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学习:八年级下册语文9课《桃花源记》
9 桃花源记
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
(二)古今异义
1.芳草鲜美
古义:新鲜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
2.仿佛若有光
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今义:似乎,好像。
3.阡陌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4.率妻子邑人
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
5.来此绝境
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6.无论魏晋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7.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充足,不满。
8.遂与外人间隔
古义:隔绝,不通音信;今义: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的距离。
(三)一词多义
1.不复出焉(出去)
皆出酒食(动词)
2.寻向所志(寻找)
寻病终(随即,不久)
3.忘路之远近(助词,的)
渔人甚异之(代词,这种景况)
具答之(代词,代指对方的问题)
处处志之(助词,不译)
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4.便舍船(离开)
屋舍俨然(房屋)
5.捕鱼为业(动词,作为)
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
6.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遂迷(最终)
7.便得一山(看到,发现)
得其船(找到)
8.见渔人,乃大惊(副词,于是)
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然)
9.寻向所志(寻找)
寻病终(不久)
(四)词类活用
1.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2.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3.欲穷其林(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
4.处处志之(名词作动词,做标记)
(五)成语积累
1.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美好世界。
2.豁然开朗:原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后用以比喻顿时明白或领悟过来。
3.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4.无人问津: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
课后习题解答
二、桃花林的景色和桃花源中的景象有所不同。默读课文前两段,想象其中的画面,说说这些画面给你的感受。
桃花林的景色:眼前流淌着的是一条清澈的小溪,溪水两边是大片美丽的桃花林。林里绿草如茵,芬芳馥郁,一株株桃树像娇艳的少女,柔臂细腰,随风轻扬的花瓣如同漫天春雨,纷繁美丽。
桃花源中的景象:田地平整宽阔,房屋整齐有序,一丛丛翠竹迎风摇曳,一排排桑树伸展出绿油油的枝叶。往前走,那映着天光的田地,纵横交错的小径,一直蔓延到黛绿的山下。远处,白墙灰瓦的村落上空炊烟缭绕,一阵阵孩童的嬉闹声传来……仰望天空,天是那样蓝,白云悠悠地飘着。
感受:美好、宁静、温暖,是理想中的家园。
三、本文笔法简洁而内涵丰富,试依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具言”的是什么?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
2.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如果把这些内容一一写出来,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
1.渔人“具言”的内容是桃花源外社会的状况,朝代不断更替,战争连年不断,赋税徭役繁重,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灾难深重。桃花源中人“叹惋”的原因:桃花源中的人们生活安定、富足,所以桃花源中的人们感慨外面的世事变迁,对遭受战争祸害的百姓深表同情。
2.“如此”包含渔夫自“缘溪行”直到“处处志之”,由入而出的所经历和见到的种种。此处若再一一写出,就会导致文章前后内容重复,拖沓冗长。
四、五
见“知识积累”部分。
六、结合课文及下面节引的《桃花源诗》中的诗句,讨论:“世外桃源”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作者借桃花源表达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相命肆农耕①,日入从所憩②。
桑竹垂余荫,菽稷③随时艺④。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⑤王税。
荒路暧⑥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⑦,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斑白⑧欢游诣。
注:①相命肆农耕:桃花源中人互相勉励致力于耕田。肆,尽力。②憩(qì):休息。③菽稷(shū jì):泛指粮食作物。④艺:种植。⑤靡:无。⑥暧(ài):遮蔽。⑦俎(zǔ)豆犹古法:按照古制进行祭祀。俎豆,古代祭祀时用的礼器。⑧斑白:头发花白,指老人。
“世外桃源”吸引人的地方:景色优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风俗淳朴,社会平等,没有战乱、压迫和苛捐杂税,人们自食其力,生活和美安乐。表达了作者对和平安宁、人人安居乐业、没有剥削压迫以及战乱的理想社会的向往。
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是陶渊明,东晋诗人、文学家。
课文内容概括
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虛构世外桃源胜境,表达对理想社会的诉求。
参考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地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渔人)就看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这类(东西)。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样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说自己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想出去,于是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原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往,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探寻桃花源的人了。
课文结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