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微课堂】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春夜洛城闻笛》知识点+微课堂+图文解读

e学友 2023-02-12

大家好!为了帮助孩子们学好统编语文新教材,e学友推出全新栏目——“统编教材同步课文微课堂”(包括知识要点、课文朗读、微课视频和图文解读),希望对老师教学和孩子学习有帮助。欢迎大家分享+收藏哦~

课文朗读

微课堂

微课视频一

微课视频二

来源:腾讯视频

课文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二、故事背景

这首诗是公元734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或公元735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李白游洛阳时所作。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思乡之情,所以写下此诗。


三、理解诗意

注释:①玉笛:笛子的美称。②折柳: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③故园:故乡,家乡。
译文: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飞出的?随着春风飘荡,传遍洛阳城。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曲调,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
四、问题归纳1.赏析“此夜曲中闻折柳”一句。“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由听到的“折柳”的曲调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试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声之悠扬,反衬诗人闻笛后的思乡之情。
五、古诗赏析已经是深夜了,诗人难以入睡,忽然传来几缕断断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了诗人的羁旅情怀。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受的极度夸张。后两句写诗人的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针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而言,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蓄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的感触之深,思乡之切。这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诗作的风格特点。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诗人的故乡是他生于此、长于此的地方,作为祖国的一部分,其形象尤其令诗人难以忘怀。作者写闻笛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最感人的地方。

图文解读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声明:本文图文音频素材来源于网络,转载出于传递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立即联系我们删除。知识要点+电子课本电子版领取方式

▲扫描二维码关注e学友

后台回复“微课堂

即可领取

7-9年级下册预习资料免费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