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个月内接受6次自体NK细胞输注,肺癌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在我国,NSCLC(非小细胞肺癌)是最常见的肿瘤,约占所有肺癌的85%,,男性发病率与死亡率均高于女性。
非小细胞肺癌,包括腺癌、鳞癌、腺鳞癌、大细胞癌等几种亚型,约75%的NSCLC患者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整体的5年生存率很低。
近日,Respiratory Medicine Case Reports杂志报告了一例自体NK细胞联合贝伐单抗治疗晚期NSCLC的成功案例。
一例61岁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了keytruda标准治疗后(PD-L1),仍然出现了新的病变。因此,患者联合自体NK细胞疗法、吉西他滨、贝伐单抗治疗。
案例详情:
2019年5月
男性,时年60岁,诊断为NSCLC。无吸烟史、无咳嗽/背痛/乏力等症状。胸部CT显示左肺上叶25×31mm大小的原发肿瘤(下图A),伴纵膈淋巴结浸润。多发纵膈淋巴结肿大,最大者5×5mm。经穿刺活检和组织病理检查确定为肺腺癌,病理分期为T4N2M1a(IV期)。肿瘤标记物CA125轻微升高,CA199和CEA正常。基因检测未发现EGFR突变。由于病灶较大,且有纵膈浸润,手术不宜进行。
2019年6月到2019年12月
患者接受3个周期的一线治疗方案:卡铂+紫杉醇双药化疗,并在第三个周期联合放疗。治疗后PET/CT显示病灶缩小到12×7mm(上图B),取得部分缓解,肿瘤标志物回复正常,并改善了一些临床症状。
2020年5月
PET/CT复查显示局部进展,原发病灶大小增大为28×29mm,SUVmax值为11.2,并侵袭到纵膈胸膜和主动脉。此外,左侧锁骨上淋巴结新发转移灶,9×6mm(下图B)。
接下来,患者接受了4个周期的二线治疗方案:卡铂+培美曲塞双药化疗,并因具有25%的PD-L1阳性率,而与K药联合用药。
2020年9月
很不幸,PET/CT复查评估显示原发病灶增大到26×35mm,且SUVmax值为22.6(下图A),并且又出现了多个新发病灶。因此,患者的治疗方案不得不又要改变。
2020年10月
患者开始在4个半月内,接受6个疗程的自体NK细胞治疗,三周一次,并且联合了吉西他滨和贝伐单抗。期间,患者出现了干咳、胸痛等身体反应。
随着治疗的进行,患者的干咳和胸痛逐渐消失了,食欲也较前变好,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明显提升。在治疗期间,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出现,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内。
2021年3月/2021年9月
两次复查PET/CT影像显示原发病灶明显缩小(上图B和D)。并且,纵膈淋巴结和双侧锁骨上淋巴结的转移灶也都消失了。
此外,在联合治疗前,患者出现钝性胸痛,干咳和食欲不振。然而,治疗后,上述症状消失或显着下降,治疗结束后进行的生活质量评估的评分也显着增加。患者不再出现胸痛,咳嗽症状减轻,食欲增加,整体健康状况得到改善。
小结
NK细胞是先天免疫细胞,能直接检测到并摧毁受感染或恶性细胞,而不必被激活或“训练”以对癌细胞作出反应。大量临床研究显示:NK细胞在控制肿瘤及肿瘤转移中发挥关键作用。准确了解NK细胞在控制肿瘤中的作用,将有助于开发下一代癌症免疫疗法。
你若喜欢,别忘了点个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