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年度重磅|6个策展单元,开拓中国当代雕塑新场域

松美术馆 松美术馆 2023-06-05



云雕塑

首届学术邀请展

艺术家:蔡雅玲、范西、郭城、耿雪、韩磊、金宁宁、康靖、厉槟源、刘成瑞、刘符洁、李巨川、李怒、梁硕、刘亚洲、刘展、琴嘎、佘海晴、沈凌昊、谭英杰、王月悦、谢墨凛、辛云鹏、杨光南、阎实、阎洲、渣巴、郑达、曾宏、郑路、张淼、张思锐、张一、赵银鸥

策展人:冯兮、李佳、苏磊、苏伟、王澈、周翊&董菁

艺术总监:隋建国

出品人:丁泽华


展期:2023年5月1日-8月27日



写在前面

“云雕塑”是北京隋建国艺术基金会旗下的学术平台,其理念是基于肉身经验与雕塑的视野,关注从三维空间出发的雕塑、装置、行为、事件等相关的艺术家、展览与事件的发生和讨论,搭建时间、空间、自然、社会、物质、技术等面向历史与未来的新艺术。


作为“云雕塑”首次线下走向公众的展览实践,主办方邀请了六位(组)策展人,每位/组策展人再根据自己的展览主题与内容邀请艺术家,策划组成各自的展览单元。它们分别是冯兮策划的“现成的生活 现实的技术”;李佳策划的“空间三种”;苏磊策划的“智能、技术生态与体验”;苏伟策划的“幕间:四个案例”;王澈策划的“生长的河-走怒江”;周翊&董菁策划的“技艺”。六个单元共计邀请了 33位艺术家及其作品。这些展览单元之间相互关联又具有各自独立的学术指向,汇聚在一起,构成了“云雕塑”的艺术视野和学术态度。


“云雕塑”的理念,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针对性。首先是自“雕塑 1994”展览以来,在经历了观念艺术的洗礼之后,雕塑家的工作是认识到人的肉身(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之被动存在的规定性,将人的意识,思想、精神、理念等诸元素,看作内在于世界(经验着世界)运行不息的人的肉身功能,艺术的再次物质化正是上述元素在前意识和社会无意识层面上的运行。


“云雕塑”将自然与人工的物质与非物质世界,视为人类感性意识落实成形的矩阵。退一万步,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看,事实上有些雕塑本身可能并没有传递任何含义或者叙事,但我们对于雕塑的体验赋予了我们新的感知和理解之可能性。雕塑作为一个物理存在的物质实体或者非物质形式的实在事物(注 1),激发我们的艺术体验,让我们清晰的意识到了我们周围世界的存在状态,并同时反射性地意识到自我肉身存在的具体与鲜活。


第二个方面的针对性,是面对目前Web3.0、“元宇宙”和 ChatGPT 迅猛冲击人类社会的时刻,雕塑艺术的实践尤其成为不可或缺的人类肉身体验。艺术家不应该成为数字世界的被动接收者、简单拒绝者和被征服者。


以 ChatGPT 与“元宇宙”为标志的数据技术与人类的关系,说到底就是拥有汁液与能量的肉身与玻璃屏幕背后“赛博虚拟世界”的关系。在手机移动端的日常生活中,当人们用手指去滑动玻璃表面的时候,手指不过是磁笔的代替。人们可以用手指触摸一整天而并未触及任何东西。玻璃屏幕对应的往往只是作为视听的器官,而将人的肉身废弃为一辆等待被驾驭的能量机车。在并不遥远的未来,人类或许可以完全彻底的适用这块玻璃屏幕;或者这块屏幕也可能成为人类视听器官的外层光膜;甚至人的肉身也可能随着科技的进化被机器完全替代。


在人类尚且拥有如此不完美——但又是如此协调的在地球怀抱中——与天地万物相互连接着的肉身的时刻,雕塑以及基于肉身感受从不同的角度和实践方法产生出的艺术品,将是人类在与玻璃屏幕博弈,并期望自身对这博弈过程中产生的不确定未来,逐步产生适应力或者免疫力的摆渡船。所以,越是被玻璃屏幕所包围,人类也就越是会意识到自己肉身存在与物质和非物质(注 2)之间不可切割关系的可贵,人类与物质世界——以及与基于肉身运作功能形成的非物质事物组成的“实在”世界(注 3)——之间的对话,也就越发重要。


“云雕塑”,就是面对数字复制技术时代(注 4)已经作为我们的生存背景这一现实;同时,“云”在当下社会文化中的积极含义,也是超越性和创造力的象征。“云雕塑”的首展,是当代艺术圈基于肉身经验,从历史意识和思想的维度,面对眼下疫情的封闭过后各种社会矛盾转换当口的挤压,再次朝向未来并试图超越现实困境的努力。


六位/组策展人根据自身对雕塑认知做出的策划提案,以及对于艺术家及其作品的选择,展示出他(她)们的立场观点、思想高度与开阔度,和对于眼下生活现场的敏感,加上他(她)们对于各自展览空间和艺术媒介的独特把握,赋予这次展览以实验性。应邀展出的 33 位艺术家,也各自以独特而又多样的艺术理念与媒体实践,再次扩展了雕塑的场域,凸现出中国当代雕塑发展中最具未来价值的多个面向。


这个展览所呈现的艺术家及作品,反映出一代人持续十多年艺术实践的面貌;也反映出近三年封闭形成的与外界交流中断,反而给了国内当代艺术圈沉潜下来,深度思考以及反复实践的机会;更是进一步显示出在中国当代艺术策展以及艺术创作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互为呼应相互支撑的新一代中坚力量,他们具备国际视野但可以不依赖外部世界,针对自己面临的问题,运用本地资源,自我引领并自我确认。这个展览可以被视为近十多年来中国当代雕塑的一次具有前瞻性和试验性的案例汇总。


展览艺术总监 隋建国

2023年4月


(注 1),见格拉汉姆·哈曼“新万物理论 物导向本体论”或者约瑟夫·博伊斯的“社会雕塑”概念。

(注 2),见让-弗朗索瓦·利奥塔“非物质”。

(注 3),同(注 1)。

(注 4),见贺靖文章“对灵韵的呼应:数字复制技术时代的艺术——从本雅明到斯蒂格勒”。



现成的生活 现实的技术

艺术家:康靖、刘符洁、李怒、刘亚洲、刘展、琴嘎、谭英杰、郑路、张一


策展人:冯兮

过去的三年,生活进入了统一转速的命运陀螺。控制节奏的鞭子,总会在即将停下的瞬间,以相同方向和力度的抽动,引发陀螺躯体的转动,进入另一种被设定的速率中,不由自主将你我他转换成为一个人。生活变成被指定的现成品,现实变成了一种技术性的操控方法,在设定的算法之下,现实将生活推向常识与经验之外。生活中,日常物品的使用逻辑与方法被使用者控制,人成为物的主人,而对物的欲望,同样控制着人无限拥有的心理。艺术家将现成品般的生活与生活中的现成品,连接着个人的命运,成为转换的原料。展览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围困命运》,第二章《有用的物体 无用的生活》,第三章《在窗口看看世界和你们》,第四章《身体机器》,第五章《只劳动 不生产》。五个章节在现成品和现实感,生活与技术之间跳跃切换,描述着三年来现实给予每个人的无力感。


度过了艰难的现实后,生活似乎一切入常,经历如梦境一般的来与去,没有过苦闷和伤痛,醒来时集体地选择了快速的遗忘。ChatGPT横空出世,AI技术第一次对人类的生活与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威胁,也许即将掀起一场伟大的变革。然而回看现实,再伟大的技术也无法遗忘时间线上的疼痛。那些一个个现成的生活组成的历史,将无数次的走进我们的未来。


郑路《马飞之家》,375×375×190cm,日常物品、金属,2018(图片由艺术家郑路提供)

刘展《照耀你 No.3》,422×111×300cm,钢板、影像,2022(图片由艺术家及偏锋画廊提供,摄影:冯兮)



空间三种

艺术家:李巨川、曾宏、张思锐


策展人:李佳

“空间三种”是一次由三位艺术家和策展人共同完成的展览实验,它包括三个相对独立但彼此紧密相关的作品/现场/实践。有别于由策展人根据讨论主题来挑选作品的惯常做法,本展通过集体讨论形成展览的概念构架和呈现方式:一方面,参与者均认同共同工作的原则,将展览实践视作在某种程度上与艺术创作同构的一个动态过程;另一方面,他/她们对当代雕塑有着可以共享的基本思考和确信:当代语境中的雕塑不再是物件或景观,它已经成为一种不断变化和运动的、扩展场域中的实践, 在“风景”vs“非风景”、“建筑”vs“非建筑”的坐标系中浮动。它因此可以也格外适合容纳各种关于空间(物理空间、现实空间、社会空间)的实践和思考。


“空间三种”从三个角度出发给出三种彼此呼应、递进甚至内在连结为一体的场景,它们分别体现了当代空间实践的三种方式、三个侧面。列斐伏尔将我们的社会空间视作三个维度构成:空间实践(感知的空间),空间的再现(构想的空间),和再现的空间(实际经验的空间)。受其启发,三位艺术家分别在彼此相通(通过电梯来连接)的三个展厅中以雕塑来印证和排演现实的、社会空间的实践。李巨川从二手市场采购一批宿舍用双架床摆满展厅,将白盒子直接交还给劳动者日常和具体的使用,利用空间的移置和转换来制造情境。曾宏则以高尔夫和劳动者视频组成的小雕塑间接指向松美术馆的环境,暗示其背后不可见的空间争夺过程,回应历史先锋派对于艺术与现实关系的讨论,并为其注入新的张力。张思锐则将展览场所本身作为反制图(Counter-Mapping)实践的起点,将之化作一系列可见的动作,以及可讨论和可拆解的具体对象,以推想的方法来拷问美术馆作为现代性最经典的可见机制之合法性与局限。通过三重空间实践,展览将那些通常隐形的、被无视和被排除之物召回到那个它一度不被允许进入的空间之中。


李巨川作品”宿舍“模型示意图

张思锐,美术馆解剖学,建筑图纸



智能、技术生态与体验

艺术家:郭城、沈凌昊、王月悦、郑达


策展人:苏磊

全球交换和新技术内在标准化的发展,构建了外部快速膨胀而内部持续缩合的共同体。ChatGPT的发明让自动运行的生态系统浮出水面。在新技术建构的更加世俗、更加抽象和更加关联的世界中,身体体验引发意识的变化。


4号展厅所关注的科技艺术的交叉领域,更接近于一种在技术美学、互动性与认知体验之间跨界区间。它聚焦于交互和唯心主义作品中对于主体性的反思,进一步探讨如何在技术生态、身体体验和主体重塑之间构建一种平衡关系或适应方式。


艺术家们以空灵而抒情的作品激发直觉和活力。黑暗中,机械臂以雕塑化的实体让观众亲身感受智能世界内在的冲动。媒介化的环境在不断的塑造中,显示出超强的延展性。想象力在技术交互与知自我体验重建的过程中生长,无障碍跨越审美边界,摆脱经验主义和固有模式的束缚,在不断地适应中重建自由空间,拓展文化内在的吸纳性和扩散性所导向的开放体系。   


郭城《唯有共荣》,直径约200cm,建筑残渣、霓虹灯、风向标、步进电机,2017,图片鸣谢艺术家及魔金石空间

郑达《上传者》,400×400×350cm,,灯光机械装置,2018,图片鸣谢艺术家



幕间:四个案例

艺术家:韩磊、阎实、阎洲、赵银鸥


策展人:苏伟,策展助理:范潇天

身处某一转换的当口,在一种挤压之中,遗忘和断裂正在发生。不止是我们习惯于描述艺术的批判语言和制作作品的理由不再天然成立,生活实践中更迫切的要求也浮现出来。在似曾相识的语境中,一些老问题不可避免地重现,催促我们从历史意识和思想的维度,再次面对它们目光的逼视。


在这一项目中,四位艺术家——赵银鸥、阎实、韩磊、阎洲——在最近十几年中的创作,被视为近似于剧场中的“道具”,通过与今天情境的置换,他们各自重新排演自己某一段创作历程,描述这一历程在各自创作生涯中的位置,创造性地反思、重新呈现各自一段长时期的、充满强度的工作。借鉴“幕间剧”——在主剧几幕之间穿插出现的传统戏剧桥段,演员与观众(他者)在其中进行另一种节奏的、脱离于剧中身份的交流——的形式,这一项目以某种半开放的对话为底色,艺术家跳脱出自身的语境,与所有来到现场中的参与者一道,审视似曾相识之物。几位艺术家将展开对另一个自我的观察,从自我的差异及其带来的不安之中,建立思想的线索。在此,艺术实践的长度和所在语境的限度,成为艺术家进行这项工作的前提。同时,我们也关注艺术家与时代精神的碰撞中制造出的创造性疏离,在长时段中保持的警觉、敏锐度与心绪的变化。


这一项目以“长生涯”为核心观念,提出一种从持续性的角度观看艺术家创作实践的方式,将持续性视为今天艺术实践中一种重要的精神,一个辨析艺术实践的视角。“长生涯”不仅指向信守某种态度的承诺与艺术实践的真实性,也包含一种期待:在种种缺乏解释的自我合法性之外,在我们身处的巨大不确定之中,保留一份创作的证词和一份微弱的档案。


赵银鸥展览现场草图

阎实《10426》,20',MP4、16:9、HD、4K,2019

韩磊展览现场草图

阎洲《轧荦山之梦》,24'30",单通道有声高清录像、黑白 ,2022



生长的河——走怒江

艺术家:刘成瑞 厉槟源 梁硕


策展人:王澈

项目是王澈受邀为松美术馆和隋建国艺术基金会共同主办的“云雕塑”展览特别策划,通过一趟关于怒江流域的行走来完成对展览主题的回应。此次项目由艺术家厉槟源、刘成瑞、梁硕为主要参与人,艺术收藏家欧阳昆仑,设计师何源,画廊主理人鲁超以及艺术家解群为共同参与人,纪录片拍摄和剪辑由艺术家吴小武完成,罗旭东赞助行程。项目实施时间为 2022 年 12 月 6 日至 20 日,地点为中国云南省境内的怒江流域。行走是如何观看和思考这个世界的方法,河流是人类所有文化最原始的元素,透过路上的地景可以得知其中的文化属性,特别是我们的感官状态,我们的智识,我们的欲望和恐惧。行走也表达了我们和世界,和他人,甚至是和自己的关系。在怒江行走正是我们从实际的身体经验出发,透过整体的询问来探讨艺术。


合影,艺术微喷铝塑板冷裱,2022年12月15日拍摄于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怒江第一啸。



技艺

艺术家:蔡雅玲、范西、耿雪、金宁宁、佘海晴、谢墨凛、辛云鹏、杨光南、渣巴、张淼


策展人:周翊、董菁

乔丹在和科比训练后曾分享过一种感觉,这种感觉NBA球员习惯称之为The Zone(意思类似于中文的化境)。一旦进入这种状态,眼前的一切事物都会变慢,对手的防守漏洞会统统呈现在面前,这时你可以随心所欲选择进攻模式。乔丹曾告诉科比,The Zone的修炼只能来自苦练,别无他法。谷爱凌在《爱上恐惧》这篇文章里描述了自己在准备充分的前提下,起跳前正面的生理感受以及在脑海中会看到动作的预演,她提到的关键步骤叫做”Visualization“,即视觉化。


古希腊诗人在开篇处召唤缪斯附体,告知听众即将吟诵的不是自己。现代抽象画家康定斯基是一位通感患者,他的确会看到声音。他用颜料将他的生理视觉一五一十地描到了画布上。康定斯基的伟大在于他只是个拷贝机,一条传递感受的通道。


艺术家在创作状态最好的情况下,往往呈现出一种无意识的状态,身体不再受意识的控制,一种产生于绝对黑暗中的视觉主导了创作。这种状态被称作“闯空门”,在心理学上叫“心流”(flow)。这个现象也广泛出现在竞技体育项目和游戏玩家中。身体于创作好像从来不是意识的延伸,就像今天说技术不是人的延伸。


耿雪《土堆》,1'06,录像,2013,图片鸣谢艺术家

杨光南《痒》,尺寸可变,录像投影仪、金属件、电机、墙,2010-2016,图片鸣谢CLC Gallery Venture



关于艺术总监


隋建国


隋建国1956年生于山东省青岛市,1984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获得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得硕士学位。现居住和工作在北京,为中央美术学院资深教授。


隋建国在自己四十多年的艺术实践中对创作观念、作品形式、媒介选择、时空经验等多个方面都有深度理解和认识。2008年以来逐步将精力集中,以手捏泥作为“手中之空”,并将其以3D数字技术放大打印成为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艺术展,并多次参加国际国内重要艺术群展。


2016年申请发起“北京隋建国艺术基金会”。同年发起“国际现当代雕塑理论译丛”及其编委会,并担任编委主任。2020年注册“云雕塑”公众号,并发起组织编辑委员会。


关于云雕塑

“云雕塑”作为“北京隋建国艺术基金会”旗下的以微信公众号为形式的学术平台,理念是基于雕塑的视野——关注从三维空间出发的雕塑、装置、及身体等相关展览与事件的发生,引领未来雕塑新浪潮。


自2020年正式注册以来,“云雕塑”与雅昌网“艺术头条”合作,已经逐渐成为一个雕塑领域的网上专业刊物。“云雕塑”的线下功能,则是以“云雕塑”为平台,与社会各类出版、传媒、展览、教育等机构展开合作,为推动中国当代雕塑的发展贡献力量。


“云雕塑”公众号下设三个常规栏目,分别是“人物随访”、“艺术动态”和“文献出版”。

(一)“人物随访”栏目:聚焦于当代雕塑领域中青年艺术家的个人展览、具有实验性的群展和著名艺术家的大型美术馆的个人展览进行采访和报道,包括对展览相关策展人、学术总监或机构负责人等的采访。

“人物随访”的三个基本原则:

1,现场性——在中青年雕塑家的个人展览和工作现场,以视频的形式采访艺术家;

2,艺术家视角——由基金会艺术家志愿者面对面采访展览当事人;

3,基于雕塑的视野——关注从三维空间出发的雕塑、装置及身体等相关展览与事件的发生。

(二)“艺术动态” 栏目:以专题报道的形式聚焦活跃的当代艺术活动,包括对话、研讨,讲座等内容。

(三)“文献出版” 栏目:下设 “理论与批评”、“名著研读”和“雕塑力” 三个小专栏。


关于松美术馆

松美术馆地处北京市顺义区温榆河畔,由著名设计师周光明先生担纲设计,2017年正式面向公众开放。2021年丁泽华先生出任馆长,全面负责松美术馆的运营和管理。


松美术馆目前拥有20世纪以来中国现当代艺术的丰富藏品。美术馆的运营聚焦“收藏”、“研究”、“传播”与“教育”,努力形成带有前瞻性的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新视角。松美术馆的目标是通过与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的合作,大力推动并展开深层次的当代艺术研究展示与实验项目,增强美术馆的学术性和专业性建设,自觉做好民营美术馆面向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角色。


关于隋建国艺术基金会

隋建国艺术基金会的宗旨是“艺术+科学”,专注于“艺术创作”、“理论研究”、“公益教育”、“国际交流”四个领域,致力于成为立足中国并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艺术基金会。


隋建国艺术基金会成立七年来,一直持续推动两个艺术教育和慈善项目:第一个是“现当代雕塑理论译丛”学术翻译出版项目。2016年以来基金会与相关学术机构合作,已经翻译出版了《雕塑的语言》、《现代雕塑的变迁》、《六年·1966-1972年艺术的非物质化》、《摇滚我的信仰》、《余白的艺术》、《无定形-使用指南》六本雕塑专著,并在著作发布的同时举办相应的国际研讨会,随后组织编辑出版研讨会论文集。


第二个是“艾东公益行动”。这项公益行动早在基金会成立之前就已经展开了。从2008年开始,“公益行动”每年组织志愿者上山下乡举办“艺术夏令营”,将艺术教育送到偏远贫困地区的学校,十五年来已经拥有数家合作的艺术院校以及三百多名志愿者。


2020年起,隋建国艺术基金会的志愿者们组成编委会,并倾力打造国内最具专业性和影响力的当代雕塑平台。







早鸟开票




扫描二维码,抢特惠早鸟票


 单人早鸟票:112元 

原价:160元

(2023年5月1日前售卖)


展期内开放时间

周二-周日10:00-18:00

(17:30停止入场)


展览地点

顺义区天竺镇格拉斯路松美术馆


展期内票务信息

成人正价票:160元/人

特殊优待票:128元/人


购票及入场须知

1. 一人一票,持票入场,如需分批入场,请分开下单;门票仅供单次入场使用,进入美术馆园区需要购票;

2. 门票售出,恕不退换,逾期作废。请仔细阅读说明,核对信息后下单; 

3. 享优惠票观众在售票处和美术馆入场处核验证件入馆参观,松美术馆保留检查享受优惠票或免费票人士身份的权利。


*园区内草坪严禁践踏,宠物不可入园;

*大件行李、包裹、婴儿车、轮椅或代步工具请寄存至前台,贵重物品随身携带;

*园区内禁止未经允许的商业拍摄及婚纱写真拍摄;

*如遇临时展览信息变更,以松美术馆官方平台发布的信息为准。购票后,均视为已详细阅读各项须知并默认同意本展览的所有规定。

*咨询电话:84165822转888


 加入会员 



 特别鸣谢 




本次展览墙面涂料由立邦中国提供。自1992年进入中国以来,立邦以“刷新美好生活空间”为企业使命,不断探索与开发更适合中国市场与消费者的色彩、产品与服务,助力实现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OUEY宝邑照明作为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照明企业,秉承着「让每个人都享受“品”光乐趣」的愿景,为客户提供灯具定制、照明解决方案制定以及光效调试服务;“邑”代表都城,宝邑意为“宝城”,宝邑希望光不仅能冲破黑夜,更能给每座宝城带来舒心和放心,为客户营造专属的光感空间。



国测国际会议会展中心自2019年4月正式营业,位于北京市顺义区临空经济核心区,国家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南区;国测国际会议会展中心总建筑面积约52万㎡,集会议、会展、剧院、休闲娱乐设施、多元住宿、餐饮等功能于一体,可容纳8000人同时与会的综合型酒店。


扫码添加微信小助手

即刻加入松美术馆社群

参与互动,不定时发送松粉福利

——————————————

松美术馆社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