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诗文观止】唐朝人送别的小纸条 || 传颂千古的送别诗

思乐泮水 诗文观止 2022-07-01


诗文观止   原创作品

   


唐人喜欢送别时写个小纸条,于是就有了大量的送别诗。

送别诗,是中国诗史上灿烂的别枝,是诗词这个大家庭中庞大的一脉。古人常常因为国土辽阔,交通不便而信息难通。与亲朋好友一别往往是经年不见、音讯皆无,甚至一生难得再见也是寻常事。因此,古人把离别之事看得非常重要,离别对他们来说,是人生最为伤心的事情之一。尤其是在唐时,士人都崇尚出游,他们的生活中迎来送往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唐代的诗词大家们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经典的送别诗词。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前人评价说:“风韵超凡,声情刺骨,自尔百代如新,更无继者”,“诸作无出其右”。《王孟诗评》中更是说道:“更万首绝句,亦无复近,古今第一矣。”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送元二使安西》:或称《渭城曲》,又称《阳关曲》或《阳关三叠》。

渭城:秦代咸阳古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

浥:润湿。

客舍:旅馆。

阳关:古时西北边疆的要道,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

【赏析】

这首诗系王维晚年所做。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蒲州(治今山西永济)人。

少年即才气逼人,一般都认为其20岁时进士及第。另有一说其30岁高中状元。不管怎么说,王维这个人,少年成名,精通诗、书、画、音乐等。尤其在诗画方面,成就非常高,加上他本人喜吃斋念佛,因此被世人称为“诗佛”,又赞其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安史之乱”后,累官至尚书右丞,因此,世人亦称其为王右丞。

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

前期写过一些诸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类的边塞题材诗歌,后期则创作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是继东晋陶渊明以来山水田园派诗人的主要代表。

《送元二使安西》大约创作于“安史之乱”前,为送别朋友出使安西所作。

诗的大意是:清晨刚下过阵雨,渭城尘土湿润,空气清新,旅舍和柳树焕然一新。即将远行的朋友,请你再喝下这一杯美酒,西出阳关后,大概再也难见到亲朋好友了。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或者说最可贵的,就是一个“真”字。情真意也真。正因为有“真”字贯穿全篇,才能使它从写近景再到写依依惜别,一气呵成,浑然一体。王维向来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誉,此首也一样,读起来让人身临其镜。

唐人送别诗多如牛毛,但画面感如此强烈、感情如此含蓄而真挚的,只此一首。“劝君更尽一杯酒”,这个“更”字用得极其巧妙.再喝一杯酒,多留一会儿朋友,给两人多一点把酒言情的时间。

“西出阳关无故人”,在古代,阳关本来就在中国之外,而安西更在阳关之外。千言万语,欲尽不尽,欲了未了。一唱三咏,凄美深情,言简意赅。

由于是七言绝句,如果仔细考量,此诗在格律上有点问题,二三句失粘。《唐诗摘抄》中提到过这个问题,但他是这么看待的:“失粘须将一二倒过,然毕竟移动不得,由作者一时天机凑泊,宁可失粘而语势不可倒转。此古人神境,未易到也。”

因为此诗没有特殊的创作背景,只是一次普通的朋友离别,因此特别适合在各种离别宴上击筑而歌,所以当时传创甚广。有乐人为诗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此曲后来也成了经典古曲,千百年来传唱不绝,历久弥新。也可以说是当时的流行歌曲。


那些千古传诵的【唐】送别诗,随手贴几首,以资并赏: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高适《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读历代之名篇,赏古今之大成。

只接受经得起【字斟句酌推敲】的诗文投稿,主编会加赏析刊发。

不接受一稿多投。

邮箱:wmq2046@163.com

论坛投稿:华夏诗词【诗文观止版块】


送别诗还有很多,欢迎大家也留下小纸条,留言写上自己喜欢的送别诗,如果喜欢小号的推文,敬请关注。

一周内,留言中点赞最多的一位,主编邮送神秘礼物一份~

是真的有礼物~

真的有~

真的~

莫言相遇易,此言信可"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