的有益探索,经过八年的建设发展,已经初步建成设施先进、环境一流、学术氛围浓厚的高水平现代化大学,学校在高等教育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为深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此次论坛放在深圳举办,充分体现了中山大学对深圳校区的高度重视,也为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她指出,今天的深圳,创新创业、生机勃勃,城市发展更具魅力、活力、动力和创新力,深圳正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抢抓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等重大战略机遇,加快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她强调,一流的城市、一流的创新,必须要有一流的人才和一流的大学,深圳市将敞开怀抱、热烈希望和诚挚邀请各位青年才俊来到深圳,加盟中山大学,深圳市和中山大学将为各位专家学者实现梦想提供良好的平台和条件,期待和大家一同见证深圳市和中山大学的新征程。张华副市长致辞中山大学校长高松教授以《引凤栖梧桐,卓越领未来》为题作大会主题报告。他首先代表中山大学对深圳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的关怀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表示学校将充分发挥在深圳光明科学城核心区域办学的优势,主动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前瞻谋划深圳校区医工融合交叉平台建设,加强与深圳市的全面合作。高松校长作主题报告随后,高松校长向与会学者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办学格局、学科布局、发展理念、人才政策等。他指出,学校下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思路和内容,可以概括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学科交叉融合为重点,以院系建设为基础,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是高校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高松校长指出,中山大学坚持“适度规模、优化结构、注重质量、追求卓越“人才队伍建设十六字方针,在今年春季正式实施教研系列职位的“预聘—长聘”制度,旨在吸引和支持有学术潜力的青年学者,让大家专注发展新的学科与研究领域和方向,塑造学科与院系的未来。他表示,在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双区驱动效应”的区位优势下,学校将持续打造引才聚才平台,不断优化完善人才培育激励政策,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近者悦、远者来”,护航青年教师成长成材。青年永远是学术的未来,高松校长诚挚邀请勇于探索未知、甘于奉献社会、有志引领未来的广大青年才俊,在中山大学即将迈入新的百年征程之际,共同担负起时代重任,守正创新,迎接挑战,与中山大学一道书写新的百年篇章。王帆副书记主持大会第二部分主题大会第二部分由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帆教授主持。中山大学医学院院长许可慰教授、药学院(深圳)院长邓文斌教授、材料学院院长侯仰龙教授、生态学院院长储诚进教授、理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殷朝阳教授围绕本单位的建设目标、学科平台、发展前景等向与会人员作详细介绍。青年学者代表公共卫生学院(深圳)陈耀庆教授结合自身职业发展道路邀请在座志同道合的青年学者加盟中山大学,建业粤港澳大湾区。←
其他
中山大学物理学院诚聘专业技术人员
学院介绍广州校区南校园、物理学院中山大学物理学科始建于1924年创校之初,1952年岭南大学物理系并入,1981年恢复理论物理和光学博士点,1984年筹建首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超快速激光光谱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985年成立国家首批博士后流动站之一“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1993年获批建设国家物理学人才培养基地,1998年物理学科成为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15年物理学科经整合成立物理学院,涵盖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高能物理、量子物理、生物物理、能源物理等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现有“973”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2人及省部级人才13人;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广东省重点实验室1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个,校级研究所/中心3个,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下辖物理学系、光学与光学工程系,设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理)2个本科专业;拥有国家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物理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中山大学物理学院坐落于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集云山珠水之秀,沐岭南开明之风,学院充分利用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优越条件,与美国、法国、英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瑞士等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的众多著名学府、学术机构和学者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关系,积极推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稳步前进。因学校事业发展需要,拟面向校外公开招聘物理学院专业技术人员5名。现将招聘的有关事项公布如下:一、招聘基本条件及要求①
其他
中山大学诚聘“百人计划”专业技术人才
一、引进背景为进一步加强学校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提升对国家重大需求、学校发展建设、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一线支撑作用。中山大学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结合单位的核心业务发展,中远期重大计划,学校重大平台、重点实验室等的建设运行以及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维护、研发和功能开发等工作,启动了“百人计划”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工作,重点引进一批具备高水平专业技术技能的优秀人才。二、申请条件①
2023年2月25日
其他
“职”为你来——中山大学诚聘党政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
百年高校,湾区高地,期待你的加盟!招聘岗位1党政管理岗位学校服务机构(党政机构、直属单位)党政管理岗、院系党政管理岗(辅导员、人事与党务秘书、本科教学秘书、科研与研究生秘书)、学校科研平台党政管理岗2专业技术岗位(非教师系列)实验技术、工程技术、图书资料(含档案、文物博物)、会计(含审计、经济、统计)、编辑出版等专业技术岗位招聘要求①
2023年2月17日
其他
最新!诚邀全球英才依托中山大学申报2023年度海外优青
申报书内容咨询与指导联系人:范老师、贾老师(科学研究院)联系电话:+86-20-84111595+86-20-84114567联系邮箱:sysunsfc@mail.sysu.edu.cn
2023年1月6日
其他
优秀青年学者的成长之路——祝贺新一批博士后和专职科研系列人员成功转聘!
编者按:“十四五”以来,中山大学以“适度规模、优化结构、注重质量、追求卓越”为基本原则,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学校积极推行分类评价机制和“代表性成果”制度,开通转聘专任教师和附属医院副研究员职务的专门通道,促进优秀人员脱颖而出,成为我校青年学术骨干,并逐步成长为省部级乃至国家级青年人才。他们的成长与学校的发展同频共振,就像一颗颗闪亮的新星冉冉升起,他们的成长之路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发和鼓舞。2022年10月,又有新一批博士后及专职科研系列人员通过评审。该批次共有20名申请人参加学校评审,其中11人转聘为副教授职务、2人转聘为附属医院副研究员职务。现在,让我们一起了解这些优秀青年人才关注哪些科学问题取得哪些学术成果未来研究课题方向承担哪些课程教学转聘为副教授职务转聘为副研究员职务学校一直高度重视博士后及专职科研系列人员的培育工作,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创新发展机遇、更为广阔的科研平台、更加多元的职业路径。此批博士后及专职科研系列人员的转聘为我校教师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增强了我校师资队伍活力和发展动力。我们真诚期待、热切盼望各地英才选择粤港澳大湾区这片沃土,选择中山大学这所百年名校,共同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类进步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请关注中山大学人才发展办公室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中山大学招聘信息,我们真诚地期待您的加盟!
2022年11月4日
其他
优秀青年学者的成长之路——旅游学院兰俊棒
编者按:“十四五”以来,中山大学以“适度规模、优化结构、注重质量、追求卓越”为基本原则,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以专职科研系列人员与博士后为主体的专职研究人员队伍成为我校师资的生力军。学校积极推行分类评价机制和“代表性成果”制度,促进优秀的专职研究人员脱颖而出,成为我校青年学术骨干,并逐步成长为省部级乃至国家级青年人才。专职研究人员的成长与学校的发展同频共振,他们就像一颗颗闪亮的星星冉冉升起,他们的成长之路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发和鼓舞。个人简介兰俊棒,旅游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毕业于香港浸会大学,曾在香港中文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9年至2022年任旅游学院特聘副研究员,2022年通过转聘途径晋升为副教授。主要从事服务业的职业健康与干预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情绪管理、员工援助计划、服务培训、时间管理、新技术适应等。近年来,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在高水平英文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资助。未来计划承担《接待学原理》、《服务心理学》等课程,并延续和深入开展服务业职业健康和干预研究。卓越的学术平台支持在香港读博期间,兰俊棒就喜欢上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工作和生活氛围,决心博士毕业后留在大湾区工作。中山大学作为大湾区内的一所知名高校,成为她心目中的首选。兰俊棒从师姐处了解到中大的特聘副研究员岗位可以为科研人员提供专门的一段时间集中开展科研工作,并且拥有完善和合理的转聘专任教师的晋升制度。听完后,她非常心动,便义无反顾地加入到旅游学院。回想起来,兰俊棒认为这个决定是非常正确的。读博期间,她把所有的精力花在了文献整理、理论探索和调研工作上,一直没有更多的时间将论文打磨和发表。在中大担任特聘副研究员的这三年,她能够专心而沉静地投入到思考和写作中。虽然有时候压力很大,但是能够专心从事自己热爱的学术工作,她觉得非常有成就感。加入中山大学后,兰俊棒深刻地感受到卓越学术平台的重要性,学院的学术氛围和学术文化都对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刚入职一段时间后,她便申请到了校级的青年教师培育项目经费。一年后,凭借学校的平台支撑,她申请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入职以来,兰俊棒一直有充足的科研经费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学院也高度重视专职科研人员和青年教师的成长,学院人才培养研讨会、逸仙文旅大讲堂、青年旅游学者成长路径交流会、学术午餐会、项目申请经验分享会等为青年学者的成长提供了多元的交流和成长的平台。此外,学院经常组织生日会、茶话会等活动,学院领导与大家交流谈心,了解大家工作和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尤其是在此次申请转聘副教授的过程中,学院领导和同事们都提出了很多指导性建议,让我受益良多,十分感动”,兰俊棒说道。兰俊棒在学术会议中作报告学术信念与家国情怀的融合自研究生起,兰俊棒在香港中文大学黄炽森教授的指导下从事情绪管理和情商研究。博士和博士后期间,她逐渐将情绪管理的理论研究跟服务业的实践相结合,在不断地调研中深入了解一线服务人员,关注和研究他们的身心健康。旅游学院的旅游休闲管理学科在中国内地首屈一指,其合作导师黄业坚教授也是旅游科技心理学领域极具影响力的学者。在进入黄业坚教授的团队后,兰俊棒参与了更多的酒店业员工福祉和干预研究,从宏观上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酒店业。目前,她已将研究议题扩展至知识分享、服务创新、时间管理、数字餐厅,新技术适应、平台零工工作者等前沿议题。加入旅游学院后,兰俊棒最深有感触的一点是,学院的老师们都从事着具有很深实践影响力的研究。最著名的就是保继刚教授的“阿者科计划”,他用多年的研究成果帮助阿者科村顺利实现脱贫,让梯田耕种成为景观、得以保存。其他教授们也都在乡村振兴、遗产保护、环境保护、旅游科技、酒店管理等方面做出扎实的实践贡献,他们真正地践行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学院领导们也一直鼓励年轻的学者们走出“舒适区”,扎根业界,去充分地了解国情,这样才能把研究做得更好,才能为国家和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这也成为她未来科研工作的重要目标。在中山大学的前三年,兰俊棒深深感受到了学校行稳致远的家国情怀,科研工作者们将学术信念与家国情怀的融合,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决心和担当。转聘为副教授后,在中大的未来时间里,她也会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立德树人,践行使命。中山大学一直高度重视专职研究人员的培育工作,为专职研究人员提供更多的创新发展机遇、更为广阔的科研平台、更加多元的职业路径,并为专职研究人员开通了转聘专任教师的专门通道。我们真诚期待、热切盼望,各地英才选择粤港澳大湾区这片沃土,选择中山大学这所百年名校,共同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类的进步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请关注中山大学人才发展办公室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中山大学招聘信息,我们真诚地期待您的加盟!
其他
中山大学喊你来报名啦!——诚聘党政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
党政管理岗位:学校服务机构(党政机构、直属单位)党政管理岗、院系党政管理岗(辅导员、人事与党务秘书、本科教学秘书、科研与研究生秘书)、学校科研平台党政管理岗。◉
2022年9月22日
其他
中山大学2022年秋季招聘正式启动
2022中山大学秋季招聘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作为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通过部省共建,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现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及十家附属医院组成。中山大学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努力成为全球学术重镇。中山大学具有人文社科和理医工多学科厚实基础,不断追求学术创新,以国际视野开放办学,现已形成了“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特色。学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基本导向;树立了“三校区五校园”错位发展、合力支撑的发展思路。学校正在努力推进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由常规发展向主动发展转变,由文理医优势向文理医工农艺综合发展转变。现在,中山大学正站在新的起点上,为稳居国内高校第一方阵,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努力奋斗!中山大学立足“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秉承“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引才育才理念,积极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和人才发展环境,为世界各地的人才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和发展支持条件、充足的科研空间和良好的住房条件、优质的医疗资源和附属学校教育条件。我们真诚期待、热切盼望,各地英才选择粤港澳大湾区这片沃土,选择中山大学这所百年名校,共同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类的进步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2022年秋季招聘宣讲会行程武汉大学WHU宣讲会时间:
2022年9月19日
其他
我校在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1批面上资助申报中再获丰收
心动不如行动,马上关注中山大学人才发展办公室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中山大学招聘信息,我们真诚地期待您的加盟!我们在风起云涌、朝气蓬勃的粤港澳大湾区等着您!END●
2022年6月22日
其他
集聚英才,共筑高地,引领未来——我校举办第十三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
12月25日-26日,我校第十三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线上举行。本届论坛吸引来自海内外1300余位青年英才汇聚云端,通过主题大会和各院系(附属医院)分论坛等形式,共同聚焦学术热点、探索学术前沿,感受中大文化、见证中大发展。25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校长高松在云论坛上致辞。高松校长对参会学者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并介绍了中山大学久远的学术文脉和深厚的历史底蕴。高松校长指出,中山大学一直秉承伟人志业,始终坚守建校初心和使命,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扎根中国大地,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人类进步贡献力量。校长高松院士致辞高松校长表示,学校将努力营造近者悦、远者来的环境氛围,让优秀人才能够舒心安心、专心潜心学生培养和学术研究,在新思想、科学发现和未来技术方面,成就一番大事业。高松校长真诚邀请各位青年才俊选择中山大学,与中大携手,共筑人才高地、引领创新未来,共同谱写事业发展的新篇章。会上,中山大学深圳校区部分学院院长、附属医院院长及附属学校的校长作了发言。商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院长李广众、附属第七医院院长、医学院院长何裕隆、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张超、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院长操晓春、附属第八医院院长沈慧勇、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校长罗灿分别围绕本单位的目标定位、发展前景和人才引育政策等方面向与会人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商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院长李广众教授致辞医学院、附属第七医院院长何裕隆教授致辞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张超教授致辞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院长操晓春教授致辞附属第八医院院长沈慧勇教授致辞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罗灿校长致辞最后,大会展示了中山大学云参观的视频,让参会的青年学者坐在屏幕前,就能一睹“三校区五校园”的校园美景。25日至26日,我校各院系(附属医院)分别举办分论坛及各类学术交流会,为青年学者提供了观点交锋、思维碰撞的平台,创造了增进了解、促进交流的契机。END●
2021年12月26日
其他
携手并肩 共创未来——中山大学诚聘英才
教辅支撑类专业技术岗位实验技术、工程技术、图书资料(含档案、文物博物)、编辑出版、会计(含审计、经济、统计)专业技术岗位联系人:黄老师
2021年10月26日
其他
携手并肩,共创未来——中山大学党政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招聘
15:00-17:00地点: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421报告厅图片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官方网站清华大学双选会时间:2021年9月25日星期六
2021年9月12日
其他
教育报国正当时,携手奋进新征程 | 中山大学2021年秋季校园招聘正式开启
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中山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双一流”高校(首批985和211重点高校)。学校学科门类覆盖面广,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学科门类最齐全的学校之一。在第四轮全国学科水平评估中,学校14个学科被评为A类。通过省部共建,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现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3个校区、5个校园及10家附属医院组成。学校不断追求学术创新,以国际视野开放办学,现已形成了“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特色。目前,学校正在努力推进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由常规发展向主动发展转变,形成了文理医工农艺综合发展的学科新格局。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山大学正在努力建设成为“国内高校第一方阵、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中山大学紧握历史发展机遇,主动将学校事业发展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调整办学布局,新建深圳校区,改善广州和珠海校区办学功能,形成“三校区五校园”办学格局,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为广东创新驱动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1年9月12日
其他
“双区驱动”谋发展 扬帆逐浪正其时——欢迎全球英才加盟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携手筑梦鹏城,见“圳”未来
吴老师联系电话:86-20-8411295686-20-84111781联系邮箱:rscrcyj@mail.sysu.edu.cn各院系、附属医院中山大学欢迎您!END●
2021年9月7日
其他
高层次人才看过来,中大喊您来报到啦!
欢迎您加入中山大学中山大学一直以来将人才服务工作放在首位为了给高层次人才提供更加清晰和便捷的报到指引我们推出了“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报到服务”您好!我是“百人计划”引进人才,请问咱们学校的报到流程复杂么?您好!一点都不复杂哦。您只需按照邮件里的指引准备好相关材料,来校报到时在院系领取材料包,亲自办理7个手续即可~剩下的环节就交给我们啦!!PART
2021年8月31日
其他
大交通、大开放、大格局——欢迎全球英才加盟中山大学,在“中国第一湾”遇见未来
-部分素材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官微、求是网官微、香港中联办官微、澳门中联办官微、经济日报官微和南方网等初审:李芷莹审核:吴斯然审核发布:杨晓萌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及时了解中山大学人才信息
2021年5月25日
其他
“中大人才招聘”小程序 | “国际青年学者论坛”模块,带给您更便捷的参会体验!
中山大学第十二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定于2021年7月2-4日在珠海市举行!无论是受邀来到现场参会或是参与线上网络论坛“中大人才招聘”小程序“国际青年学者论坛”模块都将给您带来更便捷的参会体验!接下来,让小编带您快速了解一下吧!报名方式“中大人才招聘”小程序首页点击首图或右下角“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即可进入论坛模块论坛详情、联系方式等资讯一应俱全健康上报、会场直播等功能一网打尽健康上报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仍处于“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关键阶段,为确保本次大会的顺利召开和参会人员的身体健康,请受邀来到现场参加论坛的学者,上报健康信息(全国防疫健康码均可)。温馨提示:请在抵达会场前三天,上报您的健康状况。填报指引如下(上下滑动查看更多)观看直播在“主会场直播”板块中受邀参与网络论坛的学者可凭学校提供的专属邀请码登录观看考虑到时差的问题我们会在北京时间7月3日
2021年5月18日
其他
中山大学第十二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诚邀全球英才参加!
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现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及十家附属医院组成,已形成“三校区五校园”办学格局。广州校区“挖潜力”,着重发展文理医传统优势学科,在粤港澳发展研究、超算与大数据、微电子、精准医学等领域培育和建设国家级重大科研创新平台,服务国家和地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珠海校区“提增量”,围绕一流滨海校区的目标和深海、深空、深地、深蓝学科发展需要,着力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空间科学战略、“一带一路”建设。深圳校区“管未来”,着重打造医工科融合发展的学科发展体系,着力服务粤港澳发展战略,奠定未来学校迈进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战略基础。学校坚定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秉承爱才重才惜才的优良传统,期待更多的青年才俊加盟中大,在建设一流的新征程中,与中大携手追求卓越、共创新的辉煌。中山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精彩回顾论坛介绍中山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创办于2015年,是我校人才招聘工作的品牌活动,迄今已成功举办十一届,吸引了全球五大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800多名青年才俊参加。论坛旨在为全球优秀青年学者搭建学术交流和互动的平台,通过大会主论坛、分论坛等活动方式,展示中山大学逐梦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前景,以及广州、珠海、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的历史发展机遇,吸引全球英才加入到中山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伟大事业中。中山大学第十二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
2021年5月11日
其他
欢迎加入中山大学,加入中山大学附属医院,为健康中国保驾护航
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是教育部直属的现代化综合性大学,由三个校区(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五个校园及十家附属医院组成。“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中山大学医学教育“开西医教育之先河”,在新中国的沃土上不断发展。在百载沧桑砥砺,世纪薪火相传中,有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中国早期革命者对中国医学事业付出的心血;有新中国成立后以柯麟、陈心陶等为代表的医学教育家为新中国医药卫生事业所作出的杰出贡献。长期以来,中山医品牌伴随其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先进的医疗技术已深入人心,享誉业界内外,在推动医学人才培养、攻克医学难关、创新医疗服务模式、保障人民健康、基层帮扶和应急救援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积极推进平台建设
2021年4月30日
其他
海外优青 | 中山大学诚邀您依托申报
诚聘英才▲与深圳校区同步开学!这所学校为中大人才提供完善的子女教育服务▲新学期!新征程!新使命!珠海校区附属学校用优质的子女教育服务欢迎各路英才加盟中大-
2021年4月3日
其他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层次人才招聘启事
诚聘英才▲与深圳校区同步开学!这所学校为中大人才提供完善的子女教育服务▲新学期!新征程!新使命!珠海校区附属学校用优质的子女教育服务欢迎各路英才加盟中大-
2021年3月31日
其他
中山大学面向全球招聘博士后公告
诚聘英才▲与深圳校区同步开学!这所学校为中大人才提供完善的子女教育服务▲新学期!新征程!新使命!珠海校区附属学校用优质的子女教育服务欢迎各路英才加盟中大-
2021年3月27日
其他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高层次人才招聘启事
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中山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双一流”高校(首批985和211重点高校)。学校学科门类覆盖面广,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学科门类最齐全的学校之一。在第四轮全国学科水平评估中,学校14个学科被评为A类;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突出,20个学科领域进入ESI世界前1%,入选学科领域数量并列国内高校第2位。2017-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居全国高校第2位。2018年,中山大学成为国防科工局共建高校。通过省部共建,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现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3个校区、5个校园及10家附属医院组成。学校不断追求学术创新,以国际视野开放办学,现已形成了“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特色。目前,学校正在努力推进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由常规发展向主动发展转变,形成了文理医工农艺综合发展的学科新格局。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山大学正在努力建设成为“国内高校第一方阵、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单位概况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始建于1835年,坐落在花城广州美丽的珠江畔,是中国近代第一家西医医院,中国西医学教育的摇篮,中山大学医科的发祥地,也是伟人孙中山先生学医及民主革命的策源地。百年传承,医院现已发展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并朝着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研究型医院建设目标快步前进!筑巢引凤:以学科建设为主线
2021年3月22日
其他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高层次人才招聘启事
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中山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双一流”高校(首批985和211重点高校)。学校学科门类覆盖面广,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学科门类最齐全的学校之一。在第四轮全国学科水平评估中,学校14个学科被评为A类;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突出,20个学科领域进入ESI世界前1%,入选学科领域数量并列国内高校第2位。2017-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居全国高校第2位。2018年,中山大学成为国防科工局共建高校。通过省部共建,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现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3个校区、5个校园及10家附属医院组成。学校不断追求学术创新,以国际视野开放办学,现已形成了“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特色。目前,学校正在努力推进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由常规发展向主动发展转变,形成了文理医工农艺综合发展的学科新格局。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山大学正在努力建设成为“国内高校第一方阵、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单位概况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位于深圳市光明区,是由深圳市政府投资建设、中山大学运营管理的直属附属医院,是深圳市政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和中山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结晶,致力打造国际著名、国内一流的开放式、综合性、研究型教学医院。医院占地面积23.36万平方米,规划总床位4000张,是华南地区规划单体规模最大医院,其中一期工程床位800张,于2018年5月11日开业;二期工程床位3200张,于2020年11月12日正式开工。医院已引进中山大学医科26个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团队,现已拥有消化医学中心、神经医学中心、骨科、血液内科、肾内风湿科、儿科、内分泌科、泌尿外科8个“三名工程”团队,致力让深圳市民大病不出深圳。医院实行与临床相对独立的科研管理理念,建设源于临床、服务临床的开放式医学科研大平台。通过开展国际前沿领域研究,引领临床跨越式发展,实现变道超车。医院一期工程建有1300㎡的实验中心,二期工程将建设6万㎡科研大楼。目前医院科研经费投入已超出全院GDP的4%,未来专职科研人员将占达员工总数的10-25%。同时,医院对人才引进及其培养工作高度重视,实行全球化招聘策略,通过高层次人才导入国际前沿项目,向国际知名研究机构招贤引才,快速提升科研水平。
2021年3月22日
其他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高层次人才招聘启事
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中山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双一流”高校(首批985和211重点高校)。学校学科门类覆盖面广,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学科门类最齐全的学校之一。在第四轮全国学科水平评估中,学校14个学科被评为A类;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突出,20个学科领域进入ESI世界前1%,入选学科领域数量并列国内高校第2位。2017-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居全国高校第2位。2018年,中山大学成为国防科工局共建高校。通过省部共建,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现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3个校区、5个校园及10家附属医院组成。学校不断追求学术创新,以国际视野开放办学,现已形成了“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特色。目前,学校正在努力推进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由常规发展向主动发展转变,形成了文理医工农艺综合发展的学科新格局。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山大学正在努力建设成为“国内高校第一方阵、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单位概况作为新中国成立最早的四所肿瘤医院之一,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以攻克癌症为己任。历经57年的发展,已建成集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学科与临床重点专科、肿瘤医学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国家新药(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心、广东省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于一体的国家级肿瘤学医教研基地,科技影响力稳居"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肿瘤学)前两位。在2020年Nature
2021年3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