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学习:七年级下册语文8课《土地的誓言》
8 土地的誓言
词 语
碾 niǎn
誓言 shì yán
胸膛 xiōng táng
嗥鸣 háo míng
山涧 shān jiàn
高粱 gāo liang
斑斓 bān lán
缠绕 chán rào
亘古 gèn gǔ
默契 mò qì
田垄 tián lǒng
埋葬 mái zàng
镐头 gǎo tou
土壤 tǔ rǎng
禾稻 hé dào
丰饶 fēng ráo
污秽 wū huì
耻辱 chǐ rǔ
词语释义
挚痛:诚恳而深切。
誓言:宣誓时说的话。
呻吟:由于痛苦而情不自禁地发出的声音。
嗥鸣:(野兽)大声嚎叫。
山涧:山间的小水流。
斑斓:灿烂多彩。
缠绕:①条状物回旋地束缚在别的物体上。②纠缠;搅扰。
亘古:远古。
丰饶:富饶。
污秽:肮脏的东西。
耻辱:声誉上所受的损害;可耻的事情。
文学常识
本文的作者是端木蕻良,现代作家,他的《科尔沁旗草原》和晚年创作的鸿篇巨制《曹雪芹》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当代文学是中占有重要地位。
课文内容概括
端木蕻良的散文《土地的誓言》,描绘了沦陷的故乡昔日的美丽、丰饶以及自己在故乡的成长足迹,抒发了作者对沦亡故乡强烈的思念之情,并发出了为解放故乡而战斗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誓言。
课文鉴赏
1.“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挚痛的热爱。”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一句在结构上总领第一段,在内容上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挚痛的热爱”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2.第一段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物、物产?你认为有必要列举那么多吗,删去一半如何?
第一段中列举了碧绿的白桦林、奔流似的马群、蒙古狗、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煤块、赤色的足金、幽远的车铃等等;有必要,删去不好,因为这些都是关东大地的代表事物,代表着关东大地的特征,它们可以使读者充分了解关东大地,感受关东大地的美丽富饶,也可以唤起读者的想象。
3.“不得不回去”“应该回去”“必须回去”三个短语的顺序能否颠倒?
不能调换,“不得不回去”带有强迫的意味,“应该回去”表示理所当然,“必须回去”则带有命令的口气。这三个短语语气逐渐加强,态度愈加坚决,情感表露也愈加浓烈。
4.品析“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
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切的思念,以及渴望回到故乡去的迫切心情。
5.品析“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是我的家乡”。
描写家乡的美好天空,表达了作者对解放故乡的坚定信念与决心。
6.“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如何理解这两句话?
这是作者对土地发出的誓言:“我”愿意为了故乡付出一切,甚至生命。表达了作者坚定的信心和不向任何困难屈服的壮志。“我的坟前”表明作者愿为了故乡,死而后已的壮志。
7.本文只有两段,请大家想一想,这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异同?
结构相同:都是先直接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然后回忆,最后直接抒情。
内容上的相同点:都有对故乡的回忆和描绘。内容上的不同点:回忆中选取的景物不同。第一段选取东北的景物、物产,并采用景物、物产的叠加,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激情赞美和深情怀念,运用排比,加强了对读者的情感冲击力。第二段选取了春、秋两季的景物,同样表现了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但怀念中暗含着忧伤与愤怒,由此,情感才能在后半段强烈地喷发,面对土地发出自己坚强的誓言。
8.本文在艺术上体现了端木蕻良浓郁的抒情风格与独特的抒情方式,那就是以倾诉式的语言表达激情,以富有力度与浓度的情感打动人心。请你联系文章具体谈一谈。
其一,运用呼告的手法,直接对着土地倾诉自己的热爱、怀想、眷恋,并且将倾诉对象拟人化,以“她”而不是“它”相称,隐含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比如:“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等等。这种感情经过多次反复,像音乐的主旋律一样得到加强,自然会在读者心里掀起重重波澜,激起强烈的共鸣。
其二,选择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比如“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原野上怪诞的狂风”一段,白桦林、蒙古狗、奔马群、红高粱、黑土地等东北特有的景物密集地排列在一起,加大了信息容量和对读者的冲击力。
其三,大量运用排比造成连贯的、逐渐增强的气势,例如“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等处。
课文结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