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蜜财经

其他

代工贴牌小米、飞利浦,年入30亿!德尔玛冲上市|IPO

这是<u>@闺蜜财经</u>的第1246篇原创
2023年3月24日
其他

复星系舍得酒业:涨价传闻背后的隐忧|年报解码⑪

这是<u>@闺蜜财经</u>的第1245篇原创2022年3月21日晚,白酒业首份年度报告出炉,舍得酒业成为了首个“吃螃蟹的人”。随着年报发布的还有多个券商研报,一片叫好之声。作为“大帝国”复星集团控股的酒企,舍得酒
2023年3月23日
其他

华发股份逆势增长!稳坐千亿房企背后:减员、利润下滑近2成|年报解码⑩

这是<u>@闺蜜财经</u>的第1244篇原创3月20日晚,珠海国资房企珠海华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发股份”)发布了2022年度报告,营收同比增长15.5%,净利润不增反降19.3%。疫情三年,房地产行业
2023年3月22日
其他

拼多多让市场失望了?|年报解码⑨

这是<u>@闺蜜财经</u>的第1243篇原创拼多多似乎让市场失望了。2023年3月20日,最新财报发布,大洋彼岸的资本市场立刻来了个下马威:当日股价一度跌超18%,截至美东时间3月30日收盘,股价跌14.17%。
2023年3月21日
其他

太古地产2022年:业务缩水!盈利靠它?|年报解码⑥

这是<u>@闺蜜财经</u>的第1240篇原创市场未暖,豪宅先行。2022年3月15日,富瑞发研报,微调了对香港地产商的预测,看好豪宅市场复苏,其中对太古地产的目标价由25港元下调4%至24港元。此前大摩也发布研究
2023年3月16日
其他

陆金所2022年成绩单,惊吓大于惊喜|年报解码⑤

这是<u>@闺蜜财经</u>的第1239篇原创3月13日晚,陆金所控股发布了2022年第四季及全年财报。这份年入约518亿元的成绩单,并未让市场满意,原因是净利润下滑了近5成。尤其是去年4季度,其净亏损超8亿元。由
2023年3月15日
其他

三进宫!“西北一哥”中亿基业,离不开万科了?| IPO

这是<u>@闺蜜财经</u>的第1238篇原创一波三折,“西北一哥中亿基业”再闯港交所,这是第三次。据港交所官网披露,3月13日,中亿基业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中亿基业)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国泰君安国际为其独家
2023年3月14日
其他

2022年,新增一家百亿房企天地源!“虚胖”还是成功扩张?|年报解码④

这是<u>@闺蜜财经</u>的第1237篇原创近期,一家百亿房企天地源发布了2022年报,营收居然逆势上涨了52%。可能不少蜜友对这家西安房企并不熟悉,其2022“成绩单”公布后,引发舆论关注。房地产行业这几年的日
2023年3月13日
其他

毛利率95%!“医美印钞机”爱美客19亿营收,能撑稳千亿市值吗?|年报解码③

这是<u>@闺蜜财经</u>的第1236篇原创3月8日,被称为“女人的茅台”的医美龙头爱美客,发布了2022年年报。期内,爱美客的毛利率近95%,净利率高达65%。单从这两个数据来看,比贵州茅台的赚钱能力甚至还略胜
2023年3月10日
其他

业绩披露,股价大跌!越秀服务到底“说”了啥?| 年报解码②

这是<u>@闺蜜财经</u>的第1235篇原创2023年3月9日港股刚开盘,老牌物企越秀服务股价大跌超10%。就在前一夜,3月8日,该司才发布2022年度业绩公告。这份“成绩单”到底说了什么?01粗看越秀服务202
2023年3月9日
其他

云南白药突然换帅!痴迷炒股,业绩、净利润双双下滑|消费

这是<u>@闺蜜财经</u>的第1234篇原创中药龙头企业云南白药,突然宣布换帅。3月6日晚,云南白药发公告称,王明辉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第十届董事会董事长、董事、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委员职务,以及在云南白药及其控
2023年3月8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失落13年,“乔丹”改名“中乔”!上市有戏吗?| IPO

这是<u>@闺蜜财经</u>的第1233篇原创2023年3月,上交所官网,一家体育公司的申报稿引起蜜妹注意:中乔体育股份有限公司。哪个中乔?或许诸多蜜友心里有疑惑。但如果换成“乔丹体育股份有限公司”,可能大家对它就
2023年3月7日
其他

清华女生在蔚来汽车实习被性侵事件,反转再反转?|汽车

这是<u>@闺蜜财经</u>的第1232篇原创蔚来被爆性丑闻持续发酵。近日,一位网名为“雪糕今天拉了吗”(以下简称“雪糕”)的网友在社交平台发文,称自己在蔚来汽车实习期间遭到同事徐某性侵犯,经过自己与徐某斗智斗勇取
2023年3月6日
其他

名创优品撑得起460亿市值吗?|消费

这是<u>@闺蜜财经</u>的第1231篇原创近期,名创优品发布了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6个月的中期(2023财年)业绩公告,亮点颇多。期内,毛利率约38%创新高;营收同比下滑3%的情况下,净利润反而实现了翻
2023年3月3日
其他

新车涉抄袭?吉利回应,银河未来蒙阴影| 汽车

这是<u>@闺蜜财经</u>的第1230篇原创新车未量产,争议已经四起。近日,一封网传的律师函把知名车企吉利推上风口浪尖,而站在律师函另一方的是另一家知名车企长安汽车。01事情原委如下:2月23日,吉利汽车对外发布
2023年3月2日
其他

国资背景、成色一般,深业物业逆风能否起飞?| IPO

这是<u>@闺蜜财经</u>的第1228篇原创时移世易。风口过去后,难得还能看见奔上市的物业公司。最近蜜妹翻阅港交所网站看到,有一家物企递交了IPO相关文件,名字叫:深业物业(全称“深业物业运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2月28日
其他

三闯港交所!滴滴恢复上架后,嘀嗒出行急了?| IPO

这是<u>@闺蜜财经</u>的第1225篇原创一波三折。在距离首次递表2年多之后,嘀嗒出行第三次奔赴港交所。2月20日,嘀嗒出行的最新招股书文件公示在港交所官网。数据似乎依然平淡,风险也并无减轻,但行业局面有了微妙
2023年2月23日
其他

“刀片门”背后:桃李面包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利润连续下滑 | 消费

这是<u>@闺蜜财经</u>的第1223篇原创一则扑朔迷离的“刀片面包”事件,让“面包第一股”桃李面包站上舆论风口浪尖。事情的起因蜜友们应该大都有了解,大致是辽宁某消费者在购买的桃李面包某产品中,吃出了一节刀片。从
2023年2月21日
其他

创始人沈晖“官宣”威马汽车遇到困难!|汽车

这是<u>@闺蜜财经</u>的第1222篇原创刚刚过去的周末,威马汽车意外“火了”。近期威马汽车相继被爆料存在财务及刷单问题。2月17日,威马汽车官方进行了辟谣。有意思的是,威马汽车的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在社
2023年2月20日
其他

极氪最新估值130亿美元!一边欢迎车主吐槽,一边“禁言”?|汽车

这是<u>@闺蜜财经</u>的第1221篇原创近期,极氪汽车新获得7.5亿美元融资,估值再创新高,达130亿美元(约合893亿元人民币),约为目前小鹏汽车+零跑汽车两家上市造车新势力的总市值。这距离去年11月,吉利
2023年2月17日
其他

大降94%!周黑鸭跌为啥懵了 | 消费

这是<u>@闺蜜财经</u>的第1220篇原创情况似乎确实糟糕。2月13日,周黑鸭披露盈利警告:根据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未经审核综合管理账目的初步评估及董事会目前所得资料,预期报告期间净利润不少于20
2023年2月16日
其他

ChatGPT火了!“人形机器人第一股”要来了?已产生重大经营亏损!|IPO笔记

这是<u>@闺蜜财经</u>的第1218篇原创ChatGPT火了,说话风格更接近人类,也更博学。明里暗里,开年的这一池春水搅动了多种相关市场。
2023年2月14日
其他

千亿房企董事、联席总裁失联!新城控股再渡劫?

这是<u>@闺蜜财经</u>的第1217篇原创
2023年2月13日
其他

​ChatGPT爆火,知乎们躺赢!镰刀已开始悄悄“收割”了

这是<u>@闺蜜财经</u>的第1216篇原创
2023年2月10日
其他

上海之后,杭州也跟进!农夫山泉涨价背后的真相

这是<u>@闺蜜财经</u>的第1215篇原创一则涨价风波把“大自然的搬运工”农夫山泉推上风口浪尖。据多家媒体报道,一份网传的农夫山泉《杭州区域19升水调价通知》显示:因物价、原材料、人工及运费等成本不断上涨的压力
2023年2月9日
其他

红星美凯龙与金科被迫“分手”

这是<u>@闺蜜财经</u>的第1214篇原创房地产行业的“白马骑士”难当。前有富力、融创,后有红星美凯龙、建发股份。其中,红星美凯龙较为特别。它曾是金科股份当之无愧的白骑士,数次帮助金科稳住控制权。今年1月,它等
2023年2月8日
其他

你还记得陆金所吗?正在回港上市

这是<u>@闺蜜财经</u>的第1213篇原创美股上市2年多后,兔年开年不久,曾经的P2P大佬陆金所低调奔赴香港上市。近日,据港交所相关网站披露,陆金所控股有限公司(下称"陆金所”)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以介绍方式
2023年2月7日
其他

新能源车前销冠跌落,北汽蓝谷三年亏约170亿!亏损还不是主要问题

这是<u>@闺蜜财经</u>的第1212篇原创蜜友们好!闺蜜财经今天开始恢复更新啦。2023年对于新能源车企来说,是充满巨大挑战和打响淘汰赛的一年。近期,不少新能源车企发布了2022年业绩预告,几家欢喜几家愁。典型
2023年2月6日
其他

特斯拉降价!问界、小鹏跟了,下一家是谁?

这是<u>@闺蜜财经</u>的第1211篇原创
2023年1月17日
其他

步步高易主,国资接手!2022预亏13亿—19.5亿

这是<u>@闺蜜财经</u>的第1210篇原创
2023年1月16日
其他

超20亿美元!威马汽车被收购,“借壳”上市?

这是<u>@闺蜜财经</u>的第1209篇原创
2023年1月13日
其他

鸭界大佬股价暴跌、最新回应来了!周黑鸭的黑与白

这是<u>@闺蜜财经</u>的第1208篇原创
2023年1月12日
其他

I DO母公司被申请破产重整!年轻人不愿为爱买钻石了?

这是<u>@闺蜜财经</u>的第1207篇原创近期媒体报道,陈小春夫妇代言的婚戒品牌I
2023年1月11日
其他

青岛企业冲上市!“黑马”沃隆,遭遇增长危机|IPO笔记

这是<u>@闺蜜财经</u>的第1206篇原创
2023年1月10日
其他

马云不再是实控人!蚂蚁集团离上市还有多远?|IPO笔记

这是<u>@闺蜜财经</u>的第1205篇原创刚刚过去的周末,蚂蚁集团低调发布了一则重磅公告。简言之:前首富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将不再是蚂蚁集团的实控人。2020年7月,蚂蚁集团宣布A+H股同步发行上市计划,估值
2023年1月9日
其他

广汽埃安冲上市!又一个比亚迪式的造富神话?|IPO笔记

这是<u>@闺蜜财经</u>的第1204篇原创又一个比亚迪式的造富神话或在今年诞生。近期媒体报道,广汽集团旗下新能源车品牌广汽埃安欲冲击上市。据悉,最近广州车展上,广汽埃安的总经理古惠南透露,公司目前正在向证监会上
2023年1月6日
其他

2022年房企销售榜单来了!行业大洗牌背后,发展逻辑生变

2022年,房地产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深度调整。过去一年,国际局势复杂,世界经济反复震荡,全球通胀压力攀升,宏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国内叠加疫情反复袭扰,各行各业都深受影响。而房地产行业又处于市场下行周期,购房者们大多持观望态度,身处其中的房企们自然是压力山大,尤其是流动性持续承压。这样异常艰难的市场环境,成为了检验房企真正底色的试金石。01行业深度调整,是谁挺到了柳暗花明?在多重因素影响下,2022年房地产行业颇为艰难。尽管政策底已经显现,但需求端反响不佳,市场继续磨底。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国房景气指数为例,2022年11月处于近一年内的低点。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下滑幅度在降低,越来越接近市场底。具体看销售和投资,2022年1—11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2125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3.3%;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23863亿元,同比下降9.8%。如此市场环境下,房地产行业经历了自1998年房改以来,为数不多的几次行业周期深度调整。房企们也经历了大洗牌。典型表现就是“千亿房企俱乐部”的成员数量,由2020及2021年巅峰时期的43家,降至2022年的20家左右。近期,克而瑞研究中心推出了《2022年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TOP200排行榜》,头部房企中,央企、国企占据了绝对主力。从TOP10来看,国资及国资控股的房企达8家,仅碧桂园、龙湖集团、金地集团三家民营房企上榜。民企中,龙湖集团排名上升最快,2022年排名第9位。02失速与逆势增长背后2022年房地产行业所经历的深度调整背后,是房企的优胜劣汰。全年百强房企销售业绩同比下降超4成,千亿房企的数量也大幅减少,降至20家。消失在千亿俱乐部名单中的23家房企,多是曾经狂飙猛进的大黑马。典型如恒大,尽管2021年其跌出了房企销售前三甲,但依然排名第5位,销售额约为4400亿元。但2022年,其业绩大幅下滑,销售额降至455.3亿元,排名跌至第42位。此外,还有融信、正荣、卓越、阳光城、美的置业、荣盛发展、龙光、新希望等房企也跌出了千亿房企阵营。这些房企失速的背后,是整个行业以规模为王的时代终结。但依然有不少房企在本轮行业下行调整周期中逆势增长。头部房企中,以招商蛇口、华润等为代表的央企国企排名稳步上升,而建发房产成为新的黑马,由2021年的第18位提升至2022年的第10位。民企中,跻身TOP10的龙湖集团和金地集团,排名分别位于第9位和第8位。反观这些稳步上升的头部房企们,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都有一些共同点,比如稳健的财务运营、较强的抗周期韧性等。简单来说,“长期主义”发展观成房地产行业新的共识。03稳健财务,必打的安全牌过去一年值得整个房地产行业反思。面对疫情反复,持续承压的流动性,以及市场信心不足等问题,真正能够在波动中经得起考验,展现韧性的企业并不多。能稳居销售排行榜且排名逆势增长的房企,几乎都有稳健财务作为安全牌。以房企中表现优异的龙湖集团为例。2022年,龙湖集团持续优化债务结构,相继提前偿还银团贷、美元债等,用充裕的流动性和强大的资金实力,维护其在境内外资本市场的健康形象及主体信用。截至目前,三大国际评级机构标普、穆迪、惠誉都给予龙湖集团投资级评级,成为少数获得境内外机构全投资级评级的优质房企。财报显示,截至2022上半年末,龙湖集团平均融资成本仅3.99%,融资优势明显;对标“三道红线”要求,则连续六年保持绿档,现金短债比达4.07,平均账期为6.28年,这些数据在行业中均表现优异。而大约一个月前,龙湖集团发公告称,公司已经全部赎回于2023年到期的3亿美元优先票据,票面利率为3.9%。今年内,其已无到期美金债。而龙湖集团稳健的经营和财务表现,也在不断的政策调控优化中受益。2022年11月,龙湖获得首笔200亿元中债增信债券额度;以及由六大行共同承销,成功发行首单20亿元的中期票据,利率仅3.0%。04第二增长曲线从近几年房企销售排行榜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到行业的趋势变化。比如,拿地从原来的下沉市场转变为聚焦一二线城市。比如,房企们普遍都在寻找新的出路,轻资产化、去地产化等。但能真正打造出第二增长曲线的是少数。仍以龙湖为例,2022年,其经营性业务的增长不容小觑。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龙湖集团累计实现经营性收入212.4亿元,超过去年全年的188.3亿元,创历史新高,仅经营性收入每月约有20亿元现金进账。已经形成了稳定的第二增长曲线。具体来看,龙湖的经营性收入包括商超、物业服务、写字楼服务等。截至目前,其已开业商场超过70座,冠寓开业门店超过11万间。2022年是房地产政策调控优化大年,相关支持政策出台密集且力度不断加大,对供需两端是共同发力。但因疫情反复、购房者信心不足等因素影响,市场表现还未显现。2023年,政策大概率会延续宽松状态,房企融资链条有望进一步畅通,从而资金面得以改善。“保交楼”将依然是重点,市场信心及预期才有望逐渐修复。但房企的马太效应将更加明显,稳健经营和财务健康的房企,将继续上演强者愈强的大戏。(本文仅代表作者看法,不构成投资建议)
2023年1月5日
其他

2023年,投资人们青睐哪些赛道?

作者|盛佳莹来源|猎云精选(ID:lieyunjingxuan)2022,一个超重、充满变局和挑战的一年终于向我们告别。但尽管身处逆势中,依然有众多优秀的创业者和投资人在危境中砥砺前行。这一年,中国中免拿下2022香港最大IPO;中创新航、天齐锂业等企业掀起赴港上市潮;亚朵冲刺美股成功……新兴领域产业基金、政府引导基金等积极组建;有投资人“卷”到新加坡,寻找Web3.0和元宇宙项目;也有投资人走进田间地头,农业科技从创投荒漠变为一片“希望的田野”……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革命背景下,中国正处于科技周期的十字路口。创业主线转向科技创新,投资也向硬科技赛道聚集,形成了半导体、碳中和、元宇宙、新能源以及生物技术、医疗健康等长风口。不少投资人都看好2023年将是创投大有可为的一年,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等投资人,在新年伊始时仍在各地出差的途中。站在2023年的起点,猎云网总结了一份投资人最新的观察与思考,以及他们最关注的赛道。红杉中国:低碳、云/端结构演化、产业数字化在近期一场公开演讲中,沈南鹏透露,近年来,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硬科技项目已经超过红杉中国投资组合的80%。红杉科技主导的投资格局已然成形,在2023年,红杉又将把目光集中在哪些细分领域呢?红杉中国合伙人周逵透露,红杉中国将沿着三个框架捕捉新趋势:低碳、云/端结构演化和产业数字化。周逵认为,过去传统能源是资源驱动,而今天的新能源是创新驱动,发电、储能、应用等各个环节都在通过科技提升效率。周逵表示红杉中国将关注新能源既有产业能力的释放和创新进步,也有能源安全的诉求和全球化的机遇。在云/端结构的演化方面,周逵认为,尽管世界一直有各种起伏和巨变,但通讯革命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节奏并没有停顿。“数据在向云端聚集,智慧在云上显露,比如AIGC开始走进生活,云存储像一个云大脑;另一方面,端也在越来越进步,比如电动车到各类机器人,有丰富感知、有即时智慧,还可能高效响应。”周逵表示,在这些基础设施进步升级的过程中,红杉中国看到了核心软件和芯片的机会,也看到了关键器件和材料的机会,同时看到原有的信息化产业机构渐渐在重构。在产业数字化方面。周逵重点提到了工业、医疗、建筑行业的数字化,比如远程办公、供应链管理等需求。虽然数字化需求庞杂,但红杉中国有一套自己的打法,即“寻找出那个真正重视把产品做好、交付有效率的公司。”高瓴创投:双碳、数字化和工程师人才创业2022年,高瓴创投在VC、PE的不同阶段共出手了150个项目左右,在投资领域方面,今年高瓴对制造业的投资占比最高,超过四成,具体包括新能源车产业链、工业智能化、机器人、硬件、新材料等领域的研发、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高瓴创投创始合伙人李良总结道,2022年在投资节奏不变的前提下,高瓴表现出明显的向早期走,以及进一步深耕制造业的趋势,背后的原因是“跟随创新势能的迁徙”。进入2023年,高瓴创投将双碳、数字化和工程师人才视为制造业升级的三股持续动能,也是高瓴创投将发力的领域。在李良看来:“制造业不存在To
2023年1月5日
其他

歌尔股份、欧菲光之后,又轮到立讯精密了

这是<u>@闺蜜财经</u>的第1203篇原创
2023年1月5日
其他

餐饮人慌了!服务40万商户的哗啦啦无法取现,一年交易超7000亿

作者|FFH来源|易简财经(ID:ejfinance)随着疫情防控放开,餐饮行业回暖已经势在必行。但没想到在餐饮高潮来临前,商家们先迎来了“黑天鹅”。服务超40万家企业的餐饮服务商“哗啦啦”,被疯狂投诉无法提现取钱。如其真的暴雷,无疑给餐饮企业一记重锤。这次餐饮人,真的要慌了。01餐饮人四处喊话:还钱!关于哗啦啦,其成立于2011年,产品覆盖餐饮全业态、全业务环节,包括餐厅的预订、排队叫号、点餐、收银等,可全方位解决餐饮商户的问题。但近日,很多网友在各个平台留言哗啦啦无法提现。在12月初,窄门集团、番茄资本创始人卿永曾在朋友圈发文:“谁能告诉我哗啦啦出什么问题了吗?”他表示,已经收到很多反馈超过5天不能取现了,并呼吁搞清楚状况前,全国餐饮人都要谨慎,准备备用方案。此前,商户在哗啦啦的取现的时间是“T+1”,但从今年国庆节后,到账的时间开始变得缓慢,有的商户已经两个月都无法到帐。在黑猫投诉平台,近30天,关于哗啦啦的投诉有53条。这些投诉无一例外都是指责哗啦啦提现困难。有人等了一周,有人等了一个月,金额少则上万,多则百万。其中一则投诉表示:“从12月初开始到现在,我方多个集团下已经欠款125万3645元,多次和哗啦啦客服沟通不给处理,推诿拖延,严重影响我公司正常运营,无法给门店员工开工资,无法给供应商结算款,无法进货,造成门店重大损失,要求哗啦啦必须立刻打款,这款本就是我公司营业款,哗啦啦无权扣留将近一个月之久!!”来源:黑猫投诉即便他们联系客服,要么打不通,要么答复在加急,反正就是取不到钱。部分商户还表示,水电交不上,工资发不出,纷纷喊话哗啦啦“还我血汗钱”。对此,有媒体求证哗啦啦,其客服回应“公司正在加急升级支付系统服务器,但升级期间会导致出账及审核处理受到较大影响,所以提现到账存在部分延时问题”。如果从被密集投诉的时间算起,哗啦啦的系统升级已持续近一个月,且此举并未提前通知商户。一家服务商户几十万的企业,技术升级竟然要这么久,这不得不让人猜测其真实性。02支付合作方有违规前科在商户向哗啦啦要钱时,有消息称,哗啦啦是陷入资金链断裂了。据媒体消息,知情人士称,“此前,哗啦啦曾在收购某项目时出现资金短缺。彼时,某基金先增资到,由爱农驿站法人万颖彦担任法人和董事长的谷泰科技,后谷泰科技再借钱给哗啦啦用于收购,但由于后来基金出现暴雷,要求回购增资款,这直接导致了哗啦啦目前需要紧急还欠债务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哗啦啦并没有支付牌照,合作的第三方就是爱农驿站。两家公司还是同一控股股东旗下的公司。天眼查显示,哗啦啦的主体是北京多来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是北京格致璞科技有限公司。而格致璞科技通过持股北京谷泰科技,间接持有爱农驿站的股份。来源:天眼查APP对此,专业人士指出,餐饮商户的资金应该在爱农驿站的账户,正常情况下哗啦啦无法挪用餐饮客户的资金,即使挪用通常也应该是爱农驿站所为,但考虑到哗啦啦与爱农驿站属于关联公司,不排除两者挪用餐饮客户的资金的可能。实际上,爱农驿站有过违规操作的“前科”。7月15日,因7起经营违规行为被中国人民银行警告,爱农驿站被没收违法所得近156.14万元,并处罚款约560.14万元。10月24日,因违反规定将境内外汇转移境外,爱农驿站被处以172.50万罚款。目前,哗啦啦和爱农驿站都未对提现一事给予回应。在这背后,或有几十万商户陷入焦急的等待中。03哗啦啦服务商户超40万由于功能全面,哗啦啦的客户群十分庞大。据其官网,哗啦啦签约的餐饮商户超40万,其中连锁客户占比82%,例如广州酒家、九毛九、老乡鸡、茶百道。在中国餐饮百强品牌中,有一半以上都是其客户。而哗啦啦所服务客户年交易总额已超7000亿人民币,在2021年的行业大盘中,占比接近15%。来源:哗啦啦官网2021年,哗啦啦还登上了“2021中国隐形独角兽500强”,说明其有晋级独角兽或登陆资本市场的潜能。天眼查显示,哗啦啦已完成5轮融资,高瓴创投、创东方、美团、大众点评、深创投等都是其投资方。最新一轮,是在今年1月。来源:天眼查APP融资不久,哗啦啦还在5月领投了观麦科技C轮融资,投入近2亿元。今年以来,哗啦啦也在加大业务扩张。其在各地建分支机构,牵头制定数字化服务管理体系标准,与微信、支付宝、快手等开展全域合作。据媒体报道,按这势头,今年哗啦啦平台商户交易额将突破10000亿元。然而,就在发展势头看似强劲下,哗啦啦在年末搞出巨雷,把商户们都“炸”懵了。04结语目前,哗啦啦多个平台官方账号及官网仍在维持更新。但面对商户的“要债讨薪”,其却不予回应,视而不见。可怜遭遇疫情寒冬的商户们,在以为要重新开始之时,又被哗啦啦推向了更困难的境地。作为餐饮服务商巨头,哗啦啦拖延提现超一个月,或是时候正面回应几十万客户,交代事情真相了。
2023年1月3日
其他

70岁光伏新贵,身价一天涨一亿

作者|周琦来源|创投智库(ID:VCthinktank)成功,什么时候都不晚。出生农村家庭、只有高中学历的张和君,是个典型案例。1990年创立德业,拳头产品是热交换器,主要用于家用空调。直到2021年,69岁的他等来公司上市。由于踩中光伏风口,德业在二级市场表现不俗。截止12月27日收盘,公司股价为330.9元,是其发行价的10倍有余,市值达790.6亿元。张和君的身价水涨船高,一年内增长335亿元,相当于每天涨近1个亿。他也成了《2022胡润百富榜》前100名中,排名跃升最快的企业家。纵观德业发展史,经过数次转型,规模从小到大,业务从单一到多元,从低端到高附加值,张和君对待机遇,绝不松手。01光伏新贵让张和君实现一天一个“小目标”的是逆变器生意。逆变器是将太阳能、风能等产生的直流电,转化为可以上电网的交流电,储能逆变器则用于太阳能、储能电池和电网之间的双向传递。国产逆变器靠低价优势打破国外垄断,全球市占率迅速提升。看准时机,张和君在2016年进入光伏逆变器领域。2021年,我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
2023年1月3日
其他

困难的时代中国,终于还是“躺下”了

这是<u>@闺蜜财经</u>的第1201篇原创
2023年1月3日
其他

哗啦啦没了7万亿!特斯拉也卖不动了……

作者|猫哥来源|大猫财经(ID:caimao_shuangquan)01“2023年将发生一场严重的经济衰退。”都知道全球大环境可能不太好,可当这话从前世界首富马斯克的嘴里说出来时,大伙还是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寒意。可能他手里的数据更准确吧,毕竟,曾被盛赞的特斯拉上海工厂现在也被按下了“暂停键”。具体是咋回事呢?大概在这个月初,路透社就爆料说特斯拉可能从12月25日起停工,并削减某车型的产量、降低上海工厂的部分产能。不过随后公司方面就站出来辟谣,说这个消息不靠谱,狠狠扇了路透社一耳光。可就像那些我们熟悉的套路一样,被辟谣的最后都成了真。12月25日当天,路透社又发了个报道,骄傲地证实了自己的爆料。按照内部“线人”的说法,特斯拉从上周六起就暂停了上海工厂的生产,不仅取消了早班、还给制造中心的工人放了假。由于打脸来得太快,所以这次特斯拉不得不认真研究了下回应的措辞。具体的说法就是,工人们辛苦了一年应该休整,另外整车产线也要年度维保,所以干脆就让大伙提前享受一下元旦假期。听起来很合理是吧?但这可不太像他们一直以来的行事风格。欧美不是最不喜欢加班吗?结果马斯克一过去,直接放话要求员工一周工作七天。海外工厂不是效率低、搞劳逸结合吗?那就必须得三班倒,向上海工厂看齐。哪怕是在四川限电最严重的8月份,着急赶工的特斯拉都不忘记给有关方面发去了“催电”信息,即便这可能会影响到当地老百姓的日常用电,他们也不愿意让工厂停止运转。所以当产线真停下来时,那一定发生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02到底发生了什么呢?其实也不复杂。一方面,因为防控政策放松,北京、河北、广东之外的大部分地区正在“快速过峰”,街面上暂时处于萧条状态,工人们受影响、看车的地方自然也没几个人。另一方面,特斯拉曾经引以为傲的全球订单量也在萎缩。截止2022年11月30日,特斯拉全球电动车订单积压量已经降到了19万辆。根据公开数据,特斯拉上海工厂的产能已经扩产到百万规模,大概一周就能赶出来两万台各型号汽车,如果再加上柏林和德州的两个厂子,产能过剩问题不得不被重视了。更让人感到糟心的,是销售端的压力。在通胀肆虐、锂矿暴涨的大背景下,新能源电池的成本也跟着涨了不少。可就在其他品牌纷纷提价对冲的时候,特斯拉又赶上了一场影响十分恶劣的车祸。就在今年7月份的时候,大明星林志颖开着特斯拉在台湾省撞了车。虽说事故原因至今仍未披露,但林志颖的受伤状况还是让人感到心有余悸——连赛车手都撞成这样了,换普通人岂不是更惨?可能是为了对冲舆论领域的负面影响,特斯拉接连搞了两次力度很大的“降价促销”。先是在10月底宣布给Model3和ModelY降价,等到半个月后又给买车的人提供车险补贴,力度十分夸张。可即便是这样,已经疲软的订单仍然看不到恢复的迹象。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马斯克才在电话会议上大谈特谈可能到来的经济衰退——不是我们不努力,实在是大环境不给力啊。不过对于这一点,虎视眈眈的比亚迪倒不是很认同。光是在今年前11个月,比亚迪新能源的累计销量就高达162.83万,同比增长219.38%。按照这个趋势来看,他们不仅能提前完成2022年的销售目标、全年销量更是有望突破180万辆。这不得不让人想起在2011年的一次采访中,马斯克曾经在提到比亚迪时连续三次大笑不止,直言“这车技术和质量都不行,恐怕很难在中国市场立足”。如今十年的时间过去了,也许他的想法也得跟着变变了。03按说到了这种“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CEO应该跟公司待在一起同仇敌忾、直面危机。马斯克是咋干的呢?当然是传统意义上的不务正业。大家都知道硅谷钢铁侠的爱好比较广泛,比如发火箭、搞星链、做脑机接口啥的,但这毕竟是真正的硬核科技、所以资本市场对此也很包容。可谁也没想到,他竟然在2022年底搞了次突然袭击,把推特给收购了。买公司就买公司吧,结果他一上任就开除高管搞大裁员、紧接着引入996和末位淘汰制、还顺手捅出了一宗影响极其深远的政坛秘闻,一时间搞得推特上下人心惶惶。就这么过了俩月,不光广告商撤资、跑路,连被裁员工也团结起来筹备起了对推特的诉讼。前几天马斯克还发了个网上调查,结果有超过一半的网友希望他立马辞职滚蛋。如果危机能只控制在推特内部也就罢了,可你知道他收购的钱是哪来的吗?一开始在敲定以440亿美元收购推特时,马斯克本计划用老套路抵押其持有的40%特斯拉股份;可由于股东的反对,他不得不转而出售特斯拉股票换钱,前后一共套现了390亿美元。在股东们眼里,这不就是掏空特斯拉来为自己的梦想买单吗?所以在2022年的加息潮下,有强金融属性的特斯拉股价也跟着开始掉头向下。就在2021年11月4日的时候,特斯拉的股价还有414.5美元、市值高达1.3万亿美元;可就在一年之后,特斯拉的市值已经跌破了3500亿美元,9600亿美元凭空蒸发。04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疯狂的电动车正在“退烧”。最近这几年,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发展很快。虽然有不少人和品牌是在跟风圈钱,但产量和销量是实打实地上了一个大台阶——20年是135万、21年是351万、22年前11个月是606万。可好不容易提了车、上了路,糟心的事情就来了。冬天就不说了,只要气温一到零下十几度、电动车就会化身电动爹。没办法,锂电池在低温条件下的放电就是会出现问题,哪怕不开空调里程都能打五折——冬天不开空调,那干嘛还开车啊?假如你要是不小心刮了、蹭了、撞了,那乐子可就更大了。近几年新能源车企都喜欢搞结构性创新和电池底盘一体化,把电动车搞得十分金贵。往常出车祸了可以只换零件,现在可倒好,4S店恨不得直接让你换台新车。8月份的时候,有个新能源车主不幸在路上被刮坏了底盘。结果到了修车的地方一问,修理的开销高达54万(9万修车头,45万换底盘和电池包),比买新车还要贵上十几万块钱。还有人倒车刮坏了车尾灯,结果保险公司过来一看,直接给估了20万块的维修费。没办法啊,新能源车上处处都是金贵的高科技,小大激光雷达、大到电池包,那真是买得起、修不起。据说已经有分析师开始为特斯拉产业链出现黑天鹅做准备了,毕竟苹果供应链的前车之鉴就摆在那里。连最精于算计的保险公司都不愿意做新能源的生意,你说这玩意没一点问题、谁信啊?
2022年12月30日
其他

被阿里追债5亿的ofo现身瑞典街头,你的押金退了吗?

作者|苏影来源|债市观察(ID:bondreview)“等ofo共享单车退款,等的花儿都谢了”,家住北京的小何感慨道。每隔一段时间,小何就会打开ofo共享单车app,“看着它从借车平台变成了购物平台,我的99块押金还是退不回来。”和小何有着相同遭遇的人不在少数,自2018年出现“押金门事件”以来,曾有千万ofo用户在线排队申请退款,但ofo并不是只欠用户的钱。12月1日,人民法院公告网披露,浙江天猫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浙江天猫)已经将东峡大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简称:东峡大通)、戴威、上海奥佛合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奥佛合盛)、立方灵动(北京)数据服务有限公司(简称:立方灵动)四方送上了法庭,要求偿还其借款本息5.38亿元,戴威需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来源:人民法院公告网其中,浙江天猫由淘宝中国100%持股,而东峡大通、奥佛合盛和立方灵动则均归属于ofo集团,ofo创始人正是戴威。在五年的时间内,ofo从风口上的佼佼者到众人追债,令人唏嘘。而这也映射出行业现状,当共享经济陷入“单车围城”,这股曾备受资本追捧的潮水又将涌向何方?01债权人阿里:还我5.38亿说起ofo、戴威和阿里巴巴(BABA.N)的故事,要追溯到4年前。当时,国内共享单车市场百家争鸣,创业者蜂拥而入,资本争相砸钱,规模被各家奉为制胜法宝,并且在短时间内吹起巨大泡沫。同期,最早出现的“行业双雄”ofo和摩拜分庭抗礼。2018年,急需资金补血的戴威向此前曾领投其E轮融资的阿里巴巴紧急求助。2018年2月5日,戴威先是将旗下444.76万辆ofo共享单车作为抵押物抵押给上海云鑫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获取融资5亿元,后者由蚂蚁科技集团100%持股。7天后,同年2月12日,戴威又以浮动数量的共享单车作为质押,从浙江天猫手中拿到了12.66亿元的投资。然而,阿里巴巴对ofo的声援并未到此为止,2018年3月13日,ofo再次宣布拿到了由阿里巴巴领投的E2-1轮融资,融资总额8.66亿美元(约60.83亿元)。当时,该笔融资还创下共享单车行业单笔最高融资纪录。
2022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