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不可怕,有孩子和父母的坚强,也有向日葵儿童和葵花籽的陪伴
深圳市拾玉儿童公益基金会从2018年启航,在短短的几个月期间,做出了超出我们自己预期的成绩。
这一切都离不开大量自称“葵花籽”的志愿者们。
这次春节期间,我们就带着大家一起,认识其中的几十位幕后英雄,听听他们真实的内心故事。
(本系列共三篇,前天,我们向大家展示了第一波:“舆论的阵地,好的科普不去占领,伪科学就会去占领”,今天为第二波。)
专业点燃希望!期待新的一年,和优秀的人继续同行!
松鼠
2018年初看到菠萝那篇《大年三十,我辞职了,搬回中国做公益》,感慨、感动。花了一上午的时间,认认真真,写下了近乎长篇的申请理由和动机。
非常开心和荣幸成为向日葵儿童志愿者的一员,作为志愿者记者,真切地走近每一个孩子和家庭的时候,我们一起聊天、吃饭、玩耍,我看到他们勇敢坚强、无惧病痛,也希望将这份坚定、勇敢、温暖、向上的力量,传达给更多还处于迷茫和痛楚中的家庭。
疾病不可怕,有孩子勇敢坚强的心,有父母无微不至的爱,有向日葵儿童的陪伴,有志愿者群体温暖热情的行动,我们一定战无不胜。
参与项目:新媒体小组———康复者故事采访
严青
生物学博士,现为杜克大学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系博士后,公众号“科普不烧脑”创始人。
作为一个热爱码字的生物科研人员,我一直希望,能够把科学和文字结合起来,让更多的人能看懂、能受益。向日葵儿童无疑为这个愿望提供了一个美妙的平台:在这里,我们可以将专业的科学知识变成易懂易读的文字,转化为对患者和患者家庭实实在在的帮助。公众号文章下的每一条留言都让我感受到坚持这一切的意义和力量。
希望有一天,可靠又易懂的科学知识能成为每个患儿家庭唾手可得的信息,愿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美好的未来!
参与项目:科普文章撰稿
潘苗苗
“永远不要怀疑一小群坚定的人能够改变世界,实际上,世界一向是由这些人所改变的。” 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曾说过。
听完菠萝的癌症科普讲座之后,眼里的菠萝就是这一小群坚定的人之一。很幸运可以加入到这个医学专业背景强大并十分有爱的团队中,始终坚信努力了就有希望。在如今科技和医学如此发达的时代,未来不再是偶尔治愈。
参与项目:新媒体小组
杨帆
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现在是一名牙医。读书期间一直做支教、义诊、社会服务类的志愿者活动。后来了解到向日葵儿童这个公益组织,能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和专业知识帮助整理一些科普内容,感觉自己重新找到了组织,能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帮助那些孩子。
参与项目: 科普文章编辑
Wendy Ding
从朋友圈看到一篇向日葵儿童的科普文,第一次了解向日葵儿童,然后便义无反顾地申请加入了志愿者队伍。我不是医科或者相关专业的,但是我是一位妈妈,我希望天下所有的孩子都能平安健康地成长,也希望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被世间温柔对待。希望更多的人加入这个集体,让世间多一份温暖,让面对困苦的人有力量前行。
参与项目:科普文撰稿
阿岚
我是生物医药行业的从业人员,很开心能成为葵花籽参与志愿者项目。现阶段,有越来越多的研发成果被用来治病救人,但大众对这个行业却并不十分地了解。以至于那些夸大疗效的广告和未经证实的偏方乘虚而入,攻占了朋友圈和各种广告头条版面,使得需要进行正确治疗的病人耽误诊治时机。
菠萝和向日葵儿童就是在做这样的事情,为科学辟谣,为科普努力。而我也希望能为向日葵儿童的科普事业贡献绵薄之力。
参与项目:科普文撰稿
廖方英
现在是深圳太平人寿的一名保险代理人。在校期间就一直从事预防艾滋病知识方面的普及公益宣传活动。有幸认识并加入到向日葵儿童这个大家庭,大大刷新了我对儿童癌症的认识,也改正了我对儿童癌症的很多认识误区。
希望通过向日葵儿童这个平台,为更广大的人们传播靠谱的儿童癌症科普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儿童癌症治疗的知识,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向日葵儿童这个大家庭。
参与项目:科普文撰稿
吴培煌
我是一名医学生,也是一颗葵花籽,保持内心的阳光,因为你不知谁会借此走出黑暗……每个人都会有处在生命中黑暗的时刻,愿阳光守护每一位与癌症或困难作斗争的天使,不孤单,有希望。
向日葵儿童是个创造温暖阳光的平台,在这里,志趣相投的志愿者们无须扬鞭自奋蹄!我喜欢这个相互学习、共同成长、传递正能量的地方。
参与项目:专家问答小组
石存兰
北科大材料专业获得工学博士。读大学期间便有为公益事业贡献一份微薄之力的想法。偶然间看到了菠萝的文章,从而得知了向日葵儿童招募志愿者的信息,于是毛遂自荐申请加入向日葵儿童志愿者的大家庭。
在向日葵问答栏目组与各位志愿者的交流与合作,让我对儿童癌症逐渐有所了解,也为中国有如此多的癌症儿童感到痛心,更加对那些热心参与到向日葵问答栏目的医生们感到敬佩。希望能够为向日葵儿童多贡献一份力,帮助到更多的家长与儿童。
参与项目:专家问答小组
石立哲
四川大学经济学硕士,现在武汉一所大学教书。母亲患病7年来,积累了许多与肿瘤相关的知识以及和医生沟通的技巧,虽然最终没能够挽救母亲的生命,但也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延长了母亲的生命,提高了母亲的生活质量。
希望自己的相关经验能够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些许帮助,让我们一起创造生命的奇迹!
参与项目:专家问答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