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怎么知道孩子是不是感统失调了?

熊 祯 怡禾心理 2022-01-18

上月发的一篇科普《感统训练是智商税吗》收到许多热议,家长们纷纷表示,该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有感统失调,什么时候需要感统训练呢?今天就此问题来答疑解惑。

 

众所周知,孩子的发育进程遵循一定的发育规律,又有鲜明的个体差异,这直接导致每个人的发育表现千差万别,即使是双胞胎,发育也不是完全一样的。因此,评估孩子的发育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更不能通过实验室或影像学检查来诊断。感统失调也是如此,没有一份万能的量表或问卷能判断孩子是否感统失调,或者需要感统训练。

 

图 源 | pexels


感统全称感觉统合,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外的知觉做出反应。



这些感觉包括眼睛的视觉、耳朵的听觉、皮肤的触觉、嘴巴的味觉、鼻子的嗅觉等,还有较晚形成的、深部的前庭觉和本体觉。

 

正如每个孩子的发育个体差异极大,感统失调的症状也是截然不同,很难用一句话概括感统失调都有哪些具体表现:


  • 触觉敏感的孩子可能非常嫌弃接触沙子、泥巴之类的物质,排斥穿粗糙质感的衣服;

  • 听觉过敏的孩子可能听得到安装在周围人体内的起搏器声音;

  • 本体觉失调的孩子可能表现为走路容易撞到物体,跳舞姿势同手同脚,动作的敏捷性和协调性差;

  • 前庭觉失调最常见的是晕车。


不难看出,上述这些特征在正常发育的孩子中可以见到,同时也涵盖在发育性运动协调障碍、孤独症、多动症、抽动症、学习障碍、食物过敏以及不同程度的发育迟缓等病例中。


图 源 | pexels


虽然国际权威的精神疾病诊断标准如DSM-V或ICD-10中并无关于感统失调的名称和诊断标准,但是这些症状又是客观存在的。


目前感统失调评估工具主要有儿童感觉统合检核量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台湾)、感觉处理测量量表、SIPT感觉统合测评、国际感觉统合评估(EASI)


标准化量表和非标准化评估能够比较客观反映孩子的发育进程,发现孩子可能存在的问题。


图 源 | pexels


在怀疑孩子存在感统失调时,除了通过感统失调评估工具了解感统失调的类型和程度,还要做的是发育评估,来了解孩子的实际发育阶段,是否与其实际年龄相匹配,是否影响孩子的整体发育进程。


标准化发育评估量表是监测儿童发育进程必不可少的工具,运用极其广泛,比较经典的评估量表有格赛尔儿童发育量表(GESELL)、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评估量表(儿心量表)、贝利婴幼儿发育量表等。


图 源 | pexels


上述这些量表都有严格的适用年龄以及操作规范,由专业人员根据实际情况来具体实施。


受测试者的经验、操作的熟练程度以及受试者当时的状态等影响,标准化量表测评结果也有其局限性,仍然需要结合孩子的日常表现,来综合判断这个测试结果是否能真实反映孩子的情况。


如果测试结果与孩子的实际水平相符合,比如孩子实际年龄2岁6月,测评结果也达到同月龄水平(发育商达到85以上),那么他的感统失调可以看作是差异化或不成熟的表现。


图 源 | pexels


对于这种情况,家长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某些“偏好”非常重要。比如有些孩子不喜欢沙子这种粗糙的物质接触到皮肤,那么在可能遇到这类物质时,以“提前告知,逐渐脱敏”的方式,会让孩子逐渐适应:


  • 提前告诉孩子今天要玩的东西是什么?有可能接触到沙子;

  • 理解孩子还不太习惯直接摸到沙子,允许先带着一次性手套玩,或者先看家长玩;

  • 等孩子减轻抵触情绪后,先用手摸摸沙子什么感觉?再抓起更多的沙子在手里……


重点是家长不催促,不以己度娃,“这有什么好怕的?”尊重孩子的感受,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步步接受那些曾经让他们焦虑不安的事物。


如果测试结果提示孩子在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性、语言、社交这几个方面落后至少6月以上或者发育商70以下,并且测试时表现与平常无异,那么需要进一步评估,了解孩子的反应、沟通、表达水平、活动方式、家庭交流环境等情况,排除是否存在孤独症、整体发育延迟、多动症等发育行为问题。


图 源 | pexels


如果存在问题,那么孩子的感统失调可能是这些问题的表象,也就是表面看是感统失调,核心问题有可能是孤独症、整体发育延迟、多动症等。


感统训练作为这类发育行为问题的辅助项目,其有效性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支撑。可以肯定地是,发育行为问题的康复,如果以感统训练为主,对核心症状没有任何针对性干预,那可能与最终理想的康复目标背道而驰了。


相关阅读

《感统训练是智商税吗?》

《宝宝语言发育的坑你踩了几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