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经验谈【15】| 从IBM裸辞的工作党,跨专业申请建筑,圆梦宾大/密大/华盛顿
OFFER 展示
万事开头难,对于我这种工作两年半的100%的跨专业申请选手而言,最艰难的部分就是下定决心来做这件事儿。好在申请建筑研究生的念头,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前前后后尝试多次,仍有不甘地最后一搏。
📍第一次尝试:高考选志愿因为儿时对绘画有着极大的兴趣,也算小有天赋,参加过很多绘画比赛并获奖。但是父母对这块儿并没有重视,所以初高中也就在紧张的学习中度过。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想着终于可以做点和绘画,艺术相关的事情了,再加上我又是理科生,建筑系成了我的首选。父母从当初的劝退,到最后的极力反对,甚至因为这件事和家里长时间处于一种闹矛盾状态,周围的亲戚们也觉得一个女孩子学习建筑很辛苦。最后意志不坚定的自己就这么错过了第一次机会,胡乱的随便选了一个在湖北招生最多的学校和招生最多的专业,算是最后的一种斗争吧。反正不选父母推荐的老师和医生专业。 📍第二次尝试:大学转专业大学入学后,想着先读一学期,然后转专业到建筑系吧。明明当初打招生办电话的时候,问有没有建筑系,回答我说有的,结果入学才得知没有,当时懊恼了好一阵子。后来想着那就曲线救国,要不转到工业设计吧,然后读研再去建筑系。还去蹭了别人的素描课,结果后来学校告知商科不能转到工科,彻底乏了,就这样吧,电脑里虽然下了一堆建筑相关的资料,也没有心情去看了。然后就老老实实的学习,考证,参加比赛,实习,工作。 📍第三次尝试:社畜的冲动运气不错,毕业后在IBM当咨询顾问,新鲜的工作形式,可以到处浪的出差生活,以及可爱的同事们,恍惚间让我觉得没学建筑设计,好像也没什么。就这样努力工作,升职加薪的生活好像也不错。但是时间久了之后,还是会觉得疲乏。2019年很长一段时间觉得过得浑浑噩噩,一是那段时间加班比较多,心累身体也累,过年回家我妈说我瘦的像个鬼。二是迷茫,感觉现在做的事情并不是我所追求的价值,不过是帮客户实现他们想要的价值,为公司赚钱,为资本打工,工具人罢了。
所以思前苦后考虑了快半年,考虑过时间成本,金钱成本,也了解过建筑行业现状和未来发展,但和朋友们,同事们沟通完之后,觉得还是要申请建筑研究生,趁着还算年轻。有些南墙终究要自己亲自撞过之后才肯回头。(在这非常感谢北京项目组的所有同事们和人事老板,没有你们的鼓励和支持,不会这么快决定) 以下为心理路程部分截图:
时间并不会磨平你的不甘,只会加重你的遗憾。人生苦短,活在当下,去做点热爱的事情吧,不管结果如何,至少不会后悔,冲呀!
个人背景,学习的专业,工作经历,以及为什么决定转专业
对建筑的理解,以及建筑能带给我什么
两个主要项目的介绍
未来的学习兴趣和职业规划
跨专业的背景能带来什么新的东西、对学校的赞美、就读意愿
Tips
整个申请季,心理压力还是很大的,状态基本如下图:
焦虑解决不了问题,还是要及时调整心理状态,不要把自己逼太狠,可以适当出去浪浪,放松一下。
转专业的学生,心态一定要好!要正视自己和别人的差距,毕竟他们学了那么久,咱们才开始学,一定要有自信,不能泄气,不要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做到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最好就可以了。没动力了,就看一些纪录片什么的,喝喝鸡汤。
加强锻炼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至少一周要锻炼一次,不然肩颈痛的那叫一个酸爽
好好保护眼睛,适当休息!最好每隔1h,起来走动下,看看远处,或者闭目休息一两分钟。申请季完了之后,我眼睛度数直线上涨。
好好规划时间,提高效率,尽量少通宵,太伤身体了!(有次通宵,早上六七点的时候,心跳超快,整个人感觉喘不上气,感觉离猝死不远了, 吃完早饭才缓过来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