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9经验谈【16】|三转专业又如何?艺术生藤校躺进指南-付振

点击关注☛ RAC设计课堂 2022-04-21

付振 - University of Denver (Major in Art and Human- Flim Photography focus

Minor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GPA overall 3.2Major 3.95

OFFER(截止发稿前):

康奈尔大学CORNELL M Arch I  

香港大学HKU M Arch I   




 自我   ▎LIFE


他其实挺佛的,不会让自己太累,一直反对目的论。这并没有什么不好每个人有每个人生活的方式,试一试才知道适不适合自己,所以他大学转了三次才转到建筑这个专业。


我的性格不成熟或者说晚熟,开始很怂但其实很热情 (闷骚?) 我觉得有挺多人像我似的,晚熟的孩子经常就会被早熟的孩子比下去,我爸妈最常絮叨的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对于成长这事儿我觉得人总归会长大,不要太着急了,再多当几年小孩子,我现在是这么想的。


白话摄影”—更能表达质感世界


最近看得比较多的是我本科时候摄影教授(一个现居美国的苏格兰摄影师-Roddy Macinnes的作品。他的摄影作品讲述的更多是日常图像而非这个时代所膜拜的摄影“艺术”。 他作品的主题从他年轻时候经历的受洗、婚礼、从军到现在学院里老师和学生们的日常都有涉及。本科的时候上了所有他带的课,所以受vernacular photography的摄影观点影响还挺深的。vernacular photography也就是“白话摄影”,其实就是完全接地气的摄影。在Loenke的访谈里面他提到“人们往往想赋予自己照片一个很复杂的意义却不知道怎么说;我们是谁,在哪里是些看似简单又深入到美学层面的问题。假如用照片来讲述,那这个人的样子几乎是真实的,又或者是被呈现的真实。”我看他拍摄的人像时眼睛几乎可以像手一样触摸,如此一来画面所呈现的这个世界就是富有质感的。


▲ https://roddymac.com/home.html


▲ John Cuthill


你已经肯定了自己,无须别人再来判断


「我喜欢阿城。他画的插画好于艺术评论,艺术评论又好于写的小说,这么一个作家。

我比较喜欢阿城80年代末参与编辑的“电影美学”杂志还有给文学杂志“今天”画的插画。我觉得大师总是成批出现的,与阿城一起出现的那批有大师有诗人芒克,北岛,艺术家黄锐,艾未未。阿城后来帮艾未未等一行人策了“星星美展”,这个展的画册我费尽周折淘了一本,经常拿出来翻。



我想分享一句阿城对文革结束刚被平反的父亲说的话:“我想如果你今天欣喜若狂那你就白过了,作为一个人,你已经肯定了自己,无须别人再来判断。要是判断的权力在别人手里,今天肯定你,明天还可以否定你。


电影的调调


“Lost in Translation”, vernacular photography那个调调的我很喜欢,看似感觉被导演牵着走了一遍最普通的日常,细琢磨起来每个画面都被设计了,毕赣的路边野餐和塔可夫斯基的伊万的童年也有些这个感觉。

▲图片来源于电影lost in translation


▲图片来源于电影lost in translation


在适当的时间做适合的事


喜欢撸猫(尤其英短和金银渐),看闲书,游泳(完事儿在塑料躺椅上吃点冰棒美滋滋),逛淘宝(买玩具),喜吃主食(例如水饺和蛋炒饭),简单来说一个俗人。

▲Photo credit to Fu Zhen inside flame-an exploration of alter-ego\


最近读了郑也夫的《后物欲时代的来临》给大家推荐一下,作者是一个喜欢鬼扯闲篇的北大社会学教授,爱好和涉猎广泛,虽然观点不一定苟同但视角都是绝对新奇绝对跨学科。同时在看Adventure time,脑洞贼大的一个美国动画片,设定是地球被核毁灭之后魔法又重新出现,所有物体都有了生命。

 

对未来的规划的话,挺喜欢东南亚的,想在热带沙滩上设计点东西。


▲Photo credit to Fu Zhen(膜蛤)


▲Photo credit to Fu Zhen(Studio)



▲Photo credit to Fu Zhen(雕塑课放风的时间,教授说想玩火)


▲Photo credit to Fu Zhen(凌晨不知道几点的时候在冲胶片(真是拍片一时爽,洗片火葬场)




 作品   PROJECT



作品主线


用颓废主义的主线把六个部分串了一下,套用了一个大四写的分析奥斯卡王尔德颓废主义倾向的论文,内容上大致分成谎言之美,恶之美,颓废之美,无用之美和精致之美。颓废主义的传统角度是绘画和文学,第一个project也就是evil flower算是用了建筑这么一个非传统的语言来讲颓废之美,顺便亮明转专业的身份, 给读者一个方向读到后面不至于产生误解。第二个minature of plant把植物的一些在空间里的扭转解构成基础的建筑形式语汇然后再重组,在建筑,人体和器物三个尺度上产生新的意义。过渡到第三个一个纯建筑的project。第五个是一个讲人造物的黑白摄影,第六个是一个实验“ephermerality”的装置。最后一部分回到art works的小集锦。


作品特质


力求最简洁,没用重复的不放。因为转专业放了一个摄影,一个装置,一个雕塑,两个建筑项目,和很多other works。


项目简介


EVIL FLOWER, 学建筑做的第一个studio,主题是从波德莱尔的恶之花里面选一首诗,用诗的意象做一个建筑。当时选了香水这首诗,因为形式太飘了被怼了n遍(总想做成雕塑)。这个方案被闲了两个月基本要被放弃,但后来整理本科论文的时候发现有一篇写颓废主义的,因为年代久远几乎被忘光了。然后根据论文reference扒出了不少当时用的资料,所以重新燃起了我要用这个主题做项目。我觉得这个东西和我的vernacular photography还挺像的,直观视觉上抵制伪善美的调调。一个倒锥形视觉上反重力的几何体自己感觉还是挺反动的,想在危险边缘试探。


▲ Photo credit to Fu Zhen


这个project开始分析基地之后发现当地老龄化严重,未来十年内会迎来二战后婴儿潮的那批人,所以尸体处理的需求会上升,因此决定做一个殡仪馆。


 ▲ Photo credit to Fu Zhen


分析了三种传统丧葬方式,最后选择了传统之外的新方式即化学水葬。

 

▲ Photo credit to Fu Zhen


从水葬的流线出发安排各功能体块的大致体量,然后加入一个颓废堕落的意象,生成一个纯粹的倒三角锥几何体。


 ▲ Photo credit to Fu Zhen


从地面进入,随着游人逐渐上升,他们所感受的建筑空间越来越厚重,光线越来越暗。感受上是进入地底但实际上一直在爬坡,制造经验和现实感受的矛盾。


▲ Photo credit to Fu Zhen



 申请   ▎OFFER



文书主题


回顾人生+畅谈青春+幻想未来


学习建筑的初衷


我觉得自己真的是反面教材,高中就不说了经常被班主任和爸妈混合双打的差生。讲真个人觉得中国的讲授式教学是个好东西,老师们备课都准备得挺好,东西都分析好,学生学就完事儿了。只是这样我觉得很好,不好的是一些学校会逼学生很紧,像我这样学得慢的人就很难受。高中的时候氛围特别压抑,感觉像一只肉鸡一直被塞吃。于是高二萌生了去读美本的想法。美国一些大学专业课很少,给你大把时间可以上自己喜欢的选修课,老师在知识点里夹私货然后让你自己跟着他的taste去学一派东西的方式乍看之下在让孩子都胡闹去了,其实好处在于能形成比较稳定的兴趣。大一学商的时候有点难受,大二下转艺术人类学之后选课真的是看兴趣随便选了,因为必修学分只有总学分的三分之一。这期间上了亚洲电影,拉丁美洲艺术史,表演基础,活版印刷,数字化实践,陶瓷等各种以前想上不太敢选的课。之后兴趣逐渐稳定在摄影和雕塑这一块。

大学后两年在图书馆翻闲书的时候开始慢慢接触建筑的作品集,主要喜欢一些形式的东西。当时觉得建筑设计师太牛了,随便就是几百米的尺度,作品完成度还那么高。那学期正好在上大地艺术, 被james turrell的火山和拉斯维加斯的大水库迷得神魂颠倒,一心就想搞个大的。这算是我后来学建筑的根吧。毕业之后去了纽约,也在这时候读到了delirious  new  york, 一开始只是想当个旅游指南来看,结果就此中了建筑的毒。去纽约的初心是想当个战士,在现代艺术的先锋阵地上战斗,结果去了以后才发现现实之残酷。虽然生活上像一条咸鱼,但搞个大新闻的心态还是没变。面对建筑魅力的勾引和现实的大棒锤,最后还是决定回国试一试,大不了也就是浪费一年,自己当时这样想的。于是就有了后来在rac的故事。


总结一下申请经验的话就是:


饿了吃,困了睡~ 申请这期间胖了10多斤。还是得平常心吧,申上申不上,日子还得一样过,我一直是这么想的。


 后记   ▎POSTSCRIPT



画图快完电脑崩溃是最爽的,几次之后我就写了一个“always save!”的条子贴在屏幕上~

还有上海好看的展真是太多了,卡住的时候可以去多看看那些脑洞大开的东西。


想要感谢的人:


首先感谢多多在我选择困难的时候帮我拍板方案,感谢恶之花studio的导师 Alex,以及助教俞老师和陈老师,感谢许老师牺牲她宝贵的休息日时间来陪我抠方案细节,再来感谢爸妈给我的支持,最后感谢画图技能max的搭档余同学还有我一起考GRE的黄佩奇同学。当然不会忘的,感谢我周围的studio小伙伴们,搞作品集太难熬了,没有你们这日子过不下去。


▲图片来源于我是大哥大



文章作者:付振

图文编辑:鱼丸



更多精彩



我这么“好看”你不戳一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