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在老年性疾病治疗上取得新突破,有望帮助人类“老而不衰”!
2019年4月11日下午国家统计局最新消息:我国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约2.5亿,占总人口的17.9%。面对日渐紧迫的养老问题,政府工作报告罕见16次提及“养老”,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举措推动我国养老健康事业发展。
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减轻老年人的疾病困扰,控制那些伴随着年龄增长而加剧的疾病。
目前干细胞被广泛应用于衰老相关性疾病或慢性病的治疗研究中,例如:老年痴呆、帕金森、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糖尿病、脑卒中后遗症等。科学家正在开发基于干细胞的产品,致力提升衰老机体各组织的功能。主要项目如下:
老年化衰弱症
老化衰弱症是一种多系统生理衰退的老年综合征,与正常衰老不同,它可以增加老年人对不良以及严重健康状况的易感性,主要特征是身体和免疫功能下降,与炎症和干细胞功能障碍有关。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有10%的人会患上这种病。
2018年治疗老化衰弱症的干细胞项目获得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创新研究资助。该疗法由美国生物制药公司 Longeveron LLC开发属于间充质干细胞产品,来源于年轻健康供体的骨髓。
这款疗法的II期临床研究结果已经公布在国际期刊《老年学杂志》(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上。36名平均年龄为76岁的患者参加了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接受异基因间充质干细胞静脉注射的患者的衰弱症典型特征出现了显著的改善,并且整个过程没有发生不良反应事件。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再生医学中心的Keith March表示,“据我所知,这是首个利用间充质干细胞来改善衰弱症的临床研究。静脉注射干细胞就好比输血,比局部细胞移植要简单直接,如果通过监管部门审批,这种方法更容易推广和应用。”
神经系统-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在老年人群体中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不仅会引起运动迟缓、姿势步态异常等运动障碍,同时还伴有大量非运动症状等障碍,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有数据表明,帕金森病在老年人群中患病率成倍增加,65岁以上患病率达1%-2%,85岁以上为3%-5%。随着我国老龄化群体的逐渐增多,类似的老年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也带给社会及家庭极大的经济压力与精神压力。
目前采用最多的两种治疗仍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仅适用于早期,而且会引起部分的不良反应;手术治疗适用于晚期,但是同样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近年来发现,干细胞在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可能会成为一种治疗帕金森病的新途径。
目前,全球在ClinicalTrials.gov上已经注册的关于干细胞在帕金森病的临床实验案例共有24项,而我国占据了4项,其中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利用胚胎来源的神经细胞研究帕金森病已通过卫健委干细胞备案项目。
除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在已通过干细胞备案的52个项目当中,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和上海市同济医院均利用了神经干细胞针对帕金森病及其并发症展开了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临床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也会传来好令人惊喜的消息。
神经系统-阿尔兹海默症
阿尔兹海默症(老年痴呆症)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病理机制复杂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也是一种较为常见老年性疾病,直接影响老年人的认知功能。虽然现在药物可以在早期延缓疾病发展的作用,但是却没有办法进一步遏制阿尔兹海默症的进一步恶化。
人在进入中年后,脑神经细胞逐渐减少,25岁以后年减少约0.8%,到了70岁时脑神经只剩下55%。老年人往往由于神经细胞数量减少,脑神经功能减退,表现为记忆力变差、认知力减退、失眠和老年痴呆等。
干细胞能分化形成新的神经细胞,为大脑提供了全新细胞,可有效的改善脑衰老状况。老年性痴呆患者的 记忆力和智力有明显的提高和恢复且疗效持久、稳定。 这意味着,干细胞疗法能有效减缓或阻止阿尔茨海默病的发展, 甚至逆转阿尔茨海默病所造成的损害。
免疫系统-黄斑变性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一种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视力同时不可逆性的疾病,严重者甚至会导致眼部失明。我国有500多万患者,随着我国经济、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及人均寿命的增加,其患病率也随之上升。
针对黄斑变性的发病机制与原理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病因,普遍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所以也姑且可以归属于免疫系统疾病。常见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放射疗法及手术治疗。
近年来关于干细胞的研究发现,干细胞在黄斑变性的临床应用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这也为眼科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
目前,已有两家备案医院开展关于黄斑变性的研究,分别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采用的细胞类型为人胚胎干细胞来源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心血管系统-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也是一类老年人群中常见的疾病,其实急性心肌梗死就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说的急性心梗,是一种临床上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多由于心血管持续缺血、缺氧导致心肌坏死,通常伴有胸骨后疼痛、胸闷等症状,甚至可能并发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症状。
目前,常用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手段仍为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中数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最为常见,但是有研究表明,直接PCI开通梗死的血管有5-50%的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不同程度的损伤,15%急诊的PCI术后无复流。而近年来传统的药物治疗联合干细胞进行治疗急性心梗也开辟了新的治疗思路。
在2019年上海中医药发表的最新文献当中将我国传统的中药与新技术干细胞相结合,进行了心肌梗死的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在进行传统的中药冠心丹参方的使用后,再加上间充质干细胞的移植注射,显著的减少了大鼠的心肌梗死面积。虽然现为动物实验,但是这无疑也是为以后传统中药联合干细胞的使用建立了新的治疗模式。
目前,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均已经开展了间充质干细胞在急性心肌梗死当中的临床研究,并已通过干细胞备案项目。
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等这类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疾病,已经成为了当今医学的研究热点。以干细胞为核心的再生医学的发展,是攻克这些疾病的新希望。正如《干细胞与发育》杂志上的论文所言,有效治疗帕金森的关键在于干细胞,让更多的老年人拥有高质量的晚年生活。
点「在看」分享给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