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禾心理

其他

孩子调皮、不听话?恰恰相反,可能是求助的信号!

从怀胎开始,我们就对即将到来的小生命充满期待:希望ta健康、开心、有能力、勇敢......随着宝宝的呱呱坠地、独立和其他能力的发展,我们也会迎来新的关注:除了是否长高长壮,还希望养育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下面是在线上和线下门诊接收过的许多疑问:2岁的AA起床后就停不下来,不是玩这个,就是玩那个,就像多动症一样!9个月的BB换个尿裤都动来动去,是不是多动症?2岁半的CC不会说话、不听指令、一刻也停不下来。但是并不担心,肯定不是自闭症!9岁的DD成绩很好,和同学们一起总是显得慢热、不大会和同伴玩,又非常敏感、在意别人说ta。7岁的YY因为老师的批评而在课堂上扔书本。8岁的LL看起来很聪明,能听着识记课文,但是阅读就会很困难、很多字都不大会认!家里人总说是ta不认真、不努力。6岁的QQ看起来总是没有在听课,说话似听非听,但是老师说的都知道,仍然不合群,只在听感兴趣的内容时专心。
2023年8月21日
其他

快三岁的宝宝突然憋起了便便

怡个树洞丨树洞墙岁月所带来的并非都是侵袭,还有更多来自人生的浸润。孩子慢慢长大,我们慢慢变老。可是,能在一起,就是生命最好的馈赠。小怡:家有两岁八个月宝宝,最近这大半个月突然就大小便不正常了,喜欢憋着粑粑不拉,去医院看过了没问题,问过了朋友小孩两三岁也有这样的情况,类似于肛欲期,人格培养时期的说法也查过,症状基本符合。有粑粑的时候就说没有,然后哼哼唧唧有时候还会哭闹,这个时候就喜欢被抱着,每次依她的要求抱着也哼唧,吵闹的很,到实在憋不住了就拉裤子里也不去洗手间拉。去年这个时候基本就戒了尿不湿,有粑粑尿尿就主动说的去洗手间拉。这突然大便不正常了小便也偶尔憋着,很累人,有时她爸爸被搞烦了也会打她屁股,哎真的软的硬的招全上了没办法。这么硬扛着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道理她什么都懂,但是就是不拉,拿她没办法。不知道树洞有没有办法或者建议,真的很焦虑,这样吃饭也没有以前好了,担心不长身体影响健康。——杨杨你好,杨杨展信佳!在养育孩子成长的路上,父母们有着数不清的担忧。在观察婴儿期的每次排便是否有异常,到如厕训练后戒掉尿布,再到最后的独立如厕。短短的几年的时间,给父母和孩子带来了不少的挑战。尤其是宝宝憋便便这个问题,不仅仅会发生在如厕训练期间,也有可能在婴儿期产生。不同年龄段、不同的孩子出现憋便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甚至爸爸妈妈无法理解或者难以发现的。图源丨图虫创意孩子最常见不愿意如厕的原因是:便秘、排便困难[1]便秘在幼儿中很常见,饮食、疾病、压力和如厕训练的变化可能会引起孩子产生便秘。需要妈妈观察一下宝宝是否存在便秘的问题:根据罗马标准IV来看,0-4岁的孩子如果出现以下两项以上并持续一个月则判断为便秘——每周排便小于等于2次;大量粪便潴留;排便疼痛或困难;有过便条粗大;直肠内有巨大粪块。已完成如厕训练的孩子,可以参考这两项:能自主排便后每周至少一次大便失禁;有排粗便堵塞马桶史。四岁以上可查看下图。(来自怡禾健康:《孩子怎样算便秘》)(上下滑动进行查看)图源丨Gastroenterology
2023年4月19日
其他

从出生开始,大脑已经准备好发展自控力了?就差1个关键培养孩子自控

本期怡个“心”词,教会你一个新的心理名词“自我调控能力(self-regulation)”。告诉你孩子为何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和情绪。部分家长朋友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会面临这样的情景:孩子明明已经上小学了,还要爸爸妈妈好声好气的劝他乖乖写作业(或者吃饭的时候别乱动),有的时候劝了还是不听话,东跑跑,西跑跑,一会开小差,一会玩玩具。爸爸妈妈急坏了,忍不住指责孩子,孩子就会开始又哭又闹,把爸爸妈妈搞得一点办法都没有。其实,以上的情景都跟孩子的自我调控能力息息相关,有一定自我调控能力的孩子可以有稳定的自我知觉,也可以将自己看作一个独立、自主、能指导和控制自己行为的人。自我调控能力不仅影响着孩子的自律,也影响着孩子的情绪稳定性。而孩子的自我调控能力是需要父母后天的培养的,自我调控能力不是很强的孩子也能在父母的帮助下得到改善。为了明确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调控能力,我们首先要了解它是如何对孩子产生影响的。自我调控能力的重要性孩子调节情绪状态和情绪反应的能力会影响到他们的家庭、同龄人、学习成绩、长期的心理健康,以及他们在复杂世界中茁壮成长的能力[1]。自控力的发展是贯穿了一个人从童年到成年整个阶段的。随着孩子的成长,自我调控有助于他们:1在校园生活中的良好表现:例如,提升听课时的专注力。2用正确的姿态面对社会:自控力也包括了设置界限和控制冲动的能力。3与同辈相处的能力:包括需求的表达,学会分享,以及表达情绪。4更好的独立性:自控力让孩子有能力对自己的行为做出适当的判定,并顺应新环境发展出自己的表现。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调控能力?[2]在了解了自我调控能力的重要性后,很多家长就会焦虑——那我该如何帮助孩子培养自我调控能力呢?黄贝尔心理师在文章《怎么让孩子自律?谈谈孩子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中提到:从一出生开始,人的大脑已经准备好发展自控力了。然而,就像识字或数学一样,如果没有环境的支持,这种能力就不会得到实现。发展自我调控能力需要有环境的支持,以及来自于父母的直接指导和演示。所以我们需要为孩子做一个“好榜样”。在孩子的童年,主要照顾者(父母)对发展特别重要。孩子依赖父母创造一个安全的、有教养的和有着适当激励的环境,以便他们能够探索周围的世界。所以,如果父母自己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较差的自控能力,不能为孩子展示出一个独立、能为自己负责任的人是如何解决问题的,遇到情绪就随意发泄,孩子也非常容易学习到。反之,如果父母拥有比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会冷静、果断、独立的处理事情,孩子也会从父母的应对方式中学习,形成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图源丨图虫创意1.
2023年2月4日
其他

惩罚孩子,看似短期有效,实际是慢性伤害

本期怡个“心”词,教会你一个新的心理名词“惩罚Punishment”。告诉你惩罚真的有效吗?上一期心词提到了强化(Reinforcement)内容谈及了与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相关的强化(正强化&负强化),与其相关的还有惩罚(阳性惩罚和阴性惩罚)。这期来分析一下惩罚会带来什么后果?相信不少父母在帮助孩子纠正行为时,除了使用“奖励”,也使用过“惩罚”吧?就如下列场景一样:1.
2023年1月14日
其他

用对奖励,不仅能改掉坏习惯,还能养成好行为

本期怡个“心”词,教会你一个新的心理名词“强化(Reinforcement)”,来了解一下为了改掉孩子的坏习惯和养成好的行为,我们可以怎么做?相信不少父母都会用“奖励”这个方法鼓励孩子,来帮助孩子完成或坚持一件事情、改掉不好的坏习惯。有时候能到达预期的效果,但有时却发现事与愿违,孩子很难去坚持完成一个目标,即便再诱人的奖励,仿佛也失去了它的效果。正强化想要形成或矫正一个行为,强化是一个非常常见以及有效的方式。如,能够激励孩子做家务、改掉坏习惯等。在这个过程中,强化物是必不可少的,强化物又分为初级强化物(例如食物和水)和条件强化物(金钱、分数、赞许的微笑等),通常后者更有效以及更易于使用[1]。想到强化物不少家长就会联想到“奖励”,并认为奖励是在孩子做的好的基础下才能够得到的东西,通常都会买孩子喜欢的东西来进行奖励(如娃娃、汽车模型、贴纸等)。但事实是强化不仅仅依靠物品,相反爸爸妈妈的鼓励、微笑、鼓掌、击掌、拥抱和竖大拇指等行为都能够强化孩子的行为。例如:当一年级的孩子在完成作业之后,父母可以给孩子一个口头上的鼓励“你真棒”;当孩子在没有被要求的情况下,自己主动打扫的房间时,父母可以奖励孩子喜欢的零食;当孩子主动承认错误的时候,给孩子一个拥抱后,再跟他询问犯错的前因后果。在父母不断地正面刺激后,孩子会逐渐修正或增加他的行为。图源丨图虫创意01强化的过程需要考虑什么?强化一个行为,不是仅靠“强化物”,就能够马上达到父母想要的目标。而是需要考虑时机、行为发生的频率以及孩子的反应速度的。对于强化物的使用,父母们应该先考虑的是能够马上见效的“强化物”,让孩子在行为形成的初期能够及时得到回馈而促进积极性。因此前期的强化物必须及时和有效,直到孩子行为形成之后,可以慢慢降低频率。就像下面的例子一样:●
2023年1月7日
其他

被孩子打了,我该打回去吗?

最近遇到了这么一个案例。一位妈妈说自己前几天与家里亲戚(孩子的姑姑)发生争执,4岁儿子恰好在一旁,忽然对着姑姑说:“打姑姑!”。妈妈于是呵斥儿子:“闪一边去”,谁知儿子反过来说:“打妈妈!”。于是妈妈就走过来想把儿子抱开,谁知儿子一巴掌拍到妈妈脸上。妈妈又惊又怒,吼到:“你干什么?”。结果不可收拾的局面出现了,儿子又一巴掌拍到妈妈脸上。接下来的事情估计大家也都猜到了,无非是一顿狂风骤雨,一通怒骂哭喊。妈妈纠结的点无非在于:平时母子关系很好,孩子怎么突然敢打自己?是管教缺失,还是有人教唆?而且作为妈妈,心里无论如何过不去那道委屈的坎。你认为孩子懂孩子未必真的懂妈妈的感受当然是可以被理解的——换谁平白无故挨了两巴掌心里都不好受。然而反观一下这位妈妈的心里感受:自尊心受创、孩子学会了暴力、在亲戚面前的羞耻感、没人理解自己的委屈等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图源丨pixabay不过,她4岁的孩子真的懂这些吗?学术上对儿童认知发展比较统一的认识,都是基于皮亚杰的“四阶段理论”。我们在这里简单称之为:●
2022年11月15日
其他

怎么才能让孩子主动学习?

近几年,内驱力是一个很热门的概念,很多人都强调要提高孩子的内驱力,才能让孩子真正热爱上学习。但是内驱力具体是什么呢?很多人回答不出来。
2022年11月12日
其他

吼孩子算家暴的一种吗?

相信在育儿的过程中,各位家长朋友们会有不少疲惫的瞬间:一遍遍跟孩子讲道理,可孩子根本不理睬;孩子因为一点小事又哭又闹;孩子总是不听话,跟自己对着干……有的时候实在忍不住,我们就会“爆发”,控制不住地对孩子怒吼:“跟你说了一万遍了,怎么还是做不好!”“起开!到一边去,我不想看见你!”那么问题来了,吼孩子也算是一种“家暴”吗?吼孩子会对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来看看视频是怎么说的吧:文字版其实,吼骂孩子也是家暴的一种形式,而且长期遭受吼骂的孩子所承受的负面影响可能比我们想象中严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家暴被界定为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辱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经常性用侮辱性语言骂孩子,恐吓孩子,希望借助恐吓来推动孩子立马变好的行为也属于情感暴力的范畴,即加害人以侮辱、谩骂、恐吓、精神控制等手段对受害人进行精神折磨,使受害人产生屈辱、恐惧,无价值关等作为或不作为行为。相关数据显示,全球2-4岁儿童中有3/4,也就是约3亿的儿童曾在家中遭受养护人的家暴。让孩子暴露在家暴环境中,无论家暴对象是孩子本身还是其他家庭成员,都会对孩子造成下列不良影响:1、无故产生负面情绪表现为在日常生活中没有缘故的恐惧、悲伤、愤怒。2、对孩子性格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从开朗活泼变得容易自卑、敏感多疑、自责,产生强烈的羞耻感以及养成像施暴者一样的暴力倾向。3、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表现为孩子的一系列生理问题,如睡眠问题、无故头痛、无故肚子痛、经常尿裤子、注意力不集中等。4、使孩子产生问题情绪和极端行为问题如抑郁症、焦虑症、创伤后应急障碍等问题情绪,甚至自残等极端行为问题。所以,如果条件允许的话,结婚前为了保护自己和未来的孩子,防范家暴问题,建议了解清楚对方是否有暴力倾向,了解他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中是否出现过暴力现象。而当我们遇到家暴问题,或身边有人正在遭受家暴,我们必须要勇敢的说不,并懂得利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搜罗证据向公安机关报案,设法让自己和孩子重新回到安全的环境。家暴只有第一次和无数次。性格、职业或成就都不是实施家暴的理由,即使是辱骂,我们也不能轻视。愿每个孩子都能通过父母正确、健康的养育方式,健康快乐地成长。扫码进入“怡禾心理”视频号,可以看到更多育儿相关的注意事项。关注视频号,心理学的小知识随时看~相关阅读孩子暴露在家暴环境中会造成什么后果?网络红人的家暴,原来家暴就在身边责任编辑:蒋润慈封面图源:图虫创意
2022年11月11日
其他

困惑烦恼不知与谁分说?——往期树洞合集来啦~

童话故事《皇帝长了驴耳朵》里说,一个国王长了一对驴耳朵,每个给他理发的人时候都会忍不住告诉别人,从而被砍头。有一个理发匠把这个秘密藏得好辛苦,终于在快憋不住时。就在山上对着一个大树洞说出了这个秘密。童话故事里人们将心事找个树洞倾诉,然后用泥封住,而现实社会中的人们也需要这样一个树洞来倾诉。怡禾自从推出“怡个树洞”栏目以来,收集到了各种各样的分享,我们也从你们的分享中获取了共鸣,其中有悲伤、快乐、无助......别担心,树洞永远陪伴着你。给大家提供一个倾听的渠道,分享那些【不知如何与家人朋友诉说的瞬间】。在怡个树洞里,猫头鹰怡小禾,愿听你言语,愿读你的信。欢迎扫描二维码进入树洞~往期树洞回顾小怡回信1、中度焦虑+抑郁:我人生中最灰暗的一年(22年7月10日)TA分享了自己最难熬的一段时光,讲述了自己是如何从发现焦虑,到面对焦虑、克服焦虑的。2、婚姻的“七年之痒”,进入倦怠期的我该何去何从(22年7月17日)TA分享了自己的倦怠和疲惫,感叹婚姻磨灭了自己的少年气——难道浪漫注定会变成锅碗瓢盆、柴米油盐吗?3、“那人看起来好像一条狗”:人到中年,我难道只剩活着?(22年7月31日)TA分享了自己孕期和产后的日子,讲述了一个多思多虑的敏感族是如何在高压之下坚强“支棱”起来的故事。4、孩子变得更谨慎小心,是因为我的焦虑吗?(22年8月7日)TA分享了宝宝的社交小片段,提出了一个妈妈们都很担心的儿童社交问题。5、我还爱出轨的TA怎么办?(22年8月14日)TA分享了队友出轨,但是自己还是放不下对方的故事。树洞墙1、父母不懂爱,老公不说爱,我该怎么办?(22年7月12日)TA分享了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不知该如何经营和队友的亲密关系的烦恼。2、妈妈,你别离婚,你回来住吧…(22年7月24日)TA分享了和自己队友离婚,却不知该如何处理和前队友、孩子之间的关系。3、陷入后悔自责的emo循环,失眠妈妈怎么办?(22年8月2日)TA分享了自己二胎太磨人,经常睡眠不足导致陷入情绪失控却不断自责的循环。4、我真的好累好累,谁能帮帮我?(22年8月9日)TA分享了自己有了二胎之后,觉得焦虑时时刻刻围绕着自己......树洞问答1.投稿树洞需要符合什么要求吗?没有要求!无论你是正在带孩子的爸爸妈妈,还是带孙子的爷爷奶奶,亦或是遇到了困难的青年男女,都可以写信给我们。2.我写信到树洞里的内容会被严格保密吗?绝对严格保密。同时,树洞投稿链接中附有两种选项:如果你需要一个被泥封住的树洞,可以勾选“不分享”模式。如果你愿意/希望树洞里的心声被大家听见,可以勾选“分享至树洞墙”模式,我们将严格匿名化后再发布。3.树洞墙是什么?你的烦恼不是一无是处的抱怨,而是宝贵的经历。要知道:有些烦恼不仅困扰你,还困扰他人,希望你看到时能知道,自己不是独自一人。也有些烦恼曾困扰过你,现在在困扰他人,欢迎过来人的你分享自己的经历。同时,我们也将定期请专业心理治疗师撰写文章,解答大家具有共性的烦恼。4.树洞寄信渠道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寄信。也可以从公众号菜单栏“心理疗愈”→“怡个树洞”进入投稿链接~5.我寄出的信会有回复吗?如果你希望心声能够得到回应,欢迎附上联系方式,我们将择期予以回复。
2022年8月17日
其他

我还爱出轨的TA怎么办?

怡个树洞丨小怡回信大家好,这里是树洞里的小怡。每周我将分享一段树洞来信,或许这些故事也与你的某段经历有所共鸣。今天,我收到了一封信。TA分享了队友出轨,但是自己还是放不下对方的故事。小怡:你好!我的队友出轨了。我看了很多关于这方面的文章,但是对我而言哪条路我都不想选,首先我没有分手,也不想撕破脸,我没有真的怪TA,出轨是本能也好,当初婚姻有问题也好,我不知道哪个理由可以去怪TA。反而因为这些脆弱和错误,或者是人性的弱点表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很想继续爱TA,这几年我也学会了接纳,学会了亲密又独立,学会了表达需求,而不是抱怨和指责。我才在我们的婚姻中尝试了一年,我还不想分手。但是我痛苦,我们吵架,也还是很亲密。我现在的痛苦点是常常后悔没有当时就发现错过了和TA分手的机会,实际上是讨厌自己没有勇气,即使以后再出轨,以我现在的感受,可能我还是不想分手。我既不想离开TA,看TA难过,也不想离开TA,让自己难过。但是我也不想别人认为这一切是为了生活和孩子,确实在一起的生活和爱分开会好过一些,确实孩子希望我们常常在一起,我也有这方面的需求,可是我常常怀疑自己是懦弱吗?图源丨图虫创意我真的不能接受什么为了节约成本而保留婚姻,我只是想爱TA,被TA爱,在此基础上去享受我们的亲密,享受婚姻带来的福利。可是我还没有从伤痛里走出来,还是会吃醋,嫉妒。也不想再继续吵架了,因为每次TA都会道歉,我也不想用拿以前发生的事情放到现在来说。但是我还是痛苦,越是不和TA说越是痛苦,可是看到TA对我很好,我又舍不得提起。我总觉得经历这一场,我们已经真的恩爱了,TA也说从未感觉这么爱过我......难道以后还会有吗?虽然这时候会有一个声音来,之前你也是这么信任TA的......我的痛苦,就在于我爱,我吃醋,我爱TA,我又想好好享受爱,同时自我保护意识又不断出现。难道除了分手和将就,就没有我的这样的选择么?——圆滚滚图源丨图虫创意亲爱的圆滚滚:展信佳!抱抱你,出轨给你带来的伤害是不言而喻的。痛苦、纠结和后悔围绕在你身侧,你还爱TA,你不想放弃TA,却不断地被爱伤害。面对出轨,有人说“劝和不劝离”,有人说“拜拜就拜拜”。我们要知道,亲密关系是很复杂的,出轨后,是否继续维系婚姻,是很难下定论的。你要相信,在关系正中央的你所做的决定才是最重要的。小怡看到的是,伴侣的出轨让你更多地去反思自己,去学习、进步和成长,学会接纳和独立。不妨先告诉自己,你已经很棒了。我们会发现,当自己的关系中出现出轨事件后,周边的人会向你施加巨大的道德压力——如果你不立即分手就是“自轻自贱”。这种二次伤害让你产生巨大的自责、无助和孤立,仿佛出轨也变成了你的错。图源丨图虫创意在经历创伤后我们说可能出现创伤后应激综合征(Post-traumatic
2022年8月14日
其他

我真的好累好累,谁能帮帮我?

怡个树洞丨树洞墙罗曼·罗兰说:“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我也曾抚摸着襁褓中的宝宝,渴望哺育和陪伴我的孩子,期待着孩子的成长和蜕变。想象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孩子的无数需求成为了我的枷锁,停不下来的哭闹声成为了催命铃。曾经的温柔一去不再,只剩下消耗殆尽的耐心。午夜梦回的你,对着树洞低语和惆怅,我看着是如此心疼......小怡:你好,我想倾诉我的苦恼。二胎家庭,每天过着一样的生活,焦虑孩子的启蒙,焦虑孩子的成长,每天都在学习,还是焦虑。有时候想跟队友诉诉苦,他说他知道我累,可是也没有办法,久而久之,什么都不想说了,感觉说了也没有用。一直想要咨询自己的问题,发现可能自己接电话的时间都没有,更何况要去好好跟医生聊聊。别人看我好开心好乐观,其实我会因为一点事没有完成变得很焦虑。小怡,我真的好累啊。——张小姐抱抱你,育儿中的不安困难和焦虑,更像是妈妈们的专属焦虑。虽然有些家庭中,焦虑的可能是爸爸、外婆、奶奶等其他亲属,但妈妈绝对是有育儿焦虑的主要人群。其中,缺少家庭有效的支持和帮助,会格外让人感到疲惫和无力。越有责任心的主要养育者,可能越觉得压力巨大、孤独无力、更容易焦虑,也会因此更容易关注养育中的负面状况。小怡希望你先给自己一个肯定,养育两个孩子是非常辛苦的一件事,你既要负责启蒙孩子,又要负责照顾孩子的生理需求,还不忘学习、提升自我,已经很棒了。小怡也很理解你的疲惫,“好累啊”,可能是所有育儿妈妈都发自内心的一句感慨。希望下面这篇文章能帮助你缓解一些育儿焦虑。熊红芳医生在《被育儿焦虑填满时,其实更渴望“被看见”》一文中提到:通常来说,当一个人感觉到环境有压力和不安的时候,会容易感觉到焦虑。育儿焦虑其实是产后比较容易出现的一种状态。养育焦虑袭来时,我们可以这样做:1.寻求家人/朋友/社会组织/机构等支持,减轻身心疲惫程度。养育不仅仅只是一件个人的事情,家庭、学校、朋友、可靠的托育机构,都可能是可以帮助我们度过难关的支持者之一。2.愿意意识到自己累了,试着来允许自己进入“陪伴模式”,尝试慢慢放下“目标/KPI模式”。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独特的经历过程,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一样的,无论我们定的KPI是怎么样的,最后孩子的人生并不会按设定的来。如果感觉自己很累、很焦虑,可以试着慢慢允许自己做一个“陪伴者”。在陪伴的过程中,也可以花一点时间来陪伴自己,和孩子一起游戏,允许和孩子一起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3.看见自己的需要是很重要的,我们的身份,除了是一个养育者(妈妈/爸爸)、家庭角色(妻子/丈夫)、社会角色,更是自己。允许自己体验当下的生活,慢慢经验到“当我慢下来,这个世界不会倒塌也不会真的有危险”,也许我们会更平和地陪伴孩子。4.尝试经常自我肯定和自我激励。养育没有标准,更没有金标准。我们可以试着经常阶段性自我肯定和自我奖励,这样,也会对自己的养育更有信心,也会传递“正面的力量”给孩子。5.当丈夫表示支持的时候,试着让他承担家庭里面的一些工作和责任。可以让爸爸尝试去参与孩子的一部分。如周末的时候,设置一个家庭日,爸爸负责其中一部分的工作,让妈妈能够拥有独处或者和朋友谈天的时间。图源丨图虫创意希望张小姐也能愿意慢慢允许自己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伴者”和“看见者”,“看见自己,看见孩子”、“陪伴孩子,陪伴自己”。如果有需要,请回归到“自己”的身份,去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吧。我们都将成为你的后盾。欢迎正在读信的你一起阅读拓展文章,也希望朋友们可以留言说一说自己放松的方法以帮助更多的人,欢迎留言互动~你的一句留言,可能会成为困境中TA的一盏明灯哦。怡禾心理现推出“怡个树洞”计划,旨在提供一个倾听的渠道,让你可以分享那些【不知如何与家人朋友诉说的瞬间】。树洞信箱已接收到许多来信,感谢大家对怡禾心理的支持与信任!由于篇幅限制,树洞墙将精选内容具有共性、描述较为具体的信件进行分享和回复。投稿渠道:进入怡禾心理公众号,点击下方菜单栏“心理疗愈”→“怡个树洞”进入投稿链接~
2022年8月9日
其他

孩子变得更谨慎小心,是因为我的焦虑吗?

怡个树洞丨小怡回信大家好,这里是树洞里的小怡。每周我将分享一段树洞来信,或许这些故事也与你的某段经历有所共鸣。今天,我收到了一封信。TA分享了宝宝的社交小片段,提出了一个妈妈们都很担心的儿童社交问题。小怡:你好!我家宝宝两岁半了,很乖巧,有一点点社交退缩。她有一个固定的玩伴,暂且称呼为小A。小A是一个很外向,很爱表达,情绪很丰富的小朋友,也有一定的攻击性,会打人。一起玩的时候,有不如意小A就会大哭,我家宝宝也会跟着不开心,并且很久都缓不过来。有时,玩具被小A抢走了,或者被小A拒绝了,我家宝宝都会很难过。我也经常安慰她,告诉她要保护好自己的玩具,被抢走了要大声喊出来,告诉她被拒绝也没关系,可她还是委屈地跑到我怀里。在游乐场玩一个设备的时候,如果有大孩子来,她就不玩了。滑滑梯也总是在边上等别的小朋友滑完。有一次在高空滑梯上被别的小朋友踩到手了,她都没有躲开或者把手抽回去,愣是等着小朋友走过去才跑到我怀里哭。我有一点育儿焦虑,总担心孩子的性格会让她吃亏,怕她变成讨好型。有时我很迷茫,是不是因为我的焦虑,孩子才变得更谨慎小心了?——圈圈图源丨图虫创意亲爱的圈圈:展信佳!我们在育儿过程中总会遇到疑惑和迷茫的时刻,尤其是在孩子社交的时候,家长既想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又生怕TA受挫难过,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干涉,什么时候不该干涉。孩子的社交问题是许多妈妈们都担心的,在怡禾育儿群中也曾遇到妈妈提出类似的问题。小怡看到你正因此感到焦虑,担心孩子未来吃亏,其实这也是正常的。毕竟,当一个人感觉到环境有压力和不安的时候,就是会出现焦虑的情绪。养育中会遇到种种困难和考验,也会给我们带来压力,但是有一些压力我们可以去主动地看到、去化解。比如说,我们有时候会在养育过程中制定一个目标,希望孩子可以变成这样那样。但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未必会向我们所想的方向发展。首先,我们需学习接纳孩子与生俱来的气质并与之合作,不强求孩子遵照家长意愿来改变,也不要认定孩子是脆弱的。有的孩子结交朋友的能力如同呼吸一般自然,毫无障碍;有的孩子在同伴交往中遭受冷遇。这和很多因素有关,如气质类型等。气质类型:每个孩子都具有独特的气质类型,受到遗传和后天养育的双重影响,孩子的气质是通过9个不同的维度表现出来的,比如对外界事物的反应速度、情绪强度和敏感性等,有些宝宝在应对新的环境或陌生人时会表现为容易害羞、回避、容易产生焦虑情绪。气质是没有好坏之分的,需要的是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接纳和适当的引导。(拓展阅读:《你知道你家宝宝属于哪一类型吗?》)其次,营造积极家庭关系为孩子提供一个情感安全基地和避风港湾。让孩子知道自己并不孤单,总能向爸妈倾诉、获得支持和指引。此外,我们与其希望孩子变得善于与人打交道,不如用爱和耐心陪伴和引导孩子用更健康的方法来疏导情绪,找到恰宜的方法学习社交技能。最后,循序渐进是关键。生性羞涩的孩子需更长时间去观察和靠近不熟悉的同伴与活动。(协助孩子更有效掌握社交技能的策略,欢迎拓展阅读《我的孩子没有朋友,那该怎么办》)图源丨图虫创意对于2岁半的孩子来说,跑到妈妈怀里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情绪表达方法。我们也可以更开放地去共情和接纳孩子的情绪,也可以开始有意识地去提升孩子的情绪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拓展阅读:《宝宝只会用哭来表达情绪,我怎么一步一步引导他呢?》)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教孩子分辨不同的情绪感受。可以通过绘本、动画片、自己和孩子一起经历的事情,用举例子的方法向孩子解释情绪。比如,“我想吃的冰激凌卖光了,我觉得很伤心,很遗憾。”“今天妈妈回来晚了,你哭闹是不是因为想念妈妈?”“今天你帮妈妈开了门,妈妈很感激你,很感动,也很感谢你。”2岁的孩子言语能力仍处于发展阶段,但是想法、需求却比掌握的言语能力更丰富。大多数时候,孩子会非常着急,这是因为脑子想的事情很多,但是能说出来,准确表达的很少。孩子是否能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一方面依靠自己的表达,另一方面依靠抚养人的猜测和理解能力。因此在平时生活中,帮助孩子发展言语能力,也有助于孩子准确及时地表达需求,减少负面情绪出现的几率。图源丨图虫创意我们也可以从孩子的发展阶段来科学看待社交问题,减少焦虑。对于两岁的孩子来说,他们更常见的表现是独自游戏或者平行游戏阶段。也就是说,他们能够自己玩扫地、擦地板、搭积木等等(独自游戏);与另一个孩子一起玩耍,两个孩子都专注于相似的玩具而没有直接的互动。看到的场景通常是这样的:BB和CC一起在房间玩,BB在玩积木,CC在玩积木,他们都专注于玩自己的玩具,但是有时候会停下来看看对方,甚至学起对方是怎么玩的。这样的游戏方式在3-6岁间还会持续观察到。顾莉萍医生在《男宝2岁,不喜欢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怎么办?》一文中这样建议:对于一些敏感的孩子,和少许的较为和善的、动作幅度小一些的哥哥姐姐玩的时候,他们可能会更加放松和有兴趣模仿参与游戏。就像2岁的宝宝玩滑滑梯,有一个温柔的小姐姐一起玩的时候,会对小姐姐保持观察再慢慢地“加入”到跟着玩,但是如果有四五个大姐姐或者哥哥,他们可能会保持停留在安全的地方。与其把社交困难看作问题,不如把结交朋友和维护友情看作一项技能去掌握,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协助“慢热”型的孩子习得这项技能。习得技能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目光放在陪伴孩子上,放在当下,去体验和孩子一起学习的感觉,去成为孩子成长的见证人吧!有些烦恼和郁闷在现实中难以言说,但不论何时,我们都愿意听你言语、读你的信。如果还有其他想说的话,欢迎随时与“怡个树洞”倾诉。感谢圈圈的来信,祝生活愉快!——小怡怡禾心理现推出“怡个树洞”计划,旨在提供一个倾听的渠道,让你可以分享那些【不知如何与家人朋友诉说的瞬间】。无论你是正在带孩子的爸爸妈妈,还是带孙子的爷爷奶奶,亦或是遇到了困难的青年男女,都可以写信给我们。投稿渠道:进入怡禾心理公众号,点击下方菜单栏“心理疗愈”→“怡个树洞”进入投稿链接~
2022年8月7日
其他

陷入后悔自责的emo循环,失眠妈妈怎么办

怡个树洞丨树洞墙罗曼·罗兰说:“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我也曾抚摸着襁褓中的宝宝,渴望哺育和陪伴我的孩子,期待着孩子的成长和蜕变。想象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孩子的无数需求成为了我的枷锁,停不下来的哭闹声成为了催命铃。曾经的温柔一去不再,只剩下消耗殆尽的耐心。午夜梦回的你,对着树洞低语和惆怅,我看着是如此心疼......小怡:你好,我想倾诉我的苦恼。家有二孩,因为二宝太磨人,因此还怡禾问诊过,然而医生给的建议都试过,没什么效果,最后建议都是静待花开。可马上三岁了,依然不能睡整觉,所以导致我经常睡眠不足。然而就是因为这个,我的脾气越发暴躁,每天都筋疲力尽,对着哥哥跟他爸发火,有时候也会对弟弟发火……哥哥是最可怜的,没有一天不被我骂,甚至挨打。我又咨询了怡禾的心理科,然而对我效果也不佳,我都知道我的问题,可我控制不住自己啊……每天凶完他们,打了哥哥,深夜就后悔,自责,每天就这样循环。晚上弟弟也吵,睡眠本就差的我,失眠是经常的……小怡,我该怎么办?——8210抱抱你,失眠的感觉真的很糟糕,孩子不睡觉也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难题。在家长看来,哄娃睡觉绝对是一项技术活,对于1-3岁的孩子来说,不配合睡觉这种“睡眠行为抵抗”的现象是比较常见的,也很让妈妈们头疼。(拓展阅读:《孩子不愿意睡觉,总是越来越晚怎么办》)图源丨图虫创意首先,小怡看到你非常努力地去尝试做出改变和寻求帮助,包括问诊,包括自我反思。但是有些问题的阻力确实很强,我们也会感到很无力,逐渐陷入自责懊悔的恶性循环。不如先看到自己的努力,认可自己的态度,在镜子面前夸夸自己:你已经很棒了。我们首先是人,然后是女人,再后来才是女儿、妻子、母亲、同事。人都要吃饭睡觉,要有自己的生活,为人父母也不例外。所以,照顾好孩子的前提是照顾好自己。充分利用身边一切资源,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和育儿任务十分重要。(拓展阅读:《面对宝宝的哭闹,有多少人会原地炸毛?》)1.
2022年8月2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那人看起来好像一条狗”:人到中年,我难道只剩活着?

怡个树洞丨小怡回信大家好,这里是树洞里的小怡。每周我将分享一段树洞来信,或许这些故事也与你的某段经历有所共鸣。今天,我收到了一封信。TA分享了自己孕期和产后的日子,讲述了一个多思多虑的敏感族是如何在高压之下坚强“支棱”起来的故事。小怡:你好!我是一个敏感细腻的人,朋友不多,因为缺乏安全感,也不怎么分享自己的心事儿,所以总是思虑特别多,早在大学的时候就想过,要是有个心理树洞就好了。没想到多年后有幸结识怡禾心理,树洞专区与当年的想法不谋而合,我终于能有地方一吐自己的心事。2020:诸事不顺的开始2019的第四季度,我负责多年的项目有了重大突破,我心里的重担终于可以放下,我也顺利怀孕,准备迎接人生新的阶段。正当我一路高歌猛进的时候,2020年和疫情一起来了,大家都生活在“白色恐怖”中。我跟老公远在G市,父母公婆都不在身边,无亲无故,只能相互扶持。大概孕七个月的时候,我婆婆身体不太好,我老公决定回家带她看病,若没啥问题,趁没有疫情,就顺便把公婆带回G市。只是没想到这一回去的第二天,我婆婆就住进了ICU,然后病逝了。我虽然跟婆婆关系不算好,但心里也很难受,泪水止不住地流。我老公是独生子女,他一个人在亲友的帮助下料理了婆婆的后事,大概一个多周之后,才决定返回G市。因为受到创伤比较大,他中途心脏不舒服,还下车去了一趟急诊。我一个人在G市,大着肚子,担心着他,又帮不上什么忙,感觉都是咬牙走过来的。转眼临产,我妈原本不想来陪产,后面在我爸反复劝说下,她决定来陪我坐月子。其实她不来,我虽然有点生气,但也很理解她的感受。她来了,我也很开心、很安心。图源丨图虫创意我在预产期前7天休了产假。原本想好好休息一下,没想到休假第三天就因为胎心不好急诊住院,然后预产期一到立即剖腹产。宝宝脐带扭转18周,幸亏医生果断。从住院到生产,我一直没怎么完整地睡过觉。虽然在月子中心,但因为无法用吸奶器挤出奶水,为了维持奶量,我都是自己带加亲喂。我妈就是陪我在月子中心呆着,给我一个心理陪伴。我有时间就在几个循证育儿的公众号学习育儿知识,缓解育儿焦虑,有时间就睡觉。转眼要出月子了,我妈也要回家了。提前一个星期,每次我妈不在屋里陪着我,我就开始哭,偷偷哭。回家之后,给我妈订机票,我妈让我给她拍好看的照片,我就边拍边哭,没开大灯,趁她不注意偷偷抹眼泪。她走的那天早晨,很激动,提前就来敲门,让我老公送她去机场。我知道她陪我在月子中心住了一个月,没怎么出门,天又热,她很不喜欢。又惦记家里,所以很激动。我很内疚,觉得委屈了她;也很难过,因为觉得被她抛弃了。就好像,我成为了别人的母亲,却被自己的母亲抛弃了。那一个上午,我抱着宝宝坐在窗前,不停地哭。每次宝宝看着我的时候,我就边哭边冲她笑。等我老公回来,抱着他哭了一通。他不懂我的感受,我能感觉到。我意识到自己的状态不对,周围人也没有人给我心理支持,于是咨询了一个循证机构的班主任,她建议我把宝宝留给家人,出去走走,晒晒太阳,刺激多巴胺分泌。如果还不行,就找心理咨询师问诊。我趁着丢垃圾出去走了十几分钟,狠狠地哭了一通,果真好多了。我接受了没人能帮我的事实,所以只能让自己强大。我老公不在家的时候,我能做饭就做饭,不能做饭就叫外卖,花钱给宝宝买东西,也甘之如饴。宝宝白天要抱睡,我就抱了她6个月,直到我上班。我妈回家之前,给我冻了好多鸡汤,用储奶袋分成小份,冻在冰箱里。这鸡汤我喝了一个多月,也平复了对她的内疚和愤怒。这一年,是2020年。图源丨图虫创意2021:返工后的自我怀疑转眼产假结束。临上班前,找的保姆要推迟一段时间才能来,我妈给我接手过渡一段时间。她说她很不喜欢G市,我也就笑笑,说这里挺好的。我想人总要离开母亲成长的,我的成长是从我做了妈妈开始的。产后回去工作岗位,一切如旧,一切又不一样了。怀孕前的项目有了结果,不及预期。因部门压力较大,我的整个项目被砍,我并入另一个项目组。我评估了自己的状态,要回家哺乳,家里也不能全扔给保姆,所以我也接受了这样的工作安排。人总是要在现实面前低头的。只是没想到,我低下的头,再也没有抬起来。可能因为孕期和产后压力较大,加上睡眠不好,我的记忆力、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等都大幅下降。即使任务简单,我也屡屡犯错。我领导对我失去了耐心,几乎每天对我恶语相向,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回家的时间越来越晚,也越讽刺。黑夜似乎也在告诉我——你很差劲。我整个心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希望,没有灵魂。毫无办法之下,我尝试开始正念练习。成效很慢,我也只能咬牙坚持。这一年是2021年。年底我对自己做总结,只有一个词:支棱。特别难过的时候,我就对自己说:你得支棱起来呀。我甚至在脑海里想好了这个形容支棱的表情包,我真想把它画下来贴在朋友圈里。图源丨小编自己拍的2022:绝境下,我积蓄力量2022年开始,我仍在原来的岗位。没有挑战的项目,领导的不信任,我视若不见。我想,人总是要给自己一个机会的。去年的项目进展不好,我的年终奖很低,拉低了我的月工资。我想我该换一份工作了。同时也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地面对生活和工作,找回自信。只是没想到开启新生活的第四天,我就被诈骗了。那真是一段不堪回首的经历。那个下午,我经历了人生最难熬的一段时光,我给骗子转账了一大笔钱。警察问我发生的过程,我也在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马上就是情人节了,我想过一个节,加深一下夫妻感情。老公马上生日了,我想给他买个礼物。为了按时下班,我中午没有午休,一直在工作,平时我很警觉,陌生电话都直接挂断的,但那天因为戴了蓝牙耳机,没看号码就接了,然后就鬼使神差的被骗了。我刚开始的展望因为这件事被敲的稀碎,人生太难了。我多年的积蓄,省吃俭用、忍气吞声的工作多年,我用青春和梦想积攒的积蓄,全都没了。我想我唯一应该觉得幸运的,就是我刚好有这样这笔钱,刚刚好,不至于让我走投无路。除了老公和几个同事,家里人都不知道。这事儿很快就过去了,但是心里的窟窿却怎么也堵不上。我晚上睡不着,白天要集中精力工作才能不想太多。面对同事的询问,我貌似平静,但只有自己知道心里多苦,还要顺便给他们宣传反诈知识。我老公偶尔揶揄我,我也只能笑笑——他还支持我,还站在我身边,我就很感激了。我没有安全感了。如果这个时候我老公离开我,我真的一无所有了。我开始疑神疑鬼,不由自主地想讨好他。他出差的时候,我夜里哄睡宝宝,就躺在床上哭,觉得人生太不公平。我那么努力和善良,居然…唉,人生无常。我想起来周星驰的电影《大话西游》的结尾的一句话:你看那个人好像一条狗。我觉得我就是一条狗,被生活按在地上摩擦的狗。我已经没办法支棱起来了,就只剩活着了。图源丨图虫创意2022年的开始,我没有梦想,没有活力,想着死了可能是解脱。好在正念练习让我没有失去理智。在一个测核酸的下午,我没有立即回家,在怡禾的平台上咨询了一位心理咨询师,讲述了自己的状态。她说人在压力的状态下会比较脆弱,也不容易突破诈骗分子给我的压力,所以才会被骗。直到这时,我才意识到,我一直生活在压力下。生活的压力,工作的压力,对未来不确定的压力,已经压了我好久好久了。因为敏感的性格,很多压力是别人无法感受甚至理解的,而我居然一个人走了那么久了…在这趟旅程中,我丢失了自我,没有自信,没有梦想。我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仍旧很差。但我知道,这都是暂时的。就像我咨询的老师对我说的:也许这是一个提示,提示你应该关注自我并且改变了。我还在坚持正念练习,也在阅读心理学的书籍,尝试行动起来让自己发生一些改变。我知道很多事情找不到答案,有些事情可能永远都不会有结果,但我不能因为这些,就不往前走了。我在积蓄力量,就像种子在尝试突破泥土。只要我不放弃内心的理想和希望,总会再次发芽的。——Landy图源丨图虫创意亲爱的:展信佳!先张开双臂,拥抱自己吧,孕期、产后经历这么多压力与挫折,你辛苦了,也坚持下来了。有时候真像成语“祸不单行”所说的那样,在已经很痛苦的时候,生活仍然毫不留情地给你一记重击,生怕你能坚强地爬起来。你是一个心理很强大的人,虽然经历过抑郁和焦虑,但还能坚持学习、坚持正念、坚持自救。我很喜欢你信中最后的文字,蕴含着生命的坚韧与力量。小怡注意到,你在产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情绪不稳定,也有莫名的哭泣和感到难过。这是很正常的。产后身体里激素的急剧变化,是导致情绪低落甚至抑郁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新生命的到来,迫使生活模式和家庭关系发生变化,孩子的喂食、哭闹、洗澡、睡眠……样样都是挑战,也给你带来了很多消耗。更重要的是,传统文化和社会舆论,经常给妈妈套上无比高尚的光环,同时似乎也在定义妈妈“无私付出”的这么一个角色。这使得很多妈妈,无形中把压力赋予给了自己,觉得如果自己哪点没做好,就是个不称职的妈妈。你的自救也做得非常好,比如抱着自己的伴侣哭一场、寻求母亲的帮助和支持、适当的运动和放松等等。(更多的产后抑郁评估和自救技巧,欢迎拓展阅读《产后抑郁的绝望中,你还有一份自救手册》)图源丨pexels在抑郁和焦虑的顶峰阶段,选择了正念练习来积蓄内心的力量。我们会注意到,生活在压力下时,人会产生“反刍思维”(thought
2022年7月31日
其他

二舅的生活哲学:用全然接纳打败内耗

二舅坎坷的人生经历和“从不回头看”的生活态度感动了很多人。由于疾病导致残障却依然用颠簸而无比稳健的步伐向前迈进的二舅,正如【谭谈交通】里的“富贵”大爷,失去了父亲、母亲、妻子和孩子后,仍然乐观而坚定的向前看,向前走。发布二舅视频的作者说的那句话重重地落在了我们的心上:他们脚下的路,一定是通往“胜利”的,因为幸福就是我们所有人都憧憬的最大“胜利”!内耗是什么?内耗,本意是机器或其他装置本身所做的内部消耗,而没有对外做功、对外产出。内耗的最早出处大概是1984年10月25日《文汇报》上的社评:“实行这个办法还解决了有些组内长期不团结的内耗问题。”
2022年7月27日
其他

妈妈,你别离婚,你回来住吧…

期待你的来信!医学校对丨黄贝尔心理治疗师责任编辑丨赵斯妤封面图源丨图虫创意
2022年7月24日
其他

小怡回信丨婚姻的“七年之痒”,进入倦怠期的我该何去何从

怡个树洞丨小怡回信大家好,这里是树洞里的小怡。每周我将分享一段树洞来信,或许这些故事也与你的某段经历有所共鸣。今天,我收到了一封信。TA分享了自己的倦怠和疲惫,感叹婚姻磨灭了自己的少年气——难道浪漫注定会变成锅碗瓢盆、柴米油盐吗?小怡:你好。我步入婚姻7年,孩子3岁,全职带娃3年,刚恢复工作两个月。生活一地鸡毛,职业赛道从0开始,婚姻情感两看相厌,没有任何想要交流的欲望,很早就想离婚一个人带个孩子过。但是现实很残酷,家庭的经济来源90%来自于爸爸。现在我处于一个看自己都烦的状态,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有焦虑抑郁的倾向,什么都不想管了,每天都处在低气压、负能量、易暴躁的状态,自身问题不知从何说起。我感觉自己就是个大烂人,不知道现在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可是我曾经也是个无忧无虑的搞笑女孩啊,对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和探索欲,不知道怎么成这个鬼样子。好像渐渐地被生活磨灭了想要表达的欲望,成了一个沉默无趣的中年妇女。——乌云乌云快走开图源丨图虫创意亲爱的乌云:展信佳!看到你现在已经进入了婚姻的“七年之痒”,关系中的倦怠蔓延到你对自己的个人评价上,所以感慨自己的沉默与无趣。在这些状态下,人们几乎没有动力去和身边最亲密的人和事——其实也可能是直接导致倦怠的诱因——进行接触或者交互。许多男女会想当然地认为,进入到婚姻关系后,生活会逐渐“安顿”下来。但是让关系保持常青的不是安顿,而是活力。就像乌云怀念的有新鲜感、探索欲的少女时期一样,活力才能给生活带来更多的可能性。我看到你已经在思考倦怠带来的问题,不仅是关系上的问题,也包括你个人发展、个人情感体验的问题,这一点是改变的开始。黄贝尔心理治疗师在《是什么样的互动,把关系拉入了“倦怠”?》一文中提出了几个克服倦怠的小技巧:1)承认倦怠的存在和彼此的差异:关系的倦怠就像两个人同时困在了泥潭里,并不是你埋怨他,两人就能同时解困。勇于面对一个真实的自己,也用最客观、最真实的字眼形容一下对方。2)勇于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去尝试对方的喜好,感受对方所感受的美好。3)为关系找更多的“白纸”:两人关系的起点,就像是一张白纸。彼此欣赏,彼此共鸣,彼此共进,逐渐在白纸上涂抹出一幅画卷。可是如果白纸被涂满了,即便是有再好的画工,也难以下笔了。这时,是不是应该想想,为关系找几张新的白纸呢?图源丨图虫创意有时,我们也会感到困惑。关系出现问题明明不是我一个人的错,凭什么总是要女性去学习、去改变呢?(推荐阅读:《与伴侣沟通出问题,凭什么让我先改变?》)因为如果关系已经给你带来了伤害,那么以关系为轴心去改变,就意味着和痛苦共舞。但是如果是改变自己——先把自己修缮好,让自己的轮廓在关系中凸显出来,才是一个新的突破。由此,反过来从自己的身上焕发出对关系、对伴侣的正面激励,重新给这段关系注入活力。小怡也很高兴看到,乌云已经在尝试步入职场,寻求自我实现,相信你的努力能让心头的阴云早日散去。有些烦恼和郁闷在现实中难以言说,但不论何时,我们都愿意听你言语、读你的信。如果还有其他想说的话,欢迎随时与“怡个树洞”倾诉。感谢乌云乌云快走开的来信,祝生活愉快!——小怡怡禾推出的陪伴式亲密关系课程《亲密关系:好的沟通让我们更亲密》,希望能够成为很多人在明辨自我需求,掌控亲密关系旅途中的一个助推器。使得每一个参与学习的人,在遇到矛盾时别再抛出“统统都是你的错”这样巨婴式的责备,而是在关系的每个瞬间,都能成为自己内心的情绪军师。第二期入门营倒计时开放中,本课程将于2022年7月18日开课,2022年7月21日00:00前购买即可进入课程群,之后关闭入群通道。课程定价为69.9元/人3人拼团仅需39.9元/人点击下图二维码进入课程↓↓↓怡禾心理现推出“怡个树洞”计划,旨在提供一个倾听的渠道,让你可以分享那些【不知如何与家人朋友诉说的瞬间】。无论你是正在带孩子的爸爸妈妈,还是带孙子的爷爷奶奶,亦或是遇到了困难的青年男女,都可以写信给我们。投稿渠道:进入怡禾心理公众号,点击下方菜单栏“心理疗愈”→“怡个树洞”进入投稿链接~
2022年7月17日
其他

父母不懂爱,老公不说爱,我该怎么办?丨树洞墙

期待你的来信!医学校对:黄贝尔心理治疗师责任编辑:赵斯妤
2022年7月12日
其他

中度焦虑+抑郁:我人生中最灰暗的一年丨小怡回信

怡个树洞丨小怡回信大家好,这里是树洞里的小怡。每周我将分享一段树洞来信,或许这些故事也与你的某段经历有所共鸣。今天,我收到了一封信。TA分享了自己最难熬的一段时光,讲述了自己是如何从发现焦虑,到面对焦虑、克服焦虑的。小怡:你好!2019年,是我人生中,最灰暗的一年。就算快三年了,仍然心里有一道疤。我想把自己的经历分享出来,希望有跟我类似的情况的朋友们坚持下去。前情提要:我的201818年,我的嫂子生完孩子后,突然高烧不退,最后去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断出:嗜血细胞综合征。后来无法医治,被送回家,躺在自己的婚房里走完了最后一程,而她女儿,才两个月大!我大学毕业后远嫁他乡,听到这个消息,真是不能接受。远嫁注定我没办法及时和自己的亲人在情感上互相扶持,我的情绪也得不到排解。当我回老家,我哥来接我时,他一见我,眼泪啪啪掉,我也根本控制不住我自己,那种难受,真是回想起来都要流泪。而我自己当时的情况是:1.
2022年7月10日
其他

怎么办?我控制不住自己的购物冲动

你是否会不知不觉下单了很多商品?你是否为每个月的信用卡账单而无奈?逛商场,网上购物总是控制不住买买买,我该怎么办?图源丨pexels冲动性购买行为最初的定义是非计划购买,与其对应的购买行为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购买。目前将冲动型购买分为4类[3]:1纯粹的冲动性购买:为了追求新奇。2提醒式的冲动性购买:看到产品时,由于提醒了消费者对这种产品的需要而产生的冲动性购买行为。3建议性的冲动性购买:看到产品,想象自己可能有需求而购买。4计划性的冲动性购买:消费者在进入商店时已经有了一些具体的购买计划,但是同时又期望且有意识地进行其他购买,比如有特价商品、优惠券等情况时。图源丨pexels与冲动性购买行为相似但又有所不同的,是强迫性购买行为。尤其是在网络消费盛行的现代生活中,我们要警惕网络强迫性购买的问题。有学者把网络强迫性购买纳入网络成瘾的疾病范畴。网络强迫性购买具备以下4个特点[4]:1频繁浏览购物网站相当频繁,并非仅限于购物时需要。2无法控制当购买冲动发作时,控制不住自己浏览购物网站的行为,而且此行为通常持续数小时,也可能是数日或数周。3情绪失落在购物当时感到快乐,但购买过后即有明显的失落感。4生活功能受损网络强迫性购买和正常的购买行为不同,网络强迫性购买的消费者是为了逃避现实而进行网购,如果一天不网购,就感觉少点什么,比如感觉情绪低落、焦虑等,会影响生活和工作等。图源丨pexels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避免上述行为的发生呢?
2022年7月8日
其他

怡个树洞丨困惑烦恼不知与谁分说?欢迎匿名分享

童话故事《皇帝长了驴耳朵》里说,一个国王长了一对驴耳朵,每个给他理发的人时候都会忍不住告诉别人,从而被砍头。有一个理发匠把这个秘密藏得好辛苦,终于在快憋不住时。就在山上对着一个大树洞说出了这个秘密。结果从此这树上的叶子只要放在嘴边一吹,就会发出“国王有驴耳朵”的声音。童话故事里人们将心事找个树洞倾诉,然后用泥封住,而现实社会中的人们也需要这样一个树洞来倾诉。怡禾推出“怡个树洞”计划,旨在提供一个倾听的渠道,让你可以分享那些【不知如何与家人朋友诉说的瞬间】。在怡个树洞里,猫头鹰怡小禾,愿听你言语,愿读你的信。欢迎扫描二维码进入树洞~树洞Q&A01投稿树洞需要符合什么要求吗?没有要求!无论你是正在带孩子的爸爸妈妈,还是带孙子的爷爷奶奶,亦或是遇到了困难的青年男女,都可以写信给我们。02我写信到树洞里的内容会被严格保密吗?严格保密。同时,树洞投稿链接中附有两种选项:如果你需要一个被泥封住的树洞,可以勾选“不分享”模式如果你愿意/希望树洞里的心声被大家听见,可以勾选“分享至树洞墙”模式,我们将严格匿名化后再发布03树洞墙是什么?你的烦恼不是一无是处的抱怨,而是宝贵的经历。要知道:有些烦恼不仅困扰你,还困扰他人,希望你看到时能知道,自己不是独自一人。也有些烦恼曾困扰过你,现在在困扰他人,欢迎过来人的你分享自己的经历。同时,我们也将定期请专业心理治疗师撰写文章,解答大家具有共性的烦恼。04树洞寄信渠道是?欢迎扫描上方树洞海报中的二维码寄信。也可以从公众号菜单栏“心理疗愈”→“怡个树洞”进入投稿链接~05我寄出的信会有回复吗?如果你希望心声能够得到回应,欢迎附上联系方式,我们将择期予以回复。从暑期开始,怡禾心理将陆续推出多个新栏目,欢迎持续关注:怡个树洞:困惑烦恼不知与谁分说?欢迎匿名分享怡个问答:考考自己,每周一个心理小挑战!(预计周四推出)怡个“心”词:心理名词太晦涩?每周学习一个“心”词(预计周六推出)
2022年7月5日
其他

怎么让孩子自律?谈谈孩子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

不少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总是期望孩子能成为一个自律的人。比如回到家能自觉写作业,到了时间能自觉去练琴,早睡早起,物归原处等等。因此,自动、自律、自觉这些词免不了会出现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然而父母所苦心栽培的这些行为,或者内心的这些期望,其实是孩子认知行为发育里非常小的一个模块,它们统统可以被归类在“自我调控能力”的范围内。自我调控能力(下简称自控力)在人的生命周期内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被定义为:一个人管理思想和情感的能力,并通过这种能力实现有目标的行动。图源丨pexels因此,自控力并不单指对行为的控制,更强调对思维和情绪的控制[1]。例如:懂得应对负面情绪,使其不会伤害自己。懂得适时集中注意力,或者转移注意力。控制与他人相处的界限,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目标所以,从孩子的童年开始培养其自控力,是对孩子一生的投资。因为良好的自控力预示着孩子对自己情绪和行为的把控力,使之与他人有更好的关系,以及更少的行为问题,并促进他们面对逆境时的复原力。自我调控能力是怎样养成的在育儿的过程中,父母经常会着急或感叹:“唉!这个孩子怎么这么不自觉?”其实,从一出生开始,人的大脑已经准备好发展自控力了。然而,就像识字或数学一样,如果没有环境的支持,这种能力就不会得到实现。比如,对于识字,幼儿需要在环境中接触书本,并结合老师家长的积极指导、支持和练习。所以,自控力也是如此。发展自控力需要有环境的支持,以及来自于父母的直接指导和演示。图源丨pexels就像识字一样,发展自控力的过程中会有个体差异,需要因人而异的支持。例如,有些孩子可能在气质上更敏感,一些比较严厉的措辞可能会让他们直接进入恐慌状态,而无法去吸收理解家长的教育。其他孩子可能在他们的成长环境中经历更多的压力因素(例如打骂或父母感情不和)。这两种情况都会使儿童更难进行自控力的发展。自我调控能力的重要性我们强调孩子自控力的培养,并不是说成年后人们就无法培养自控力了。相反,自控力的发展是贯穿了一个人从童年到成年整个阶段的。但是,人们并不是到了成年才开始接触社会,而是从童年开始,就要面对人际、挑战、挫折等等各种生活元素。所以,尽早打好基础能够防止从幼儿到成年期在面对各种问题的挣扎,避免以后需要更多的干预,因此从长远来看,这是更具有成本效益的。随着孩子的成长,自我调节有助于他们:在校园生活中的良好表现。例如提升听课时的专注力。用正确的姿态面对社会。自控力也包括了设置界限和控制冲动的能力。与朋辈相处的能力。包括需求的表达,学会分享,以及表达情绪。更好的独立性。自控力让孩子有能力对自己的行为做出适当的判定,并顺应新环境发展出自己的表现。图源丨pexels如何分阶段帮助孩子发展自控力在孩子的童年,主要照顾者(父母)对发展特别重要。孩子依赖父母创造一个安全的、有教养的和有着适当激励的环境,以便他们能够探索周围的世界。学者指出,父母可以向孩子提供三大类支持,帮助他们发展自控力。这三大类支持也被称之为“共同调控”[3]:1提供一种温暖的、有求必应的关系,使孩子感到自己受到尊重,而且在有压力的时候能得到安慰和支持。这种积极的关系将促进孩子的自我效能感,使儿童有足够的安全感来练习新技能,并从错误中学习。2构建一个积极的氛围,使自我调节变得可控,为孩子面临的压力提供一个缓冲区。这个“氛围”包括了身体和情感上的安全感,让孩子在探索和学习中经历挫折、挑战,但保证他们的这些压力可以得到排解或正向引导。同时也教会他们如何去预判自己的能力和外部的风险。3通过示范、指导,不断强化行为,教授孩子实现自我调节和控制。就像运动队的教练一样,父母应首先指导孩子,做出示范,然后提供所需的支持,以便孩子在尝试自我调控时有所参照。图源丨pexels孩子对父母的情绪和行为非常敏感。父母如果自己感到压力过大,可能会更难安抚孩子,更别说教导他们自控力了。因此,父母应随时专注于提高自己的应对压力的能力,以及调节情绪的能力,就能更好地与孩子一起实现“共同调控”,并能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更好地将自己的体验教给他们。专家也总结了孩子在生命的头十几年里,可以被观察到的一些自控力迹象[3]。父母也许可以借助这些迹象来判断、引导和帮助孩子:婴儿期在不高兴时转移注意力或转移视线,寻求安慰。通过吸吮手指或安抚奶嘴进行自我安慰,以减少不适。幼儿期可以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例如10分钟)调整自己的行为以达到目标开始说出自己的感觉,比如痛痛部分幼儿能够实现“延迟满足”面对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向成人求助学龄前认识到自己和他人身上越来越多的感受找出简单问题的解决方案在成人的支持下,使用一些策略来平静下来(如拥抱或深呼吸)集中注意力,坚持完成一些困难的任务情感洞察力和早期移情学龄期[3]能够控制自己的愿望和需求推测或参考别人的观点看到事情的两面性青少年期开始计划自己的目标和行为坚持完成困难的任务以更加社会化的方式行事(如团队合作)开始考虑自己的行为如何影响其他人图源丨pexels除了接纳孩子,帮助孩子克服一些坏习惯也尤为重要。怡禾健康邀请心理治疗师王馨医生,开设了《不吼不叫,和孩子一起克服拖拉磨蹭难题》课程,带你重新认知孩子的拖拉原因,教你换一种方式与孩子相处,让孩子心甘情愿听你的。14节音频课+讲师直播答疑+真实案例分享一次购买,永久有效↓↓↓扫描上方二维码即可收听如果你有心理方面的疑问,可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进入黄贝尔心理治疗师主页进行预约,专业的心理师会为你解答~参考文献[1]Li,
2022年7月1日
其他

从性别教育开始性教育

家长们在养育孩子的早期,经常会需要面对孩子的一些好奇问题,大部分问题家长都能从容回应,而当遇到以下问题时,不少家长会觉得有些尴尬、不知所措。问_“爸爸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呀?”“男生、女生为什么要分开上厕所呀?”“男生、女生尿尿的时候为什么不一样呢?”“女孩是妈妈生的,男孩是爸爸生的吗?”图源
2022年6月22日
其他

孩子不愿意睡觉,总是越来越晚怎么办

很多妈妈们会遇到过这样的睡眠挑战:明明都很困了,但是孩子就是不睡觉,看绘本看了一本又一本,玩玩具玩了一次又一次,三分钟又三分钟,最后疲惫不堪的时候终于睡着了。但是半夜的挑战又来了,哭着闹着要出去玩,就像要回到入睡前的状态才能好好的继续睡觉。这种明明累了不愿意合作睡觉的情况,称为睡眠行为抵抗。这种情况的出现,比较常见于1-3岁的孩子。随着孩子独立行走、试探的范围增大,孩子的自我意识也逐渐增强。孩子往往是想做什么就拼劲全力、想尽办法地努力。于是只要稍稍有点精神,他们都会希望继续玩、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图源丨pexels但是孩子不了解、也不能判断和预测的是,累过头的时候夜晚哭闹可能会增加;睡眠是需要学习的,困过头时候的睡眠会影响到他们夜晚接觉的能力,于是需要到客厅、或者开着灯才能继续睡觉。这样带来的睡眠问题叫做入睡行为限制不足的行为性失眠。一些日常活动的安排或者习惯可能会增加这方面的挑战,例如:看很长时间的电视,尤其是睡前看电视;晚餐过饱而令到身体不适;急性期疾病令到平躺时候不舒服等等。图源丨pexels我们今天探讨的是,在规律作息、白天的饮食安排有所调整、有良好的日间活动安排后,孩子确实是困了,但是在准备睡觉的时候挑战家人的行为。我常常收到这样的疑问和困难:Q●
2022年6月20日
其他

如何给孩子做性教育?开不了口怎么办?

怡禾心理直播预告主题:如何给孩子做性教育?时间:星期三(6月22日)晚上19:00-20:00主持人:怡禾医疗王素娜医生嘉宾:精神科周婷医生预约方式:点击下方卡片预约直播1直播内容前瞻0~6岁儿童的性发育规律是怎样的?有哪些特殊的性发育表现,是家长需要特别注意的?应该如何给0~6岁儿童进行性教育,具体的方法是什么?如何防范0~6岁儿童的性侵害?2该怎么样开始性教育?越早开始性教育,效果越好:因为当进入青春期才开始讨论的话,这时其亲子对话会变得比较困难,所以青春期之前就应该建立开诚布公、简单轻松的对话模式;不仅以讲解性行为为中心,应该涉及包括行为、情感、以及社会层面的;许多成年人也没有接受过充分的性教育,可以找一两本适合亲子分享的书籍进行共读[1];3亲子共读书籍推荐推荐年龄:2-6岁“小威是一个小精子,他和三亿个朋友一起住在布朗先生的身体里。游泳大赛的日子一天天地近了,小威每天都在努力地练习,因为必须要游得非常快,才能赢得奖品——一个美丽的卵子。比赛结束时,发生了一件又神奇、又美妙的事!小威得到奖品后去了哪儿呢?”这本图画书讲述的是一个小精子变成小宝宝的过程,但本书不光分享了生理卫生的知识,还有值得父母和孩子一起学习的“永不放弃的精神”。更多书籍推荐可以参考怡禾心理公众号往期文章:《儿童性教育推荐书单》直播间抽奖书籍:适合家长或学龄后共读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0-2岁、2-5岁、5-8岁、9岁以上)的性发育特征和身处的不同环境特点,本书为父母们提供了具体的性教育指导。更多精彩内容大家可以扫描海报二维码进行【预约】按钮,届时周婷医生将会具体教大家怎么做?近期会有多场大众关心的心理方面的直播,后续的直播内容可以关注“怡禾心理”视频号发布的预约信息。大家如果有想听的,合适的选题也可以通过公众号留言告诉我们。//
2022年6月20日
其他

修复出轨的伤害

Disorder),就在说明出轨会造成刻骨的痛。·用一些建设性的方法来解决你的伤痛、宣泄你的情绪是关键。任务三:探索出轨各种因素·什么影响了出轨的决定?
2022年6月15日
其他

你是真“社恐”还是假“社恐”?内向是“社恐”吗?

直播预告主题:你是真“社恐”还是假“社恐”?时间:今天(6月8日)晚上19:00-20:00主持人:怡禾医疗林汉炼医生嘉宾:心理学家赵今朝预约方式:点击下方卡片可提前预约近期会有多场大众关心的心理方面的直播,后续的直播内容可以关注“怡禾心理”视频号发布的预约信息。大家如果有想听的,合适的选题也可以通过公众号留言告诉我们。
2022年6月8日
其他

孩子不愿意和其他孩子分享玩具,是自私吗?

2004,12(1):52~58。相关阅读客人来家里,孩子不愿意分享怎么办?孩子3岁多,总是不分享怎么办?
2022年6月3日
其他

面对社交尴尬,我们和孩子都需要一个台阶

图源:pexels读/者/提/问玩具是父母买的,父母能否做主送给别人?这是一位家长在怡禾星球的提问,原文是:“玩具是我买给孩子的,为什么我不能做主送给别人?”虽然是个疑问,但是也能感受到问者的困惑、无奈和郁闷。就这句问话,我大致就有几种情境​的呈现和解读:第一种场景玩具确实是买给孩子的,而且也和孩子面对面地做了交接。大人把玩具拿回来,大声说明是给孩子的礼物之类的,甚至后面还和ta一起尝试玩、体验其中的乐趣。现在其他孩子想要,大人觉得可以给。第二种场景玩具原来是打算买给孩子的,但是孩子并不知道大人的打算,而且各种原因并没有及时出现和交到孩子手上。孩子原本不知情,但是打算送人的时候被发现。第三种场景这是提前和孩子约定好的玩具。放在明显的位置被孩子发现,但是还没有来得及正式交接。突然遇到朋友的娃想要,打算送给他。图源|pexels可能还有更多的情境,大家充分发挥小宇宙想象,也可以在后台留言分享你们的经历。现在只来看看前面这几种情况。无论是哪种情况,在大人有这个送人的想法时,孩子都可能因为失望、不舍等哭闹、发脾气。但是换位体验,各种情境却是不一样的。1玩具已经送给孩子,这就是孩子的物品而不是大人曾经买回来的玩具。换位体验:老公送了我一个吊坠,奶奶说喜欢,不给奶奶就不高兴,老公就拿来转送给奶奶。2玩具没有送给孩子,孩子也不知道,这个玩具还是大人的。换位体验:老公买了一个吊坠,奶奶来了就送给奶奶,而这个吊坠是我和他逛街的时候挑的,是我一直想要的吊坠。3似乎有些难界定这个玩具的归属。换位体验:老公说好送我喜欢的那个吊坠,我回来看到已经摆在桌子上喜滋滋的。这个时候奶奶来了,表示很喜欢、估计自己戴上也不错,老公就送给奶奶。4三种情况下,“我”都会难免不舍、失望、难过,这个时候老公还来了一句:这是我买的,我还不能送给我妈妈吗?换位思考后,我们就会有不一样的想法和感受了。送出去的东西和想送但是还留在自己这里是不一样的物权。如果在物权归属明确的时候,我们是需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权利的同时,再处理社交中的尴尬的。图源:pexels另外,在照顾到客人的需要和感受的时候,我们还可以有其它的方式和孩子平等沟通,作为学习解决社交冲突的一个机会。在第一种情境中,我们尝试去同理到不同孩子的感受和需要。对于想要玩具的这一方,确实会因为拿不到而感觉不痛快,但是对于另一方来说、自己的玩具也不是说送就送的。这个尴尬对于两个孩子而言,都是学习的机会。和哪一个孩子沟通,尽量站在ta的位置上学习解决这个冲突的能力。对于玩具的主人方,我们能理解不想送人,但是能不能借给小朋友玩一玩?或者这个情况能不能借个其它玩具给ta玩一玩?对于想要玩具的这一边,想要玩具需要问一问、得到它的主人的同意,能不能试一试?或者尝试玩其它?或者拿玩具换?第二、第三种情境,除了同理到不同孩子的需要,还需要觉察到我们自己的感受:是不是孩子这个时候不愿意,担心其他人说自己的孩子不好,或者觉得孩子没有尊重自己,还是这种时候没有让另一个孩子和客人愉快感觉到尴尬?图源|pexels这个时候能够觉察到自己的需要和感受是很重要的,至少我们就会确立了自己希望问题解决的方向,同时能够清楚希望孩子能够帮助到的地方,然后和孩子尝试平等的沟通和协商。分享我和我们家宝贝类似的经历:JJ哈哈哈!这个玩具肯定是妈妈买给我的!嗯,我也要玩!HH背景:长辈着急地想说客人来了就给别人玩,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三三这时候看起来有些着急,开始哭。我JJ看到这个玩具肯定也很想玩,尤其是想到是妈妈买给你的时候,是不是?JJ(哭声小一点)点点头。HH也很想玩这个对不对?我HH马上肯定地点点头。背景:我和朋友说,这个玩具是JJ期待着到家的,估计不是那么容易和HH玩,我们试试看他们能不能学学解决问题。然后问他们俩(两个都是4岁左右的娃):你们俩都想玩,那怎么办?HH马上转向亲爹亲妈求助,JJ不给我玩,我要玩balabala。爹妈也在努力地引导好好说、问一问之类的。我JJ,这个玩具确实很好​玩,你们都很想玩,妈妈有个建议:咱们试试轮流玩,数到5就到另一个人怎么样?(安静了一会,也没有说话,转身去拿了另一个玩具给HH)你先玩这个吧!我先拆开礼物看看。JJ背景:HH仍然在坚持想玩原来的玩具,对JJ拿的替代品坚决地表示不要,但是很快就被拆开的玩具吸引了。JJ看了看,玩了一会之后打算借HH玩一下。后面他们尝试了其它不同的游戏,玩具之争也飘到九霄云外去了。图源|pexels这个情境和今天说到的主题有些接近,不同的是最后不是大人之间的尴尬,而是我们都站在了孩子的立场和需要上,尝试让他们思考和学习解决问题。有些时候,面对社交尴尬的时候,不只是大人需要台阶下,也需要给孩子一个台阶,同时避免孩子成为我们尴尬时候的情绪出口。最后成为孩子学习换位思考、社交思维和解决冲突的机会。这个时候,何尝不是作为爸爸妈妈的学习和成长呢?如果你有心理方面的疑问,可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进入顾莉萍医生主页进行预约,专业的心理医生会为你解答~相关阅读客人来家里,孩子不愿意分享怎么办?孩子不愿意分享玩具怎么办?
2022年5月30日
其他

如何养育有安全感的孩子,试试这6个技巧

导语通过大量的科普教育和心理健康宣传,很多读者都了解了“依附关系”的定义。它通常是指婴儿对于主要照顾者(一般为父母)所产生的依恋情感,同时,父母也对婴儿的需求给予积极有效的响应。通过这种互动,孩子在一次又一次感受到自己被照顾或被拒绝的经验累积下,逐渐发展出对自我、他人与环境的肯定,并转换为内在的运作模式,而持续影响其日后的人格发展与社会适应能力。如果孩子具备安全型依附,往往能看见他即使处在陌生情境中,只要妈妈在身边就能自由地探索环境,和陌生人互动;当妈妈离开时虽会难过或慌张,但只要妈妈回来时,可以表达其不满,也接受妈妈的安慰,重新亲近拥抱母亲。同时,孩子自我意识明确,愿意表达自我需求,也有自信自己的需求可以被他人听到,且乐与人互动。然而,文字的传达有时总带着一些抽象性。当一些父母看到如何把孩子养育成安全型依附的文章时,也许总会被一些专业或者抓眼球的字眼所吸引。例如:响应、及时、接触、表达等等。父母对这些词汇产生什么样的理解,以及在育儿中如何应用它们,确实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这有时也导致父母过度强调了某种“技巧”,甚至把安全依恋给刻板化的现象。图源
2022年5月6日
其他

孩子晚睡,父母如何解决一触即发的冲突

2022.5.4“每天晚上我儿子都不想睡觉,什么话都说尽了,最后还是要打一下,哭了,然后就乖乖睡觉。真的是不想这样,但是他真的是太兴奋了,每天晚上十一二点不睡觉。大人都熬不住啊。”
2022年5月4日
其他

成年人的失眠 苦不堪言

01孩子突然烦躁的大哭,我从睡梦中惊醒了。孩子10个月,闭着眼睛哭。看了一眼闹钟,1点半。从过去十个月的作战经验中,我快速判断他是睡得正香,因为不舒服醒了,这会儿正闹情绪呢。把他抱起来,原来是尿不湿漏了。“换尿不湿!”“换衣服!”我脑子中有一个坚决的声音命令自己必须马上清醒一下,赶紧在孩子真正醒来之前结束战斗。我凑近闻了闻孩子的屁股,“还好没有拉屎。”我内心暗自庆幸。我去床尾拿尿不湿,拿衣服,孩子的哭声更加急躁,好像在抗议,“你来看我一眼,怎么又走了,是不是不管我了。”旁边的队友明显被吵到了,把被子往头顶拉了拉,翻个身,睡去了。我心想,“算了,他最近工作忙,我还好,上班可以偷个懒休息一会儿。”回过身,给孩子换了尿不湿和衣服,孩子的哭声小了,哼哼唧唧的,“还挺顺利的,看来他也知道衣服湿了不舒服。”来源:pixabay02我心想。下面是最难做的任务,把孩子裤腿的扣子快速并正确的按好。我把孩子放在床上开始从下到上的按扣子,孩子比刚才要烦躁,小腿踢个不停,我刚要按上的纽扣,就被他踢开了。他的声音越来越大,我根据他踢腿的动作,见机行事,看能先扣上哪个。真希望队友能帮我抱着孩子。队友转过身来,躺在床上,两个手像僵尸一样支起来又耷拉下去,我心想还是要靠自己。又奋战了几分钟。队友伸出手表逗孩子,苹果手表的光直刺我的眼睛。我推了一下他的胳膊,他转过身又睡过去了。我真是无语。不知道为什么夏天的时候我睡得正好的时候,他都能开大灯起来打蚊子,和蚊子奋战1个小时。孩子哭成这样他却可以听不见的转身就睡。一时间,愤怒、委屈、绝望涌上了心头和大脑,让我的眼睛发酸,鼻子发胀。突然好想抱着孩子离开这里。但是黑暗一片,只有孩子的哭声,和插座的上的点点光线。我把孩子扔在床上,孩子一下子哭的声音更大了。队友斜起身子,看着我说你干什么。我没理他,打开灯,去拿吹风机来把床单上的尿湿的地方吹干。心想,“不让我睡,大家都别睡。”吹干了床单,我把灯关上,把吹风机放回卫生间。回来的时候,看到队友把手机给孩子,孩子不哭了,也彻底醒来,孩子看手机,队友睡觉。我躺在床上,背对着他们,眼泪控制不住的流出来。我想也许这就是差别,有人的行为可以是为了自己的利益(队友要睡觉,不想孩子吵),不顾他人的利益(孩子两个手抱着手机在黑暗里看,对眼睛不好;孩子彻底醒了也没关系)而做出选择。但是我不可以,所以不断退让的就是我。侧躺着,眼泪不停的流。孩子知道妈妈回来了,翻过我的身子,他看着我的脸,看着我的眼睛,看着我的眼泪。我想他还不太懂我在做什么。我把他放在小床上,安全。我离开卧室,他在冲我啊啊的叫了几声,我知道孩子想要我陪着他,但是我真的需要一个人静一静。03我在客厅坐着,我听见孩子的哭声,一会儿又消失了。可能是队友把他从小床里抱了出来。我调整自己的呼吸,刷手机看了看妈妈骂队友们的贴子。告诉自己要振作,要努力。只有自己可以解决问题。大概有半个小时。我决定回去哄孩子睡觉。推门,我发现孩子一直在门口,他自己爬下了床,爬到门口要出来,但是打不开门。我抱起他,捡起掉在地上的奶嘴,抱着他去卫生间洗奶嘴,孩子可能没有在这个时间进过卫生间,他看着卫生间的灯,眼睛从满了新奇像星星,我暗自苦笑。把奶嘴给他吃上,哄孩子睡觉。孩子睡着,把孩子放在安全的位置。这时我彻底清醒了睡意全无。我闭上眼睛,酝酿、酝酿,胸口还是有什么东西堵着似的,“别哭了”我告诉自己。整理一下情绪,打开手机催眠列表开始播放,设置定时。看了一眼手机上的时间,不到四点,手机电量15%,“希望半个小时我可以睡着。”转过身看看孩子,我用额头顶着他的额头,内心找到了平静。来源:pixabay很多妈妈都会体验到睡眠不足的情况,很多妈妈告诉我:“如果连续三个晚上都睡不好,白天累的时候又没有机会休息,我会崩溃的。很多妈妈担心自己有睡眠问题。那么今天就要看看什么样的表现算的上是失眠症(慢性失眠)。睡眠障碍国际分类第三版(International
2022年4月29日
其他

那一瞬间,我为什么会如此不耐烦?

❖“你不要再说了,我不想听。”“行了行了,你就懂那一套……”“说过多少次了?长不长记性?”以上这些也许在生活中经常出现的话,充斥着人们内心一种经常出现的情绪:不耐烦。耐心这件事,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因为在婴儿时期,小宝宝的需求很简单也很直白,饿了就哭,困了就睡,他们不懂得等待。但随着成长,到了青少年时期,父母通常开始允许孩子独立做越来越多的决定。这时孩子会发现:有些事情不是当下,或者冲动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等待——这就是耐心养成的雏形。很多读者都听说过著名的“棉花糖奖励实验”。孩子可以选择立刻得到一样奖励(比如棉花糖、巧克力等等),或者选择等待一段时间(比如15分钟),等实验者返回房间后,得到相双倍的奖励。很明显,这个实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鉴别哪些孩子更具有耐心。那么,这些孩子之间耐心的差异性,究竟是从何而来呢?图源
2022年4月22日
其他

居家隔离时感到很烦躁,我的心理出问题了吗?

疫情一轮又一轮,席卷了一个又一个城市。疫情打乱了我们的生活,有可能你的城市比较平稳的应对着疫情,有可能你的城市魔幻的应对着疫情。不管怎么样,我们对于生活的把控感都受到了轻度或严重的威胁,这会让我们感到不安和恐慌。疫情的发生,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突发事件,也可能会形成心理创伤,我们会有一个心理应激的过程。一般来讲心理应激会经历三个阶段。警戒期、抵抗期、衰竭期[1]。在警戒期,突然出现的危险事件的刺激下,人们会出现负面情绪,比如愤怒、恐慌、无助、需要不停的看有关疫情的消息,我们时刻保持警觉、处于战斗状态,让自己去适应环境。图源
2022年4月11日
其他

今天你“蕉绿”了吗?教你如何打败焦虑

焦虑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情绪,本质是对还没有发生的事物的恐惧。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所做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人群中符合焦虑相关精神心理障碍(例如广泛性焦虑障碍、社交焦虑障碍)诊断标准的人越来越多[1-2]。特别是疫情开始后的几年,大家的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变数越来越多,原有的缓解焦虑的方式却因为隔离、旅行受限而越来越少,所以更多人出现了严重影响生活的焦虑水平。最常见的焦虑测评量表就是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是一个7个题目的自测问卷,欢迎大家在读这篇文章时候填一下。在过去的两周里,
2022年3月21日
其他

孩子的对立情绪这么大,该怎么办

每个父母都会经历过孩子不听话的时候。一般吵闹过后,大人哄哄娃,教导一下,孩子情绪平复下来后,可能抱怨一下父母,但也会接受自己有些要改善的地方,事情可能就渐渐平静下来。但是有些孩子,父母的感受是孩子已经不是一般情况下的不听话,而是非常抵触,和他讲道理时,会对自己的错误振振有词,不听劝教,还会很大脾气,甚至有某种莫名的愤怒,心生怨恨,会刻意对着干。而且不只是偶尔一次,是很长时间都这样。家长们往往既生气孩子的态度表现,又担心孩子发展下去未来不敢想象,然而又不知还可以做什么。遇到这样的情况,可能需要考虑对立违抗障碍。图源
2022年3月16日
其他

“统统都是你的错!”这样的责备你遇到过吗?

亲密关系中的争吵几乎是每个人人生的必修课。一方面当然是因为夫妻双方在性格、认知、习惯和价值观上都有差别,另一方面外界的刺激和干预因素往往也是不可控的。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矛盾一旦爆发,双方就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情绪消耗,才能慢慢达成和解或妥协呢?为什么不存在一把钥匙,一条捷径,一份宝典,每当矛盾爆发时,能够让双方在最短的时间内达成某些方面的一致,快速消解矛盾呢?这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当两个人同时面对矛盾时,存在一个「归因」的问题要解决。简而言之,两个人大多数的时间和情绪,都消耗在了“非要弄清楚谁对谁错”上面。分配正义和自利偏差回想一下幼儿园的时候,如果你积极参与劳动,打扫了教室,获得了两颗糖的奖励。但同时另一个小朋友什么都没有做,也获得了两颗糖。这时你的心里会怎么想?肯定不爽啊!社会心理学家史塔曼曾经说过:“人类天生并不需要平等分配,而他们更在乎的是公平分配。”[1]这一点并不难理解,我们经常所说的“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就是这个意思。分配的正义性,是这个社会一直在追求的理想状态。不过,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还存在另一种心态,叫做“自利偏差”。还是拿幼儿园的小朋友做比喻。试想一下如果有个小朋友打扫了教室的地板,而你擦完了教室的玻璃窗,这时哪个小朋友的贡献比较大呢?一样大?——那你可太天真了。图源
2022年3月11日
其他

不克服对性的羞耻,又如何谈性呢?

不管是夫妻间的性话题,还是孩子的性教育,都本应属于“人生必谈”话题的一部分。但即便是当下这个社会里,很多人在意识上依然存在着对性话题的误解、回避,甚至是厌恶。而且,有些人觉得:性本身就应该是私密的,所以产生回避也是自然而然的呀。这里的误区在于,“私密”指的是界限感和自我保护意识,“回避”则是指对这个话题的抗拒和排斥。性羞耻的来源图源
2022年3月4日
其他

为什么我们总对伴侣感到不满——亲密关系中的失望

“刚认识的那会儿,对我那么好,现在完全不一样了!”“TA永远也不懂我!”“TA怎么就不能像我对他那样对待我呢?”……亲密关系中的问题,小到拌嘴吵架,大到出轨离婚,多和失望感有关。而这些失望多是发生在两个人你侬我侬的蜜月期之后。它是婚姻情感问题中最常见的一部分,几乎可以说是必然会发生的。图源
2022年2月28日
其他

与伴侣沟通出问题,凭什么让我先改变?

“关系里出了问题凭什么我先改变呢?为什么又是女生来学习?”我相信这是很多女性在亲密关系中常常存在的疑惑。确实,这个看似有些道理,同时又带着点赌气成分的话,又狠又恨,经常会引起很多人的共鸣。是啊,为什么每一次都是女孩子去改变自己?家中的那另半边天呢?是在玩手机?还是在准备下一阶段的丧偶/诈尸式育儿?我们把这句话拆出几个主要成分:凭什么:带有反问语气。似乎在强调一种不甘心,不甘于又一次站在了改变的“前线”,同时也不甘于自己可能继续面对无法被改变的伴侣。我:这显然是改变的主体。然而这里好像更加凸显了一种孤独感,仿佛是一个人在孤军奋战。改变:改变意味着付出,意味着面对改变时、改变后的不确定性。而人们面对不确定时总是心怀焦虑和恐惧。这里,就先从“我”这个元素开始,逐一探讨一下吧:
2022年2月25日
其他

吃了吗?回来啦。走过场的沟通如何影响你的亲密关系?

讲师介绍黄贝尔澳大利亚悉尼女性心理咨询中心心理治疗师亲密关系是什么?狭义来看,很多人都认为是指和爱人之间的关系;但是广义来看,不仅是爱人之间的关系,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子女的关系、朋友的关系都是属于亲密关系的一部分。女性的内心是非常精细、复杂、敏感的。这也许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起源,从狩猎开始,多数男性被赋予了猎人的角色,只有在必要时才会交流,以免打扰到潜在的猎物。而女性则负责繁衍、照顾家庭和维持社会关系。所以,女性面对的更多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事务。这种习得的行为随后深入人们的基因,导致女性的心理活动尤为细腻。但是,女性的这些特质是否为她的另一半所知呢?她的这些心理上的感知和需求,是否在成长的过程中被压抑、否定、摧毁过?甚至,作为女性本身,是否真的了解自己,明白自己的需求,以及知道如何表达自己呢?在怡禾这么多年,我前前后后也接待了数千位来访者。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我的简介。除了在怡禾任职,我还任职于“悉尼女性心理治疗中心”。是的,女性心理治疗,是我的专长;我职业生涯的绝大部分时光,都奉献给了女性群体。遗憾的是,曾经来到过我这个避风小港湾的女性朋友,大部分都有过比较模糊的自我认知。可喜的是,最后她们也会带着对自己新的定义、理解和承诺,从这个小港湾重新启航。于是我们便萌芽了做一个课程,系统性地帮助大家成长起来的想法。这套针对女性群体的深度陪伴式课程,是我和怡禾心理花了很长时间精心设计的。当然,虽然看起来是女性课程,但其实对于这个世界的另一半——男性朋友了解自己的伴侣、姐妹、母亲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也很欢迎男性朋友们能够参与进来。在系统大课推出之前,我们先安排了一次试听课,大家可以初步感受一下我们是如何陪伴大家成长。在试听课中能了解以下几个方面:1.
2022年2月23日
其他

没完没了的疫情,到底对我们的冲击有多大?

新冠疫情改变了世界的运行状态,无数人的生活、工作、家庭、人际互动都受到了影响。世界间歇性停摆,无数人不得不面对被迫停工、收入锐减。经济状况不平等、感到孤独、压力增大、生活倦怠、成瘾、社交隔离。01职业思考新冠疫情让更多的人们开始选择远程办公。工作场所和工作方式的变化会造成社交隔离,或工作与生活过度融合[1],并非每个人都能接受。有人说现在一个人对着电脑工作,不用出门也不能出门,觉得自己都不会说话了。也有人说以前即使加班也有下班的时候,现在在家办公,每时每刻都在工作,更卷了。图源
2022年2月11日
其他

你的身边存在“情绪巨婴”吗?

我们的大脑被赋予了两个非常重要而又奇妙的功能:“情绪处理”和“理性思维”。在一些状态下,比如遇到危险或威胁,大脑会先启动情绪处理,让情绪脑先去引导人的行为。此时理性脑就会被迫退居二线,暂时发挥不了什么作用。但是,如果情绪脑成了“霸道总裁”,一直不让理性脑上位,这就产生了通常所说的:失控。这的确成为了生活中屡见不鲜的场景。例如在家里,家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可能会把另一个人的情绪瞬间点燃,而且他们的情绪似乎永远燃烧不完,非要星火燎原才罢休。而社会上的场景就更多了,由于几块钱、排队、路怒等等这些琐事导致的暴怒情绪,往往会引发很多悲剧。情绪的学习与管理从何而来?人的情绪从小婴儿的时候开始渐渐养成。例如,宝宝的手里握着玩具,看到妈妈的脸上露出微笑,这时宝宝就学会:自己是被关注的,自己的行为也是被肯定的。由此就产生了正面的、积极的情绪感知。图源
2022年2月9日
其他

“我emo了”,这能找到科学解读吗?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网络口头禅,而且迭代的速度让人惊讶。近一年来,网络上总能听到“我emo了”这句话。从微观上,有人发现从晚上8点到第二天凌晨一点之间,这句话在网上传播的频率会达到一个高峰;而从宏观上,每当一些能唤起人们情绪的日子,比如岁末,“emo”这个词的百度指数会变得特别高。图源
2022年1月21日
其他

读者供稿 | 当幼儿园主任说我家宝宝“有些问题”时

早晨送孩子入园,班主任忽然和我说晚上有空时要说下孩子最近的表现,存在一些“问题”。孩子上的是公立园,30多名小朋友三个老师,没有监控,因为充分地理解老师们的不易,除了在第一学期刚入园时和老师沟通多一些,后来不太好意思打扰。今天班主任说要和我说一下孩子情况,有期待也有忐忑。图源
2021年12月22日
其他

2-3岁宝宝一着急就打自己,怎么办?

很多妈妈反应孩子一生气就打自己,下手还特别重,看的大人心疼。当孩子生气或者有其他负面情绪的时候,打自己、咬自己都是攻击性行为的表现,只不过攻击的对象是自己。愤怒是人的基本情绪之一,在孩子2岁前就会出现攻击性行为,并在0-6岁的阶段逐渐增加。4-5岁时孩子攻击性行为的高峰,之后会逐渐减少。图源
2021年12月15日
其他

为什么在关系中你不愿意改变?

毫无疑问,在成年之后,婚姻成为了人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即便是某些人口口声声以事业为重,但是婚姻依然紧密地影响着其认知、行为以及人生下半场的发展。然而这毕竟是两个复杂生物体的结合。大到价值观,小到处理一件事的方式,双方不仅有着自己的风格或原则,而且还会对另一半产生不同的评价和期望。而在意见相左,甚至产生冲突时,很多人总会下意识地期望对方去改变。当然,如果真的是自己错了,也会有自我调整和改变的想法。但我们经常会发现,“改变”,似乎不是一件容易的容易的事情。很多时候,对方不想变,自己也不想变。那么为什么人们在关系中那么不情愿去改变呢?图源
2021年12月3日
其他

安全感的建立是自己给自己的吗?

原生家庭这个词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那么什么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是指,区别于个体成年后所组建的新生家庭,是指个人出生后被抚养的家庭,是个体情感经验学习的最初场所,在这个环境中,个体开始最初的生理、心理、情绪情感层面的学习[1]。图源
2021年11月19日
其他

焦虑的你是如何影响亲子关系的?

pexcels父母的教育焦虑会给孩子传达“学习很重要”这个价值观,会引起孩子的焦虑和思考。但并非所有的焦虑都是有害的。焦虑和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成倒
2021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