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9经验谈【05】 | 佛系少女的西欧朝圣之旅:周舒

点击关注☛ RAC设计课堂 2022-04-21



“It is our choices, Harry,

哈利,展现出我们真实的自我的,

that show what we truly are, 

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far more than our abilities.

这比我们所具有的能力更重要。”

-----《哈利波特》


周舒

双非院校 建筑学

雅思  6.5

GPA  3.2/4


OFFER(截止发稿前)

米兰理工大学(最终去向)

RMIT


Q:喜欢的艺术家



A:我喜欢达芬奇,除了绘画上的努力和天赋,我最佩服的还是他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在这么多领域有所涉猎也有所成就。


最喜欢的还是他的手稿了,我还专门买了一本达芬奇手稿收藏着。最后也如愿拿到了leo校区专业的offer,四舍五入我也是能跟偶像扯上关系的人了。




达芬奇手稿


Q:喜欢的作家和书



A:《哈利波特》,很多人觉得这是儿童读物,但是书里所描写和赞扬的美好品质,和蕴含的人生哲理,也是很多成年人应该学习的东西。


最喜欢的大概是在哈利在纠结自己究竟是个格兰芬多还是斯莱特林的时候,邓布利多说的那句话,“It is our choices, Harry, that show what we truly are, far more than our abilities.”( 哈利,展现出我们真实的自我的,是我们自己的选择,这比我们所具有的能力更重要。)



Q:喜欢的电影



A:还是哈利波特,特效和布景真是太棒了。




Q:选择建筑专业的契机


A:我家应该是比较传统的那种吧,不过初高中离家比较远,选择了住校,大概是因为经常在外面,所以三观算是自己摸索总结出来的,并没有特别受到家里的影响。


说来惭愧,建筑学其实并不是我的第一志愿,但是因为分数不够,所以学了建筑。不过学了几年后,觉得在这个领域自己大概可以做得更好,再加上还是有些不甘心,所以想要出去看看。



Q:喜欢的设计师


Pezo von Ellrichshausen,这是一个智利的事务所,当时还是龙霈老师推荐给我的。


他们的作品大多是住宅类的,尺度不大,但是内部空间非常有意思。我特别喜欢他们的一个观点就是,“建筑外表是内部张力的表现”。


我在此之前认为建筑设计的过程必定是具有连贯性的。但是pezo这个事务所启发了我做设计的另一种可能的方式,也就是更“碎片化”地做设计。


“所有的因素都是同时发生的:光线、声音、温度、尺度、图形……我们不去分离所有这些因素。通常做分析报告的时候,总是一个直线的过程:从周边环境到场地,从材料到节点,从大尺度到小尺度,但这并不是建筑设计的过程。建筑设计是所有因素同时在发生。”


在这里分享一篇事务所的专访:

http://www.sohu.com/a/235554761_163548




Rode House


Gago House的室内与结构图


Q:其他经历对建筑的启发


A:去过一次深圳的双年展,这个展给我提供了做设计的新角度,也让我反思了自己以前做设计存在的问题,在作品集中我也开始探索在功能流线合理的基础上,空间形式和使用者主观感受的联系性。




Q:自身的爱好和特质


A:我算是很宅了。曾经喜欢画画,不过后来因为专业太忙就荒废了。课余的话还是喜欢看书和打游戏,小说和mmorpg是我的最爱。

大部分情况下我还是很佛的,人生追求是开心就好。申请出国是我为数不多的竭尽全力做的事情。



Q:近阶段的规划


A:因为仍然处在毕业设计阶段,所以即使拿到了offer也并没有很多空闲时间。


不过最近在看《建筑模式语言》,主要是想提前适应一下全英文的专业书和一些相关词汇的英文表达。书里提供了253个描述城镇、邻里、住宅、花园、房间及西部构造的模式,作者也对建筑和城镇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还是很推荐一看的。







1

实习篇


大三在一个大型设计院实习过,最大的感触就是,国内建筑行业还是偏商业化,同样的,很多院校为了能让学生快速适应设计院的工作,平时的教学模式并不像国外院校那样注重前期research和设计逻辑的推敲,更加重视方案结果,以便于学生毕业之后能够跟设计院快速对接。作为工作这样做设计到底对不对我没有资格评价,但是作为仍然在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说,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引导他们更深入地去思考设计。这其实也是我当时决定出国的一个原因。



2

作品集篇


我的作品最大的特点是注重使用者的感受和空间形式的联系。


配色基本就是黑白灰加红的方式。我在思考空间形式的时候比较偏向用几何图形来入手,并且通常会把自己代入,在得出结果后用自己的感受去验证空间形式,如果不行就重头来过,有点类似typology。


1. memory:city monument



from Zhou Shu

from Zhou Shu


这个设计是我参加的第一个studio,当时我们花了近25天来做research和画分析,后来时间实在来不及,概念也没有定下来,最后三天做出了4个box,概念是我最后自己加上去的(不建议这样做,因为我们前期的research也是以memory为主题的,所以最后能够整理出一个合理的设计逻辑)。


这个设计是探讨假定在2100年的时间背景下,如果所有的里弄都不复存在了,原住民对传统生活方式的记忆应该如何保存的问题。这是一个完全概念性的方案,也没有考虑到承重问题,主要是对极端环境下建筑传承方式的思考。


from Zhou Shu


from Zhou Shu


我们调研了上海历史、政治和建筑的变迁,列举了里弄发展过程中的所有形式及其特征,因为当时和队友讨论的结果也是希望做一个可以根据需求不断增加高度的模块化的住宅楼,所以我在后期整理逻辑线的时候用了“growing monument”的概念,用来对抗不断增加的摩天楼和日渐减少的人均居住面积。这些里弄形式经过总结最后被分为四个大类,每一类都根据原有特征和建筑尺度组合成一个100*100的box,每个box之间都有统一的垂直交通体系,根据需要进行堆叠。


from Zhou Shu



2.  emotion:history museum



from Zhou Shu

from Zhou Shu


这是我的第一个作品,所以排版也不是很好看。以前从来没做过这种概念非常虚的设计,所以最后能得到一个自己还算满意的结果也是挺开心。


这是一个在西西里法维尼亚纳岛最高处的废弃古堡,在做了全方位的research之后我决定把它改造成历史博物馆。


大多数的博物馆,空间形式和展览内容之间的联系通常不够密切,我希望这个博物馆不仅仅只是对相关视频和图片的陈列,而是更希望这些展厅的空间能够和展示内容互相呼应,让游客在最大程度上产生同理心,而让人产生同理心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们产生相应的情绪。


from Zhou Shu


这个设计使用的手法有一个前提。科学研究表明不同的人对同一事件的会产生相似的情绪,这就意味着我可以用自己的情绪类比使用者的情绪。


所以我搜集了各大旅游网站的数据,在确保满足功能流线合理性的情况下,试图通过用情绪激发游客对历史事件的同理心来达到铭记和展望的目的。我把法维尼亚纳的历史分为7个阶段,列举出游客对各阶段事件可能产生的情绪,并把它们分为五大类,根据程度从平静到强烈把它们具象化成20种几何图形,最后根据各历史事件把这些几何图形组合反映到展览空间中去。


3. childhood:activity center


from Zhou Shu


大概是我更容易把注意力放在建筑内部空间上的原因,在这个设计中我仍然在做一些针对内部空间形式的新尝试。


这是一个废弃陶瓷厂改儿童活动中心的项目,作为使用者为儿童的建筑物,我希望给他们提供一些能够兼具游戏和活动功能的游戏性空间。


手法也是很简单,通过提取6个常见儿童游戏中出现的一些图形符号,变换形成不同的空间。


from Zhou Shu



from Zhou Shu



3

申请篇



申请结果

米兰理工大学

RMIT


留学初衷


大三就有想出国这个想法了。当时是学校的交换项目,我很认真地准备了雅思的考试,交材料那一天被告知特殊原因项目取消了,也是很心累。后来觉得雅思成绩不能浪费,索性出去读个研究生吧。


选择米理是因为我对有丰富历史文化的地方通常很有兴趣,加上对欧洲还是很向往,所以选择了意大利。因为害怕没有书读,所以除了米理其他的学校填的都是澳洲,也算是孤注一掷了。


总结回顾


我在决定出国到着手做作品集前资讯过很多人,有已经录取的学长学姐,有不同机构的老师,也有事务所的前辈们,资讯完的感受大概就是,对我这样一个本科背景不算好,绩点又不太高的人来说,上米理大概是有些困难了,不过再三考量之后还是决定试试看。


对我来说,整个过程不算太辛苦,就是在一大堆考研工作的同学里显得有些孤独。压力也很大,害怕自己去不了心仪的学校,即使最后有书读,也不会很开心,曾经一度担心到失眠。好在没有辜负自己付出的精力,也拿到了想要的offer。


还是建议语言要早些准备,不然最后真的会手忙脚乱。本来计划九月份就提交申请,结果为了打磨作品集和文书还是拖到了ddl前几天。


我的作品集不管是排版还是概念都不算很好,但是不管怎么样,概念大都是按照自己所想的方向来做的。这个过程中最大的感触就是,在学校也好,在机构也好,很多同学会过分在意老师给的建议,但是有时候老师给的建议会带有一些主观色彩,不同老师也会有不同偏好,所以没有必要认为老师的建议一定是最好的,也许稍微固执一点会得到更好的结果也说不定。





首先感谢多多老师。我是个基础不太好的学生,也经常问一堆问题,多多都是耐心地回答我。


还有龙霈老师,罗乐老师和姚天元助教,他们也给了我很多帮助。


最后感谢studio的小伙伴们,跟你们一起做方案扯皮很开心。


最后的最后,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在支持着我的理想,谢谢你们。

 










点击阅读原文跳转到官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