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同步学习:八年级下册语文8课《时间的脚印》

e学友 2023-02-12




8 时间的脚印

 

词语


  1. 掸 dǎn

  2. 踪迹 zōng jì

  3. 装置 zhuāng zhì

  4. 烘烤 hōng kǎo

  5. 腐蚀 fǔ shí

  6. 沙砾 shā lì

  7. 山麓 shān lù

  8. 沟壑 gōu hè

  9. 龟裂 jūn liè

  10. 帷幕 wéi mù

  11. 海枯石烂 hǎi kū shí làn

 

词语释义

烘烤:用火或蒸气使身体暖和或使物体变热、干燥。

腐蚀: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

山麓:山坡和周围平地相连接的部分。

龟裂:裂开许多缝子。

帷幕:悬挂起来用于遮挡的大块布、绸、丝绒等。

海枯石烂:直到海水干涸,岩石风化成土。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

 

文学常识

本文的作者是陶世龙,他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

 

课文内容概括

当代科普作家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解析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让我们了解到地貌的变化、地质的变迁,以及古代生物繁衍、灭绝的大量信息。


课文鉴赏

1.文章引用高士其的诗有什么作用?

文章开头引用高士其的诗,一方面把时间拟人化,与主题照应,另一方面通过引用,由生活时间引入地质时间,更切合读者生活实际,吸引读者。

 

2.4段介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内容是否偏离主旨,为什么?

不偏离主旨,因为写“铜壶滴漏”的计时方法说明时间是可以被记录的,为下文说明岩石可记录时间提供了有力的辅证。

 

3.14段运用举例子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人类因建设铁路而炸毁山头的事例,有力地说明了人类对岩石的破坏速度之快。

 

4.“根据计算,大约3000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1米厚的岩石。”句中的“大约”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如果去掉“大约”,就表示形成1米厚的岩石就需要300010000年的时间,具有确定性。事实上,人类读懂岩石的年龄,不论方法有多科学,数据有多精确,都是推测出来的,所以“大约”一词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

 

5.“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运动。”句中的“死”该如何理解?

“死”指岩石是不能动的,不能动的岩石却可以记录地壳的“活动”,突出岩石这一功能的奇特。

 

6.28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举例子。列举“海洋生物三叶虫化石”等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化石能“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7.文章结尾段有何作用?

总结全文,说明岩石记录时间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认识地球的发展过程,增长知识;还在于帮助我们找寻地下的宝藏,为人类造福。

 

8.文章采用了怎样的结构形式来说明“时间的脚印”?

作者首先设问,开篇引用高士其的诗《时间伯伯》,之后自然而然地提出问题再做出回答,从而引出全文的说明内容。接着,作者又是用设问句“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引入,再从岩石形成的过程和岩石记录了时间的踪迹两个方面进行说明。最后进行总结:“瞧!大自然给我们保留了多好的记录……这里不过是拉开了帷幕的一角而已。”这样,通过启承的关键句,总结主体部分看似庞杂的内容。最后一段说明了认识岩石中时间脚印的意义,即增长知识、找寻地下宝藏。

 

课文结构图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原创。如果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