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案例丨干细胞治疗脑卒中的临床效果评估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急性脑血管病,由于脑血管突然破裂或血管阻塞导致大脑血流受阻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主要分为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卒中(脑梗塞、脑血栓形成)两大类。
缺血性卒中约占80%,出血性卒中约占20%
据统计,我国每年发生脑卒中患者达200万,发病率高达120/10万,致残率高达75%,每年脑卒中患者死亡120万。
脑卒中患者脑组织在短时间内缺血缺氧并坏死(或内血管破裂引起出血),导致神经元减少,轴突连接中断,局部产生活性氧自由基,影响脑组织损伤的自我修复,丧失局部脑功能和神经组织。
脑卒中的治疗选择非常有限,无特效药,仅可使用对症支持治疗药物;一般针对神经保护、改善脑血管循环等使用药物。静脉内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血管内血栓切除术(EVT)是目前可用于急性卒中的有效治疗方法,但是具有狭窄的治疗窗口。
具体而言,tPA有时可以清除阻塞的动脉,恢复血流量并避免脑卒中伤害,但其严格的时间窗要求(静脉溶栓限定在4.5小时内,动脉溶栓可以适当延长),使治疗存在一定局限性。另外,上述手段在严重脑卒中疗效有限甚至可能伴有严重的副作用——EVT的副作用则包括颅内出血,血管清扫,新血管区栓塞和血管痉挛。
脑卒中溶栓疗法时间窗短,且大多数患者因为种种原因,时常错过了这个极为短暂的最佳治疗时间窗口,最后无奈只能简单地接受支持性或姑息性护理。
目前对于其治疗目的是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增加缺血区的半暗带区的血流及氧的供应,控制脑水肿,防治并发症。
少数脑卒中患者能恢复轻微功能障碍,50%~70%患者会出现肢体偏瘫、失语、失明等重度残疾,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脑卒中后遗症治疗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近年来,干细胞治疗研究快速发展,临床医生也越来越重视干细胞治疗各种难治性疾病,使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卒中成为可能。
干细胞治疗脑卒中所涉及的基本机制包括抗凋亡、抗炎、促进血管和神经的再生、形成新的神经细胞和神经回路、抗氧化和血脑屏障的保护。研究表明干细胞能够修复受损的神经组织,具有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恢复神经功能的潜力。
目前已有众多临床实验证明移植干细胞可以在目标组织内存活、迁移并分化,促进脑卒中个体的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脑卒中临床症状。
临床案例1:研究人员纳入5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试验对象,其中28例患者进行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另外28例则采用常规疗法作为对照组。干细胞移植后1个月对2组患者脑卒中标准(NIHSS)评分、日常生活质量评定(ADL)评级进行临床评价。
研究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NIHSS评分、ADL评级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移植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干细胞移植组患者的后遗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
临床案例2:研究人员为20例脑出血患者做了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脑内移植术,患者语言不利15例,一侧肢体肌力0~2级伴肌张力增高18例,昏迷2例。经术后6~24个月随访,发现移植后的患者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改善效果:患者的语言、肢体功能方面的改善程度优于同期常规疗法的患者,原来明显增高的肌张力均下降,肌张力改善显著。10例患者干细胞移植前吐字0~2个增加到5个字节以上,甚至说出整个完整句子;16例偏瘫患者干细胞移植后肌力提高1~2级。
临床案例3:纳入45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在症状稳定后开展进行临床试验,其中23例为常规康复组;另外对22例患者进行干细胞移植组,按照全脑血管造影的流程进行,从大脑中动脉部位注入1.5mL 2.0×107L-1的干细胞液体,随访12个月,观察肢体运动功能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干细胞移植的安全性。
研究结果显示:受试者在移植及随访期间均无有严重不良反应,12个月后行MRI检查,脑部病灶范围均缩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治疗组移植后改良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移植前,随着时间的延长差异性更为显著。
临床案例4:2016年11月湖北某医院内科通过60例脑中风患者临床研究,利用脐血干细胞疗法移植患者15天左右后感觉功能有所恢复,随后2—6个月语言、植物神经系统功能、肌力也有不同程度恢复。
结合康复训练后,随访12月,其FIM评分、Ashworth(肌痉挛评定)分级及BI评分均获得改善,患者无知觉的肢体肌张力、自我料理能力均也得到改善。这提示,脐血干细胞疗法对于改善患者功能独立性效果显著。
点击观看视频 ☟
综上所述:
随着再生医学技术的发展,干细胞在脑卒中的恢复治疗中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国内外研究证实干细胞治疗脑卒中,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相信未来临床上脑卒中治疗问题将被攻克!
你若喜欢,别忘了点个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