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武汉启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申报工作,光谷长江新城均有意,第四个综合性科学中心花落谁家?

荆楚连线 荆楚连线 2021-05-03


武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申报,或已进入最后准备阶段并有望尽快启动。据武汉科协官网透露,在日前召开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暨武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座谈会上,周济等8院士建议以东湖高新区为核心载体打造武汉的专属名片。

据了解,在听取省市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厅(局)和东湖高新区管委会以及中科院武汉分院相关负责人的情况介绍后,与会专家院士们认为武汉具有人才和科研优势,而东湖高新国家创新示范区具有创新能力的优势,这些都为武汉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


申报选址待定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与会院士建言以东湖高新区为核心载休,但并不代表武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选址范围确定。因为除东湖高新区之外,长江新城管委会有意在长江科学城,建设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


据长江新城管委会官方公众号,在6月7日推送的题为“今年,长江科技城要干这几件大事!”的文章中透露,长新城管委会规划在长江科学城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上述的动态意味着,武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选址范围与建设方案最终还需要省市统筹、协调,而本次的座谈会应该主要还是为申报工作进行调研,标志着武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申报进入启动准备阶段。


意向方各有特色


根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中的表述,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应成为原始创新和重大产业关键技术突破的源头,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基础平台。这意味着,基础性研究和重大产业关键技术突破,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重点所在。


从目前的情况看,东湖高新区及其周边区域拥有光电国家实验室、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精密重力测量综合设施、武汉病毒实验室、武大同步光源、国家存储器基地等重大科研设施与战略产业布局,科研与产业基础良好。


当然,长江新城的优势同样显著。公开资料显示,长江新城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进行规划,区域内生态环境良好、功能布区完善。同时,长江新城采用的“区域股份制”,有利于长江新城最大限度的聚集各方资源的支持。

长江新城整体鸟瞰效果图/图片源于“长江新城”公众号,特此致谢


总之,有意布局建设武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东湖高新区和长江新城,都具有各自的特色与优势。所以,未来武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无论是布局在东湖高新区还是长江新城或两地兼而有之,都不奇怪。

 

有意申报城市众


目前,国家已批复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有上海张江、北京怀柔、安徽合肥,而有意申报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城市有成都、西安、武汉、南京、深圳。其中,深圳已经进入了申报的前期论证准备阶段。

湖北在2017年初已在推动国家综合性科技中心的申报,而在2017年6月25日的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蒋超良书记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中更是明确提出支持武汉建成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


从有意申建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城市的情况看,西安、成都、武汉、深圳、南京各有优势,武汉在大科学装置数量上居有优势。但第四个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最终花落谁家,除了大科学装置量之外还需要依托体制与机制创新等方面的综合比拼,而武汉显然需要继续努力以抢占先机并尽早获批。


附参会院士名单:

周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

赵宪庚: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

陈焕春: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

金振民: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

张金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船重工719所研究员;

余少华: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王永良:中国科学院院士、空军预警学院教授;

谢先启: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航空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经南: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原校长;

丁烈云: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

许厚泽: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武汉分院原院长;

叶朝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武汉分院原院长;

窦贤康:中科院院士、武汉大学校长;

陈小娅:科技部原副部长、党组成员;

注:出席人员及照片源自湖北省科协官网,特此致谢,以上人员排名不分先后


关联阅读:

陈一新:聚焦四大功能区,建设长江新城,打造国际自由人才港

习总书记主持的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预示着武汉与湖北的重大战略机遇

光谷2018年任务:引进10亿级以上项目23个,申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欢迎转发、点赞入群合作请按图提示操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