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1经验谈【15】| 从IBM裸辞的工作党,跨专业申请建筑,圆梦宾大/密大/华盛顿

点击关注☞ RAC设计课堂 2022-04-21

姓名:黄晶本科:重庆理工大学 物流管理托福:101GPA:3.49/5工作经历:2017.7-2020.02 IBM Global Business Services,ConsultantOFFER(截止发稿前):宾西法利亚大学Upenn  M.Arch I
密歇根大学Umich  M.Arch3-Y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WUSTL  M.Arch3 (奖学金 20000 $)伊利诺伊香槟分校UIUC  M.Arch2+罗德岛艺术学院RISD  M.Arch3 waiting list

 OFFER 展示 




01一波三折,建筑追梦之旅
万事开头难,对于我这种工作两年半的100%的跨专业申请选手而言,最艰难的部分就是下定决心来做这件事儿。好在申请建筑研究生的念头,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前前后后尝试多次,仍有不甘地最后一搏。
📍第一次尝试:高考选志愿因为儿时对绘画有着极大的兴趣,也算小有天赋,参加过很多绘画比赛并获奖。但是父母对这块儿并没有重视,所以初高中也就在紧张的学习中度过。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想着终于可以做点和绘画,艺术相关的事情了,再加上我又是理科生,建筑系成了我的首选。父母从当初的劝退,到最后的极力反对,甚至因为这件事和家里长时间处于一种闹矛盾状态,周围的亲戚们也觉得一个女孩子学习建筑很辛苦。最后意志不坚定的自己就这么错过了第一次机会,胡乱的随便选了一个在湖北招生最多的学校和招生最多的专业,算是最后的一种斗争吧。反正不选父母推荐的老师和医生专业。 📍第二次尝试:大学转专业大学入学后,想着先读一学期,然后转专业到建筑系吧。明明当初打招生办电话的时候,问有没有建筑系,回答我说有的,结果入学才得知没有,当时懊恼了好一阵子。后来想着那就曲线救国,要不转到工业设计吧,然后读研再去建筑系。还去蹭了别人的素描课,结果后来学校告知商科不能转到工科,彻底乏了,就这样吧,电脑里虽然下了一堆建筑相关的资料,也没有心情去看了。然后就老老实实的学习,考证,参加比赛,实习,工作。 📍第三次尝试:社畜的冲动运气不错,毕业后在IBM当咨询顾问,新鲜的工作形式,可以到处浪的出差生活,以及可爱的同事们,恍惚间让我觉得没学建筑设计,好像也没什么。就这样努力工作,升职加薪的生活好像也不错。但是时间久了之后,还是会觉得疲乏。2019年很长一段时间觉得过得浑浑噩噩,一是那段时间加班比较多,心累身体也累,过年回家我妈说我瘦的像个鬼。二是迷茫,感觉现在做的事情并不是我所追求的价值,不过是帮客户实现他们想要的价值,为公司赚钱,为资本打工,工具人罢了。
所以思前苦后考虑了快半年,考虑过时间成本,金钱成本,也了解过建筑行业现状和未来发展,但和朋友们,同事们沟通完之后,觉得还是要申请建筑研究生,趁着还算年轻。有些南墙终究要自己亲自撞过之后才肯回头。(在这非常感谢北京项目组的所有同事们和人事老板,没有你们的鼓励和支持,不会这么快决定) 以下为心理路程部分截图:
时间并不会磨平你的不甘,只会加重你的遗憾。人生苦短,活在当下,去做点热爱的事情吧,不管结果如何,至少不会后悔,冲呀!纪录片《安腾忠雄:武士建筑师》
02
申请策略 
时间规划-6次托福终上岸说到时间规划就很惭愧,我的时间规划就是没有规划,虽然也列了一些时间点的,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疫情原因打乱了很多人的节奏),基本都是赶鸭子上架,整个过程就如下图所示。

2019.09-2019.12 停薪留职在家准备英语,效率极低,才刷5套题,几乎算是裸考了第一次托福682020.01-2020.04 疫情在家,间接性学英语,效率极低。2020.04-2020.07 开始第一个项目,学ArchiCAD, Rhino, Photoshop,考第二次托福872020.08-2020.10 开始第二个项目,学AI, InDesign,考第三次托福77。2020.10 国庆开始,就整个人变得很紧张了,效率也提起来了。开始第三个项目,第四个项目,考第四次托福88。2020.11 完善前面的四个项目,回学校弄成绩单,开始弄文书,考第五次托福97。2020.12 继续改图,考第六次托福终于出分101,投递申请。2020.01 继续改图,投递申请,回家过年。 语言
语言一定要早准备,早准备,早准备!不然到后面很影响心态,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复习,基本就只能考前突击一下。有四六级基础的话,高效率(每天至少8h)准备托福三个月考出100+是没问题的。总共差不多65套题,一整套做完就要3.5h左右,然后核对答案,看错题,一天一整套也是很累的,更何况还要花更多的时间练习口语和作文。去年因为疫情,很多学校不要GRE了,也就没考,明年应该都要GRE成绩了。所以这两门语言考试真的要提前准备。
文书因为我是转专业学生,又是工作党,文书相对来说还比较好写,素材比较多。我的文书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 个人背景,学习的专业,工作经历,以及为什么决定转专业

  • 对建筑的理解,以及建筑能带给我什么

  • 两个主要项目的介绍

  • 未来的学习兴趣和职业规划

  • 跨专业的背景能带来什么新的东西、对学校的赞美、就读意愿

建议写文书之前,自己平时多罗列一些问题和素材,然后看哪些部分比较适合组合在一起,文书还是比较重要的,有的学校除了PS,还会有命题作文,建议提前准备。文书个人认为,真诚最重要也没有什么固定模板,自己觉得什么是重要的部分,就可以多写一些。标准化的东西是打动不了人的,也没必要编造故事,甚至卖惨。

 Tips 




整个申请季,心理压力还是很大的,状态基本如下图:
  • 焦虑解决不了问题,还是要及时调整心理状态,不要把自己逼太狠,可以适当出去浪浪,放松一下。

  • 转专业的学生,心态一定要好!要正视自己和别人的差距,毕竟他们学了那么久,咱们才开始学,一定要有自信,不能泄气,不要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做到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最好就可以了。没动力了,就看一些纪录片什么的,喝喝鸡汤。

  • 加强锻炼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至少一周要锻炼一次,不然肩颈痛的那叫一个酸爽

  • 好好保护眼睛,适当休息!最好每隔1h,起来走动下,看看远处,或者闭目休息一两分钟。申请季完了之后,我眼睛度数直线上涨。

  • 好好规划时间,提高效率,尽量少通宵,太伤身体了!(有次通宵,早上六七点的时候,心跳超快,整个人感觉喘不上气,感觉离猝死不远了, 吃完早饭才缓过来一点)



03作品介绍
作品集特质朴素、真实内容朴素:整体项目配置上就是2个设计项目,1个研究项目,1个实体搭建项目2other work,共25对页(包含封面,目录)。比起很多大佬6-8个项目针对不同的学校来定制作品集,还要忍痛割爱删掉高大上的图纸,我这本集子更像是拼凑的。排版朴素:整体排版都是比较简洁,不会排的很满,不然看起来太累了(主要是没有出那么多图),能少写字就少写(主要是不想写),为了排版好看才会加上字。同时这本集子也通过各种瑕疵,不完美真实地展现了我对建筑的热情吧就算是PPT风格的分析图,我也在努力的画的更清晰可读,就算是朴素的效果图,我也在尽量的表达我要的那种情绪,就算是空间布局一般的平面图,我也在逼迫自己画完整。(实在不相瞒,我在AI里面画厕所、楼梯和摆家具,想想就魔幻)📍耗时最长的项目: Shared Pagoda House设计者:黄晶指导老师/studio项目:陈诗圆 共享居住Studio侧重表达的潜力:场地分析、案例学习、手工模型、材料与结构的探讨
项目解读:共享居住在是一个比较火的居住模式,不仅满足了经济效益的需求,也满足了情感上陪伴的需求。基于亲身体验后,发现了一些问题,然后设计出了自己理想中的共享居住模式。因为对木材的喜爱和榫卯结构的兴趣,此住宅采用木头为主要材料,不仅为用户提供舒心的居住体验,同时也和浅草寺场地周边众多的木质古建筑产生呼应,延续场地上的历史文化。
个人感悟:共享居住是第一个项目,4.10开始的,那时软件和基础理论都不会,只是感觉再不开始做,就真的来不及了。刚好选题和场地都挺喜欢的,就报名了。课前圆圆找了很多相关资料和案例参考,看完之后还是有点思路的。但是一旦涉及到图面表达的东西,我就彻底没辙了,就开始硬着头皮学Rhino和Photoshop,一边做一边学,所以进度极其缓慢。汇报的时候,别人拿着画好的图,我却拿着手绘的图,一对比,心理压力还是挺大的。最开始的手绘草图 后来到RAC线下,进度稍微快一点,但跟别人比还是慢,一张Mapping画了一周。然后在圆圆的耐心教导下,勉强会用ArchiCAD,平面图算是有了着落。然后就开始做手工模型,因为觉得机器切割木板会有黑边,所以全部手割,切了几十条1CM宽的木条才把主要框架搭好,那酸爽简直感人,好在后来全部做完后,圆圆说还挺好看的,一时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效果图也基本全部用模型照片来代替的,模型做都做了,就要物尽其用。(模型前后断断续续也做了最起码10天是有的,从夏天做到了冬天,建议还是一鼓作气做完,不要做到一半儿停下来)在这里也非常感谢圆圆老师的不离不弃,前前后后,这个项目做了快3个月,基本是手把手保姆式教学了,找了很多参考案例,参考图纸,还推荐了对我这种初学者很有帮助的书,感恩的心!如果第一个项目不是遇到圆圆,我的作品集恐怕很难开始了。

📍做的最痛苦的项目:They Shall Not Die (Cemetery)设计者:黄晶指导老师:李丹、闻昭 (1V1项目)侧重表达的潜力:概念提炼、分析图、效果图
项目解读:国人对于死亡相关的话题,从来就是避讳,只有在清明节或者是中元节这样特定的日子稍微提及,才显得“刚刚好。所以想在市区建造一个纪念性场地,就像是公园一样,供人们日常去悼念和游玩,从而淡化民众对死亡的忌讳,加强和逝者的联系,丰富殡葬文化,加强死亡教育。就我个人而言,要是有身边的亲人去世了,我不希望他们葬在离我很远的郊区,也不希望只在特殊的日子里去悼念他们,希望他们还能在我的生活圈里,时不时的能和他们说说话,看看他们。
个人感悟:这个项目算是我最喜欢的一个项目,前期花了快一周的时间去做了很多的调研和思维拓展,也很享受这个过程。但受限于自己当下的水平,感觉只做出来了想表达的60%,还是有点小遗憾。
大的形体很快确定下来了,但是具体的空间布局那里卡了快一周的时间,平面图画了好几个版本,都不是很满意,觉得不足以吸引居民去这个公园游玩,简直崩溃,那段时间洗澡掉的头发都比平时多一点。后来在闻昭老师以及技术老师吕嘉伟的指导和鼓励下,还是画出来了凑合能看的版本,然后就奔着进度出图去了,那时真的只想着先做完再做精,对质量已经快没有追求了。
这个项目真是的非常感谢闻昭老师,帮我在众多纪念性场地研究方向中归纳出来了一条逻辑线,然后就很顺畅的提出了自己的概念。之前就有这样的困惑,虽然花时间做了很多的研究,但是没有很好的转换到自己的设计中。其次当我在某些小细节想偷懒或者想放弃的时候,闻昭老师也会鼓励我,坚持不懈的让我做下去,可能正是有她这份负责任的坚持,才会有我现在凑合着能看的平面吧。(这个项目闻昭老师建议我想一个比较文艺的名字,类似The Eyes of the Skin 这样的,我就参考了电影《They Shall Not Grow Old》,起了个They Shall Not Die)这期间也很感谢何嘉明老师的帮助,找了很多适合我基础的参考图,P图上也给了很多意见,挽救了下我那朴素的不能再朴素的图。

📍做的最“水”的项目:Block Renovation设计者:黄晶指导老师:Aksel Ersoy、陈诗圆 (Workshop的项目再细化)侧重表达的潜力:问题识别与分析、策略提出
项目解读:荷兰海牙市Binckhorst街区的改造项目,偏城市设计。因为是一个人做,出于工作量的考虑,就侧重于前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策略的提出,再到两个小的节点设计就结束了。
个人感悟:组队需谨慎,有时候并不是人多就力量大。做事态度往往比能力更重要,既然组队了,就要尽全力和队友们共同努力,不然就是浪费彼此的时间。要是以前,碰到不靠谱的队友,我肯定是很生气还要抱怨,但是经过社会的毒打之后,我很淡定,什么样的人都有,尽全力做好自己就好,最后还是如愿以偿的拿到了TUD教授的推荐信。
这里感谢workshop期间技术老师严小虎的指点迷津,让我这个从未接触过城市设计的人有了一丢丢感觉,好歹把几轮汇报撑下来了。也感谢后期陈诗圆老师的耐心指导,很有条理的给我科普了城市设计是什么,要怎么做,展现形式是什么,才得以把这个几乎废掉的项目救回来了,感恩的心。 
📍做的最快乐的项目:Bamboo Pavillion团队成员(出图):蒋佳霖、黄晶、刘旭骐指导老师:林立峰技术老师:吕嘉伟侧重表达的潜力:实体搭建、流程梳理项目解读:用竹材料搭建的互动装置,旨在激活场地活力,提供新的社交可能性。有具体推文讲这个,就不多说了。(点击图片即可跳转)

RAC第一个Studio建成项目斩获国际奖项!恭喜《竹岚》获A+Firm Awards提名奖!


个人感悟:做这个项目,最大的感受,就是开心!在崇明岛上的那段时间,真是特别放松,晒晒太阳,撸撸狗,吃烤鸡,人生值得!同时又能亲自参与到搭建过程中,很有参与感,看到纸上建筑最终变成实体建筑,是真的有成就感。
因为多多和嘉伟老师的帮助,压力小很多。出图上多多也给了很多指导和参考,之前的疑虑也就打消了。以后还有这样的实体搭建项目的话,推荐大家参与,入股不亏,信多多,得offer,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再就是感谢谦虚又靠谱的队友蒋同学,贡献了我整本集子里技术难度最高的图,一人吭哧吭哧了弄了好久,期间我又各种考试,回学校弄成绩单,后面的技术图纸没帮上什么忙,说来还有点小惭愧。
除了单个的项目之外,这里也感谢最后帮我看排版的老师们,尤其是张文博老师,看的特别认真,在PDF上都会仔细标注,也会提出很有建设性的建议(就是不用花很长时间,但是效果又很好的一些小技巧)简直圈粉。最感人的还是老师手写的鼓励,当时评图时,我还有好几张图没有弄完,老师就在旁边写鼓励,还写了四次,当时看到真的是很温暖,很有干劲儿,不冲不行的那种,哈哈哈哈哈哈。后来改完图又和张老师语音沟通了一次,还是一如既往的高效负责,交流也很舒服,北京线下的同学们还不快找老师约课?
张老师的加油四连

04奇奇怪怪的玄学
📍星盘算命听同学说言语老师,会看星盘算命,还准的可怕。虽然没有上他的studio,也没有和他说过话,那段时间太迷茫了,就强行堵着刚吃完饭回来的言语老师,让他帮忙看了看我的星盘,问我适不适合读建筑,老师说“土星和金星的互相接纳了,结构和艺术合在一起,还挺适合的,甚至适合读博”,当时听完还是很心安的。又问我会不会发大财,老师说“搞学术还是能发财的,慢一点而已,你的钱和你的学术,艺术,融到一起了”准的可怕,为了建筑申请准备的这一年,我可是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说我有“学术延迟”我这不就是工作了再来读书的嘛。还说了一些其他的,反正就是很准! 这个玄学绝了!言语老师人也超好,带studio很负责,给超多案例和参考资料,还会亲自上手帮学生建模,推荐大家报名!我本来也想报名的,结果studio主题不是很适合我,哎,好可惜。

📍转发这个锦鲤你也能拿到offer!去苏州博物馆玩儿的时候,顺便买了一个御守盲盒,就是想要“逢考必过”,没想到一打开还真是!
第二天去寒山寺,花了10块,摸锦鲤,第三天就来了密歇根大学的offer,快去摸鱼!努力尽今兮,少年犹可夸。

📍喜欢的设计师和艺术家:宫崎骏,穆夏,中岛梨绘,毕加索

📍推荐一本你的宝藏书籍/网站/电影:这三部纪录片《人生果实》《四个春天》《Abstract》很直接地推动了我决定转专业申请建筑,给了我精神上很大的支持,非常推荐。Abstract S01E04是讲BIG的设计师Bjarke Ingles,印象深刻。

#感谢#首先感谢家人的支持,尤其是我的“暴躁老母亲”刘女士,嘴上说我以自我为中心,要干什么就一定要去干的那种,劝我赶紧回去上班,书有什么好读的,这么累值得嘛,但还是会给我打钱支持。还要感谢朋友们、同事们的鼓励,是你们让我更加坚定的往前走。这里特别感谢我亲爱的闺蜜室友,非常支持我的决定,一直鼓励我,生活上也特别照顾我。没有搬家之前,几乎天天晚上打车接我回家,有时候熬完通宵回到家,还会给我煮螺蛳粉吃,听到我被学校录取的消息,会抱着我一起兴奋尖叫。还有就是在IBM里最大的收获,项目经理及朋友Yuchen,非常支持我的申请,繁忙的工作之中也一直积极地帮我弄推荐信,即使期间多次邮件被公司邮箱屏蔽,还有感谢帮我弄推荐信的宋老师和Aksel Ersoy老师。还要特别感谢RAC的负责认真的老师们陈诗圆、闻昭、多多、李丹、张文博,耐心负责的何嘉明,乐于助人的严小虎、吕嘉伟,办事效率又温柔的教务晓雅老师。再就是感谢所有线下遇到的那些可爱的伙伴们,一起奋斗的同桌琪琪,一起回家的欣欣,关键时刻帮我排版弄申请的靠谱大哥,借我单反的秉泽,靠谱队友蒋同学,搞笑担当璨璨,一起干饭的李同学,看我熬夜给我送香蕉的喻同学,经常不露面的皮皮,学习榜样黄老师和小吴,东北小老弟……还有所有那些给我加油,鼓励我的小伙伴们,很高兴遇见你们!祝你们好运!
— 留学相关 —想了解更多留学信息、院校资讯报名时间节点、作品集、竞赛等相关内容可添加下方RAC干货图图微信进行咨询长按识别二维码添加文章作者 | 黄晶编辑排版 | 北洛文中作品图集、照片均经作者本人授权未经允许,禁止另作用途,特此声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