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大纵横:疫情对七产业的人影响分析及企业应对建议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XuS风险创投行 Author 中观研究

这个2020年春节注定会成为我们中国人难以忘却的记忆,举国同心,举国同力。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针对此次疫情影响进行了分析及应对建议,同时提供了一份企业针对疫情影响分析的模板,望对各企业提供有益参考。


来源:XuS风险创投行       作者:谢凡



目录


一、疫情影响分析概述


(一)本次疫情的负向影响

(二)本次疫情的正向影响


二、疫情对产业影响简析


(一)金融业

(二)房地产

(三)餐饮住宿旅游

(四)交通运输

(五)商贸物流

(六)生物医药及健康医疗

(七)进出口


三、疫后反思与关键建议


建议一:企业务必持续重视,防止疫情扩大。

建议二:灾后政策必须兼顾企业和员工的利益,不能偏隅。(具体五点政策建议)

建议三:重视疫情之后的心理治疗。

建议四:关键产业布局需有一定的地域分散性。

建议五:民间应急救灾力量的建立。


附件一:关于新冠病毒肺炎对企业影响分析及建议(提纲)



一、疫情影响分析概述



总论:中国经济基本面不会因此次疫情导致重大损伤。


此结论前提条件


第一:病毒无变异


第二:防控得当,不会年内再次出现大规模传染


(一)本次疫情的负向影响


1、从经济损失影响速度来看,本次新冠肺炎对产业影响最快的是第三产业,尤其旅游、餐饮、旅店、娱乐等服务消费带来的负面影响将更为直接和明显。其次是第二产业,最后是农林牧渔业。


2、短期失业率会上升,国家财政支出压力增大。国家政策方面可能有出台一定的优惠措施,并针对关系民生的特定行业有一定的补贴支持,大面积的减税和补贴可能无法实现。


3、短期内来看,国际交流和贸易会受到一定影响,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出口来说,会受到一定影响。如果疫期超过三个月,出口相关产业链企业将受到一定时期内的连带影响


4、对各企业主体和民众的未来经济预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如何提振民众消费信心,扩大供给,将是一个重大考验。


(二)本次疫情的正向影响


1、推动了政府重新审视和构建应急系统,同时提升了政府行政管理效能。


2、推动大数据和区块链的建设速度加快,推动生活智能化发展。我们已经有充分的逻辑相信,大数据能够更好的帮助我们应对类似疫情发展。下一步来说,区块链将能够帮助我们构建更加公开透明的慈善体系。生活智能化发展将有效运用机器代替人来进行接触传送,避免病毒的传播。


3、推进了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推动了第三方检测产业的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会因病毒研究得到一个推动力,如病毒的分离、相关疫苗的研制、有效治疗药物的发现等等或可出现较大进步。并且第三方检测短期需求会有大幅上升,例如此次华大基因承接了很多医院诊疗分流需求。


4、推动了医疗体系的资源配置模式调整,推动分级诊疗和社区网格化管理的落实。大医院接待能力不足以应对大量的普通病患问题,由来已久。此次面对疫情,在重点城市实地推进分级诊疗,有利于下一步全国分级诊疗的真正推进。


5、推动了民众卫生防疫意识的增加,增强了自我保护能力。此疫过后,相信民众会有日常的防疫物品储备的意识,也有了应对的经验。


6、缓和医患关系。逆行者形象深入人心,此次医生舍生忘死的行为激发了社会正能量,在民众被各种负面舆论影响时,医护人员和民间慈善给予了这个社会最大的正能量补偿。


二、疫情对产业影响简析



受疫情直接冲击的行业特征:


1、场所聚集性行业。比如演出、线下教育、旅游运输等。


2、供求关系存在时间节点的行业。比如春节糕点、礼品、纪念品、节庆物品等。


3、线下消费类行业。比如商业、餐饮娱乐、美容美甲等。


4、集中化劳动密集型行业。


5、湖北省尤其武汉市本地市场为主的企业,以武汉本地产业聚集的行业。


受疫情间接冲击的行业特征:


1、大规模支撑第三产业发展的行业,例如金融业。


2、大规模支撑线下活动发展的行业,例如商业地产。


3、与湖北武汉重点产业相关的产业链行业。


(一)金融业


此次疫情给国家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均造成巨大赔付压力,保险业受损巨大。同时,由于年内企业偿债能力下降,会导致贷款性金融企业坏账增加,资产质量压力增大。同时,疫后经济活动放缓,导致企业对资金需求量下降,带来金融企业的业务量下降。


(二)房地产


房地产投资增速已经有所回落,加之疫情影响近期房地产基本停止销售。因此一季度房地产的销量会有明显回落。房地产投资热情受阻,尤其疫情严重区域。现金为王的观点会导致民营资金从地产行业流出现象加快。


但是从过去规律看,经济下行时政府通常会采取放松银根刺激地产的方式对冲经济下行风险,因此不排除抑制房地产的政策会有所缓和。


(三)餐饮住宿旅游


类如西贝这样的大型餐饮企业已经扛不住压力,人员规模才是他们最重的“担子”。同样小规模的餐饮业也面临各种问题,疫情导致的消费退潮,餐饮住宿旅游是一波最直接的影响。


但是在疫情过去,民众心态复苏,经济回暖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出现“补偿式”增长。即通过消费补偿过去一段时间被动压抑的个体需求。因此餐饮住宿旅游业同样要做好接待能力的储备。


(四)交通运输


限行限流导致交通运输的休克性压制,只有等待疫情过后会恢复正常水平。但是由于经济还处于复苏阶段,因此交通运输不会回复到之前的增长水平。但是同样只要不出现转折性的病毒和疫情变化,年内交通运输产业一样会恢复到正常增长预期。


(五)商贸物流


由于大家对于线下活动的回避,会导致网上购物成为一轮新的增量点。快递人手不足的情况完整暴露在疫情春节期间。但是物流作为特殊的劳动密集行业,一则要承受大批量人员安全管理的考验,二则要面对劳动力对一个传染概率较高行业的接受度的考验。


(六)生物医药及健康医疗


疫情一定催动了民间资本和国家力量都更重视生物医药的发展。但是必须正视,如果真正能够从临床进行研究的医学人才不足,什么研究都不会得到很好的进展。中国短期可见医学人才不足,后续不足,进入动力不足。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同时健康医疗设施设备会有新一轮的产业投资到来,一方面会成为经济拉动的一个力量,另一方面会解决部分就业。


(七)进出口


被定为国际公共卫生事件之后,进出口全面受影响,物流成本和检疫成本大幅提升。一方面存量订单,或可由于复工延迟交通停滞,产生交付违约风险。另一方面增量订单,受到商务活动放缓的影响,获取难度增加。


三、疫情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影响



(一)央企集团


央企集团作为中央肱骨力量,经济龙头企业,这几年工作重点一直在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内部管理,创立核心技术,引领产业发展,走向世界一流的轨道上。


疫情对于央企除了产业层面的影响,更多了一个责任就是稳定经济,帮助产业链上的诸多企业共同振兴。


除了这个责任,央企本身员工管理压力很大。往往地域跨度广,员工数量多,因此本身在政策要求下产生的成本压力也不小。央企管理在疫情之下受到的考验巨大。重点工作或于如下:


第一:疫情当前的有效援助。


第二:疫情之后经济复苏。


第三:做好疫情长期对抗准备,保护员工健康。


第四:疫后员工心理安抚。


第五:优化企业应对大型疫情的应急预案。


(二)省属集团


省属集团是省内经济支柱,近年来更是省内国有资产改革的先锋军,承担了省内经济发展和国有资本改革的重任。


疫情对于省属企业的影响,除了与央企类似的需要帮助省内其他企业复苏经济,还有照顾好自己员工之外,同时还要注意疫情不同的省属企业所遇到的困难和压力大小不一样。在这个层面建议省与省之间或有可能形成结对互助。近期省级国企的重点工作或于如下:


第一:疫情当前的有效应对。


第二:疫情之后经济复苏。


第三:做好疫情长期对抗准备,保护员工健康。


第四:疫后员工心理安抚。


第五:优化企业应对大型疫情的应急预案。


第六:安排结对帮助,非疫区帮助疫区省企的互助行动。


(三)大型民企集团


大型民企集团此次疫情发挥了重要作用,提供现金、物流、技术,甚至国外扫货,保障一线供应。接下来除了继续尽己之力帮助经济健康成长,还有保护好自己企业的员工身心健康。重点工作或于如下:


第一:疫情当前的有效应对。


第二:疫情之后经济复苏。


第三:做好疫情长期对抗准备,保护员工健康。


第四:疫后员工心理安抚。


第五:建立产业相关民营企业的帮扶基金。


第六:建立企业应对大型疫情的应急方案并落实。


(四)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力量,数量大,种类多,并且不乏新技术企业和未来的希望。当下面临问题和困难都很多,亟需保护好自己,保护好员工。树立信心,走过冬天。重点工作或于如下:


第一:疫情当前的有效应对。


第二:疫情之后经济复苏。


第三:做好疫情长期对抗准备,保护员工健康。


第四:疫后员工心理安抚。


第五:积极倡议并寻求政府补贴和优惠贷款政策。


第六:可以考虑与产业相关大型企业探讨产业基金和战略投资的相关事宜。


详情见后“建议二”。


三、疫后反思与关键建议



此次疫情不同于2003年的非典,也不同于1998的洪水、2008的地震,此次疫情无疑是一场战役,在这场战役之中,不应该有旁观者。而这场战役之后,必须有更深刻的反思者和建立者。


建议一:企业务必持续重视,防止疫情扩大。


截止2月1日疫情仍保持较高增速,随着复工开启,如果不能保持有效的持续性病毒防治依然存在发生传染的可能。一旦有病患,写字楼被封,工厂被封都是有可能的事情,因此企业一定务必重视,防止疫情扩大。


建议所有复工企业:


第一,可以居家办公的不用来办公室。


第二,每日必须检查员工体温,进行必要消毒。


第三,建立紧密关联管理,任何人出现问题能够第一时间通知所有相关人员进行隔离。


建议二:关注政府灾后政策动向,兼顾企业和员工的利益下积极争取。


可以在以下方面关注相关政策,并积极争取。尤其是中小企业,获得支持的可能性更大。


1、企业在延长复工期的薪资待遇如何确定,避免由于劳动争议带来的更多负担。


2、对企业贷款的新政策,如何发挥信用资本的力量。


3、政府可能推动以一定的建设项目以推动经济,吸纳失业人员,助力复苏过渡期的经济增长。


4、在商业租赁、用电成本等企业成本方面,争取地方政策的参与协商,实现区域共赢。


5、根据疫情形成的经济损失,税收方面的优惠条件争取,如“缓交”或“专项税务贷款”等政策缓解企业现金流压力,避免企业的法律和道德风险。争取关注相关保险产品,防范未来风险。


建议三:重视疫情之后的心理治疗。


疫情对于每个人造成的心理创伤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可能很快恢复,有的人可能重新活动之后扫开阴霾。有的人可能会深陷于悲悯走不出难过,有的人可能由于对生活压力的担心长期紧张。这些都是需要重视的潜在心理“病毒”。


有条件的企业对员工主动进行心理关怀,聘请心理医生。没有条件的企业,也要提醒员工关注心理健康,不要受到太多的影响,及时调整。


建议四:关键产业布局需有一定的地域分散性。


假设核心疫区设有关键的国家产业基地,核心企业聚集此地,复工时间滞后会造成短期内的多条相关产业的供应链梗阻。因此对于重点产业虽然一直倡导集聚性效益,但是确实需要考虑冗余度,进行异地灾备。


建议五:以参与民间应急救灾的方式提升企业慈善水平。


从资源配置角度,长期平稳运作的公共事业(如本次矛盾焦点的救灾医疗管理体系)里,不可能常备数量足够的、训练有素的、优质应急项目管理人才。这个矛盾应该是通过灾时政府临时招标购买社会专业团体的专业项目型服务来解决。此次疫情已经体现了社会专业团体的力量。


企业要在平时加入到社会专业团体里去,这样在政府下一步推动应急救灾的志愿者队伍、相关社会机构参与时,能够主动成为未来慈善力量的生力军,而不仅仅是捐款后的旁观者。



附件一:关于新冠病毒肺炎对企业影响分析及建议


(提纲)


说明:这份提纲供客户进行参考。建议复工之后及时编制一份疫情对自己企业的影响,以及思考应对措施。提供给领导班子决策。


一、大环境趋势及对战略方向影响


(一)国内


可以参照我们前面的分析,以及综合各方发生,针对企业相关的国家政策和经济变化、与企业关系较大的省可能发生的政策变化和经济变化,对企业既定的战略方向,比如做哪些转型,开拓哪些市场,可能受到影响。


(二)国际


国际方面主要分析跟企业相关的,比如贸易关系,或者利率、国际形象等等


二、外部可能风险


(一)需求影响


主要是企业主业的客户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供应影响


主要是企业主业的供应商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物流影响


主要是企业主业所涉及的物流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对内部经营管理影响


(一)目标完成影响


先写总体目标,然后按分公司或者分省来写,重点在能不能完成。


(二)成本预算影响


采购、物流、人工。重点在如果完成目标的代价


(三)员工队伍影响


重点在数量和结构,会不会有短时的短缺


(四)心理影响


灾后都有心理建设,有人看淡生死,有人豁出去,但是员工心理影响肯定影响生产力,企业要分析一下影响。这个首先是区域(比如重疫区和其他省),然后分年龄可以分析一下。

 

四,建议


(一)调整战略方向和预算目标。


战略方面的调整,近期应对方面的计划与预算。


重疫区市场方面的举措。


(二)做好员工心理关怀


尤其重疫区


(三)对染病员工和家属分别给什么慰问金


得病的员工或直系亲属


(四)国际品牌建设


如果公司涉及到国际业务,需要评估自己合作方对此次中国疫情的反应,考虑如何针对性优化国际形象


(五)各单位总结复盘此次事件


为以后应对此类情况,对应急预案进行优化


(六)企业社会公共责任


身为企业考虑能为国家为社会再做些什么。


 

近期热文

疫情期间,企业劳动用工31问

工业企业疫情应对措施汇总,有没有你没想到的?

回顾2019,盘点工业绿色化的高光时刻

水、气、危废等一个不落,企业常见的几种违法行为及后果!

李干杰在支持服务民营企业绿色发展交流推进会上的讲话

甘肃省2020年工业节能监察重点工作计划

 


 


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绿色工厂专业委员会,是工信部指导下的国家级行业协会——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的二级机构,致力于凝聚有绿色情怀的工业企业、科研院所及相关机构,打造专业化服务平台,推动国家绿色制造体系和绿色工厂标准化建设。充分挖掘大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清晰中小企业的绿色发展路径,为企业提供咨询、培训、传播、金融、大数据、绿色品牌建设等精细化服务。



“工业绿色化”公号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工业绿色化“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联系授权。违者视为侵权,本公号将保留对侵权者追究版权责任的权利。申请授权可联系汪女士:18813070911。



责编 | 汪茵         统筹 | 谷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