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名创优品撑得起460亿市值吗?|消费

Miss蜜姐 闺蜜财经 2023-05-08
更多创富机遇,请关注IPO蜜姐笔记!
撰文|蜜姐

 这是@闺蜜财经的第1231篇原创

近期,名创优品发布了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6个月的中期(2023财年)业绩公告,亮点颇多。
期内,毛利率约38%创新高;营收同比下滑3%的情况下,净利润反而实现了翻倍增长!
去年7月,名创优品成功在港交所上市,发行价为每股13.8港元。目前,名创优品的市值已高达460亿港元,有机构还给出了每股50港元的目标价。        

吊诡的是,一年内名创优品的门店增加了395家,雇员却减少了694人。
被称为“十元店”代表的名创优品是真的掌握了财富密码,还是“虚胖”?
 01
首先来看这份中期财报,期内名创优品实现:
收入52.67亿元,同比微降2.9%;
毛利19.86亿元,同比增长24.8%;
最突出的是归母净利润不降反增,约7.64亿元,同比大增126.9%;
毛利率创新高达37.7%;
总门店数量达5540家,新增395家。
       
在疫情冲击之下,有如此业绩,应该说相当优秀。
不过,对比此前的招股书,蜜姐发现,名创优品截至2021年末,全职雇员为4205名;到2022年末全职雇员为3511。
一年内,门店增加近400家,员工却减少694人,营收微降,净利润反增1倍多。
俗话说:“事出反常必有妖”。
去年7月,名创优品曾遭海外机构做空,但也进行了坚决的回击。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此前披露财报数据,名创优品2019—2021年财年均为亏损,分别净亏损2.91亿元、2.62亿元及14.15亿元。
2022财年扭亏为盈,归母利润达6.38亿元,如今半年既超过去了前一财年的归母净利润,名创优品的盈利能力来自哪里?是否可持续?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网(特此感谢!)

02
         
细看名创优品的半年报及对比招股书数据,蜜姐发现其生财能力主要有4招:降低成本、下沉市场、出海、新品提价。
第一,降低成本。
疫情三年,这几乎是绝大部分公司首先采取的措施。
名创优品降本增效更晚一点,毕竟它的门店还在继续扩张。但行动起来是绝不手软。
期内,名创优品的雇员减少了694人;工资及雇员福利由全年同期的4.52亿元降至3.78亿元,同比减少16.4%;差旅开支同比减少14.8%。

         
此外,其存货成本降幅也十分明显,由37.63亿元降至31.96亿元,同比减少15.1%。
第二,下沉市场。
期内,名创优品在国内的门店数量为3325家,新增157家。
其中,一线城市反而减少了19家;二线城市仅增加36家;三线及以下城市新增170家。
         
第三,发力海外业务。
期内,海外市场的名创优品门店实现总GMV(商品交易总额)45.34亿,同比增长40.1%。
其中,除中国以外的亚洲国家其门店实现总GMV18.87亿元,同比增长44.6%;美洲地区其总GMV20.17亿元,同比增长47.4%。
截至2022年底止6个月,其国际业务对总收入的贡献占比由前一财年的24.7%提升至36.2%。
名创优品还坦言,国际业务的毛利率通常高于其国内业务的毛利率。
第四,提高新品毛利。
国内毛利率相对较低,那就要想办法“神不知鬼不觉”地提高价格。
名创优品相比传统的十元店有一大杀招:产品众多,不断推出新产品。
其产品涵盖11个主要品类,包括生活家居、小型电子产品、包袋配饰等。期内,其在“名创优品”品牌下每月推出超500个SKU(库存进出计量的基本单元,可以是以件、盒、托盘等为单位),为消费者提供超过7600个可选的核心SKU产品组合。
去逛过的蜜友可能有感触,几乎就是你进店后总会想买点什么。
财报披露,国内产品,一方面削减成本;另一方面执行“品牌战略升级”,即让新推出的产品贡献更高的毛利率。
期内,其国内门店的平均售价为12.8元,同比提高了8.5%。
03
名创优品在未来能否继续保持业绩的高增长?
总结财报中提及的未来规划,概括来看主要着力点在3方面:未来会继续发力下沉市场、海外市场及线上销售。
名创优品称,国内业务会继续扩张和升级门店网络;海外市场,进一步扩张门店网络,尤其是针对亚洲、北美及欧洲市场;进一步开发自有电商渠道等拓宽线上销售渠道。
此外,名创优品有意用旗下TOP TOY的品牌,稳住在一二线城市的业务,同时也会向三线及以下城市拓展,复制“名创优品”品牌的发展道路。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有不少骨感之处。
如前所述,我们不可忽视的是,名创优品在期内门店净增395家的情况下,营收却是负增长,业绩增长乏力的隐忧或在未来会更加突出。
另外,净利润大幅提高,除了毛利率更高的海外市场外,收入贡献占大头的国内市场,每家名创优品门店的平均年化收入却在降低,期内为1.9百万元,同比下滑24%。
要知道,这背后平均售价还涨了8.5%,但国内的门店总GMV依然下滑了19.3%。
如果继续走下沉市场的路线,未来提价的空间和次数恐怕就没那么乐观了。         

另外,门店新增近400家,雇员却减少了694人,未来能压缩成本的空间也可见一斑。同时还要考虑,如此操作,长期能否留得住人。
而其寄予厚望的另一品牌TOP TOY,期内多渠道的GMV仅为3.14亿元,但门店数量已多达117家(均在国内)。
财报披露,截至2021年及2022年12月31日止6个月,其每家TOP TOY门店:
平均年化收入分别为7.9百万元及4.1百万元;
平均客单价分别为129元及122.2元;
平均售价分别为69.8元及63.3元。
简单来说,就是相比2021年同期,新增了28家门店,但平均年化收入、平均客单价、平均售价均在下滑。

总的来说,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名创优品如何保持业绩稳步增长,压力依旧不小。

         

本文数据均来自于名创优品招股书及财报,特此感谢!文章仅供讨论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
往期好文

吉利回应新车涉嫌抄袭

华熙生物2022业绩,食品级玻尿酸是“智商税”?

年内首家物企IPO

涪陵榨菜2022年业绩出炉
爱奇艺首次实现全年盈利

本文为闺蜜财经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获取授权。另,授权转载时还请在文初注明出处和作者,谢谢!
蜜友们,欢迎加入读者群,分享资讯,畅聊投资!
请加微信Huoxing2099(备注:闺蜜财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