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喜讯!高天佑先生加入中国训诂学研究会

陇南民盟 2024-03-20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近日,中国训诂学研究会第十一届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44位新会员。其中,甘肃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研究员、陇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盟陇南市委员会主委、知名学者高天佑先生,以其在古代文学、历史和陇学、蜀道学研究方面的突出成就,经清华大学教授赵丽明等人推荐,顺利通过中国训诂学研究会第十一届常务理事会审议,正式成为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会员。

高天佑2002年以前创作、编著出版的著作(五种)


高天佑2010年以后主编出版的部分著作


高天佑2020年以后主编出版的部分著作(一)
高天佑2020年以后主编出版的部分著作(二)


相关介绍:一、训诂学:

训诂学是我国一门古老的传统学问,与文字学、音韵学一起统称“小学”。“诂”音“gǔ”,同“古”;是研究中国传统古书中词义的学科,是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小学的一个分支。训诂在译解古代词义的同时,也分析古代书籍中的语法、修辞现象。它从语言的角度研究古代文献,帮助人们阅读古典文献;释读汉文古籍均从词句入手,最终目的是弄懂文本的旨意。

同时,训诂学是汉语语言学、语文学的一个部门,是综合性学科,主要根据文字的形体与声音,以解释文字意义的学问 。偏重于研究古代的词义, 尤其着重于研究汉魏以前古书中的词义、语法、修辞等语文现象,但不等于语义学、词义学。

所谓“训诂”,也叫“训故”“故训”“古训”“解故”“解诂”,用通俗的语言解释词义叫“训”;用当代的话解释古代的语言叫“诂”。“训诂”连用, 最早见于西汉时期鲁国人毛亨注释《诗经》的书,书名叫《诗故训传》。“诂”“训” “传”是三种注解古文的方法,训诂合用始见于汉朝的典籍。

关于其历史,训诂学从先秦就已经开始了,战国末期的《尔雅》被认为是最早的训诂学著作,而训诂学的传统观念形成于唐代的孔颖达;宋代,训诂学得到了很多的革新。元明时期,训诂学出现了衰退,清朝则是训诂学发展最盛的时候,出现了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父子等考据大家,并形成了乾嘉学派。

清朝末年,章太炎与黄季刚受到了西方语言理论的影响。章太炎在《论语言文字之学》一文中说:“合此三者(按:指文字 、训诂、声韵),乃成语言文字之学。此固非童占毕所能尽者。然犹名小学,则以袭用古称,便于指示。其实当名语言文字之学,方为确切。此种学问,仅艺文志附入六艺。今日言小学者,皆似以此为经学之附属品。实则小学之用,非专以通经而已。

及至现代,章太炎将“小学”易名为“语言文字之学”,不是简单的更名,而是标志着语言文字学学科观念的产生。太炎先生是中国语言文字学的创始者。在学科观念的支配下,章太炎撰著了《文始》,这是具有现代科学意义的中国的第一部语源学专著。国学大师黄侃则创立了训诂学的现代观念。语言学家王力在1947年的《新训诂学》中提出“必须打破小学为经学附庸的旧观念 ,然后新训诂学才真正成为语史学的一个部门。”周大璞在《训诂学要略》中也说:“训诂学的研究对象就是词义和词义系统,它的首要任务就是研究语义发展演变的规律。”新训诂学是相对旧有的训诂学而言的。

二、中国训诂学研究会(China Research Society On Semantics and Etymology)

中国训诂学研究会,是全国传统语言学、训诂学工作者自愿结成的非营业性的学术团体,所在地在北京。1981年5月,由学界耆宿洪诚与陆宗达、殷孟伦、杨潜斋、徐复、周大璞、赵振铎诸先生发起成立。

学会宗旨是:1、继承、整理、研究我国传统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2、加强训诂学的应用研究,以促进训诂学的社会功能;3、编辑出版训诂学书刊及资料,评价传统语言学著作;4、通过举办培训班、进修班等方式,培养训诂学人材;5、组织学术讨论会,促进学术繁荣,建立和健全训诂学的理论体系;6、进行对外学术交流,参加国际汉语研究活动。


原文链接:
中国训诂学研究会新会员名单

阅读是一种修养,点赞是一种鼓励。

读完了请记得在页尾点赞哦!

监制:民盟陇南市委员会办公室

审核:刘华强 

责编:孙磊 

编辑:许旭

来源:中国训诂学研究会

动动手指 发,点赞,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