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干细胞疗法阻止肾病进程,让肾衰竭来得再慢些

James 干细胞之父 2022-11-08

慢性肾病(CKD) 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其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和肾脏损害,患者易出现蛋白尿,并且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并发风险提高,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


据统计,我国肾病的发病率为10%~13%,全国约有1.2亿名患者,其中慢性肾脏病患病率达10.8%,且多数肾损伤易进展为慢性甚至急性肾功能衰竭,即尿毒症。也就是说,10 个人中就有 1 人患肾病。


每年造成500万至1000万人死亡,引起了医学界的关注与重视。



慢性肾病的诱发因素有很多种: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免疫失调、心血管疾病、外伤、手术等。


慢性肾病发病的本质机理,就是肾间质纤维化,这也是各种肾病发展至终末期的共同途径。



1.慢性肾病发展进程


1

---一期--肾炎反应期

这一阶段肌酐正常,肾功能尚未受损。只有一些尿蛋白、潜血、水肿、高血压等临床指征,除了水肿、高血压会让患者出现明显不适感之外,尿蛋白、潜血等都是“静悄悄的”。

这一阶段是最容易治愈的,但很多患者因为“不疼不痒”,错过了治疗时机,所以定期体检非常重要。

2

---二期--肾功能代偿期

肾功能代偿期指的是肾功能轻微受损,靠肾脏自身的代偿功能就可以满足身体的日常需要。

这一阶段,血肌酐基本处于133~177μmoI/L之间。大约还有一半的肾单位可以正常工作,所以患者本人并没有什么感觉,常常延误治疗。

3

---三期--肾功能失代偿期

失代偿期指的是肾功能受损较为严重,肾脏自身的代偿功能已经无法满足身体的日常需要。

这一阶段,血肌酐基本处于178~442μmoI/L之间,肾单位受损已经超过三分之二甚至更多,患者已经开始感觉到乏力,但症状仍然不明显。

4

---四期--肾衰竭期

当血肌酐超过443μmoI/L时,就已经进入了肾衰竭期,也就是所谓的慢性肾衰竭了。

此时,肾脏的代偿功能已经无法弥补肾单位的坏死了,肾功能下降已经进入了一个不可逆的阶段,每时每刻都有大片肾细胞被杀死。这一阶段,患者开始感到明显的症状,比如贫血、头晕、乏力、恶心等。

5

---五期--尿毒症期

慢性肾衰竭发展到尿毒症期大约需要15年左右的时间,此时超过90%的肾单位已经坏死了,肾脏体积萎缩至6cm以下,而且基本没有尿液产生了。

到了这个阶段,患者的感觉会非常强烈,头晕、恶心、呕吐、心衰、乏力等各种症状频繁出现,由于血液中毒素淤积过多,其他脏器也开始受到侵害。


慢性肾病没有特效治疗方法,因此多数患者病情持续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对于慢性肾衰竭的患者,多数依靠终身透析维持生命。

但肾脏的许多其他功能,例如促进生成红细胞、维生素D的活化等,无法通过透析来替代,并且具有严重的副作用。

还有一种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为肾移植,但肾源难求,手术风险大以及需要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药物以防止排斥,这些药物的副作用也是极高。

近年来,随着生物医疗技术快速发展,其中干细胞疗法表现极为亮眼,通过静脉输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治疗CKD的一项新疗法,可改善、延缓甚至逆转慢性肾衰竭的病情发展。



2.干细胞治疗慢性肾病机制



1、干细胞具有再生与多能分化特性,可分化成肾小球内皮细胞、系膜细胞及肾小管细胞等肾脏的功能细胞,帮助修复受损肾组织,重塑肾结构;

2、干细胞旁分泌功能支持干细胞分泌生长因子、细胞因子、调节肽、细胞信号分子等生物活性因子,可在血管生成、肾脏保护中起积极作用,调节肾脏微环境;

3、干细胞归巢特性可靶向受损肾脏组织,发挥抗炎机制,减轻肾脏组织内炎症反应,完成病理状态下的修复,保护肾功能。


3.干细胞对慢性肾病的疗效体现


1.抗肾脏纤维化,抗肾脏细胞凋亡;
2.减少炎症细胞浸润,消除炎症反应;
3.蛋白尿消失,尿酸,肌酐等指标好转;

4.提高肾功能,避免肾透析带来的痛苦.


4.干细胞治疗慢性肾病的研究进展


2016年至2019年,我国中央财政经费拨款支持干细胞临床研究涉及重症急性肾损伤等多种疾病,并且国家卫健委批准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狼疮性肾炎的随机盲态平行对照多中心研究》的备案项目。

相关阅读:前景可期丨干细胞成为治疗4类肾病的理想选择


案例一



一名62岁的印尼籍妇女,被诊断为胸部截瘫、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长期肾脏受累,慢性肾功能衰竭2年,肌酐水平为11 mg/dL,无小便。


采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方案治疗。鞘内注射1.6×107个间充质干细胞,静脉注射1.6×107个间充质干细胞。


鞘内注射和静脉注射后三周后,患者可以移动脚趾,肾功能得到改善。
肌酐水平降至9 mg/dL。
8个月后,患者可以抬起腿,肌酐水平是2mg/dL,小便恢复正常。


案例二



患者,男,29 岁。
6 岁时确诊为1型糖尿病。
2001年出现肾功能异常,诊断为 “ 糖尿病肾病、尿毒症”,遂开始血液透析,约3次/ 周。
在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门静脉置管术后,次日及第三日分别给予施行成人胰岛及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肝内移植术。
治疗后,患者肾功正常,生命体征正常,血糖控制平稳胰岛素用量约15单位/天,比术前减少了近40单位/天。
空腹和餐后C肽水平较移植前有明显的提高。
出院后给予密切随访,及时调整免疫抑制剂、胰岛素剂量,并将用药时间合理调整,顺应工作需要,帮助患者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实现了从毫无劳动能力的重症患者到能创造社会价值的劳动者的转换。


案例三



对61例慢性肾病患者采用全身和局部输注的方法干细胞移。
两周后患者的血β2-MG、尿素氮、肌酐、尿酸等指标显著下降,尿β2-MG、IgG、Alb、THP、24h尿蛋白、24h白蛋白排泄等指标也显著改变,证明患者的肾功能提高,干细胞对慢性肾病的治疗是卓有成效的。


案例四



2016年,《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报道了第二军医大学福州总院临床医学院向15位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静脉输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临床案例。

在接受治疗的3个月后,患者血压、血糖、C肽值及肾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说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静脉输注安全有效。与口服缬沙坦+皮下注射胰岛素的传统治疗方式相比,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改善舒张压、肾功能方面的临床疗效更优。


5.结语



干细胞移植临床试验证实了干细胞治疗慢性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通过间充质干细胞的干预调节可改善肾纤维化,提高肾功能,为慢性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方法。


相信未来在更多、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后,干细胞治疗慢性肾病的技术会日益成熟,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精准医疗引领健康未来想知道更多,扫码关注公众号

你若喜欢,别忘了点个在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