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政策|印度近期宏观与改革政策有何新变化
文|杨帆 遥远
印度大选后,各项政策持续落地,我们观察到,印度的宏观政策和改革政策正呈现一系列新特点。财政政策方面,2024年7月,印度公布2024-25财年财政预算案,进一步下调赤字率,持续推进财政整固。同时,资本开支保持增长,基建仍是支出重点。货币政策方面,印央行或在美联储启动降息后再行降息,后续降息空间较大。要素改革方面,莫迪新任期或更注重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间的平衡。投资方面,印度城镇化进程相对顺利,带动消费、地产和银行业增长;而工业化进程仍有诸多制约,或拉大工业品缺口,带动进口需求增长。中企出海方面,限制性政策会否放开仍需观察,可关注印度资本品、工业上游原材料及中间品自华进口增长。
▍印度大选后,各项政策持续落地,我们观察到,印度的宏观政策和改革政策正呈现一系列新特点。下文就近期市场关心的印度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要素改革、投资驱动下的行业机遇及中企出海政策等话题逐一分析。
▍话题1:莫迪为什么要推行财政整固(consolidation)?
印度政府杠杆率长期偏高,莫迪推进财政整固以平衡经济增长与财政可持续性。受税收结构、付息成本等因素影响,印度政府杠杆率长期偏高。2020年受经济增速下滑的影响,印度政府一度放松赤字率限制以加大民生补贴,导致政府杠杆率创下历史新高。随着印度经济逐渐复苏,莫迪着力推进财政整固,以平衡经济增长与财政可持续性。
▍话题2:印度2025财年财政安排如何?
2024年7月印度政府财政预算案显示,印度将进一步下调财政赤字率,但资本开支仍然保持增长,基建相关领域是支出重点。2024年7月,印度2024-25财年财政预算案正式公布。相较于今年2月公布的预算草案,2025财年的财政赤字率由5.1%进一步下调至4.9%。有效资本开支总额与预算草案保持一致,较2023-2024财年仍有18%左右的强劲增长。从支出项目来看,以交通为代表的基建领域仍是主要发力方向。
▍话题3:印度未来货币政策将如何调整?
印央行或在美联储启动降息后再行降息,后续降息空间较大。印度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于8月8日宣布维持基准回购利率在6.5%不变,维持相对偏鹰的“退出宽松”立场。截至2024年6月,印度CPI同比已连续10个月位于印央行政策目标区间,叠加印度当前经济基本面运行良好,我们认为当前印度降息条件已具备,但紧迫性不足,印度央行或在美联储启动降息后再行降息。考虑到印度基准回购利率已连续19个月保持在6.5%,而本轮加息周期开启前,回购利率为4%,因此一旦印央行开启降息,后续利率下调空间较大。
▍话题4:莫迪是否仍有充足的政治控制力,其新任期将推出哪些改革举措?
莫迪在执政联盟内仍具备较强影响力,新任期改革或更注重在经济增长与社会议题之间寻求平衡。莫迪推动的要素改革是印度增长的核心逻辑。在2024年大选中,莫迪成功连任,虽席位数不及先前市场预期,但从新内阁成员构成来看,莫迪仍有充足的政治控制力。综合“百日计划”和财政预算案的政策要点,莫迪新任期或更注重在基建、制造业引领的经济增长与以就业、教育为代表的社会议题之间寻求平衡。
▍话题5:投资驱动下的印度经济高增长将利好哪些行业?
印度城镇化进程相对顺利,带动消费、地产和银行业增长;而工业化进程仍有诸多制约,或拉大工业品缺口,带动进口需求增长。印度经济投资驱动特征显著。投资带动下,一方面,城镇化率提升带动消费、房地产和银行业增长。另一方面,受制于政府财政空间、资源储备、生产技术等因素,印度工业化发展成效初显但工业体系完善尚需时日,未来对资本品、工业上游原材料及中间品的进口需求或将持续增长。
▍话题6:印度是否会放松对中企投资印度的限制?
印度政府内部尚未就是否放宽中国投资限制达成一致,短期内中企出海印度的前景有待观察。可关注印度资本品、工业上游原材料及中间品的自华进口增长。2024年以来,印度对中国投资的态度似有松动,印财政部长、首席经济顾问等高级官员均表态希望促进中国在印度的投资活动。但商工部长表示并未重新考虑放开中国直接投资限制。在印度政府内部尚未就是否放宽中国投资限制达成一致的情况下,短期内中企出海印度的前景有待观察。虽然出海印度或仍面临扰动,但中国对印度出口值得关注,其中机械和钢铁出口是增长亮点,可关注印度资本品、工业上游原材料及中间品自中国进口需求增长。
▍风险因素:
印度经济增长动能不及预期;印度要素改革推进不及预期;中印经贸合作不及预期;全球地缘政治局势超预期恶化。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4年8月9日发布的《海外政策时评(31)—印度近期宏观与改革政策有何新变化》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应首先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完成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并充分了解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在此之前,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kehu@citics.com。
重要声明: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订阅号中的所有资料版权均属中信证券。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复制本订阅号中的内容。除经中信证券认可的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版权所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