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闯港交所!滴滴恢复上架后,嘀嗒出行急了?| IPO
一波三折。在距离首次递表2年多之后,嘀嗒出行第三次奔赴港交所。
2月20日,嘀嗒出行的最新招股书文件公示在港交所官网。数据似乎依然平淡,风险也并无减轻,但行业局面有了微妙变化。
这家顺风车大佬,此次能顺利闯关吗?
01
就在前几天,蜜妹还用了几次嘀嗒出行跨城拼车,个人使用感受是:相比滴滴成功率高,都拼成功了——滴滴一次都没拼上。其他的如安全性方面几个平台都差不多,相比几年前提高了些。
不过对部分蜜友而言,估计都没听说过嘀嗒出行这家公司,毕竟它目前的业务范围,相对于整个出行市场来说有点九牛一毛。
根据招股书介绍,嘀嗒出行目前提供三种服务:顺风车、智慧出租车、广告及其他服务。其中后两个业务几乎忽略不计,下面蜜妹会提到。也就是说,嘀嗒出行主要做的就是顺风车。
按交易总额计,我国地面客运市场的规模2021年为10,774亿元,2026年预期增至15,44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7.5%。这里面,汽车客运市场占据大半壁江山。该市场2021年的规模大概是6460亿元。
我国汽车客运市场包括出租车扬招、出租车网约、网约车、顺风车。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21年这四类市场的订单总数分别约为144亿、18亿、102亿、3亿。顺风车比其他几种业务要小很多。
作为一个极为细分的市场,嘀嗒出行算是这行的老大:截至2022年9月末,嘀嗒出行在全国366个城市提供基于app的顺风车平台服务,拥有约12.4百万名认证私家车车主,已为约57.4百万名顺风车乘客提供服务。
2021年,嘀嗒出行的顺风车交易总额78亿元,促成129.7百万次顺风车搭乘。
02
嘀嗒出行在顺风车行业的崛起,也是有点小故事在里面。
时间点在2018年,彼时滴滴出行在顺风车业务方面遭遇重挫,一起“浙江乐清滴滴顺风车司机恶性犯罪案”,让滴滴下线顺风车业务开始整改。
在补“安全课”期间中,以顺风车为主业的嘀嗒抢夺地盘,一举成为顺风车行业霸主。数据显示,2019年,嘀嗒出行顺风车交易额同比增长347.4%,为85亿元。
如上文蜜妹说到的,嘀嗒出行到现在都及其依赖顺风车业务,但增速却没那么快了。
上图招股书数据显示,2020、2021年,嘀嗒提供顺风车平台服务的营收分别为6.72亿元、6.95亿元,占据了当期总营收的89.1%、89.9%。增速来看,该项业务2021年同比仅增3.4%。
总营收方面,2020、2021年嘀嗒分别为7.54亿元、7.81亿元。其中2021年同比增速3.5%。
2022年前三季度,嘀嗒出行总营收不增反降,从前一年的5.84亿元降到当期的4.28亿元,降幅达26.7%,其中顺风车业务同比下降25.4%为3.90亿元,占总营收比进一步提高到91.1%。
服务费率似乎也降了。2021年,嘀嗒出行的平均服务费率还是9.0%,2022前三季度下降到了8.4%。
这其中也有客观原因,比如2022年,于COVID-19疫情在多个地区的区域性复发致使顺风车搭乘次数减少。
值得一提的是,顺风车业务果然是名不虚传的很赚钱,嘀嗒出行毛利率真的高。
2020、2021年以及截至2021年及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嘀嗒出行的毛利分别6.24亿元、6.31亿元、4.72亿元及3.20亿元,同期毛利率分别为82.7%、80.9%、80.9%及74.6%。虽然毛利率在呈向下趋势,但还是高。
对于顺风车业务毛利率的下滑,嘀嗒出行的解释是增加了对私家车车主的补贴、提高了出行的保险上限导致保险费用增加。
03
更难得的是,嘀嗒出行这两年已经开始盈利了。
2022年前三季度,嘀嗒出行实现净利润6533.9万元,净利率15.3%。2021年这两个数字分别是1.85亿元,31.6%。
2019年之前嘀嗒出行还是亏损的,蜜妹从往期招股书中看到,2017-2018年,该司净利润分别亏损了9701.7万元、10.68亿元,2019年年内亏损了7.56亿元,经调整后为净利润1.72亿元。
2020年,嘀嗒出行年内亏损为21.94亿元,经调整后净利润3.43亿元;2021年其年内利润、经调整利润均为正。
2022年前三季度,嘀嗒出行的净利润、净利率都下滑不少,看来外部影响很大。
从招股书数据来看,导致嘀嗒出行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还是营收下降的同时,其他成本不降反增,比如行政开支、研发开支,另外销售及营销开支占总营收比也上升较多,从2021年同期的30.1%升到2022年的41%。
如此来看,嘀嗒出行所深耕的顺风车市场可以说是“小而美”,比较科创企业能这么早实现盈利的不多。
相比之下滴滴离赚钱看上去更加遥遥无期。通过公开数据蜜妹看到,2022年滴滴亏损了493亿元,2021年亏了500亿元……
但另一面来看,嘀嗒也有潜在风险。比如过分依赖顺风车市场,而我国的顺风车市场仍相对较新,对顺风车的接受程度及需求的增长幅度存在不确定性,也许以后根本不会增长。
还有一个潜在风险就是安全问题,这也是悬在所有顺风车平台头上的一把达摩利斯之剑。比如滴滴顺风车之前屡次出现的惨痛教训,如果发生在嘀嗒出行可能就是灭顶之灾。
再就是同行大佬的竞争。就在年前,滴滴出行恢复了上架,其也有顺风车业务。相比嘀嗒来说,滴滴体量要大得多,各种资源都会更好。在大佬们的裹挟下,嘀嗒要继续独立坚持“小而美”不容易,这或许也是其冲刺港交所“屡战屡败”的原因之一。
不管怎样,对市场而言多一个选择总是好的,但愿嘀嗒出行能乘着东风,破浪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