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命而奔跑|向日葵故事
作者:玉汝,一位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母亲,一名永远在路上的跑者。带着儿子钰成从北京到纽约,历时一年的治疗过程。在纽约的10个月中,玉汝围绕中央公园整整跑了111圈。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既考验速度和耐力,更考验面对挫折的勇气和承受力。
如果现在有人问我如何定位自己,我会说:一个跑者,为生命而奔跑。
奔跑始于东京,邂逅公益
真正严肃地跑步,始于东京。那是2016年的4月,樱花盛开的季节。恰好去东京出差,工作日程很满,每天早出晚归,便用清晨的时间去跑步,顺道看看这座城市,看看樱花。印象最深的,是一天清晨跑到街边的小花园,看见一些重度残疾人在樱花树下举行早餐聚会。那是东京之行看到的最美丽的风景,生命在任何状态下,都可以执着而美好。
真正做到坚持不懈地跑步,是在听跑友群(注:帮助听力残障儿童的跑步组织)的影响和带动下。这是一群热爱跑步、热心公益、致力于帮助听力障碍儿童的跑者。七岁的儿子钰成偶尔也会一起参加他们的活动,还骑着滑板车陪我跑完了为听障儿童募捐的5公里耳朵跑。
一年之后,在听跑友的带领和鼓励下,我参加了2017年春天的北京半程马拉松。跑到终点的那一刻,无比骄傲与自豪。记得一位曾完成纽约马拉松的前辈说,跑完马拉松,感觉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到的。
然而,抵达终点的那一刻我还不知道,我的世界即将坍塌。
奔跑在北京,遭遇疾病
一周以后,一直背痛的钰成被确诊为罕见的肿瘤。最初的那段日子是残酷的,密集的检查、入院、化疗……病情一层层揭开,命运打得你措手不及。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我们母子刚入院的那段经历,那就是刻骨铭心。
病房很拥挤,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危重孩子,大人孩子加在一起同时住着二十多人。为防止感染,只允许妈妈陪护,有两个怀孕的妈妈也日夜守候在那里。空气凝重而悲伤,白天是忙碌而密集的治疗,夜晚是揪心的抢救和孩子们痛苦的哭闹,安静下来时就会听到妈妈们在黑暗中压抑的啜泣声。病友群的父母互称战友,尽管每一个孩子情况不一样,但每一个家庭都怀着同样的心情:没有及早发现孩子病情而挥之不去的深深悔恨与自责,日夜目睹孩子遭受病痛的刺骨之痛,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救治孩子的破釜沉舟的决心……
就这样,走出病房时,北京已是初夏,气温偏高。即便如此,只要能够走出病房,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跑步。
因为跑步,是唯一能够舒缓压力和伤痛的选项。
奔跑在纽约,与病魔战斗
为了不让今生留下遗憾,我们一家于6月来到纽约,转院至在这一领域研究最前沿的医院。钰成幼年曾随我驻外,在纽约上幼儿园。四年之后,想不到竟以这种方式重返这座熟悉的城市。
抵达的第二天钰成便入院开始治疗,半年过去了,先后经历了化疗、手术、质子治疗、免疫治疗……每一次治疗对孩子和我都是艰巨的挑战,于他是生命的考验,于我是身心的磨难。
正在进行的免疫治疗还在试验阶段,钰成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两百多个孩子一起参与一项探索如何有效根治并预防此类儿童疾病的免疫药物研究。每次上药后孩子都疼得晕过去,然后是连续一周的高烧浮肿。即便如此,当我告诉钰成,他正在为人类医学发展作出贡献,药物研究成功后将有许许多多的小朋友免于痛苦,他还是很骄傲很期待。
经常会有人问,哪种治疗更容易?答案是没有,每一次治疗都是一场必须全力以赴的战斗,为生命而战。
医院邻近中央公园。中央公园是跑者的圣地。不论在儿子治疗最煎熬的关头还是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喜悦时刻,只要能够走出医院,我都会选择跑步,风雨无阻。
公园里有形形色色的跑者。在绿色的长椅上、杰奎琳水库前,有无数用金属小牌镌刻的跑者的故事,或纪念逝去的亲人,或铭记生命中幸福难忘的时刻,或记录在跑步中的收获与成长……周末总有长跑比赛,尽管主题不一,但都印有同样的文字:为生命而奔跑(RUN FOR LIFE)。
最难忘的是铁人三项,一位装着义肢的跑者以令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冲刺,超越无数参赛者。那是我在中央公园看到的最震撼的一幕,生命在任何状态下,都可以执着而坚韧。
奔跑迎新生,为希望而坚持
秋天,一年一度的纽约马拉松来了,终点就在中央公园。为防止感染,钰成生病以来几乎与外界隔绝,但为了让他感受马拉松超越自我、永不言弃的精神,我破例带他参加了赛前的一个马拉松主题活动,想不到钰成竟成为现场众多观众中唯一的中奖者。看着刚刚结束一期治疗还虚弱浮肿的他落落大方地走上主席台接受奖品——一个能够显示生命指针的运动手表,我百感交集。
走下奖台,钰成郑重地对我说:“妈妈,有一天我也要跑马拉松。”我将他拥入怀中说:“儿子,你正在跑马拉松,一场生命的马拉松。”
新的一年到来了,纽约时代广场的大苹果落了下来,钰成也8岁了。陪伴儿子,我在中央公园跑过了生机勃勃的夏日,明媚灿烂的秋日,迎来了寒风凛冽的冬日。雪花纷飞的时候,钰成正在第二次手术后的恢复之中。望着窗外银装素裹的世界,不禁想起那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不断地告诉自己天很快就亮了,盼望着晨曦照进房间驱走黑暗的那一刻……
在这段异常艰难困苦的探索之旅中,有那么多人予我们以无私的帮助,坚定的支持,默默的陪伴。一路走来,生命的真谛,人性的光辉,在黑暗之中熠熠生辉,我们永远铭记在心。
现在,儿子每天都盼望着能够痊愈,回到北京,重返校园。我对他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图片来自作者)
本文转载自【一知】(ID:yizhi_wx),一知主体为世界知识出版社,聚焦中国外交,探索各国文化,分享外交官生活,展示世知社风采。
监制:王亚丽 编辑:蒋少荣 美编:李爽
一知 · 感悟
向日葵儿童公益
最专业的团队,最放心的信息
www.curekid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