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9年7月2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老侯 | 那面旗帜与民族精神有关,与政治无关

老侯 | 那面旗帜与民族精神有关,与政治无关

一部反映淞沪会战守卫四行仓库的电影,因为有中国士兵护卫国旗的镜头,而被取消电影节首映。可是,回到那个时代,两国交战,战场上,除了高高飘扬的祖国旗帜,还有什么能激励士兵英勇作战呢?

       八年全面抗战,炮火连天,枪林弹雨,支撑士兵的精神支柱是什么?且不说,那个年代,通讯不畅,战场上,敌我态势的变化,基本依赖己方旗帜的竖起还是倒下来判断,更何况,四行仓库的国旗还有一段传为佳话的故事,那就是杨慧敏送国旗。


       四行仓库守卫战得到上海居民的支持,人们纷纷向仓库投掷食品补给,童军杨慧敏,自告奋勇,冒着枪林弹雨,送进去国旗,鼓舞士气。

       在战场上,国旗就是国家的象征。电影艺术就是用细节还原历史的真实。我深深理解,电影主创人员选取护卫国旗展示士兵不惧死亡的精神支柱的精心构思。

       2015年,因为制作抗战纪录片,我走访了一些民间抗战史的研究者和纪录片制作人,也接触了一些关爱老兵志愿者,我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每个人,无论他的父辈是什么党派,也无论他本人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一旦走进那段历史,他们都会对那面中日搏杀,国家生死存亡的旗帜充满感情和敬意。

       一位民间战史研究者,拍摄了一部电视纪录片,记述滇西抗战的细节和碎片,全书充满对父辈抗战卫国旗帜的热爱和敬意。

       我看过一段他登上高黎贡山顶的纪录片视频。

       高黎贡山是中国军队反攻滇西时主攻方向之一。在几千年来形成的,人迹罕至的茶马古道上,中国军队发动了大兵团攻击,直到占领高黎贡山头,打通通往滇西的战略通道。

       视频中,他站在制高点上,满怀激情地说:想当年,这里飘扬的都是我们的旗帜。

       我注意到他说话时,眼睛里闪烁着泪光。

       但是,我忽然想起来,他的父母隶属于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于是,我问他:你做抗战史和抗战纪录片,面对这面青天白日旗帜,心理上会不会有什么反感?

       他反问,为什么会?那是中国抗战的旗帜,我父母头上的帽徽也是青天白日,回到那段历史,作为一个中国人,除了它,还有什么值得我们付出生命?除了它,还有什么能激励士兵们冲锋陷阵呢?在那个年代,青天白日就是我们国家的象征!

      他后来,写了一本书,就叫《父辈的旗帜》。对,讲述的就是关于那面旗帜的故事。

       写作《我所认识的鬼子兵》的方军,父亲隶属于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序列,后来所属部队改编为铁道兵,他说,在他看来,对他来说,那面旗帜,就是国家存亡的象征,民族精神的象征。中日战前,四分五裂的国家,就是集结在那面旗帜下,凝聚起惊人的力量,以羸弱的农业国独力支撑了四年的抗战。

       每一个接近那段历史的人,都会有这种感觉,只有回到那个年代,了解了国家的生死存亡,才会理解,那面旗帜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意味着什么。

2019年4月,志愿者探望抗战老兵。 


许多关爱老兵志愿者告诉我,他们曾问过老兵,记忆里,在战场上最兴奋的深刻是什么时候?老兵说,看见自己的旗帜飘扬,心里就有底气了。所以,他们去看望老兵都会制作一面青天白日旗,送给他们。

       在深圳关爱老兵志愿者协会的办公室里,悬挂着一面军旗。旗杆一侧,白色的边框写着部队番号“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一军”,红色旗帜的中央是青天白日徽标。

       旗子是复制的,原旗存放在辽沈战役纪念馆(原因大家都清楚)。但是,志愿者们以新一军为荣,因为,他们是真正杀鬼子的,是真正的卫国者。他们扫荡了缅北,打通了滇缅通道,扭转了二战亚洲战场的局面。

       关爱老兵志愿者武思琪,是湘西人,现在在昆明从事地毯生意。他从2015年起,开始筹备修建湘西会战龙潭战役烈士墓地。

      在设计墓地方案时,费了很多周折。最终决定,圆弧形的墓顶就采用青天白日徽标。因为,只有这个标志才能体现湘西会战将士的斗志的来源。他们是为了国家不亡而战,让青天白日在战场上飘扬,就是他们的必胜信念。


       作为曾经的军人,他认为,军人之魂就是民族之魂,真正的军人,是以卫国先烈为楷模的,无论是作为湘西人,还是退役的军人,抗日将士都是他的楷模,与党派无关。

        2015年,我开始做纪录片,人们告诉我,走遍中国,抗战的墓地和纪念馆,不止一处,但是,悬挂青天白日旗帜的只有一个。 那就是腾冲的国殇墓园。

       每个第一次走进腾冲国殇墓园的人,都会被园中的标志所惊讶,忠烈祠屋脊上,是一个蓝白相间的青天白日徽,忠烈祠堂内,迎面墙壁上,悬挂着一面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国旗。据说,这是国内唯一悬挂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的地方。

       而就因为这面旗帜,当初复建墓园的主任差点被抓紧监狱。

       国殇墓园建于1945年7月落成。环绕小团坡,埋葬着9000余中国士兵的遗体。

       这也是中国第一座抗日墓园。但是,1966年,“难辛探索”时期,当地驻军捣毁了这座为抗击日本侵略者,收复国土捐躯的中国军人墓地。此后墓园一度用作党校。

       1985年,抗战胜利40年前夕,当地政府决定重修恢复腾冲墓园。本着保持历史原貌的原则,重新修复。墓园复修工程负责人刘春明拿出当年的图片,原样重新布置,挂上了青天白日旗。当地政府几次和他协商拿下旗帜,他坚持尊重历史。据说,公安已经接到准备拘捕他的指示。恰好,中央一位首长来视察,见到原样复修的国殇墓园大为赞赏,尊重历史。于是,青天白日旗就一直挂到了今天。

      


       腾冲,这座由明代戍边将士所建立起来的小城,今天更多是因为抗战记忆为人熟知。这里不光有国殇墓园,有滇西抗战纪念馆,还有中国远征军名录墙。

       这里的人们普遍熟知滇缅抗战部队的番号,熟悉军旗,熟悉抗战国旗以及抗战国徽,这些标记与这座城市密不可分。

       2011年,19具远征军将士的尸体从缅甸回国,运往腾冲国商墓园安葬,车队从猴桥海关入境后,当地人自发等候在路的两侧,摆桌上香,迎接埋骨异乡的将士回家。可能只有腾冲人才会对抗日将士有如此深厚的感情。

其实,每一个走进那段战史的人都这样看待那面旗帜,那面旗帜与历史有关,与民族精神有关,而与今天的政治无关。

2019年6月16日



往期推荐  

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忆往:装逼终结者

肾去哪儿了?

忆往:王朔的“忍术”

森林大火与森林武警

二手时间:大数据时代的计划经济

既然我的血不能唤醒民众,那就用你的

域外:穷人的天堂——阿联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