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不容易,“一宜”、“三忌”请记牢
宜
适当了解审稿进度
审稿是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很多环节,因此时间的消耗在所难免。但是如果自己的文章长时间没有进展,适当了解审稿进度也是可以的。一般期刊编辑都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作者解决问题,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审稿工作的理解与体谅
审稿并非不是看小说,需要编辑从科学角度以及文字编辑角度对文章进行审读,这需要花费时间。许多作者由于是第一次写科技论文,因此文中充斥了太多基本问题,包括逻辑、语言以及格式等。这都需要编辑花大功夫去修改。此外,在外审过程中,审稿专家的双休以及节假日的时间也要考虑进去。曾经有位作者因为“十一”七天长假导致的外审超时而投诉。作者的心情能理解,但也要考虑审稿专家也需要放假的情况。因此,相互理解与体谅是必要的。
2、抱怨解决不了问题
在了解审稿进度过程中,作者可以直接说明相关原因,并了解下一步进度,但要注意语气。这不是“催款”的过程,抱怨与牢骚解决不了问题。礼貌的询问,直截了当的表述都有助于问题的解决,这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而充满怨气的语气,连续几个电话的催促,则难免产生负面影响。这一点,在社会上也是通用的。
3、主动沟通
主动沟通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积极方式,是作者主动将有助于审稿的内容发给编辑部。比如作者交过审稿费后,可以将缴费凭据发到编辑部邮箱,或是打电话到编辑部进行确认,这样有助于推动相关流程。但需要明确的是,主动沟通并非频繁的催稿。此外,由于客观条件的存在,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圆满顺利解决,作者需要在沟通前考虑到这一点。
忌
门不当户不对
门不当也就是档次不配。换一句话说,你的文章质量比期刊的层次要低。比如,具有独创或首创性的文章可以选择水平较高、影响力较强的期刊,如新的物种与材料的发现等;而在此基础上继续研究则可以换其他水平的杂志投稿。所以要根据文章的创新性程度和数据完美状态,正确调整自己投稿的方向。
户不对也就是专业方向与期刊不搭,以及关联性不是特别强。有些期刊偏综合类的,而有些期刊则偏专业类的,这需要作者切实了解目标期刊的刊登方向,多读目标期刊发表的文章,从而确定投稿范围与目标。
忌
学术造假
不要妄想一时编造数据蒙混过关,因为早晚会被发现漏洞,如果因此被撤稿,不仅关乎个人学历的质疑而且还会波及导师的声誉。
不要用偶然性数据(不可重复性)去忽悠编辑和审稿人从而获得通关卡。
不要把投稿过程变成“骗取”审稿人意见的过程,然后改投他刊。由于同一个专家同时会担任同一类不同期刊的审稿人,很容易败露。因此这不仅会留下坏印象,严重的还会进入编辑部以及专家的黑名单,影响整个实验室甚至整个学校的科研声誉。
忌
一稿多投、多稿一投
一稿多投表现在,某些作者为了增加投稿命中率,采用“广撒网”的方式将一篇文章在多个期刊投稿。这无疑是一种非常愚蠢的行为。这不仅浪费期刊编辑、审稿专家的工作时间,同时也会令人对作者的学术道德产生怀疑,影响极差。
多稿一投表现在,某些作者将自己多篇稿子全部投在同一本期刊中。这样的行为同样十分愚蠢。一篇科技论文的形成是需要大量的研究与实验的积累,每一篇文章都是精华所在,短时间不可能有多篇文章产生。因此,这种“多稿一投”只会导致这些文章因为没有研究价值而被直接拒稿。
此外,不按照目标期刊要求的格式就进行投稿,或在被退稿后,还按照上一本期刊的格式,继续投到下一个期刊中,这样的行为表现出作者的用心程度不够,直接影响投稿命中率。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做有思维的学术媒体∣
版权声明:
来源:网络
本文所使用文字与图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保证您的权益。
联系方式:
责任编辑 ∣ 曾庆东
联系电话 ∣ 0371-63558885
联系邮箱 ∣ hnndxb@hen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