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经验谈59| 放弃英欧大满贯,无保底再战20fall拿下GSD、宾大、哥大、cornell藤校四连击

点击关注☞ RAC设计课堂 2022-04-21



申请季的时候

用olafur amalds的音乐让自己保持平静


                                                 林敏之本科:华侨大学 风景园林

托福:103 GRE:311 GPA:4.35/5

排名:2/26

OFFER(截止发稿前):20fall:

哈佛大学GSD-MLA1-AP

宾夕法尼亚大学Upenn-MLA2

哥伦比亚大学GSAPP-MSAUD

康奈尔大学cornell MLA


19fall:

伦敦大学UCL MA LA(一年制)

伦敦大学UCL Urban Design

建筑联盟学院AA Landscape Urbanism

谢菲尔德大学Sheffield MUD

米兰理工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Heritage

皇家艺术学院RCA City Design

曼彻斯特大学 MLA&MUD

罗德岛设计学院RISD MLA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IUC MLA

弗吉尼亚大学UVA MLA2


获奖经历:

Winner of LA+Iconoclast Competition

Second prize of UA - Memorial Architecture in UA City

园冶杯-二等奖

两岸青年设计大赛-金奖

海峡两岸大学生实体建构大赛-特等奖

华侨大学学生团体“十佳优秀负责人”

华侨大学优秀毕业作品



      



01.包容万物,海纳百川


我在【实习前后】对景观的理解产生了一些变化,但总体持续着我一开始对景观的理解——我理想的景观是包容万物,海纳百川的,需要有洞察全局的眼光,用规划尺度结合跨学科领域的知识,统筹人文、社会与自然。归结到底,景观师像是第三世界的构建者,这个世界是人与自然的的桥梁,杂糅了一切人文与自然的元素。这些理解是我在【实习之前】脑中的臆想和憧憬。
实习之后原本抽象的想法得到了具象化的发展,我开始理解,景观的实现依赖于每一个尺度的落实,从城市尺度,到区域尺度,到街区尺度,到建筑尺度,到装置尺度,到每一个材料的肌理和质感,到人体使用的感官体验,到每一个生命体机能运作时共同的作用力,不同尺度的落实共同实现着景观的价值。这些对我来说都尚且宽泛,我还有很长的时间要一一实践它们。我觉得这是一条很漫长的道路,但有趣的在于每一段路都能激发独一无二的想象力和意义。


“我不是一个老实的景观生”


我不是一个老实的景观学生,我对景观的想象、偏好、我的作品,也许没有景观学生该有的基础体现。一个新闻,一次旅行,一场电影,一本书,一瞬目击,常常是我的作品背景


最近在看电影和影评,对导演、电影场景制作、特效、镜头、画面构图、情节铺垫很感兴趣。一直以来,我都把景观设计师理解为——为事实服务的“作家”,描绘甚至创造依据现实为基础的画面。我们观察、收集、重组来自生活的片段,用景观设计师的语言将现实素材汇编成景观师眼中的画面,它们从来不是虚构的,而是基于现实,反射现实,反思现实。和景观设计师趋同,导演是另一个世界的“作家”,他们用行为语言重组现实片段。电影和景观在某种意义上,没有边界,也没有区别,他们把现实用各自的语言重组后展示给看不见的人,或是给看见但未感知的人予以自视。



△图片来源于《fauve——犹如困兽》




02.背景提升


“交换-从风景园林到景观”


「17年我在东海大学交换了半年。东海大学是一所能让人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人文的学校,每处细节都被赋予了独一无二的意义。」


贝聿铭的路思义教堂,相思树庇荫的文理大道,五十年一启的时光胶囊,遍地小吃的东海夜市,小而精的景观系馆,落叶庭院的唐式教学楼,好吃不贵的花园餐厅,台中的免费公交,牛牛惬意日光浴的东海牧场,不怕人的麻雀和黑狗,一年一度的毛毛虫雨,每周例行的路思义礼拜,以及每一个热心的人。身处在东海的森林里,赶图狗的生活也充满了温润和感动


大三之前,我在landscape architecture上的理解主要倾向于“风景园林”,以扎实的基本功和策略性知识为主。东海之后,我见到了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另一种理解,“景观”,目睹了这个学科的更多可能,也第一次意识到了自己以后希望学习的方向。所以东海大学在某种意义上,推着我选择了出国这条路。
△Photo credit to Minzhi Lin(东海大学教学楼 )
△Photo credit to Minzhi Lin(文理大道和时光胶囊 )


“放飞式自我发挥”


本科期间参加了很多竞赛,前期没有什么选择性,也没有预见到会对研究生申请有什么帮助,大多情况是顺手或者借用假期找事做。


对于竞赛结果比较意外的是UA - Memorial Architecture in UA City,这是一个建筑类竞赛,我当时的参赛作品是作品集里的一个小尺度纪念装置设计,由于没有合理规划时间,这个项目只留了十天不到,投递竞赛时也没有继续完善,所以在得知获二等奖时非常意外。后来得知评委的点评,才知道是“放飞式自我发挥”获得了认可。


△Photo credit to Minzhi Lin


“毕业空窗期—Swa”


19fall申请结束后我进入了gap,也迎来本科毕业的空窗期。Gap持续了半年,期间在swa实习了三个多月。这是我的第一次实习,也是在景观领域上的一次疯狂洗礼。这段时间,像是提前进入了研究生,每天接收着来自效率超高前辈的知识输入,疯狂汲(白)取(piao)成熟的景观设计思维。从软件技能、出图技巧、设计思路、工作态度到完整工作流程,我上了无数节免费大师课堂,每天都沉浸在极度热情且高效的工(学)作(习)环境中,这让我对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工作愈加期待。再度感谢swa的前辈们一直以来的耐心指导。


△Photo credit to swa group


△Photo credit to Minzhi Lin




03.作品集


▍作品集主线


19fall主线和20fall主线属于同一素材下的两种逻辑,基本反映我当下对景观的两种理解。


19fall主线是“物质的交融”


用四个项目分别代表“Homogeneous Combination(同质交融)”, “Heterogeneous Combination(异质交融)”, “Groups mingling”, “Consciousness mingling”。”Everything comes from tiny individuals, from the genes of physical form, to inches of land, to cities, to the soul of ideology, which are unique but intermingled.” 万物源于微小个体,从物质形态的基因、寸土、城市,到意识形态的灵魂,都相互独一无二但相互交融。

 

20fall的主线是“Relink people with nature”:


在gap期的实习后,我的关注点从抽象重回人尺度,重新用四个项目表达”Mutuality”, “Symbiosis”, “Coordination”, “Mingling”,分别表达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多重关系。“As the relationship under the natural law has always been floating by cycle law,  the involvement and interwine between people and nature have experienced separation, closeness, fusion, and opposition in the long history. “正如自然法则下的关系始终是流动的,在漫长的历史中,人与自然的介入和交织经历了分离、亲近、融合、独立。



项目简介


Project1:Urban Mutualism城市互助论 

宾夕法尼亚大学LA+ICONOCLAST中央公园重建竞赛-最高奖

在这个项目里,我关注于纽约的Eco-gentrification,生态绅士化,尝试在这个最“公平”的城市里探索由经济变革和城市更新带来的不公平社会问题。由于绿地建设资金分配不均,居民收入于公共绿地支出不匹配,因此在公共环境较差的社区进行城市更新时必然引入外部资金,因而住房价格被提高,最终导致许多居民因无力支付而流离失所,然而富裕地区的人却可以持续依赖更大的社会影响力获得更多社会捐赠来维护他们的公共绿地。


我认为解决的契机在于将公共绿地建设自主权重新交还社区本身,同时让社区拥有可持续的经济能力来抵抗生态绅士化。我们提出的概念是将中央公园与纽约59个社区连接起来,让社区居民成为中央公园重建的主力军,并在中央公园逐步获得社区绿地建设所需的资源和影响力,重建纽约现有的绿地建设资金结构,为其他资本主义城市提供可持续的公共绿地资金结构。

 

△Photo credit to Minzhi Lin and Song Zhang

 

△Photo credit to Minzhi Lin and Song Zhang

 

△Photo credit to Minzhi Lin and Song Zhang



Project2 Flow of souls意识流

桑迪胡克小学枪击案纪念装置设计


景观和人意识间的联结是我一直不解但着迷的。既然景观设计师是连接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存在,那么社会中令人哗然的事件必然是景观设计师希望回应的部分。


这个项目起源于“sandy hook primary school shooting accident”事件,项目取名为flow of souls,意识流。我希望借由景观设计可视化,将意识可视化。我在事发地旁设计了一个封闭圆形记忆池,试图将池中人、水波、石墙联系起来,通过感知人脑电波,形成水波纹,反射到墙面上形成变化的亮斑。因此,石墙成了情感的载体,而望石墙的人的意识也随之改变,这是个人冥想与心灵交流共存并互相影响的场景。


△Photo credit to Minzhi Lin

△Photo credit to Minzhi Lin




Project3 oceanic coordinator海洋协调师 

泉港碳久泄露海域海洋生态、产业、人文复合浮岛设计


用的毕业设计项目,没有修改。


特别感谢华侨大学张恒老师在毕设期间给予的极大设计自由,让我可以无拘无束做自己想做的。

 

△Photo credit to Minzhi Lin

 

△Photo credit to Minzhi Lin



04.自我/LIFE Q&A


“多样且持续变化的我”


成长环境挺无忧无虑的,父母给予了放养式环境,始终尊重我的决定,像朋友一样听我倾诉,给我建议。无论是兴趣班、初高中、本科,几乎都是在无人规划下野蛮生长,凡事七分玩、三分读,高中也是玩了两年多后才在最后半年发奋努力。很感激这种生长环境,造就了我现在无拘无束的脑回路,也让我在无意中得到了很多尝鲜的机会。


“本科那五年”


出于不安分的脑回路,我常给平淡的日常找点麻烦,本科五年,没有一刻是闲着的。


大一开始,参加各种竞赛,包括实体建构、建筑、规划、海报设计、景观等,有时找一些公司给他们做产品海报,练练软件熟悉程度,顺当挣外快。

大二,在同学的帮助和组织下,一起创立了DEC风景学社,担任会长,有了两百多名成员,开始了我忙碌充实的大二。

△Photo credit to Minzhi Lin


△Photo credit to Minzhi Lin


大三,一边跟着教授参加workshop和校外program,包括厦门街道建筑设计与立面改造、矿洞与矾溪景观规划、木工营、养老院建筑设计、古建筑普查等项目,一边做竞赛,在大三下到台湾东海大学交换。

大四,开始19fall申请季,这段时间,是我自我认知的阶段总结,算是第一次比较清晰的看见在景观这个领域的自我定位。

大五,发生了申请以外的一些事,心情几乎down到谷底,这段时间也成了后来觉得很珍贵的沉淀期,借着毕设四处转转。


△Photo credit to Minzhi Lin(毕设场地-惠屿岛)


△Photo credit to Minzhi Lin(毕设场地-惠屿岛)


 重新审视明确目标


毕业后是19fall后的gap起点,我用半年时间,里里外外审视了自己,重新思考了出国的必要性和目的,放下了19fall的“急功近利”。在明确目标后,开始针对自己的不足,补缺补漏。


△Photo credit to Minzhi Lin


Q:你认为自己身上最重要的特质是什么?


现阶段是[倔强]和[坦然]。


倔强于不想屈服别人给予的标签,追求自己心之所向。坦然于自己的不足,持续努力。我既不属于爆炸式成长那一卦,也不“佛系”,偏向于“闷声干大事”。旁人的声音很多,我会听进去,但不会影响自己的判断。因为心里始终有盏明灯,所以愈加坚定,心无旁骛


Q:有什么爱好可以分享一下吗~


小时候喜欢古筝,学了七年。后来喜欢吉他,但摸了没几次又放角落积灰了。持续的爱好是游泳和唱歌,尤其喜欢在游泳的时候挑战自己的极限,是很好的宣泄方式。

对于音乐,喜好的类型比较广泛。最近比较喜欢soft rock,比如Craig Ruhnke, 节奏欢快,韵律感强,能让我保持轻松的状态;纯音乐,比如Ólafur Arnalds,喜欢他音乐里空灵飘渺又散漫的气质;也很喜欢日语音乐,比如玉置浩二,德永英明,角松敏生,在工作的时候可以迅速静下心。


Q: 喜欢或者印象深刻的艺术家是?


A:在看到怀斯的一刻,像品了杯浓烈的酒,构成画面的千万道笔触,勾勒出了时间,勾勒出了愁,也勾勒出自我、冷静和孤独。这种无视流派与技巧,数十年如一日的纯粹,就像他笔下的《克里斯提娜的世界》,初心未改向往自由



△ 图片来源于网络



Q: 有什么喜欢的作家或者书籍吗?


A:The Moon and sixpence

《The Moon and sixpence》是在我迷茫期的引导之一。大二时,我对自己的专业现状和未来方向处于随波逐流的状态,感觉到不满但无处寻觅。Strickland对自我追求无声的变化,以及他的变化所引起的周遭人们的反应,某种程度上贴合了我当时的心理状态,或者说它是面镜子,让我看见自己一直以来的心结——摇摆在安于现状和追求未知自我之间。

 

“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李,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而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财富传送给别人,但是他们却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因此我们只能孤独地行走。”

——毛姆


△ 图片来源于网络


Q: 最近有没有什么电影可以推荐?


A:《红辣椒》


前段时间看了红辣椒,最近倾向于这种怪诞又现实的影片,比如阿基拉。 


小时候喜欢宫崎骏,因为他给予的童年、梦想、爱,和勿忘童心。现阶段开始受执念、人性、社会这类主题影片的吸引。我喜欢今敏毫不避讳描述暴力、血腥,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将看似恐怖却现实的信息在无形中深入人心。看片的时候全程怀疑自己智商,惊叹于导演的脑回路,神经被不断拉扯着陷入到层层梦境里。被梦境迷惑的人,会慢慢的变成物品,他们或许是冰箱,是微波炉,也可以是洋娃娃和机器人。上班族西装革履,站在高楼大厦的边缘,面带笑容的相继跳下去,成为梦境军团的一部分。人们在梦境里变成了垃圾,以及他们顶礼膜拜的自由女神。而在现实中,他们吟诵着古怪的歌谣,有趣又讽刺。



△图片来源于《红辣椒》


Q: 最近在做什么?

最近在swa实习,疯狂汲取能量


闲时一边看GSD以往的讲座和课程,刷刷渣听力,一边和某憨学做菜。

每周会看一部以上电影,扩充一下脑容量,顺带在憨导的指导下学习以“幕后眼光”分析电影。刚看了1917,惊叹两小时特效一镜到底。


△图片来源于《1917》



05.申请回顾


▍留学动机


希望人生的层次更丰富一点。



▍申请总结回顾


19fall,选了很多学校,包括英欧美,弄得手忙脚乱,最后出结果的时候有点不尽人意。

20fall,只申了几所最中意的学校,没有保底校。聚焦以后,步调从容了不少,再也不用花大把精力准备各种学校的申请材料,还剩了大笔申请费,吃肥了好几圈。有了更多时间精雕细琢三所学校申请材料。ddl前半个月,所有材料都准备完了,但不想浪费这半个月,于是补了三个additional materials(个人网站,项目prelude的小论文,项目视频),权当借此机会完善个人数据库。




整个申请的过程有没有什么特别的/难忘的事情


19年3月,我去北京参加了PCDD宾大-中国论坛,近距离了解宾大景观的近期话题,以及面对面和宾大的景观系主任richard weller交流。当时的我还是口语渣爆表的哑巴,拿着作品集和LA+的竞赛作品就上前和richard支吾,好在有qinjing的帮忙,很开心获得了richard的认可和argue 19fall申请结果的机会。虽然最后只获得了未转正的wait list,但给了我很大动力,最后决定gap。


△Photo credit to Minzhi Lin


△Photo credit to Minzhi Lin


▍感谢



感谢华侨大学五年培养,希望以后每一届学弟学妹都越来越好~!


对于19fall,最想感谢父母一直以来在经济和精神上的支持,让我无限制砸钱刷托福,在每个心塞的深夜电话粥相伴。感谢日不落studio的旁友们,一起爆肝睡地板的闪闪,帮忙改argue邮件的小乔,送面包投食的小甘,深夜麦当劳的bob,紫衣、屿青、家奇兄、垚鑫...。感谢一起肝中央公园的芝加哥富婆张颂,mua!感谢季老师,不厌其烦的把我从托福80多分的不自信拉扯到收获梦校。


对于20fall,特别感谢实习公司的principal和前辈们,给了很多工作、申请、学习的帮助和建议,始终督促我不忘初心。最后,很庆幸有某憨这座大靠山的陪伴,让我的20fall申请季充实又稳当。



△Photo credit to Minzhi Lin




留学相关


更多留学信息、院校资讯、报名时间节点、作品集等相关内容可添加咨询顾问王老师微信号:RACstudio--


文中作品图集、照片均经作者本人授权,未经允许,禁止另作用途,特此声明。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告知即删

编辑:小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