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诗文观止 · 说三国】三国三大战役真的都是以少胜多的战例吗?

苏文生 诗文观止 2022-07-01


读历代名篇赏古今佳作


苏文生 说三国


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


“三国”时期的战争很多,而最著名的堪称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是指三国时期发生的三个大规模著名战役,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


世人皆认为这三大战役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列,真的如此吗?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交战双方的兵力探讨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一、孙权的兵力


按照《三国志·周瑜传》记载,周瑜向孙权要五万兵力,但孙权只给了周瑜三万部队用于同曹军直接作战。

当时孙权的总兵力估计为7~8万,但由于部队均分散在各地驻守和平定各郡的叛乱,一时很难抽调,加上防御曹军在东线进行的三路牵制性进攻,也需要1万多部队。另外估计孙权自己还带领着2万人左右的战略预备队,位于周瑜的后方(柴桑)。



二、刘备的兵力


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诸葛亮传


肃曰:“不然。始与豫州观于长阪,豫州之众不当一校,计穷虑极,志势摧弱,图欲远窜,望不及此。——鲁肃传(吴书)


备虽深愧异瑜,而心未许之能必破北军也,故差池在后,将二千人与羽、飞俱,未肯系瑜,盖为进退之计也。——江表传


根据以上资料,刘备总兵力二万:刘琦江夏兵力一万,关羽夏口水军一万,但刘备怀疑周瑜恐怕会败于曹操,为保存实力,实际参战军队二千。

所以孙刘联军参战兵力有二种说法:一是孙权三万,刘备二万,计五万。二是孙权三万,刘备二千,计三万二千。



三、曹操的兵力


历史上对曹军兵力的说法有二种


(一)、根据曹操给孙权的劝降书,说是大军80万,由此衍生出了曹军83万的说法。


《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原话是:“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但是此说法是完全不正确的:

第一,它是曹操吓唬孙权的书面文章,希望孙权不敢抵抗而投降;

第二,曹操当时占据的北方总共才有300万的人口,减去50%的妇女,再减去50%的老幼病残,实际能够当兵打仗的人大约只有70多万,还有各州郡县的官吏,发展生产的人力等,曹操能有35万军队就是极限了。



(二)、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周瑜向孙权汇报的曹军实力为:曹操的中原部队15~16万人,新收降的刘表军7万,全部军队合计22~23万多人。


此数字是比较准确的:

第一,这是孙权内部两位最高军事领导人在讨论局势,应当是站在最客观的立场进行的;

第二,当时孙权并不想投降,周瑜没有必要缩小曹军实力欺骗孙权;

第三,以周瑜一贯对孙权的忠心,应相信其是将真实情况向孙权交底;

第四,与当时的各集团实力对比相符合。即使曹军只有16万也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军事集团。 



根据台湾学者的说法,曹操兵力分布如下:

(1)长江集团军(曹操大本营)大约:9万人


A:中军龙虎豹骑:

龙骑宿卫军曹真

豹骑宿卫军曹休

虎骑宿卫军许褚


B:中军陆军司令满宠

中军水军司令,荆州降将蔡瑁


C:右武卫营将军徐晃,工兵独立师任峻

右武卫司令荆州降将张允

战略任务:从赤壁渡江,歼灭周瑜的部队


(2)汉江集团军:近9万人。


以赵俨为章陵太守兼都监护军

集团军陆军司令员兼第一军将军:于禁,率领7个军。

第二军张辽,第三军张郃,第四军朱灵、第五军乐进,第六军路招,第七军冯楷


水军司令:文聘

奋威将军程昱:率轻骑兵 2 个独立师。

该集团军,沿着汉江流域前进,指向武汉地区。

任务:消灭刘备、刘琦的2 万部队。然后,渡过长江,截断周瑜退路,对周瑜部队形成包围圈;分出一部兵力,阻挡孙权对周瑜的支援。


(3)战略预备队及后勤部队:


后军司令员曹仁驻守江陵

将军曹洪驻守襄阳

运输司令员夏侯渊



赤壁之战,曹操投入野战军 20万多。分为很多兵种:


1、最厉害的是突骑。攻坚骑兵部队,士兵、战马都用大铠甲,用重兵器,作冲锋陷阵之用。


2、轻骑。机动性极强的骑兵。每人都是弓箭娴熟,善于运动战,追击站,伏击战。


3、步兵。分很多种类的。还可进一步分类:弓箭手、盾牌短刀手,长枪手等等不一。


4、攻城兵。抛石车,云梯,等等。


5、工兵部队。由长水校尉率领。


6、水军。7、运输兵。8、侦查、通讯部队。


曹操的军队序列,大部分沿袭汉制。作为一个军事家,曹操也有自己的创造。

所以曹操兵力远大于孙刘联军的兵力,赤壁之战是以少胜多的战列。






官渡之战交战双方兵力的探讨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


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一、袁绍的兵力


《三国志》、《资治通鉴》均有比较明确的记载参加进攻的为精兵10万,战马万匹;估计兵力为11-12万人,其中骑兵1万多。


在《三国志》注引中孙盛评曰:“绍之大举,必悉师而起,十万近之矣。”


张璠《汉记》云:战后曹操“杀绍卒凡八万人。”也证明袁绍军在10万以上。


《三国志袁绍传》记载:以审配逢纪统军事,田丰、荀谌、许攸为谋主,颜良文丑为将率,简精卒十万,骑万匹,将攻许。


  《三国志武帝纪》记载:是时袁绍既并公孙瓚,兼四州之地,众十馀万,将进军攻许,诸将以为不可敌。


所以大部分史学家认为袁军兵力为11-12万人左右。

 

根据台湾学者编写的《中国战争史》,袁绍进攻官渡各军兵力分布情况如下


一、前锋军兵力:根据其投入作战的情况分析:颜良带领1步兵校尉营1.1万人在前,文丑率领1骑兵校尉营的兵力随后(估计1.1万人),还有骑兵别部(3-4千人,刘备也在该部)在最后,总兵力2.5万人。


二、左军兵力:2个校尉营加1个别部总兵力约2.3-2.5万人左右(战役后期曾抽调淳于琼所部的1万多人去保护粮草,估计不会把左军全部派去)。


三、右军兵力:2个校尉营总兵力估计1.5-1.8万左右,原本沮授指挥的部队比较多,但在战役开始时因故被郭图、审配分去不少。


四、中军兵力:主力军团:共有4个校尉营估计兵力在4-4.3万人左右。


后军与运输部队:没有参战。从将领配备分析兵力约1.5万人,其中后军步兵1校尉营1.1万人,督运1校尉营估计因不是作战部队,人数约数千。


综上所述,袁绍军总兵力为16万多人,其中用于进攻官渡的为11-12万人。



二、曹操的兵力


 第一种说法:《三国志》认为曹军兵力不满一万


《三国志武帝纪》里面非常明确地记载说:八月,绍连营稍前,依沙塠为屯,东西数十里。公亦分营与相当,合战不利。时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绍复进临官渡,起土山地道。


而做为这一记载旁证的是《三国志荀彧传》:太祖保官渡,绍围之。太祖军粮方尽,书与彧,议欲还许以引绍。彧曰:“今军食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是时刘、项莫肯先退,先退者势屈也。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


袁绍进攻官渡的兵力目前均以为是11万人马,这样,曹操以十分之一的兵力抗击袁绍,也证明曹操在官渡的阻击部队大约万人左右。

 

第二种说法:裴松之对此记载的怀疑


 但是裴松之在《三国志武帝纪》这段记载后面,评论道:


 臣松之以为魏武初起兵,已有众五千,自后百战百胜,败者十二三而已矣。但一破黄巾,受降卒三十馀万,馀所吞并,不可悉纪;虽征战损伤,未应如此之少也。夫结营相守,异於摧锋决战。本纪云:“绍众十馀万,屯营东西数十里。”魏太祖虽机变无方,略不世出,安有以数千之兵,而得逾时相抗者哉?以理而言,窃谓不然。绍为屯数十里,公能分营与相当,此兵不得甚少,一也。绍若有十倍之众,理应当悉力围守,使出入断绝,而公使徐晃等击其运车,公又自出击淳于琼等,扬旌往还,曾无抵阂,明绍力不能制,是不得甚少,二也。诸书皆云公坑绍众八万,或云七万。夫八万人奔散,非八千人所能缚,而绍之大众皆拱手就戮,何缘力能制之?是不得甚少,三也。将记述者欲以少见奇,非其实录也。按锺繇传云:“公与绍相持,繇为司隶,送马二千馀匹以给军。”本纪及世语并云公时有骑六百馀匹,繇马为安在哉?


  这里面,裴松之大致提出了以下几个疑问:


1、曹操开始起兵,就有五千兵,此后的多次作战胜率在70~80%;而且击破黄巾军之后,收降的兵卒也有30余万,加上其他消灭的军阀势力,即使减去作战的损伤,兵力也不会如此之少。


2、有记载说袁绍屯营东西数十里长,而曹操也分营对抗,如果曹操真的只有如此少的兵力,怎么可能在数十里的范围分兵对抗呢?


3、如果袁绍真的有10倍于曹操的兵力,自然会全力围攻,而不会让曹操的部队随意出击其后方粮草,所以,曹操的兵力不会如此少。


4、最后袁军战败,被俘7~8万之众而且均被曹军活埋,如果曹军只有万人,怎么能够把8万之众一起活埋呢?所以曹军不会如此少。


5、有记载说长安的钟繇在官渡之战前送来战马2千余匹,但是《武帝纪》里却说曹操只有600骑兵,那么钟繇送的战马哪里去了?所以,这是有人想故意把曹操的兵力说少一些,以显示其作战能力水平高,以少胜多。

 




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交战双方的兵力探讨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猇亭[Xiāotíng],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

在《资治通鉴》和《三国志》中,没有任何蜀军兵力大大超过吴军的记载,连吴军主帅陆逊多次给孙权的军情报告中,也根本没有提及“敌众我寡”之类的问题。

相比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均有明确的记载或话语表明双方兵力有较大差距。所以,实际上在夷陵之战中刘备和陆逊的兵力是很接近的,属于基本实力相当。

根据台湾学者编写的《中国战争史》,双方兵力分布情况如下:


     


吴军方面——由两部分军队组成: 


     1、
孙权所派遣由陆逊统率的抗蜀军:将领——大都督陆逊,兵力50000(《资治通鉴》、《三国志吴主传》、《陆逊传》均有记载),部将有: 


       振威将军、固陵太守——
潘璋,兵力5500人(本传记载本部兵加甘宁军——2500人); 


       
虎威将军——朱然,兵力5000人(本传记载督5000人,驻守江陵); 
       建武将军——
徐盛,兵力无记载;估计5000人左右; 
       建忠
中郎将——骆统,兵力5000人(本传记载本部兵3000加上凌统军); 
       将军——鲜
于丹,兵力5000人(本传记载226年本部5000人); 
       
偏将军——韩当,兵力2000人以上(本传记载曾统兵2000); 
       平戎将军——
步骘,兵力数千(本传记载为本部1000人加交州义士万人); 
       安东
中郎将——孙桓,兵力无记载;以其皇室亲族身份独守夷道,估计5000人以上; 
       将军——宋谦,兵力无记载;估计5000人(曾击破蜀军5营),属于资力较老的将军; 
       加上
陆逊本部军(至少5000人,可能有万人以上)。 
       可能还有史书未记载的其它将领,但估计不是重要将领。 


     2、原在巫山、
秭归一线的防御部队:将领——将军李异、刘阿


       兵力无记载;由于此二将均不是很有名,估计兵力各数千——总兵力约5000人。 

     所以,
吴军参加夷陵战役的总兵力为5.5万人(第一阶段损失若干)。 

     绥南将军领南郡太守
诸葛谨的部队估计驻扎于江陵,为战役预备队,没有参战。(原驻于公安,《三国志》本传中没有参战记载。由于江陵的部队抽去参加本战役,诸葛谨临时移驻江陵较符合正常的军事部署,其在整个战役中的作用与蜀军赵云部相当) 

   
  蜀军方面——应由四部分军队组成: 


     1、冯习为
大都督的前军兵团:总兵力4万多人,将领有: 


     中领军吴班、护军冯习、前部督张南、将军刘宁、杜路、胡王沙摩柯(可能后加入)等; 


     根据资治通鉴卷六十九记载:“七月,……汉主遣将军吴班、冯习攻破权将李异、刘阿等于巫,进军
秭归,兵四万余人。”这时刘备的中军还未到秭归(六月决定东征)。 


     2、刘备统率的中军兵团:兵力无记载(估计2.5万左右)。将领有: 


     治中从事黄权、将军(水军)陈式、将军赵融、傅彤、辅臣、廖淳(即廖化)、从事祭酒程畿、侍中马良等; 


     此军乃刘备的精锐,黄权、程畿、马良开始均不是带兵的官。其中,马良、黄权后来分兵到南北两个方向。马良主要是去发动蛮夷部族,所以兵不会很多,估计千人左右。黄权军乃用于监视魏军,防止魏军从北面偷袭,兵力估计5000人左右。 


     3、700里沿线的留守部队:兵力无记载;将领仅为低级军官;估计5~7千人(见另一文《为刘备七百里连营正名》)。


     4、江州一带的后军接应部队:兵力无记载,将领为翊军将军赵云,估计3000人。 


     所以估计蜀军的总兵力在7.2万左右(不包括赵云军),其中在夷陵地区作战的有5.9万人。 


根据前面的分析数据,可以大致得出:  
在夷陵之战最后决战时(222年闰6月),刘备在夷陵战场上有5.9万人,陆逊有5.3万人左右(两方均不包括远离战场的部队以及后军部队),双方兵力相当,所以夷陵之战是势均力敌的战争,而不是以弱胜强的战争。

   


文/苏文生




作者简介

苏文生 :镇江市高级教师,全国三国协会会员,华美诗赋协会会员,中国诗歌报河南第二创作室成员,赣南诗联学会会员,江西宁都县诗联学会会员。


主编:王明芹   微信号wmq2046

投稿邮箱:wmq2046@163.com

往期回顾:

【诗文观止 · 说三国】孔融与曹操的恩恩怨怨

【诗文观止 · 说三国】汉献帝的另一面

【诗文观止 · 说三国】刘备借荆州 其实借的不是荆州,而是南郡

【诗文观止· 说三国】张飞的另一面:善字画,善画美人

【诗文观止· 说三国】刘禅----真的是无能的阿斗吗

【诗文观止· 说三国】盘点三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几大引狼入室事件

【诗文观止· 说三国】盘点三国时期怵目惊心的人吃人现象

【翠微风韵】王明芹四季行吟专辑 

【翠微风韵】鸟声啼不尽,都是弄春腔 || 诗友合集第31期(总第九十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