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噩耗传来!安徽一代大师突然离世!
2020年12月10日,艺术家朱松发因病去世,享年78岁。
其家属宣布,“将遵照父亲意愿,家中不设灵堂,不举行告别会和追悼会。为免家母过度悲伤,近期谢客。”
朱松发,1942年出生于安徽黄山紫云村,早年就读于安徽艺术学院,浙江美术学院。曾为安徽省书画院专职书画家,安徽省政协书画院副院长,曾任安徽省美协副主席,安徽省政协委员,安徽省艺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1993年起终身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朱松发的中国画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专业美术大展并有作品获奖,亦为中国美术馆、中国军事博物馆、人民大会堂、国务院紫光阁、中南海等收藏和陈列。作品入载《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国家主要报纸和重点学术报刊《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美术》杂志、《美术报》、《中国书画报》、《国画家》等均多次介绍和发表其作品。已出版画集多本。
山中无处不开怀 66×66厘米 2017年作
江淮晨报曾多次采访过朱松发
↓↓
2009年11月
他在接受本报采访时
展现出一位绘画大师的赤子情怀
↓↓
2009年11月采访朱松发时,他刚从西北敦煌采风回来,“和三个朋友自己开车,从安徽出发,途经山西、陕西、河南、青海、甘肃、宁夏、新疆七省,行程近两万公里,历时一个月,感受很深!”这是朱松发为了艺术创作而进行的旅程,即使出门第一天他们就遭遇车祸,与一辆大卡车迎面相撞,幸运的是全车四个人都安然无恙,于是满怀激情地继续前行。“艺术就是跑出来的,艺术家光呆在屋子里创作是不够的,一定要出去跑,去感受,去体会,才能有更深的领会。”朱松发如是说。
焦墨山水黑白写意
朱松发在黄山生活了10年,住在开门见山、白云悠悠的大山里,喝着那用毛竹筒直接引到家里的山泉水,使得他终生崇尚自然,热爱山水。朱松发的父亲是个石匠,黄山立马峰峭壁上那雄视万古的“立马东海,登高望太平”摩崖巨字,就是他的杰作。父亲个子不高但敢于“硬碰硬”的刚毅性格,对朱松发影响很大,加上常年对着暗沉沉的大山,养成了他对黑墨的特殊爱好,这也是为什么他钟情于枯笔焦墨的山水画的缘由所在了。
朱松发的山水画,以鲜明的个性和阳刚之气立于当今画坛。他敢于用墨,整幅画上满眼充斥的墨色几乎要淹没所剩无几的空白。还有那遒劲的线条、大气的布局,处处充满了气势,被评论家赞为“远看气势逼人,近看惊心动魄”。而皖南山区的风情、江淮大地的沃土、黄山的风光,都是他钟情的题材。
孤傲墨梅卓然不俗
朱松发非常爱梅,尤其善画墨梅,他的梅花作品,冰心老人都有很高评价,作品《梅花》还被毛主席纪念堂收藏。他画梅花的特点是,只画墨梅,绝不着色,以笔墨工夫去表现卓然不俗、孤傲高雅的人文精神,因而朱松发的墨梅在苍润古雅之中显示出十分丰厚的意蕴。
朱松发笔下的梅花,犹如苍岩幽谷一般,枝干像蛟龙翻腾,充满了空灵之气和浑然雄健之美。无疑,这极具个性的画法使得他的墨梅在品位、境界乃至技法上,都不同于常人,一幅幅墨梅成为负载文化信息和文人情思的符码,耐人咀嚼。
返璞归真画出真我
在朱松发看来,绘画就是一门手艺,“拿起笔来是感觉最充实的时刻,我可以一周不出门专心创作。”朱松发的焦墨画对手法要求很高,每次画大幅焦墨画之前,他都要先花很长时间养气力,否则连笔都拿不住。开画前,还要先写一上午的狂草,慢慢找到感觉后才开始画,他说自己在创作中是一种亢奋状态,全身心地投入才能画出好画,而每次创作完毕他都要休养很长时间。
朱松发认为,画画表现情感的手段,真正的艺术家都是单纯的人,从复杂的绘画表现到简单的情绪爱好表达,越画越单纯。
“绘画,画到最后是画自己,画自己的感情,爱好,热情,画中有真我,画的背后其实就是画家的人格。”他强调,所有的画家都必须要有自己的特点,“艺术家没有创造性就没有生命力,画画这回事,老子都教不了儿子,必须要自己杀出一条血路”。
渔家乐 33×33厘米 2017年作
石为骨 松为魂 139×69厘米 2018年作
来源/江淮晨报综合中国书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