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诗文观止 · 回音壁 】九九艳阳天
诗文观止 经典影音
按
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九九艳阳天》 是电影《柳堡的故事》中的插曲。
秦庚云老师在载于《歌曲》2016 第 12 期的 "风车咿呀:《柳堡的故事》的故事 "一文中,全面记叙了电影和此插曲的来龙去脉,摘录部分如下:
电影的产生
江苏扬州市宝应县城南 30 公里,是苏北里下河地区,这里河网交错,柳林 密布,这个村庄名叫“柳堡”。 1943 年冬天,胡石言所在的新四军一师三旅七团来到宝应地区开展抗日游 击斗争。他随团队驻扎在柳堡一带,并担任团内油印报纸《战斗报》的主编。 1945 年 4 月的一天,胡石言到连里采访,天黑时分,二连通讯组长、年轻 的副班长徐金成送他返回。18 岁的小徐告诉胡石言一个“秘密”:去年在苏北 宝应休整,在帮助群众劳动时,他与一个长辫子姑娘“好上了”。部队要南下过 江了,他知道可能从此永别,心里很难过,曾经想过调离部队去地方工作,但他 最后决心随部队南下,等抗战胜利后再考虑个人的事情。 1945 年 9 月,徐金成在苏南宜兴丁蜀山战斗中不幸牺牲。胡石言曾托人到 柳堡,寻找那位“长辫子姑娘”,可惜因掌握情况太少,一直都未能找到。 1949 年 3 月,胡石言重病住院,老战友们来看他,谈起宝应地区的解放翻 身,深深触动了他——病中,他完成了小说《柳堡的故事》,次年发表于南京《文 艺月刊》。这篇小说是共和国初期的一个奇迹:它让绮丽爱情和钢铁纪律、自然 人性和冷酷战争的冲突,在士兵心灵正面展开——它是仅有的一篇! 这是胡石言最重要的代表作,陆续被译成英、德、匈、印等国文字在国外出 版。后来与黄宗江合作将小说改编为电影剧本。
影片是 1956 年底决定拍摄的,在拍摄的过程中,全国正轰轰烈烈地“反右”, 作者、导演和演员都惴惴不安,有意无意地把工作的步子放缓,等到拍摄完成, 已是 1958 年春天了——“右派分子”已逐出了“革命”队伍,剩下来的都是自 己人了,气温又开始回暖了,于是后期工作加快了。1958 年,《柳堡的故事》 放映后引起轰动,其插曲《九九艳阳天》(胡石言、黄宗江词),更是脍炙人口, 唱红天下。 插曲的魅力
《柳堡的故事》是新中国电影罕见的描写现役军人的爱情故事片:不着重大 规模战斗的描写、而着重写军队的休整和军人的个人情感生活——《九九艳阳天》 咏唱兵民之爱的情感心路,对战争历史的追忆平添出一份浪漫与温馨。这首插曲在电影中先后出现过四次,每次只唱一段歌词,每一段歌词都由“九 九艳阳天”和“十八岁的哥哥”开头,插曲与故事情境相呼应,随情节发展而深 入,这大概是编剧写歌词讲究布局的特别之处。 江南元素,民族特色;风车咿呀,杨柳摇曳;情在曲中,意在言外。率真大胆的爱情唱和, 令人心波荡漾。 歌曲结构简单,通俗上口,观众看完电影差不多也就学会了。 爱情这个永恒的主题,一度被革命的洪流所放逐。还好,在 1958 年,人们 等来了《柳堡的故事》,盼来了《九九艳阳天》。 一个甲子过去,即使对电影的记忆已然模糊,但是那首插曲,依然在心中婉 转回旋——“艳阳”般的爱情感觉,也随着这首歌而“九九”地流传下来。
( 秦庚云 2016.9.8.成稿)
歌词:
(女)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
(女)十八岁的哥哥坐在河边
(女)东风呀吹得那个风车转哪
(女)蚕豆花儿香呀麦苗儿鲜
(合)风车呀风车那个依呀呀地唱哪
(合)小哥哥为什么呀不开言
(男)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
(男)十八岁的哥哥想把军来参
(男)风车呀跟着那个东风转
(男)哥哥惦记着呀小英莲
(合)风向不定那个车难转
(合)决心没有下呀怎么开言
(男)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
(男)十八岁的哥哥告诉小英莲
(男)这一去翻山又过海呀
(男)这一去三年两载呀不回还
(男)这一去呀枪如林弹如雨呀
(男)这一去革命胜利呀再相见
(女)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
(女)十八岁的哥哥细听我小英莲
(女)哪怕你一去呀千万里呀
(女)哪怕你十年八载不回还
(合)只要你不把我英莲(哥哥)忘呀
(合)等待你(我)胸佩红花呀回家转
(合)只要你不把我英莲(哥哥)忘呀
(合)等待你(我)胸佩红花呀回家转
回音壁 · 经典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