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儿童淋巴瘤/白血病学术研讨会暨第一届血液病转化研究论坛在深圳顺利召开!
采编 | 周嫄、邹维、刘超予、邓新
撰写 | 娜娜
校对 | 彭姝媛、DDD、狗儿
排版 | mao
2019年5月11日-12日,一个阳光灿烂的周末,第五届儿童淋巴瘤/白血病学术研讨会暨第一届血液病转化研究论坛在深圳特区召开。本次会议由广东省抗癌协会、广东省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国抗癌协会血液病转化研究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儿童肿瘤科以及深圳市儿童医院共同承办。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儿童肿瘤科主任张翼鷟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大会首先邀请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管忠震教授发表开幕致辞。管教授强调儿童肿瘤不同于成人肿瘤,针对性地研究和治疗儿童肿瘤意义重大。大会主席孙晓非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儿童肿瘤科主任导师)回顾了儿童淋巴瘤研讨会的历史,并介绍了本次会议的主题,旨在为业界同仁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了解各病种的最新进展。最后,罗学群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童血液科主任)以及文飞球教授(深圳市儿童医院党委书记)也分别做了热情洋溢的开幕致辞。
在为期一天半的会议上,来自不同领域的与会专家,围绕着儿童肿瘤的规范化诊疗和研究主题,分别就各自研究领域的工作内容进展进行了生动详实的报告。
向日葵儿童受邀参加了全程会议,并进行完整的会议采编和报道。
01
来自The Hospital for Sick Children(加拿大病童医院)的Johann Hitzler教授报道了同时患有唐氏综合征(Down Syndrome, DS)和白血病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 的患儿的特殊治疗需求。
02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的朱雄增教授是淋巴瘤病理界的资深权威专家。会上,他分享了大量儿童常见易误诊的淋巴结病的病理诊断经验。
03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儿童肿瘤科的孙晓非教授分享了青少年以及年轻成人(AYA)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ALL的诊治进展。她指出循证医学表明,采用儿童化疗方案治疗AYA、LBL/ALL可在生存率、远期副作用和生活质量等方面比成人方案获益更多。
04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高怡瑾教授详细介绍了儿童实体器官受者移植后淋巴增殖疾病的治疗进展。
05
深圳市儿童医院的文飞球教授向大家介绍了液态活性检验技术及在淋巴瘤诊疗中的应用。他指出该技术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需要统一技术方法、克服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方法学的挑战。
06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的汤永民教授通过结合病例分析向与会同道分享了肿瘤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疗体会。
07
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的张永红教授结合丰富的临床经验向大家介绍了其中心对儿童难治复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治思路。她指出目前CAR-T细胞及PD-1抑制剂等细胞免疫治疗日益成熟,多种靶向药物进入临床研究中,希望更多的临床医生、研究工作者予以关注,使研究取得更多进展,造福患者。
08
来自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方建培教授介绍了儿童难治AML的靶向治疗进展,包括分别作用于突变基因如FLT3、IDH,以及信号通路如Bcl-2及其它作用机理(如去甲基化)的药物。
09
来自美国希望之城的国际著名血液病专家Guido Marcucci教授就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在骨髓的微环境的研究结果进行了介绍,他指出消灭白血病干细胞很可能成为治愈AML的方式。
10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黄礼彬教授,结合了非常多的临床案例,就儿童白血病、淋巴瘤的维持治疗中治疗方案的选择、治疗剂量调整的时机、治疗副作用的管理等内容进行了分享。
11
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王昱教授结合儿童和成人单倍体移植和同胞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经验,对儿童的移植选择进行了详实的总结。
12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儿童肿瘤科的张翼鷟教授对“从临床医生的角度对利妥昔单抗生物类似药的思考”进行了阐述,详细讲解了生物类似药的定义与法规,并介绍了EMA和FDA目前批准上市的单抗类生物类似药。
会议现场还设有论文交流和病例讨论环节。
01
来自深圳市儿童医院的谢丽春教授对深圳市儿童医院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儿童治疗的疗效和预后进行了详细报告。
02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冯晓勤教授对华南儿童AML协作组CBF-AML临床研究中期报告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介绍。
03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甄子俊教授对该中心收治的18岁以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指出儿童及青少年NK/T淋巴瘤治疗效果与成人相似,早期约3/4可获得痊愈。
04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孙成涛医生对基于基因表达谱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相关标记物的筛选进行了生动详细的报告。
来自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曾阳辉医生、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孙斐斐医生、深圳市儿童医院的袁秀丽医生分别提供了三个疑难病例,来自多家医院的化疗科、放疗科、外科、病理科、影像科的教授进行了热烈讨论:
1、曾阳辉医生汇报了一例ALK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治疗缓解期反复发作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治。
2、孙斐斐医生汇报了一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维持治疗期间出现左胫骨疼痛伴MRI信号改变的病例,对于左胫骨病灶考虑为复发还是治疗后发生的改变展开了讨论。
3、袁秀丽医生汇报了一例伴有KRAS及NRAS突变的儿童B淋巴细胞淋巴瘤治疗后转变为髓系肉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过程。
分享一些现场图片以飨读者:
学术探秘永无止境,5月12日上午研讨大会仍在继续,伴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所有的专家陆续抵达会场,开始了新一天的交流之旅。
周日上午的会议,由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的马军教授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李娟教授联袂主持,在两位教授对儿童白血病和淋巴瘤诊疗进展的殷切期盼下,开启了当天的分享。
01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吴学东教授,用大量的文献和临床数据带来了《儿童难治复发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挽救治疗》的集中阐述。
02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的周敦华教授分享了儿童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KL)的治疗进展。周教授指出,高剂量的阿糖胞苷和蒽环药物的使用改善了EFS和OS,同时CR1后的allo-HSCT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03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儿童肿瘤科的张翼鷟教授,用丰富的临床经验阐述了Burkitt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的诊疗现状及进展。表达了进一步降低低危患者的治疗强度,提高高危患者的生存率是今后临床研究的主要方向,CAR-T治疗与新药研发值得期待。
在闭幕式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儿童肿瘤科张翼鷟主任对所有参会的专家们给予大会的支持表示了最诚挚的感谢,特别是现场诸多观点的碰撞和精彩纷呈的病例讨论,开启了同道们新的思考。
最后,广东省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的主委罗学群教授做出了会议总结。自2006年成立小儿专委会以来,大家共同见证了专委会的不断发展壮大,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广。本次大会是第一次与成人肿瘤会合办,历时一天半的交流探讨,各位同仁分享了宝贵的治疗经验,也介绍了前沿的研究方向,都为今后能更好地服务患者提供了新思路。
同时,大会也是第一次在深圳举办,深圳作为医疗进步的热点城市,各大医院纷纷设立分院,这次会议也是更好地促进了广深一体甚至是粤港澳大湾区医学的共同发展和进步。在此,也呼吁同行们共同携手,共同推动儿童肿瘤事业的蓬勃发展!
随着罗学群教授对大医疗愿景的展望,本次研讨大会也圆满结束,与此同时,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儿童肿瘤科孙晓非教授主持召开的淋巴瘤协作组会议也紧密衔接,一起讨论相关的诊疗决策。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本次活动的志愿者:
彭姝媛
彭姝媛,坐标深圳,是一颗药学专业的葵花籽,大约在2年前,我加入了向日葵儿童,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继续与李治中博士以及日益壮大的葵花籽队伍并肩辟谣,与癌症谣言“死磕”,用专业点燃希望!最后,也请病友们和家人们放心,“有我们(葵花籽),不孤单!”
邓新
香港恩慈基金会秘书长,中国航天员中心宣传组长。中国平安保险顾问、重疾科普导师、中华遗嘱库授权顾问。
长期关注儿童健康及重疾临床医疗领域,从事大健康大医疗产业10年。经夫人介绍,有缘结识向日葵儿童,认同并欣赏向日葵儿童的关爱理念和敬业态度,愿在关爱儿童领域与向日葵儿童并肩携手,让更多孩子受益。
黄娜
医学硕士,深圳市中医院医师,从事临床医学工作,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专修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内科疾病。
刘超予
生物专业在读学生。实验之余,爱好旅行、瑜伽。是一名新加入的葵花籽。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大家提供更多的帮助。
周嫄
我是癌症科研工作者,还是小娃妈。或许是这样的双重身份让我对向日葵儿童的理念相当认同。除了这两个标签,还有一部分的我在心里藏着天然想帮助别人的愿望。很开心我能通过向日葵儿童这个平台,利用我的专业知识让病童、家长和医生们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我得到过太多的帮助,也希望把这份善意传递出去。
邹维
我在2014年从广东医学院毕业以后,一直从事药物临床研究工作。身为圈内人,深切感受到国内医药行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新药的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病人在临床上得到救治,有了更好的生存。药物的研发有商业的推动,而让更多人正确地认识到疾病,让人们有更好的途径去了解、知道如何面对疾病,告诉他们疾病其实并不可怕,则需要更多社会工作者去推动这件事情。很有幸认识向日葵儿童这个优秀的组织,希望我们能点亮烛台下最黑暗的地方,让这个社会因为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有一点不一样。
点一次“在看”,就是说一声“加油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