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微课堂】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知识点、微课堂、图文解读
大家好!为了帮助孩子们学好统编语文新教材,e学友推出全新栏目——“统编教材同步课文微课堂”(包括知识要点、课文朗读、微课视频和图文解读),希望对老师教学和孩子学习有帮助。欢迎大家分享+收藏哦~
课文朗读
电子教材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微课堂
微课视频一
微课视频二
课文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光未然(1913~2002),本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 北)人,诗人、文学评论家。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诗集有《五月花》,收录了长诗《屈原》、组诗《黄河大合唱》 《三门峡大合唱》等名篇。二、故事背景1938年,抗战正在激烈进行,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正践踏着华北大地。在中华民族到最危险的时刻,英勇无畏的华夏儿女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推入高潮, 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读到了《黄河颂》这首组诗也是异常激动,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和光未然合作,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一部史诗性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这组歌随后唱过大江上下,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尊严而战。
三、理解词义1.气魄:气势;魄力。2.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3.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4.九曲连环:形容河流等弯曲。5.摇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的发源地。6.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7.浩浩荡荡:水势大。形容气势雄壮,规模宏大。
四、问题归纳1.标题有什么作用?标题的关键词是“颂”,表明歌词的内容是赞颂黄河,奠定了整首歌词的感情基调。
2.“望”字统领哪些内容?“望”字统领的内容从“黄河滚滚”一直到“劈成南北两面”。“望”的内容,既有写实,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条理清楚,章法严谨:先是近镜头特写——“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3.“摇蓝”一词的含义是什么?把黄河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生动形象地指出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黄河哺育滋养了炎黄子孙,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传承。
4.连续三次写“啊!黄河”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运用呼告、反复的修辞手法,把歌词的主体清楚地划分为三个层次,由实到虚,分别歌颂了黄河养育、保卫、激励着中华民族,突出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热爱、赞颂之情。
5.如何理解“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的含义?首先,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喻为“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其次,应该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其磅礴的气势和势不可挡的力量,足以激发民族的抗争精神和自信心。
6.“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反复修辞表达效果分析法。作者在这里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中华儿女要以黄河为榜样,要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精神的赞颂。
7.作者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歌颂什么?作者从黄河的自然特点(气势磅礴、惊涛澎湃)、地理特征(九曲连环、绵延万里)、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中华民族的摇篮、民族的屏障、激励着中华民族)等方面赞美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英雄气魄。作者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五、课文主题作者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定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教材课后习题
一、诗人从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对中华民族的巨大贡献几个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二、本诗属于直接抒情,这样适合抒发豪迈的情感。示例: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也属于这类。点拨:本题考查对抒情方式的理解,同时也考查了学生课外诗歌的积累。三、略四、略五、略点拨:《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歌词内容十分丰富,先描述了这“河中之王”的汹涌壮阔,再哭诉它给两岸人民带来的无尽灾难——黄河泛滥和外族侵略,然后歌颂黄河儿女为保卫黄河而浴血奋战的英雄精神,最后借黄河的怒吼表达自己对胜利的呼唤。图文解读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知识要点+电子课本电子版领取方式
▲扫描二维码关注e学友
后台回复“微课堂”
即可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