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健康的自尊?
上一篇我们在《孩子太好强,是因为自尊太强吗?可能正相反》曾经聊过,自尊是在孩子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并且在成长的各种经验、互动中理解自己的能力、价值、控制力逐渐形成的。
当我们看到一个小学中高年级的孩子,或者是中学的孩子因为对自己的能力不确定或者低下,总担心自己做得不好,担心自己不被喜爱和接纳而表现出敏感、焦虑、过分担心、总是贬低对方、退缩等表现的时候,这通常是长期互动下的经验累积。
那么,在这些各种观点形成之前,是会有非常多日积月累的互动下“告诉”我们的。而这些经验,和身处的语言环境有非常大的关系。
A场景:又没洗手就吃东西?!真是不讲卫生!
B场景:东西太香忍不住了?我们一起去洗手再吃
....(洗完手回来)嗯,洗手再吃就是个会照顾自己的大哥哥!
当孩子反复体验类似A场景的时候,我们就会听到ta后来这样说:我是不讲卫生的。
同样的,如果这些类似的话充斥了孩子的成长互动环境,ta可能就会这样认为:我很笨、我什么都不会、我连卫生都做不好其它就不用说了、我很糟糕...哪怕ta可能成绩优异,外貌出众,完成了又难又出色的任务。
当孩子反复体验类似B场景的时候,我们会听到ta这样说:我是棒棒的!我可以自己收拾东西!我的语文不好,但是我的数学好!我虽然成绩不好,但是和我的能力相当。
知道自己的能力好与不好的地方,并且能够很好地接纳,自信和客观,不妄自菲薄。
图源丨图虫创意
怎样说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认识和理解自己的能力,对自己有客观积极的评价呢?
No.1
用良好的态度和孩子沟通
和孩子说话的基本态度会决定我们说出的话的力量。
两个人或者更多人在一起,对方说的话是否诚实可信,并在这个过程中感到被接纳、肯定和鼓励,很多时候是在说话的语气、表情、动作、神态等感受到的。说话时的全心全意、诚心诚意、用心聆听,体验在行动上:
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真诚并全心全意,看着ta 的眼睛说话。跟随孩子的带领、站在ta的角度上看到ta的世界,了解ta的需要和想法。
No.2
和孩子说话有礼貌,不随意打断
家长在和孩子说话的时候,应该等孩子把话说完,使用礼貌用语。
不建议家长做的是:
① 在孩子没有说完话就显得不耐烦和打断ta的说话。
② 在孩子说话的时候因为吐字不清、语句不合适等原因立马暂停和教育。
③ 在孩子说话的时候做其它的事,显得漠不关心或者忽视、贬低ta说的话。(“求求你别再说了!这是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值得你这样大惊小怪地和我说?”)
④ 在孩子和其他人说话的时候随便打断。
建议家长做的是:
① 在孩子跟自己说话时保持积极的注意和回应
② 耐心听完孩子的说话
③ 示范积极倾听,这包括:
● 说出对孩子感受和想法的理解:“这个做法看起来真是不合适。”
● 重复孩子说的话表示正在听:“嗯,宝贝和妈妈吃了喜欢的雪糕。”
● 使用开放性提问引导孩子继续说,例如:“后面发生了什么?能再和我多说一点吗?”
当面临确实需要打断孩子的情况时,家长需要和ta提前说明、或者等ta说完这句话,同时表示抱歉,告诉ta会在自己能够专心的时候再听ta聊、或者谈这个话题,并且对孩子的参与和帮忙表示谢谢和肯定。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配合身体动作专注、点头、摇头表示在倾听和回应,就像我们在和合作对手沟通一样全神贯注地交流。
图源丨图虫创意
No.3
说出客观的情况,即就事论事
尤其是当和孩子因为事情出现冲突、或者希望引导的时候,以第三人称说事。例如:“这个事情..……”不要把事情都归根于人的身上。
场景 | 对人 | 对事 |
孩子不小心把桌子上的颜料弄到地上。 |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省心?你怎么这么麻烦?真是个讨厌鬼! | 有时候放在这里的东西是比较容易掉下来的。 |
力力拿了所有的棒棒糖。 | 力力真是自私! | 所有的棒棒糖都被力力拿走了! |
No.4
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去描述行为
我们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跟着孩子的引导,看到孩子努力的过程,通过语言理解自己的能力,不以大人的期待来评判对错好坏。这包括使用陈述句、陈述行动和行为、陈述良好结果、陈述积极的状态。
使用陈述句 | 宝贝可以自己穿衣服/扣扣子/拉拉链。 |
陈述行动和行为 | 宝贝一起收拾,妈妈打扫就快了! |
陈述良好结果 | 你可以坚持爬到山顶! |
陈述积极的状态 | 你可以保持安静看书3分钟! |
No.5
使用有效表扬,肯定孩子、让孩子感到鼓励
大家现在越来越能有意识地表扬孩子、肯定孩子,“你真棒!”、“你真厉害!”“做得真好!”类似这几句话的肯定。有些时候,使用这些话表扬确实会更容易,如果我们可以说得有选择、更具体和正面,那么更有助于培养孩子积极的自我认知。
相反,在孩子做得不好的时候使用原来做到的好的地方,以及在孩子没有做出适宜的被肯定的事情时使用表扬,孩子并不能够清楚自己足以受到肯定和正面的地方,也可能把表扬变成诱导孩子的工具、或者错误识读自己良好的地方。
例如:
1
情境一:孩子正在玩玩具不愿意吃饭,奶奶一边哄说:“我们宝贝吃饭最棒了!来!”孩子笑了一下。张口奶奶就把饭喂进去。奶奶继续哄:“嗯,真棒真棒!”
2
情境二:孩子正在画画,颜色涂出画框着急的大哭,妈妈说:“没事没事,前面这里都画的很棒的,等一下这里也可以画的很棒的!”
图源丨图虫创意
● 在情境一里,孩子会容易分不清楚大人的“棒”是指吃饭棒还是边吃边玩、张口吃饭棒。事实是这个行为可能是矛盾的、甚至大多场合都会受到质疑的。那孩子也会在这些矛盾中发现自己这个事情可能是有点糟糕的。
● 在情境二里,我们看到妈妈期待在孩子感觉不好的时候看到ta好的时候,期望孩子情绪快快好一些、重新投入到活动中,然而孩子当下的感受就是不好的。(前面都画的好,就这里画不来,糟糕透了!这里没有画好就不棒了!)
培养孩子积极的自我认知,是需要有选择的、具体的、正面的,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感知到自己的能力、价值和意义,强调客观(对事)、对环境和人物的积极影响(好的感受和良好的影响或者意义)。流露自己真心的感受和发自内心的肯定。
以这个画面为例:5岁的安安正在家里轰轰烈烈地打枪,爸爸手机响起、看了一眼安安后皱了一下眉头走入房间通话。
安安看到爸爸皱眉头、还做了个轻声的手势,拿出涂色卡和彩笔画画,然后用红色、蓝色、黄色的画笔涂色。涂了半个小时,终于填完了小猫。满足地让妈妈看看。
//
●赞赏孩子的能力:你可以用三种颜色填色。
●赞赏孩子的状态:你画画的时候安静、专注又用心。
●赞赏孩子的行为对环境和/或人物的积极意义:
画画的时候家里就安静了。安静的时候爸爸可以轻松地聊电话。你能照顾讲电话的爸爸,让他有安静的环境通话。
●把成功归于孩子自己的能力或者努力:你能坚持画,最后画完了小猫!
●把行动和孩子自身的愉快经历放在一起:画完了小猫真满足!看来宝贝真喜欢画画!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表扬是当下、及时的反馈,同时是实事求是的客观反馈。
培养孩子的健康自尊,说话是门艺术活和技术活,需要我们用心、花时间和孩子在一起,用合适的语言做肥料,用时间加以灌溉。
如果你有心理方面的疑问,可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进入顾莉萍医生主页进行预约,专业的心理医生会为你解答~
相关阅读
专业校对:儿童心理科王馨医生
责任编辑:蒋润慈、郑清湄
封面图源: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