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同步学习:八年级下册语文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e学友 2023-02-12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词 语

  1. 臀 tún

  2. 骨骼 gǔ gé

  3. 漂移 piāo yí

  4. 流逝 liú shì

  5. 褶皱 zhě zhòu

  6. 携带 xié dài

  7. 两栖 liǎng qī

  8. 彗星 huì xīng

  9. 潮汐 cháo xī

  10. 劫难 jié nàn

  11. 致密 zhì mì

  12. 陨石 yǔn shí

  13. 追溯 zhuī sù

  14. 天衣无缝 tiān yī wú fèng

 

词语释义

漂移:物体在液体表面漂浮移动。

流逝:像流水一样消逝。

褶皱:文中指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连续弯曲的构造形式。

携带:随身带着。

两栖: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

潮汐:海水定时的涨落,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造成。早潮叫潮,晚潮叫汐。

劫难:泛指灾难。

致密:细致精密。

追溯:溯,逆水而行,后引申为追求根源。比喻回首往事、探寻渊源。

天衣无缝:喻指事物(多指文艺作品)浑成自然,细致完美,无破绽缺漏可寻。

 

文学常识

本文两篇课文都选自《新疆域》,作者是美国著名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

 

课文内容概括

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的《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探讨恐龙灭绝的原因,分析“被压扁的沙子”,说明不同科学领域间的关联及影响。

 

课文鉴赏

1.《恐龙无处不有》的第1段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

开头提出论点,点明中心,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又便于读者理解全文,是全篇行文的逻辑基础。

 

2.说说恐龙为什么会无处不在,这个现象证明了怎样的理论?

泛大陆形成时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后来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每一个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这个现象证明了板块构造理论。

 

3.文中认为“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试列举作者这样认为的两点理由。

理由一:因为人们在恐龙灭绝的那个年代的岩层中发现了斯石英——被压扁的沙子。

理由二:自然界中的斯石英只出现在沙子被强烈挤压的地方,所以,那些岩层中的斯石英证明了6500万年以前发生过巨大的撞击。

 

4.作者为什么要举斯石英和金刚石的例子?

金刚石与斯石英的形成过程相似。作者介绍“斯石英”的化学、物理性质,用人们较为熟悉的“金刚石”进行类比,向读者说明:在自然界,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巨大的撞击,形成过高压,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

 

5.“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一句中“似乎”与“肯定”连用,是否矛盾?

“似乎”与“肯定”连用,看似矛盾,实际上非常妥帖。用“似乎”一词是因为无法切实验证地壳深处有没有斯石英,而依据客观条件,又可以肯定地推测地壳深处斯石英的存在,所以“似乎”和“肯定”连用不仅不矛盾,反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6.《被压扁的沙子》结尾段有什么作用?

照应前文,对前文进行小结。在大量论据的铺垫下,作者作出了如下结论:“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结尾通过大量分析得出结论,有较强的说服力。

 

课文结构图

 

课后习题解答

 

一、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灭绝,但选用的材料不同,所说明的主要问题也不同。试结合课文做具体分析。

这两篇文章都谈到了恐龙灭绝的原因,第一篇短文谈到恐龙的化石无处不有,是为了证明另一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在第二篇短文中,恐龙灭绝的原因则成为探讨的主题。由此可见作者具有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

 

二、这两篇短文都是从某一现象出发,通过分析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得出规律性的认识。试任选其中一篇,分析其思路。

【示例一】《恐龙无处不有》一文从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出发,联系到其他大陆也有恐龙化石,从而说明恐龙无处不有;然后又写到现代两栖动物不能在南极生存,但在南极确实发现了两栖动物的化石,从而推论出不是恐龙在迁移,而是大陆在漂移。最终得出结论:恐龙的灭绝和大陆漂移有关。

【示例二】《被压扁的沙子》一文,作者首先通过新闻报道和一些科学家的观点,引出目前存在的造成恐龙灭绝的两种理论——“撞击说”和“火山说”,然后根据地质学上的发现进行推理分析,对这两种理论进行论证,并最终得出结论: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三、下列语句是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试结合上下文,说说它们各自的作用。

1.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2.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3.即非常纯的沙子。

4.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1.这一句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假说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据,即南美洲与非洲海岸线惊人的吻合,这不是能用巧合来解释的,只能说明它们原来就在一起。

2.这是俏皮话,但也并非无稽之谈。星体撞击地球虽然极为罕见,但在地球的历史上确实发生过。作者做这样的假设,意在强调这一研究的现实意义。

3.这一句话是对“二氧化硅”的解释,一方面指出“二氧化硅”即沙子的学名,另一方面也强调只有非常纯的沙子才能称得上是“二氧化硅”,一般的沙子都含有杂质。

4.这一句话以金刚石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碳,类比斯石英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沙子,从而使人们更容易理解这个道理。作者随笔幽默了一下,也表现了作者思维的活跃。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材料中描述的现象与课文中的哪个理论是相联系的。

深海沟是在大陆与大洋之间靠大洋一侧的地方。地球上水深超过6000米的海沟共24处,其中19处在太平洋中。全球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水深约11034米。海沟是板块构造活动的杰作。一个板块向下俯冲到另一板块之下时,一边下垂,一边上翘,这中间就形成了海沟。所以说海沟是板块构造俯冲带开始的地方,也是板块构造挤压活动的场所。这里好像是一个枢纽,一方面海洋板块的岩石俯冲下去;另一方面大陆板块翘起来。

这是“板块构造”理论的一个例证。《恐龙无处不有》一文中自第6段起阐述了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本题的材料,说明了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会在分界处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海沟。因此,材料中所描述的现象与课文中“板块构造”理论是相联系的。

 

五、恐龙灭绝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课文为我们提供了两种假说,其实还有多种相关的假说。课外搜集整理资料,写一篇小短文阐述你的认识,并相互交流。

【示例】

1.气候变迁说。6500万年前,地球气候陡然变化,气温大幅度下降,造成大气含氧量下降,恐龙无法生存。也有人认为,恐龙是冷血动物,身上没有毛或保暖器官,无法适应地球气温的下降,都被冻死了。

2.物种斗争说。恐龙年代末期,最初的小型哺乳类动物出现了,这些动物属啮齿类食肉动物,可能以恐龙蛋为食。由于这种小型动物缺乏天敌,越来越多,最终吃光了恐龙蛋。

3.大陆漂移说。地质学研究证明,在恐龙生存的年代,地球的大陆只有唯一一块,即“泛大陆”。由于地壳变化,这块大陆在侏罗纪发生了较大的分裂和漂移现象,最终导致环境和气候的变化,恐龙因此灭绝。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原创。如果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