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出生开始,大脑已经准备好发展自控力了?就差1个关键培养孩子自控

小怡 怡禾心理 2023-10-13


本期怡个“心”词,教会你一个新的心理名词“自我调控能力(self-regulation)”。告诉你孩子为何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和情绪。



部分家长朋友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会面临这样的情景:孩子明明已经上小学了,还要爸爸妈妈好声好气的劝他乖乖写作业(或者吃饭的时候别乱动),有的时候劝了还是不听话,东跑跑,西跑跑,一会开小差,一会玩玩具。


爸爸妈妈急坏了,忍不住指责孩子,孩子就会开始又哭又闹,把爸爸妈妈搞得一点办法都没有。


其实,以上的情景都跟孩子的自我调控能力息息相关,有一定自我调控能力的孩子可以有稳定的自我知觉,也可以将自己看作一个独立、自主、能指导和控制自己行为的人。


自我调控能力不仅影响着孩子的自律,也影响着孩子的情绪稳定性


而孩子的自我调控能力是需要父母后天的培养的,自我调控能力不是很强的孩子也能在父母的帮助下得到改善。


为了明确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调控能力,我们首先要了解它是如何对孩子产生影响的。


自我调控能力的重要性


孩子调节情绪状态和情绪反应的能力会影响到他们的家庭、同龄人、学习成绩、长期的心理健康,以及他们在复杂世界中茁壮成长的能力[1]。自控力的发展是贯穿了一个人从童年到成年整个阶段的。


随着孩子的成长,自我调控有助于他们:


1

在校园生活中的良好表现:例如,提升听课时的专注力。

2

用正确的姿态面对社会:自控力也包括了设置界限和控制冲动的能力。

3

与同辈相处的能力:包括需求的表达,学会分享,以及表达情绪。

4

更好的独立性:自控力让孩子有能力对自己的行为做出适当的判定,并顺应新环境发展出自己的表现。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调控能力?[2]


在了解了自我调控能力的重要性后,很多家长就会焦虑——那我该如何帮助孩子培养自我调控能力呢?


黄贝尔心理师在文章怎么让孩子自律?谈谈孩子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中提到:


从一出生开始,人的大脑已经准备好发展自控力了。然而,就像识字或数学一样,如果没有环境的支持,这种能力就不会得到实现。


发展自我调控能力需要有环境的支持,以及来自于父母的直接指导和演示。所以我们需要为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在孩子的童年,主要照顾者(父母)对发展特别重要。孩子依赖父母创造一个安全的、有教养的和有着适当激励的环境,以便他们能够探索周围的世界。


所以,如果父母自己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较差的自控能力,不能为孩子展示出一个独立、能为自己负责任的人是如何解决问题的,遇到情绪就随意发泄,孩子也非常容易学习到。


反之,如果父母拥有比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会冷静、果断、独立的处理事情,孩子也会从父母的应对方式中学习,形成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


图源丨图虫创意


1. 为孩子做出良好的示范和引导


我们应首先指导孩子,做出示范,然后为孩子提供所需的支持,引导孩子慢慢学习自我调控的能力。


比如,当六岁的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我们可以:


● 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并尝试疏导情绪:“宝宝,你此时此刻是不是正在处于愤怒的状态,爸爸/妈妈理解你的情绪,你要不要试着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几个深呼吸,平复一下心情?”


● 在安抚好孩子后,和孩子一起复盘,指出孩子可以改善的部分:“宝宝,你看,你对弟弟发火是不是伤害到了弟弟的感受?这样可能会让弟弟心里很难过,也不知道该怎么跟你相处,但是如果我们在生气的时候能意识到自己有情绪了,然后用不会伤害到别人的方法表达出来,是不是会更好?”


● 教孩子用不伤害到他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比如我们可以跟孩子说:“如果是爸爸/妈妈遇到这样的情况,可能我会跟那个让我不舒服的人表达:‘你这样说让我感到很不舒服。’”并且可以用情景再现的方法为孩子示范。


2.对孩子的自我调控行为做出赞许


当孩子尝试控制自己并且成功了(成功让自己冷静下来没发脾气,或者耐心的写作业等)我们要适当的表扬孩子,比如,我们可以在孩子安安静静的写完一门作业的时候表扬孩子:“哇,宝宝,你好棒哦,你是很有能力的,很有自控力的,我看到了你的进步,我为你感到很骄傲。”


表扬和爱的抱抱能够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并促使这类行为再次发生。


图源丨图虫创意


3.当要求孩子停止“游戏”的时候,要做到提前告知和耐心


很多缺乏自我调控能力的孩子都有的共同点就是情绪不稳定[1],不想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当家长要求孩子别再玩玩具了,快点过来吃饭。


这时,孩子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我喜欢玩玩具,所以我不想去”,而当父母菜都做好了看到孩子还在玩玩具,走到孩子旁边叫孩子过来吃饭,孩子往往又会跟父母发脾气,觉得父母在强迫自己。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爸爸/妈妈在做饭前就告诉孩子:


“宝贝,爸爸/妈妈现在准备开始做饭了,大概一个小时后就要准备吃饭了,这一个小时你可以玩玩具,但是时间到了爸爸/妈妈希望你可以过来吃饭好吗?等吃完饭后,爸爸/妈妈陪你一起玩玩具,爸爸来扮演你的小恐龙,妈妈来扮演你的小猫玩偶。”


孩子这时候既有了一个心理准备,又得到了爸爸妈妈的关爱和耐心,往往更加容易听爸爸妈妈的话。


当孩子听话的行为发生的越来越频繁,我们的表扬和鼓励就会不断强化这样的行为,孩子慢慢的也会不需要表扬和奖励,自己也能做到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时候自控能力就有了新的提高。



最后,小怡希望各位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时刻记得,孩子其实就是父母的投射,我们选择了将这个可爱的生命带到世界上,就肩负着带领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的责任。育儿不仅是育儿,更是育己。


小小的一个“心”词,其实和很多知识点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大家有其它想看的内容都可以留言给我们,怡禾愿和各位家长们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Li, P. (2022, June 28). Emotional Regulation in Children | A Complete Guide. Parenting For Brain. https://www.parentingforbrain.com/self-regulation-toddler-temper-tantrums/

[2] 劳拉·E·伯克, Laura E. Berk, & 陈会昌. (2014). 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从0岁到青少年.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相关阅读

如何帮助孩子认识和调控情绪
想给孩子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奈何竞争太激烈

专业校对:黄贝尔心理师

责任编辑:蒋润慈

图片排版:汤銮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