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与成长不可兼得?你一定错过了这场美国顶尖VC的论战
大家都说刚开始的公众号要放福利。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什么XX大佬推荐书单年度必读之类的,几乎是末路标题党。我们当然要来点儿不一样的。来看看美国的VC们每天满满的Inbox被什么占据了:
**注:New York Times的Term Sheet已经由Erin Griffith接管,大名鼎鼎的Dan Primack做了独立博客Pro Rata,愈发的高大上
我猜你现在一定是google/百度每个名字去订阅了吧。一个月后,我打赌你一定有了一个未读邮件三位数的收件箱。
那我卖个关子,有重度知识收藏癖的我,之后会根据数年血泪亲测实践写为你准备一份“信息爆炸时代,一个知识控的生存指南”。点击原文,还可以看到更多M小姐的写作计划,告诉我你想读的内容!
开始正题。
第一篇文章,我带你体验一下这份清单的打开方式。原文链接都在文末(我知道你打开了也没耐心看完,咔咔咔)。
虽然风口之上的创投圈对于创业公司资本大战烧钱圈地的套路都不陌生,但是投资回报还是投资人关注的终极指标。创业公司什么时候开始实现利润,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最有利可图,利润与估值有什么关系……都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不久前,Upfront Ventures 的Mark Suster (Blog: Both Sides of the Table)发表了一篇文章:Should startups care about profitability? (创业公司应该关注盈利吗?)很快,两位高质高产的著名投资人:Union Square Ventures (USV)的Fred Wilson (AVC)和Foundry Group的Brad Feld都从不同角度对这个问题撰文探讨。几位投资人经历和地域都不一样(而且好像在国内并不是很有名?),先了解一些背景,对消化他们的观点会十分有帮助。我们也可以借此一瞥美国创投圈一些有意思的差异。
围观VC/创业者互怼似乎是吃瓜群众一大乐事,但是我们围观不是为了站队(谁在于你站哪边?),而是激发思考,借机自省,为我所用。这次介绍的几个VC的博客,都非常值得follow。
-----------开始敲黑板的分割线-----------
Mark Suster是典型的成功创业者转行投资人。在加入Upfront Ventures之前,传统商业背景出身,MBA+咨询之后创立了两家公司分别卖给了The Sword Group和Salesforce.2007年离开Salesforce后在洛杉矶加入了1996年成立的老牌基金Upfront Ventures。
这个基金累计规模约18亿美元,目前活跃的基金规模约3亿美元,主要是seed-Series A。可别小看他们,2012-2017Q2期间,他们是洛杉矶地区最活跃也退出最多的VC(Cbinsights).
Mark给出了一个大多数人也许不陌生的结论:
VC并不适合所有的(初创)公司,因为投资人关注成长胜于利润。虽然没人愿意High burn rate,但是没人会投资低成长的公司。
创业公司战略和投资决策一样,都是在利润和成长之间找到平衡(trade off between profits & growth)。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我们关注的是净利润,不是毛利润。
(想想跟二级市场投资传统的价值投资思维也有不谋而合之处)
如果你觉得这个道理对你已经是老生常谈,可以直接跳到另外几个VC的论点-->
因此,收入是投资人首要关注的指标。
首先,跟所有投资思维一样,收入质量比收入规模重要。比如,是收入是来自单一产品还是多产品?收入集中度有多高?对渠道依赖有多高?等等……(最终还是回到核心问题:未来成长性是衡量收入质量的标准。)
为什么利润对高成长的创业公司没那么重要?
因为成长期的公司很大的开销在于招聘新员工,比如marketing, sales, BD, engineering。这些团队,从招聘到实现收入转化都需要时间,比如下图中A公司第1-3年,就是典型的通过牺牲短期利润,为未来成长做准备。
(VC广告时间……)所以在实现利润之前,公司通过外部融资-->扩大团队和投入成长-->实现高成长-->高成长吸引更多资本-->… 最终(可能)实现更高利润。这就是为什么互联网行业经常出现赢家通吃(winner takes most)的情况。
当然,上图是非常理想化的情况。现在互联网行业竞争愈发激烈,融资数十亿也仍在亏损的公司比比皆是。那么, 怎么看待越烧越亏的公司呢?
比如这样的(请勿对号入座!)
疯狂?泡沫?公司应该开始开源节流来实现利润吗?
It depends…. 就跟我们熟知的种种创业故事一样,如果高成长可期,如果投资人仍蜂拥而至,傻子才不继续融资。
关键词:成长。
----------我是邪恶投资人的分割线-----------
USV的创始合伙人Fred Wilson可不这么看。
USV(Union Square Ventures)是纽约的一家基金,成立于2003年,目前管理6支基金,1.25-2亿美元不等。规模不大,没有红杉、a16z那么响当当,但是投资收益那是绝对闪瞎你双眼:截至2016年底,已有数据公布的4支基金中,两支基金IRR超过60%,两支超过20%!!!那些每天PR稿满天飞合伙人到处走穴的VC请自行面壁!
数据来源在此,别说我忽悠你(中间几行看不懂请直接跳到IRR……)
USV的LP俄勒冈公共雇员退休基金(OregonPublic Employees Retirement Fund)公布的基金业绩表,(2016.12.31, $M)
NM: not meaningful,持有时间小于3年
http://www.oregon.gov/treasury/Divisions/Investment/Documents/OPERS/Quarterly%20Returns/FOIA%20Q4%202016%20OPERF-PE.PDF
Fred Wilson典型的名校加持(MIT+Wharton),做了几十年的投资人,他的博客简短精悍,每天一篇,特别适合早晨厕所阅读,大脑同步,读多了真是感慨好的投资人真是每天思考不怠,又不失生活情趣。一百个推荐!
Fred的观点非常直截了当:所有创业者和都要尽早思考利润的问题 - it's good for your companies and it is good for you.(这么霸气的一句话就应该保留原文!)
对于不融资的企业,当然day one就要保证盈利。对于需要外部融资的企业,Fred把企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 产品开发 building the product
2. 产品发布 shipping the product
3. 提升收入 scaling the revenues
4. 实现盈利 getting profitable
只要实现了前三步,就必须考虑利润。
至于那些团队、资源等问题与实现利润有矛盾的论点,一定程度上都是错误的。相反的,Fred非常强调执行力,必要的时候轻装上阵(说人话就是裁员)才能保证公司成长和盈利同步。USV的portfolio公司里有一些烧钱专业户,他会建议他们关注盈利,这也能让公司更稳定,更聚焦,更有价值,更成功。
总之,不以实现利润为目标的创业都是耍流氓!
另一位资深投资人Brad Feld看来也站在同行这边。
Brad Feld是Foundry Group的创始合伙人,身在Colorado也真是深藏功与名。如果我说他是Techstars的co-founder你还是无感的话,那么他所著的创业/VC的必读经典、大名鼎鼎的Venture Deals……(请不要再给我无辜脸!)
MIT世家的Brad也是数十载的投资人,他的博客也非常易读,不过没有纽约客Fred那么辛辣。毕竟不在宇宙中心,除了Zynga, Fitbit, Gnit (融资700万被Twitter1.34亿美元收购),Foundry Group也没有特别抓眼球的deal,不过从2015,2016连续close两个基金来看,这个小而美的俱乐部收益也不差。
Brad从更宏观的角度强调了利润的重要性: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市场会从奖励成长(reward growth)瞬间转变为只奖励盈利(reward profitability).
作为创业者,你能做的事情就是,(乱入海尔张瑞敏的话)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永远假设市场风向的转变随时可能发生。一个成功的公司快速发展的同时,要么同时实现盈利,要么保证在现金紧缺时,可以及时通过成本结构调整实现盈利。
这就意味着,CEO(不止是CFO!!不止是CFO!!)必须对财务知识有充分了解,如果你搞不清GMV和MRR有什么区别,还在问盈利是针对EBITDA,现金流还是净收入,那你就应该好好补补课,跟投资人吃个饭喝个咖啡探讨一下。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初,Brad就发表了一篇文章:Is 2017 The Year Of Flat Headcount?提醒大家2017年要开始精兵简政,为增速放缓做好准备。
Brad根据对自己任董事会成员的多个公司的观察,发现一个共性(数字不是绝对的,但是趋势值得深思):
收入超过1000万美元,增长率高于50%的公司,如果能专注于控制运营成本,通常能在12个月内实现盈利。而员工成本通常是所增加的运营成本的大头。
进一步说,这个阶段的公司应该把ICDC(Increase conversions and decrease churn,“提高转化率,降低离网率”)作为成长战略(Growth strategy)的重要部分。
回到之前说的“可控的成本结构调整”,这个趋势并不意味着公司不重视增长,而是开始梳理运营体系,对运营成本构成有更清晰的把握,界定底限,明确成本优先级。
大半年过去,虽然AI热潮愈发汹涌,我们还是看到大到微软,小到曾经风光无两的创业公司zenefits, uber, fitbit, gopro,等等,跨行业性的调整已有端倪。Brad这段话,值得所有创业者停下脚步,反思一二。
--------------所以呢?-------------------
我们或许可以说,有创业经历的投资人对于创业公司成熟之前盈利与成长的两难更深有体会,也更宽容,但是回到本质,盈利才是一个公司持续发展的根本。经历了30年成长黄金期的中国,也在过去短短10年见证了数个资本推动的、产业加速迭代的周期。在热火朝天的硅谷,同样的故事也在不断上演。似乎谈论盈利就是传统,谈论赚钱就是小富即安。
所有的美丽愿景都基于一个根本假设:成长,持续的成长,高速的成长。
在经历了多个经济周期的美国,见证了数十载间无数个“起朱楼,楼塌了”的故事的投资人,不仅给我们敲了警钟,更难得的是,提出了有效的思考框架。不论是正在创业,或是想要创业的人,都值得借此深思。
做一个预告:
成长vs盈利悖论续篇,我们谈谈最靠谱的SaaS公司成长方法论和分析指标
如果说众多2C的行业迭代过快,市场需求更难预测,那2B可以说是更“严谨理性”、更靠Metrics驱动的行业。很多投资人也是2B创业成功后转行投资的。因此,关于SaaS企业成长运营的方法论也层出不穷。下一个续篇,我们总结了一些最受推崇的、最具实战性文章,更具体地讨论成长与盈利悖论的话题。
没错,我是又一个要引诱你关注的公众号。在这里,与世界经过,留一些残念,一些足迹,一些唾沫星子,实属巧合。
都看到这儿了,忍心不戳一下这么美丽的二维码?
任何反馈、建议、吐槽,都请毫不犹豫地在评论区或者后台砸向我!
相关博客原文链接:
https://www.feld.com/archives/2017/06/lessons-internet-bubble-growth-vs-profitability.html
http://avc.com/2017/06/should-your-company-be-profitable/
https://bothsidesofthetable.com/should-startups-care-about-profitability-828250a34a7d
https://feld.com/archives/2017/01/2017-year-flat-headcount.html
****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