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经验谈【15】 | 从央美建筑到哈佛,作品集的什么特质打动了名校?
哥伦比亚大学
CU-Master of Science In Advanced Architectural Design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UCB-M.Arch Studio One
哈佛大学
GSD-MLA I AP
康奈尔大学
Cornell-MSAAD
罗德岛艺术学院
RISD-Master of Architecture
耶鲁大学
Yale(wl)
01.自我/LIFE
艺术赋予了我探索建筑的勇气
我从小就很喜欢绘画和雕塑,但真正让我爱上艺术,让我决定走上艺术之路的是在美院附中读高中的这段时期。附中的时光是充实而快乐的,每日陪伴我的是博纳尔画中逆光下的房间、被炭笔染黑了的伯里曼、被传阅散了架的伊藤润二、在家也挥散不去的松节油味道、怪化猫中的座敷童子以及希区柯克光怪陆离的黑白世界。我觉得这些经历是我弥足珍贵宝藏,正是因为有了这段时光,我才知道了我未来到底想做什么,并且赋予了我在建筑中探险的勇气。
我认为看美院的毕业展览是跨学科的灵感聚集地,它承载的信息量很庞大,往往看一遍是消化不掉的。 在这里你可以汲取到各个学科的精华,感受每个同学看待世界的不同视角。
02.申请策略
▍文书 · PS
文书是写自己的成长经历,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对建筑思考的转变。强调自己央美附中以及美术学院本科的特殊性。
▍语言
因为去年语言准备的时间太晚,后期作品集加考托福同时进行难免有点手忙脚乱以至没有达到理想的结果,所以在去年做毕设期间决定要gap,当时托福是92分,毕业了之后6月开始脱产学托福,在8月10号的考试考出了102。跟rac前期的老师沟通后,决定如果后期有时间再刷高一点。
对我来说,脱产学语言是最高效的,只有这样才有足够的时间短期内四个科目同时学习。语言早早考出来一定会让申请轻松很多。但是我觉得即使没有足够的时间大家也不要怕,只要合理分配好时间拿到心仪的分数也是很有可能的。
▍申请总结回顾
因为gap一年主要是想重新做作品集,所以考完语言后不久就开始到rac线下开始学习了。我记得9月开始着手第一个项目,我觉得当时还没有进入到申请的状态,进度推进的比较慢,9月开始线下的时候还没有做完第一个项目。来到线下后参加了多多老师的studio,一个月后对第一个项目和studio项目进行了收尾,在最后一个月完成对自己毕设的修改。其实在申请后期还是想再刷一次GRE,所以时间还是比较紧张的。其实这一年来成长了很多,不仅对自己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且通过rac的公开课对申请也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让我最后找到更适合自己的申请项目。
gap无疑是非常辛苦的,我觉得最大的挑战不是做很多事情而是坚持下去,因为在准备完一轮之后做毕设,再经历一次重新的语言考试和作品集制作,就感觉是跑了一段马拉松,最后根本不是身体在画图,是意念的支撑。我觉得这一年是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意识到自己的优势与短板,知道如何在作品集里能全面的展示自己的独特性。在申请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有趣又努力的朋友,最后有大家的陪伴也是能让我坚持下去的重要因素。
03.作品集
▍主线
从《肌肤之目》中得到的启发,讨论建筑空间与人的不同感官之间的联系。
▍作品集的特质
我试图把空间定义为气氛,情节,以及记忆容器。当情感与空间结合起来的时候,人们可以用感官来体验历史;当肢体语言与建筑结合,人们可以感知到建筑的叙事性;当建筑与声音结合,人们可以感知到建筑作为载体的储藏性。
▍项目简介
Project:MOTION THEATRE
是我作品集感官主线中 “动”觉的部分
通过labanotation对巴黎圣母院肢体语言的分析,我认为舞者在用身体讲述一段故事的过程,也是在建立空间的过程,人们通过舞者对空间的限定来联想不同功能的空间意象。通过对于舞者单体的空间分析,建立与之对应的叙事空间,再通过舞剧整体的剧情结构串联起每个舞者vessel之间的关系。在建立的过程中,我打破了线性叙事的结构,把承载着剧情的空间与不同人物的关系相结合。当观众在感知用身体限定空间的同时,他们可以同时在剧场中体验多种故事线所带来的剧情变化。
from 李佳政
from 李佳政
from 李佳政
from 李佳政
04.Q&A
Q:可以分享一下最近在干什么吗?
A:重新看小野洋子的《葡萄柚》(Grapefruit),它是一个灵感收集器。无论你在做什么,都会在这本书里得到启发。最近也在尝试用这种形式记录自己的梦境。之前也断断续续地写过,我一直觉得这是打开自己世界的一种方法。
Q:喜欢或者印象深刻的艺术家是?
A:奥拉维尔·埃利亚松,作为一名建筑专业的学生,在我的视野里,埃利亚松的作品一直在尝试将自然界的元素与不同的材料相结合,从而营造出某种特殊场景。在他的作品中,“人”的概念至关重要。就像建筑一样,“人”的存在,为建筑赋予了意义,建筑和人共同组成了一个有生命力的整体。埃利亚松擅于制造真实和虚幻相融合的奇妙氛围。我认为在他的一些作品中,甚至限定了客观的时间和地点,同时掺杂了他自己的主观的却模糊的记忆。“人”在其中,不仅仅是作品的欣赏者,同时也是作品的创作者。当人们走近他的作品时,他们本身也成了作品的一部分,动态的“人”和静止的作品形成了新的场景,新的场景创造出了新的记忆又成为新的作品。所以,我曾经还一度遐想,假若埃利亚松当初选择做建筑设计,也许,到今天,他也会成为一名才华横溢的建筑师。
Q:可以说说最近喜欢的作者、书或者电影?
A:JuhaniPallasmaa的《肌肤之目》和 peter zumthor《建筑氛围》我觉得这两本书对我的启发很大,前者用第一视角来描绘人不同的感官对于建筑空间的理解。就像书名一样,肌肤是有眼睛的,是有它自己的思想的。在视觉作为接收信息的主要方式的当代,人们忽略了其他感官的“思想”。这本书把触觉、嗅觉、听觉、味觉与空间的碰撞用不同的角度展开。Pallasmaa通过文字,建立起了很具体的场景,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仿佛可以感受到这个场景中所延伸出的真实感知;清晨花园的味道,瓷砖的午夜冰凉以及流水潺潺的声音。以至于我的内心世界和Pallasmaa所描绘的众多场景产生了强烈共鸣。
Q:申请过程中有没有比较难忘的事?
A:当然是studio结束之后多多老师带我们别墅轰趴了,打德州打到凌晨也是一个难忘的体验。 还有就是圣诞节,虽然大家进入了申请压力最大的阶段,但是rac为大家准备了圣诞蛋糕和圣诞树,每次从门口走过看到一闪一闪的灯光还是会让人很温暖。
感谢的人
感谢父母对自己的默默付出;
感谢rac的老师们对我的帮助,感谢多多老师,季老师,李丹老师,张晔凡老师和Alice在申请期间非常耐心的陪伴与指导;
感谢本科的老师对我的支持;
感谢🍊一直一直赐予我力量;
感谢合作的伙伴忍受我dzp的各种。。。
撒花感谢大家。
留学相关
文中作品图集、照片均经作者本人授权,未经允许,禁止另作用途,特此声明。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