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诗文观止】毛主席与林彪同作词:重上井冈山

王明芹 诗文观止 2022-07-01


农历丁酉年 四月十三 2017.5.8


林彪作的词见过吗?林彪想用他的词作翻案,被毛主席怼回去了。


摘要:毛主席与林彪1965年5月,毛主席重上井冈山。阔别三十八年,他感慨良多,诗兴大发,写下《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这首词。原词如下: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    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事隔不久,在1969年9月的某天,林彪也重游井冈山,也填写了一首词,全词如下:

《西江月·重上井冈山》

其一

繁茂三湾株树,茫茫五哨云烟。

井冈搏斗忆当年,唤起人间巨变。

红日光弥宇宙,战旗涌作重洋。

工农亿万志昂扬,势把敌顽埋葬。


其二

四十年前旧地,万千往事萦怀。

英雄烈士启蒿莱,生死艰难度外。

志壮坚信马列,岂疑星火燎原。

辉煌胜利尽开颜,斗志不容稍减。


林彪9岁上私塾,后又上新学校,最后是黄埔军校四期毕业。想来,中文底子是不错的。他写的《西江月.重上井冈山》,虽然与毛主席的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但整体上,除了每首的下片韵脚出了问题,其余也还好。据林彪当年的随身警卫回忆,上井冈山的第二天,林彪来到闻名全国的黄洋界,在一棵大树前停下了,说:“我认识它,这棵树起码有百年树龄了。想当年,毛主席领着红军战士挑粮上山,常常在这棵树下歇脚,这棵树也算是革命功臣了。”说着,林彪几乎流出眼泪。我们宁愿相信此时林彪的眼泪是真的。这大概是第一首的创作灵感所在。


如果说林彪的《西江月.重上井冈山.其一》是怀念那一辈人在井冈山艰苦奋斗的岁月,那么第二首,则是有目的性的,而且非常明显。“志壮坚信马列,岂疑星火燎原。”这一句,明摆着就为他在红军时期所犯严重错误翻案。我们来看一段历史:


1930年1月初,刚刚回到红四军领导岗位不久的毛主席,收到当时任第一纵队司令员林彪的一封贺信。虽是贺信,但信中流露出对时局沮丧悲观的情绪,提出“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毛主席敏锐地察觉到,林彪的这个疑问,代表了当时不少红军将士的思想情绪,于是很快在1月5日给林彪写了题为《时局估量和红军行动问题》的长篇回信,这篇回信也不是简单的私人通信,被油印下发到红四军各大队党支部进行学习。这是军事史上的一则公案。18年后,这封信准备收入《毛泽东选集》,林彪致电毛泽东,请求不要刊载他的名字和对他批评,理由是怕引起国外“种种无益的推测”。毛泽东满足了林彪的要求,并将文章题目作了更改,即为著名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尽管如此,这件事却一直成了林彪的一块心病,所以才有他重上井冈山时,写下这样的词句。


不仅如此,而且林彪将这首诗,呈给毛主席审阅,目的是什么呢?别的不说,大概试探毛主席对他过去所犯错误是否耿耿于怀的这一目的是有的。毛主席看后,用红铅笔在“志壮坚信马列,岂疑星火燎原”下面画了两条粗杠,并打了一个问号,说道:“这是历史公案,不要再翻了。”至于林彪看到毛主席的阅注后,是什么样的表情和感想,就不得而知了。





诗文观止   


主编:王明芹  (解剑封琴 / 思乐泮水)  

◎ 【诗文观止】公众号的宗旨是读历代之名篇,赏古今之大成。既有古诗文赏析勘误;也为当代作者的作品做赏析。记载、传播世纪诗文在学术、艺术上的名篇佳作。

关注公众号:【诗文观止】(长按、或者扫描下面二维码)                          

主编微信号:wmq2046   

投稿邮箱:wmq2046@163.com 

                                订阅分享   品味诗文                                 

     本公众号内原创赏析、论文谢绝转载,引用请说明出处。

图、音乐来源于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