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1高中经验谈【30】| 拿下Cornell/RICE/PRATT等前10建筑本科专业的高中女孩:坚持更有收获

点击关注☞ RAC设计课堂 2022-04-21

Laura

高中: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HFI)

托福:108

GPA:4.61 /4.0(weighed)

获奖经历:2020 Architizer A+FIRM AWARDS FINALIST(国际入围奖)竹岚


OFFER(截止发稿前):

康奈尔大学 Bachelor of Architecture (最终去向)

莱斯大学 Bachelor of Architecture

弗吉尼亚大学 Bachelor of Architecture

雪城大学 Bachelor of Architecture  $5,000/年(共5年)

南加州建筑学院 Bachelor of Architecture  $23,908 

普瑞特艺术学院 Bachelor of Architecture $21000/年(共5年)

爱丁堡大学 Architecture 

谢菲尔德大学 Architecture 

曼切斯特大学 Architecture

多伦多大学 Bachelor of Arts Degree, Architectural Studies $1000 


 OFFER 展示 


01. 建筑or时尚设计


“希望切实提高普通人的生活质量”


我从小就很喜欢做手工和绘画,也非常享受一切与艺术创作相关的活动,所以很早就决定了以后要当设计师。于是我的理科生父母从我小学就开始每周陪我看一档建筑节目(《筑梦天下》),有意识地把我往建筑师的方向培养(然后就成功地让我选择了建筑专业,专业故事End,谢谢大家)。毕竟是每周耳濡目染,几年下来也我见识了不少名家大作,建筑界的泰斗的名字也数的上几个来。深入的了解没多少,但相比起其他设计行业,建筑算是我最熟悉的了。


然而,这并没有让我对其他设计领域丧失兴趣并commit to architecture。众所周知,时尚对女生总是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初中时我参加了一个和戏剧有关的比赛,自告奋勇地当了一回服装设计师,感觉没过瘾,高一的时候同一个比赛又参加了一次,依然乐此不疲。转眼间到了高二,要选专业开始准备作品集了。Architecture or fashion design,对我来说真是个困难的抉择。就在这时,坂茂的灾后建筑进入了我的视野。坐落在世界各地的纸管建筑们其貌不扬,却给饱受磨难的灾民们带来了巨大的慰藉。与此同时,《梦想改造家》播出了。青山周平的学区房改造,本间贵史的蜗居爆改,陈彬的百年老宅改造,我从未想到,看似为美而生的设计,竟能给普通人的生活带来如此大的影响。建筑师的人文精神使我深深感受到了建筑设计超越美学本身的意义。

 

一边是华丽的T台,高定服装为上流社会纸醉金迷的世界锦上添花,一边是朴实的工地,横梁立柱架起一个个普通家庭的未来(没有喷服装设计的意思啊!手动狗头保命)。怀着亿点点热情,我果断选择了建筑专业。希望多年后的我也能像几位前辈一样通过建筑设计切实地提升普通人的生活质量吧。



02想感谢的人太多


首先要感谢的当然是一直坚定支持我(mentally and financially)的父母——在整个申请季里容忍并安抚我随时崩溃的情绪,在我一次次深夜里的“紧急求助”电话后跨越大半个广州来工作室接我。没有这对坚实的后盾,高压之下的我可能还没交完申请就崩溃了。


第二要感谢的必须是林立峰老师。记得刚进RAC的时候,一旦我说指导老师是多多,别人都会说“噢那你美本申请就稳了”,当时我还将信将疑。但合作了两年后,我不得不说一句:“林老师🐂🍺!!!”虽然有时候听不懂他的要求(对不起是我太菜了),需要做多个plan来给他check,以确保充分理解他的意思,但只要他说ok的设计,基本上招生官也会说ok。总而言之,真的很庆幸当初找到林老师辅导作品集,感觉他的指导就是我作品集质量的保障。


除此以外也要感谢为了辅导我完成项目(1>5)专程从北京飞来广州的凡凡老师和在大洋彼岸视频连线“手把手”教会我曲面建模的孙老师。没有你们的付出,我作品集中两个重要的项目(1>5和Ferret Caves)不可能圆满完成。


梦寐以求的这些offer背后,Salvina, 闻昭,和欣怡老师也功不可没。虽然当时被催得有点暴躁的,但回想起来还是很感谢Salvina老师对材料准备进度监督,否则拖延症晚期的我恐怕很难应付ED申请时密集的Deadline。闻昭老师对于我文书的帮助就不必说了(具体夸夸见下文),实在很佩服她随时都能产出深邃感想的头脑(合理怀疑她双修建筑和文学😂)。最后也要感谢欣怡老师给我上的建筑选校第一课。是她对各大院校的了解使我得以迅速排除大量不合适的学校,在短短1个多小时的沟通后确定申请的大方向。


申请季时给我提供过帮助的人实在太多无法一一感谢,只希望屏幕前的你们此刻能感受到我的喜悦与无尽感激。


03. 呈现给考官鲜明而饱满的我


 文书PS:

“从挫折中收获的重要一课”


对于主文书,我还是相当满意的(RAC文书辅导性价比真的巨高!),相信它对于我的申请结果还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回顾下来感觉自己文书比较出彩的两个点在于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和鲜明个性(突然开始自夸起来😂),所以文书的选材真的对于整体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我文书的选题是A significant lesson you take from obstacles(从挫折中收获的重要一课)。对此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迫于长辈们的期待学习圆号的经历:初二那年我刚箍了牙,四年积累的圆号演奏技能直接全废,而且每次演奏口中都会被刮出溃疡。在那段心力交瘁的时期,顶着外界压力逼自己练习的我开始思考坚持下去的意义。是因为我真的热爱演奏吗?还是只是为了不让长辈们失望?很显然,我的答案是后者。于是在屡次与父母沟通后,我终于告别了圆号,也由此得以将更多的时间花在我热爱的事情上,比如绘画,做模型,烘培。如今我依然认为,放弃圆号是我迄今为止做过的最正确的决定。


Art work by Laura


毕竟对于这件事情感触很深,所以一开始brainstorm主文书主题的时候就把它纳入了题材范畴。可惜当时对于这件事的思考仅限于通过放弃来摆脱他人的束缚,似乎并不能为自己塑造一个正面的形象,所以一开始并不太敢写。幸好,我遇到了辅导文书的闻昭老师(真心夸赞,不是广告效果!!!)。一起走过整个申请季,我感觉她的过人之处不仅在于对于院校喜好的了解,更在于对于学生想法的尊重与巧妙的引导。首先,在听说我希望以一次“放弃”为题材创作文书的时候,她并没有直接否定我,而是认真地听我讲完那没有什么深度的感想过后告诉我“摆脱束缚”的这个点很有潜力。这小小的肯定给了我莫大的鼓励,使我愿意敞开心扉把关于这件事所有感想一箩筐地全部倒出来,而她也耐心地倾听着并敏锐地寻找着一些可以深化的方向。经过一个小时的高效讨论,我们成功地将圆号这个素材和我Why major的内容联系在了一起,并将对整件事情的思考提升到了一个关于自我意识觉醒的高度。之前冥思苦想了好几周的文书内容,竟在一小时内解决了。


顺产了Outline,接下来的一切就好办多了。因为想表达的东西实在太多,Word limit 650字的文书我初稿写了近3000字。虽然浓缩的过程工作量有一点大,但是经过屡次讨论删减出来的最终版本可谓句句都是精华(我的能力范围内达到的最高水准了)。


“写最有感触的内容”


最后总结一点关于文书的经验就是:写最有感触的内容!!!如果自己对素材都没有passion,写出来的文字怎么可能打动每天阅文书无数的招生官呢?(文学大佬除外),PS的作用本来就是让招生官了解冷冰冰的履历背后那个鲜活的主角,所以文书中的真情实感非常重要。当然除了对于题材的主观感受,题材本身的立意也会直接决定文书的质量。PS是为数不多(甚至唯一)可以向招生官展示个性的机会,所以务必要给自己塑造一个正面的形象,因此如何表述升华素材也是需要精心构思的(eg.如果我的总结就浅显地说我认为放弃圆号是个明智决定,那申请大学怕是没戏的了)。


 时间规划:

高一:

2019.3 托福首考

2019.7 帕森斯设计学院夏校(Architectural Design Studio)

高二:

2019.8 开始在RAC准备作品集

2019.10 SATII考试

2019.10 – 2020.4 China Thinks Big(CTB) 中国大智汇创新研究挑战赛

(研究课题:畸零空间的利用)

2019.12 SAT首考

2020.2–2020.6 Pioneer Academics国际先锋研究

(课题:The Skyscraper摩天大楼的历史)

2020.5 AP考试;完成作品集前3个项目

2020.6 二刷托福

2020.6-2020.7 康奈尔夏校 : Introduction to Architecture(完成作品集第4,5个项目)

高三:

2020.8-2020.11 完成作品集剩余项目(个别院校命题项目除外)

2020.8-2020.10 完成主文书

2020.9 三刷托福

2020.10-2020.11 参加大学面试

2020.10 STUDIO Bamboo Pavilion 搭建项目


Bamboo Pavilion 搭建项目现场


2020.11 递交康奈尔ED 申请以及英国大学申请

2020.11-2021.2 完成各学校补充文书

2020.12-2021.1 完成个别大学命题项目

2021.1 递交RD批次大学申请


 申请策略: 


在考试成绩不突出的情况下,能获得Rice和Cornell的青睐(至今还有点受宠若惊)我认为很大程度上是作品集,文书和课外活动的功劳。整体回顾下来,我感觉自己的文书,作品集和课外活动匹配度还是非常高的,很能够突出我的社会责任感和对建筑设计的兴趣。文书中Why major的部分前文讲过我就不赘述了。作品集方面我也有两个项目是偏向于功能性的设计(Ferret’s Cave 和1>5,下文会具体介绍),正好吻合了我文书中提到的希望通过建筑设计解决问题的想法。除此之外,我校内活动也涉及到了一些Community Service方面的内容,比如参加学校的大型慈善活动,疫情期间组织义卖等等。这些活动既能契合文书中提到关心社会的这个点,也能顺便突出一下leadership。纵观我的申请资料,尽管每个部分的侧重点各不相同,但都体现了上述的两个核心特质,所以我相信我最后呈现给招生官形象还是比较鲜明而饱满的(可能好感度比较高,没什么竞争力的成绩就可以接受了吧😂)。


 院校分析:


“英本与美本的不同”


基于我个人的经验简单谈一下英国和美国大学建筑本科申请的不同之处吧。申英相比起申美工作量会小很多,因为能够提交的材料比较少,就一篇UCAS的文书加十页的作品集。不过这也意味着每份呈现给招生官的材料都得精挑细选。而且英国大学不像美国的那样会考虑学生的个性和特质,相较而言它们更看重学生硬实力——考试成绩和专业技能,比如UCL对建筑本科生的绘画技能就有比较高的要求(所以我就被脆拒了。。。😢)。但是除了UCL,剑桥,和巴斯等几所综排和建筑专排都非常突出的学校会比较难录取外,其他专排比较高的几所大学(eg.谢菲尔德,曼大)录取率都还是蛮高的。所以只要保证作品集文书质量过关,托福成绩100+,申请那几所学校的建筑本科还是比较容易成功的。


美本的申请就比较玄学了——成绩,作品集,文书,活动,运气缺一不可。成绩(AP/IB/A-level,GPA,托福/雅思)当然是越优秀越好(废话)。作品集方面的话大学对本科生并没有非常具体的要求,主要就是要在体现个人的特点的同时展示学习建筑的潜能,比如绘画,动手能力,以及空间感,因此手绘作品,3D模型都很重要。其中3D模型并不一定要使用软件(有些学校甚至禁止提交电脑建模的作品),重点在于造型。除此之外也可以囊括一些比较personal的项目,比如摄影,书法,雕塑,甚至是烘培——比如我就用蛋糕做了一幅自画像放到了作品集里。这些东西虽然看起来和建筑关系不大,却可以很好地调节整个作品集的氛围(maybe招生官的心情?),使个人形象更加生动。


04. 作品


 作品集特质:

我自己在准备作品集的时候并没有一开始就定逻辑主线,主题之类的。项目的内容和主题大多数都是做完上一个才开始和多多老师商量下一个。但是也不知道是多多老师有意设计还是巧合,五花八门的作品最后放在一起竟然还是能找到一些联系并顺利串起来的。我感觉整个作品集最大的亮点应该是展示了比较多方面的能力,设计方面涉及到了造型,功能性,和narrative主题的考量,技能方面涉及到了手绘,动手能力,和软件的应用。可能并没有哪一方面非常突出,但是整体而言综合能力应该还是不错的(自夸得有点心虚😂)。


 巧思:

本科作品集在排版方面的要求并不是很高(有Cornell的学长当年申请甚至是用Word排的版,不过在内卷严重的当下排版还是走点心吧),主要就是让招生官快速地了解你做了什么。因此每页最好不要放太多照片,以保证每张照片在不用放大的基础上都能看清楚。项目的介绍也要简练,尽量控制在两三句话以内,尽量留更多的空间给照片。记得当时听Webinar的时候有一个招生官说过“Just let your work speak for itself“——最重要的还是作品本身。毕竟招生官无法看到原作,所以作品的照片务必充分展示设计的美感。这一点对于3D作品的尤其重要。巧妙的光影和拍摄角度可以有效扬长避短,提升(招生官眼中)作品的质量。


我个人找灵感的时候最常用的网站就是Pinterest了。但是同时也是因为Pinterest上的美图太多了,以至于作为选择困难症晚期患者的我常常很难拿定主意,往往在选题,打草稿的阶段浪费大量的时间。走了不少弯路后总结出来的一点经验就是:先从生活中找灵感,确定了大致方向,主题后再去寻找reference(不然在Pinterest的美图暴击下真的越刷越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除此之外最好也控制一下上Pinterest的时间,搜集到几张有参考价值的reference就不必刷下去了,否则看到其他的设计思路可能又会陷入纠结。虽然嘴上常说“小孩子才做选择“,但所有喜欢的元素是不可能融合在一个作品里的。对于像我一样容易纠结的小伙伴还是建议看到合适的reference就果断开始设计,避免前期耗费太多时间。


 申请项目简介

项目1名称:Ferret Caves

设计者:Laura 

指导老师:林立锋

项目解读:Ferret Caves是我作品集中最具有挑战性(一个月速成曲面建模的日子艰苦程度不亚于夏校)也最强调造型美感的一个。最初设计动物住宅这个想法是多多老师根据我喜欢小动物的这个特质提出的。也正是因为我对这个主题的强烈兴趣,使整个项目在停工大半年以后得以重启并完工。最初选择宠物貂作为设计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被他们的亲水性和身体的灵活性所吸引。但考虑到亲水性这个特点比较难融入到一个体量比较小的设计当中(显然不在我的能力范围内🙃),设计时便把重点放在了它们的灵活性上,从一开始就决定采用纯曲面的造型。


为了使曲面切合宠物貂身体结构,前期调研的过程中我搜集并绘制了貂的很多不同姿态,然后从中提取出它们的身体曲线,构成了曲面的形态。因为了解到貂对于吊床和洞穴的喜爱,我将这3个元素都融入在了Ferret Caves中,希望以此打造一个可供宠物貂休息和嬉戏的场所。除此之外,顶部的条状造型不仅是为造型服务,更是为了增加Ferret Caves的便携性,方便人类搬动。


项目2名称:1>5

设计者:Laura 

指导老师:凡凡老师

项目解读:1>5是一款为蜗居人群设计的多功能家具,希望将多种家具的用途浓缩在一件家具上来为生活在狭小空间里的人们节省出更大的活动空间。通过简单的折叠,可以使1>5呈现五种不同的造型(算上平摊在地上的话一共6种),用作躺椅,咖啡桌,矮桌,矮椅,和床。

前期调研的过程和设计Ferret Caves时比较相似——先搜集并绘制人坐立时的不同姿态,再从中提取人体曲线。根据老师提供的reference,我们决定用三角形板来构成一个可以灵活折叠成不同造型的平面。使用不同尺寸的小纸片多次调试过后,我们终于成功地找到了一个可以贴合所有人体曲线的组合方案(真是令人崩溃的两个夜晚呢😨),并用硬纸板做出了5种造型模型。根据手头模型的尺寸,我在电脑中精确绘制了1>5中每块板的尺寸并定制了木板,最终搭建出了1>5的real-scale模型。

05回顾


  关键词:

手工迷

拖延症

选择困难症


  平时有什么兴趣和爱好

烘培,手账,DIY(包括但不限于粘土&羊毛毡),旅行探店


  喜欢的设计师或艺术家:

Christian Dior, 马岩松 , Bjarke Ingels


  推荐一本你的宝藏书籍/网站/电影:

《布达佩斯大饭店》

Pinterest(讲真都不太好意思推荐了,这个应该大家都在用吧)


  整个申请过程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说起2020里我遇到的困难,就不得不提疫情的对于康奈尔夏校的影响。整个作品集的准备过程我感觉还是蛮艰难的(痛并快乐着),其中康奈尔夏校的两个月对我来说着实是个巨大的考验。一方面是线上夏校的时差问题,每天晚上9:00上课,半夜1、2点下课,有时候早上7:00还得起来参加分享会,每天下课的时候都困得眼皮子打架。那段时间真的熬夜熬怕了。


另一大挑战当然是课后繁重的任务。两周速成Photoshop,Premiere,Lightroom,三周入门Rhino。第六周的Final project不仅要出效果图,还要做动画展示。对于一个工作效率并不高的软件纯小白来说,跟上每周的两个Deadline实在有(非)些(常)吃力。而且因为有时差,遇到问题很难得到TA(康奈尔的助教)及时的帮助,所以软件操作过程中的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得自己解决,浪费了不少时间去走弯路。


说到这里必须夸夸RAC老师们及时的帮助,简直是外挂般的存在。夏校第五周的时候的任务是完成Final project的初稿,但我自己之前搭建的几个造型TA一直都不太满意。眼看初稿的Deadline仅剩几个小时,心如火焚的我才想起来向多多老师求助。然后接下来的一切就挺顺利的了——在RAC的线下工作室坐了一整天,经过多多和助教及时的指点,我总算是卡点完成了任务并得到了TA的肯定。(所以事实证明,studio还是不能上网课,隔着屏幕的沟通效果和线下教学真的没法比。)


虽然夏校期间经历了重重困难,也屡次被推向崩溃的边缘,但如果不是夏校的“魔鬼6周”,一向“善待自己”的我或许至今都还是那个软件纯小白,而之后的作品集质量也必定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我认为这一切劳苦都是值得的。


♯ 导师寄语 


林立峰

宾夕法尼亚大学双学位硕士

16年曾被哈佛大学建筑录取

LIN Architecture 创始人 (www.Lin.archi)

RACstudio 课程总监

美国建筑师协会会员


获奖经历:

2020 亚洲新锐先锋

2018 中国福布斯U30艺术精英

2016 global artist

2016 上海种子设计师


学生作品在AIA student center,Himalaya Museum, Zhujiajiao Museum 展览过,被蛇形画廊策展人Hams Ulrich Obrist 发表在《Young Beijing》。实践作品以及教学作品曾展览于威尼斯双年展 Friends 展区、米兰设计周双年展、上海城市艺术节、深圳双年展等,从事作品集教学5年,累积教授学生超过150人,覆盖高中至硕士各个阶段,超过90%人录取全球名校,美国如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宾西法尼亚大学等藤校,以及欧洲如UCL,TUD,AA等顶级名校,以及亚洲如香港大学、国立新加坡大学等等。


寄语:首先是大大恭喜🎉全美本科建筑专业前五一一收入囊中!非常开心Laura取得的成绩,她值得这样的结果!申请的过程非常辛苦,她能有效的组织自己的行动,合理规划安排并且执行力超级强,这些都是牛校喜欢的品质,也是她结果的保证。她对设计非常有热情,总是能主动提出设计的想法和并对之付出解决提出。希望她在建筑专业上学得开心 玩得开心 做的开心。


— 留学相关 —

想了解更多留学信息、院校资讯

报名时间节点、作品集、竞赛等相关内容

可添加下方RAC干货图图微信进行咨询

长按识别二维码添加

文章作者 | Laura编辑排版 | 竹 韦
文中作品图集、照片均经作者本人授权

未经允许,禁止另作用途,特此声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