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藤书屋

乐丰 空崆建筑事务所 2022-11-20

四月初七,小满,苦菜秀,上弦月

遊园记六


这可能是我们最近几年去过的最小的一个园子了。


绍兴的仓桥直街,位于老城(越城区)东部,曾经面临被拆的命运,后来在以阮仪三老师为代表的专家呼吁努力下,留下了一条小水半条街的区域,被纳入了今天的越城区历史风貌街区保护范围。由于这几年做项目的原因常来绍兴,也就经常过来走走,散步的起点,我以为从靠近仓桥直街南端,隐藏于鲁迅西路与后观巷之间的青藤书屋开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从鲁迅西路沿小乘弄往北走,路过前观巷上的百果园,东方足浴,东方推拿,青藤苑,青藤社区工作站,就到了青藤书屋。如果直接到了后观巷上的青藤舞厅,那就说明走过头了。

平面渲染图 ©空崆建筑


青藤书屋真的很小,占地大概只有不到400平米,从整体来看,地块被分为东西两部分,东边空虚大院子,西边实体主建筑,一虚一实,这被周围密密麻麻的房子夹得透不过气的地块,便透气了起来。人从东边的小乘弄进来,穿过种了大树和竹林的东院,便有了从城市入山林的转换感受。



留白的东院子,在东南角有一个小草屋,而实体的西部主屋区,前后各有两个小天井,两者都在各自的内部又完成了虚实对比的格局配置,让空间更丰富有趣起来。


格局拆解之理水、山石、路径、覆土、花木、建筑©空崆建筑


主屋东面的山墙留白占据了大部分面积,正对石径有叠石和植栽,上书“自在岩”三字,自在岩左侧留有两个门洞,一个正圆一个竖长,正圆的门洞通向主屋前的天井,上书“天汉分源”四字。竖长的门洞则直达书屋室内。




书屋前的天井大概只有20平米,穿过门洞,西南对角的一株青藤就扑面来,青藤是这个园子里最重要的一株植物,这也是青藤书屋名字的由来。而一株200余年树龄的女贞则没有拿到这个冠名权,只好默默的立在天井的东南角。


天井内还有一方小池居中紧贴主屋,小池里有一石柱从池底直撑主屋南面窗槛,上刻“砥柱中流”四字。而上方窗户两侧则有另一副对联“一池金玉如如化,满眼青黄色色其”,让人感受到虽然空间不大,但是这安静的一方天地也有让人心满意足的自在。



进入书屋内部,建筑内部由一堵墙分成南北两个空间,分别朝向南北两个天井,朝向天井的一侧立面都是格栅窗,光线透过格栅窗,漫射入室内,产生了一种略带迷幻的光影通透感。有前辈学者研究过这个立面的底部,发现它并不是像一般的中国传统建筑门窗一样下设实心挡板的,而是石雕镂空的,这样也许更利于从室内观赏天井中近在咫尺的池中游鱼,可谓是最早出现的滨水落地窗了。



屋的北部房间现在是史实馆,陈列了青藤书屋主人的历史资料,而北面的小天井里有一口井与两棵树。



逛完书屋,我们再回来了解一下这书屋的主人——徐渭。


徐渭(1521—1593),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 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田丹水、田水月(艺名很多。。。)


其实最早的主人是徐渭的爹徐鏓,书屋原来也叫“榴花书屋”,大概是徐渭的爹更喜欢石榴树的原因。徐渭在此出生、读书、长大,并在小池边种过一株青藤,直到考中秀才之后入赘妻家,才离开这里,从此一生坎坷,八次考试未能中举,入狱七年获释,九次自杀未能成仁,时而慷慨悲歌,时而放浪发狂,最终成为明朝书诗文画界的传奇。而从“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这些徐渭的自号中后人不难看出徐渭对这个成长的书屋的深情。


徐渭自认为“书法第一,诗第二,文第三,画第四”,而他自认为第四的绘画,就开创了明后期大写意画派的先河,为文人画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其画风对清代的八大山人,石涛,郑板桥等人以及近现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至于后人将徐渭及追随徐渭绘画技法的一派称为“青藤画派”,而“青藤书屋”的正式名称,更是崇祯末年,徐渭的铁粉陈洪绶从诸暨来买下已被辗转到他人之手的徐氏故宅,手书“青藤书屋”匾,从此,“榴花书屋’易名为“青藤书屋”。


青藤书屋坐标:绍兴越城小乘弄10号,占地约400平方米



附:部分徐渭书法画作,图片来源于网络

《七律诗》轴,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梅花蕉叶图》轴,京故宫博物馆藏


《黄甲图》轴,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驴背吟诗图》轴,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泼墨十二段卷之一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蕉石图》轴,瑞典斯德哥尔摩东方博物馆藏


《榴实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据传为徐渭《羲之笼鹅图》,藏处不详






扫码一起逛园子



点这里

空崆建筑 | 艺圃

此沧浪亭与彼沧浪亭

戒幢律寺

半園

雪日遊环秀山庄

锡兰第一奇男子的一天之咸河庄园   Bawa in Lunuganga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