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1经验谈【64】 | 从双非到UCL,绝不躺平!英欧建筑城市名校offer均入囊

点击关注☞ RAC设计课堂 2022-04-21
姓名:张嘉文
本科:吉林建筑大学,建筑学
GPA:3.6/4
获奖经历:
2020年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成图大赛一等奖
多次校级奖学金
2019谷雨杯入围奖
OFFER(截止发稿前):
伦敦大学学院 UCL MArch UD
米兰理工大学 POLIMI Architecture BuiltEnvironment Interiors
爱丁堡大学 ECA MSc AUD

 OFFER 展示 




01
申请像是长跑

⏰时间线:
·2019年初 开始学习雅思
·2019-2020年 参加了两次建筑学的竞赛
·2020年 上半年把时间全部给到复习雅思,但是由于疫情的关系雅思考试全部取消,最后也没有能考上雅思。
·2020年 下半年和小伙伴一起去RAC线下
·2021年初 投递申请,利用假期时间考雅思。

📑文书
建筑设计应该有更多人文关怀关注人和建筑的关系。建筑应该更多关注弱势群体,不应该成为金钱和权利的工具。(本科:吉林建筑大学,建筑学)
文书主要围绕的是自己从小受到身边人的影响让我一步步选择了走上建筑设计这条路。也是从身边人的事情和本科对建筑学的理解让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建筑与人的关系的研究上。

🆎语言
因为疫情的关系雅思考试大面积取消,所以2020年上半年没有考上英语。实际考英语被拖到了2021年年初,导致很多需要提前递交语言的学校不能申请。
英语一定要提前准备,在准备作品集前一年就要把语言考出来,免得之后成为申请学校的障碍。

🔋背景提升
我在做作品集之前没有实习的经历,因为当时上课时间安排紧张,所以不能留出大段的时间给实习。后来申请学校的时候也发现实习经历对申请的影响相对较小。因为大四就确定了出国的计划,所以从大四开始做了几个竞赛

大四和朋友参加了eVolo高层建筑设计竞赛和谷雨杯建筑设计竞赛。参加竞赛不仅可以让自己知道除了本科传统课程设计之外的其他设计思路,还可以在做作品的时候挑自己觉得做得还不错的方案改一改放在作品集里。让自己很快进入做作品集的状态,以及给自己省下做作品集的时间。申请学校前需要准备各种各样琐碎的事情,作为一个严重拖延症患者。在做作品集上节约的时间,让我能留出充分的时间来处理琐碎的事情。

🔋欧洲申请小tips
我主要想去欧洲,所以就没有考虑过托福和GRE。又因为2020年上半年雅思大面积取消,所以我最后选择学校的时候把目标锁定在米兰理工和英国的学校。刚开始做作品的时候想的是针对某一个学校做有这个学校特色的作品集,做的项目也会去刻意往某个方面靠。但是后来和多老板聊天特意问了他这方面的问题,他跟我说:“往年申请上UCL的学生的作品集也并不都是做参数化设计的,有很多都是常规的设计项目申请上的。”这就更加坚定了我做作品集的时候坚持做自己喜欢的设计方案,不去迎合申请学校的风格。所以我后期在做作品集的时候主要还是结合自己的喜好参加了几个不同类型的项目,项目也包括了小尺度、中尺度和大尺度的设计。

从我的经验来说,我认为欧洲国家的学校更喜欢传统建筑学一些的项目英国的学校可能更希望有些先锋的思想。他们更希望看到的是注重理论的建筑设计,探讨新旧建筑的关系之类研究等等,更偏向研究型的方案。尺度应该包括小尺度、中尺度和大尺度的项目,还应该有扎实的技术图纸和节点详图。方案的的逻辑也很重要,一个项目的排版从前期到最后应该是一条逻辑顺下来的。图面的效果应该是追求吸引人并且容易让人看懂。


02
做有人文关怀的建筑设计

-主线
我对建筑学的看法是希望做有人文关怀的建筑设计,所以在项目选题的时候更注重旧建筑改造和解决城市问题,试图通关建筑和城市设计给更多的弱势群体提供帮助,思考建筑对人的影响。

-巧思:
作品集的排版主要更具自己的喜好,也参考了ISSUU上面的很多作品集。最后按照竖版A4对页的排版方式排版,这种排版方式适应不同学校的要求。最小字号用的8号字,最浅的字体灰度是50%,这样更适合不同学校的要求。

📍项目1:多层的四合院
设计者:张嘉文
指导老师:宋老师
这是一个小尺度的住宅项目,是参加宋老师四合院Studio和小伙伴两个人一起完成的,后来两人各自改了两栋中的一栋成为单人项目。项目本身不是“修旧如旧”也不是“新旧结合”,这样在某种程度上都冻结了历史,历史建筑就像是保存在博物馆里的展品一样被保存在城市中,并没有作为一种“活着”的艺术形式被传承下来。

设计所探讨的是一种全新的历史建筑保护观,将从历史建筑中提取出一系列空间设计机制在新建筑中加以发展,新建筑脱胎于历史却又服务于当代,成为“活着”的艺术品。以四合院这一经典历史建筑类型作为研究对象,四合院的流线和功能成为住宅空间设计的灵感来源。将四合院从原来的水平发展变为按照进院垂直向上发展,提取了四合院流线上的空间机制加以发展,将住宅原型与当代的居住模式相融合。对商业气息浓厚的仿四合院式建筑的一种批判,同时也在传达一种全新的历史建筑保护态度。《北京四合院》这本书对设计很有指导意义。做这个项目的时候宋老师给我的指导,对我之后做别的项目有积极的影响,让我能更多关注方案本身,而不是去花大量时间画一些没有用的图,图面表达上也更加简介清晰。

©zjw
©zjw

©zjw

📍项目2:电子垃圾城市
设计者:张嘉文、ZZY、林新超
指导老师:林立峰
这是一个大尺度的城市设计项目,是参加多多studio的项目,也算是我的城市设计启蒙项目。这个方案的选址是在贵屿镇,贵屿镇因为电子产品的发展成为了处理世界各地电子垃圾的村镇。处理电子垃圾产生的污染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健康。当地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建立了集中化的工厂和制定了相关的政策,但是效果不如人意。贵屿镇的手工私人作坊影响了居民的健康,集中化的工厂又不能很好解决居民的就业问题。所以我们本次的城市设计主要就围绕这个问题展开,我们选择在传统居民区、混合商业区和工厂之间寻找一块场地作为实验性用地对周围进行辐射影响。通过将居住、配套和工厂结合的方式,为场地内外提供处理电子垃圾的平台,促进贵屿镇电子垃圾厂区旅游观光,试图提供一种解决贵屿镇污染问题的方案

©zjw
©zjw
©zjw


03
这一年难忘的N件事

-选择留学建筑,是巧合也是必然
其实本科选择建筑学也是巧合,当时选择专业的时候正好录取上了建筑学。从小就喜欢涂涂画画,也爱看大人做些手工修缮房屋。发现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理科都相对还可以,这也是我高考填报建筑学的一个因素。是偶然的机会和朋友一起报名了RAC,当时觉得自己绩点还可以,本科的经历也还算可以,而且国外的研究生竞争压力小一些,研究生学习的时间相对较短,所以就选择了出国。在选择学校的时候我重点考虑的是对以后就业有帮助的学校,所以选择了综合排名和专业排名相对靠前的学校。也想去某些城市生活一段时间,体验一下不同的风土人情。所以选校的时候选择了性价比高的米兰理工和综合排名比较高的UCL。

-和RAC的回忆
2020年因为疫情的原因,很多计划都赶不上变化。在做作品集的时候有人支持我,为我分摊了很多事情也给了我鼓励。我的同学和朋友们虽然很多都不在身边,但是大家有申请的消息都会互相分享,大家也会在群里打趣和鼓励。在RAC也遇到了很多很好的队友和伙伴,一起通宵画图、唱歌、聊天,也互相督促互相学习。

和小伙伴一起在线下做作品集,大家坐在一起画图很有画图的气氛,很容易找到状态。我们通常会互相鼓励和互相较劲,大家晚上都不愿意回去睡觉,大家一起熬夜到凌晨两三点。半夜还会一起唱歌,影响最深刻的是把”修炼爱情“唱得很鬼畜。我们大家都把宋老师称为永远的神,大家都抢着报名宋老师的课,上完课都得一起狠狠夸一下宋老师。

-RAC带给我的改变
RAC除了认识很多有意思的人之外,我觉得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学会了几种不同的设计思路和方法,还有设计表达的技巧从前觉得画出很多让人看不懂得图就是厉害的设计了,后来发现应该更多注重设计本身。建筑设计研究或者探讨的才是重要的部分,在表达上应该清晰明确地传达设计的信息。


04
执着信仰,放开尝试

-安静又执着的探索生活
 我是一个平时不怎么爱交谈的人,很多时候不愿意去和人聊天。有股子劲儿,认准的目标都会想法设法去完成。和人相处的时候又比较随和。什么都想去尝试尝试,现在最喜欢的还是满世界得走走。
-人生格言
 我认为人生要有一个总体的目标,其他别的很多阶段性的事情就可以多多去尝试。
-最爱的艺术家
喜欢年轻时候是个嬉皮士的乔布斯,他那种不与主流为伍的精神让我很敬佩。也希望未来能像他一样,和伙伴们一起创造出影响世界的产品。



-能量补给站
始终推荐的电影:
诺兰的电影《星际穿越》对我方案有重压影响。让我感受到了科幻片的大不同,也佩服诺兰导演的叙事逻辑。




05
最后想说:感谢
感谢多多对我城市设计的启蒙和指导,让我初步明白了城市设计应该怎么去做。大家一起吃了好多次海底捞,一起去K歌,真的很开心!
感谢宋老师对我设计的指导,让我发现了建筑设计的有趣之处。每次老师讲课到激动处都会把我感动,被老师那种对建筑学的热情感动。改变了我对建筑学的看法,也让我发现了建筑学有趣的地方。
感谢陈老师对我方案的指导,陈老师是我来RAC带我的第一个老师。当时的我对作品集一窍不通,不知道应该从何入手做方案,是陈老师带我渐渐把作品集是怎么回事弄明白。

♯ 导师寄语


林立峰

夕法尼亚大学 

RAC城市/室内/建筑/景观/高升本主管老师

LIN architecture 创始人,入选 “89+” global artist, 上海种子计划培养设计师。曾就职于KPF, Herzog & de Meuron, Lycs 零壹城市等事务所。作品在AIA student center,Himalaya Museum, Zhujiajiao Museum 展览过,文章作品被蛇形画廊策展人Hams Ulrich Obrist 发表在《Young Beijing》。从事作品集教学5年,累积教授学生超过150人,覆盖高中至硕士各个阶段,超过90%人录取全球名校,美国如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宾西法尼亚大学等藤校,以及欧洲如UCL,TUD,AA等顶级名校,以及亚洲如香港大学、国立新加坡大学等等。


寄语:吉建大的几位同学都有了非常好的归宿,恭喜恭喜~~~小张是个腼腆的孩子,话不多,但是很细腻,目标很明确,行动力也很强,执行力也不错,而且干一件事能坚持不动摇。比如每天晚上都会在studio唱“修炼爱情”,一唱唱几个小时,(其实他自己也没什么爱情吧?)。一点小建议,去读研究生还是要主动和教授多交流和沟通,不能把想法藏起来。



阿宋


哈佛大学设计学院M.ARCH. II


本科毕业于美国纽约州伦斯勒理工学院,获建筑学学士学位曾获Matthew W.Del Gaudio Award。曾在SOM纽约办公室、MAD北京办公室、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实习;擅长方案设计,深化设计以及图面表达。

寄语:首先祝贺嘉文斩获心仪的offer!嘉文为人谦和、态度认真、领悟性强,高质量的作品令我印象深刻。同嘉文在课上交流,时常能够碰撞出很多有趣的想法,半年的接触我能够明显感受到他的进步。最后预祝嘉文在国外的学习与生活一切顺利,期待线下相聚!

— 留学相关 —
想了解更多留学信息、院校资讯报名时间节点、作品集、竞赛等相关内容可添加下方RAC干货图图微信进行咨询长按识别二维码添加文中作品图集、照片均经作者本人授权未经允许,禁止另作用途,特此声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