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二舅的生活哲学:用全然接纳打败内耗

赵今朝 怡禾心理 2022-08-10

二舅坎坷的人生经历和“从不回头看”的生活态度感动了很多人。


由于疾病导致残障却依然用颠簸而无比稳健的步伐向前迈进的二舅,正如【谭谈交通】里的“富贵”大爷,失去了父亲、母亲、妻子和孩子后,仍然乐观而坚定的向前看,向前走。


发布二舅视频的作者说的那句话重重地落在了我们的心上:他们脚下的路,一定是通往“胜利”的,因为幸福就是我们所有人都憧憬的最大“胜利”!



内耗是什么?

内耗,本意是机器或其他装置本身所做的内部消耗,而没有对外做功、对外产出。


内耗的最早出处大概是1984年10月25日《文汇报》上的社评:“实行这个办法还解决了有些组内长期不团结的内耗问题。” 


后来在网络讨论中大家发现“内耗”似乎切合精神熵(psychic entropy)等心理学概念,广泛用于表达反刍思维(thought rumination), 也就是反复不断地思考,产生很多负面情绪,却无法解决问题和缓解负面情绪。


而我们常说的精神内耗,本质在于我们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对未来还没有发生的事情和已经过去而无法改变的事情上。


对于过去,我们沉湎于某个心结无法解开、一遍遍质问“这凭什么发生在我身上”,“我本应该拥有...”。


对于未来,我们陷入无法控制的自我怀疑,与强烈的不安和焦虑中,一遍遍的思考“万一...我该怎么办”,“我怎么努力也没办法...”。


这种思维方式就像一个无限符号的两端,一端是未来,让我们辗转难眠的为它焦虑、恐惧、不安和担忧。


另一端是过去,让我们为它懊悔、愤懑和生气。我们不断地在这两端循环,耗竭着自己的能量和情感。


而最容易引起精神内耗的恰恰是生活中的那些苦难:如果我们是“二舅”,我们可能会把余生花在怨怼造成残障的村医上,陷入“我这么聪明却不能得到继续受教育的机会、不能享受时代的红利靠技术发家致富、不能得到想要的爱情婚姻、为了照顾母亲放弃了很多机会”的思想旋涡中


这其中每件事都是:不是我的错,我却要留下来承受后果和痛苦。


可是当我们把精力和情绪耗竭在“凭什么...”、“我本来可以...”的时候,我们已经看不到此时此刻的生活,看不到眼前的人、事、物了。


图源丨图虫创意


可是生活其实是在每一个当下啊。


二舅恰恰用他的人生智慧告诉我们,他的注意力永远在于我当下可以解决什么问题,我可以修复什么东西,我可以爱什么样的人,我可以为谁付出,我可以怎么样改善我的每一个当下。


二舅的人生哲学洽和了辩证行为疗法(Dialectical Behavioral Therapy, DBT)中的“全然接纳”(Radical Acceptance)的概念。



全然接纳的概念

面对痛苦又已经无法改变的境遇,我们到底有什么选择呢?其实辩证行为疗法(DBT)告诉我们只有四个选择


1

解决眼前的问题,要么改变情境,改变不了就顺其自然,不去理会它。

2

如果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你可以改变对境遇的情绪感受,不那么生气、焦虑,这样的话就算问题继续存在,痛苦的情绪也会减少。

3

承认无法解决问题,也无法改变感受,但是甘愿全然接纳这个状态,这么做能让你释怀,痛苦也跟着减少。

4

你也可以留在痛苦中,让自己身在咒骂、难过、懊悔、纠结中;甚至大吵大闹来让事情变得更糟。


大多数人可以做到选择一、二、四,但三是最难的,二舅却做到了。


图源丨图虫创意


什么是“全然接纳”?

接纳过去和现在发生的事实,以及对未来的合理预期。

例如,“他已经不爱我了”,“找到完全符合我期待的岗位可能性很低”,“父母说了一些伤害我的话,把对其他事情的情绪发泄在我身上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接纳一些夸大、偏激的想法,例如“再也不会有人爱我了,我会孤独终老”,“我再找不到工作这辈子就完了”,“我恨透了关于父母和家庭的一切”。


接纳不是每个人都有无限可能,我们就是会受到各种限制环境的桎梏。

二舅在课业、木工上的触类旁通和天赋异禀总让我们遗憾到:要是他有机会受到高等教育、走出乡村,那他一定会有很多创举和做出对社会的贡献。


我们自己的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如果高考再高十分,哪怕五分,我一定会..” 产生类似的幻想。


可现实是我们都会受限于自己的先天生理条件(性别、身高、健康等),后天家庭和社会环境(出生的年代、父母的能力等),甚至我们过去的抉择(例如当时如果回到家乡就会不一样、初中时如果好好学习...)


其实大家都知道,心想事成是童话中的结局,天赋一定被发掘是好莱坞电影中的情节。


接纳痛苦是人生的一部分,如果要完全没有痛苦才觉得开心、有意义,那么可能没有几个人过着快乐的生活。

我们往往比较容易看到自己生活中的不顺和苦难,而感觉他人的生活都像社交媒体中展现出来的那样无忧无虑,可现实并不如此,我们“不完美的”生活中其实也有独特的意义、乐趣、平静和感动。


执着于咀嚼过去的痛苦和不甘心会让我们看不到现在的美好。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主人公安迪被冤枉杀害了妻子和妻子外遇的情人,如果他一直活在被冤枉的不甘心之中,他永远不可能开始计划如何越狱,并一步步的实现这个计划。


渴望知道事情的原因是人之常情,会给我们一种确定感,但很多事情的发生就是各种因素的叠加,甚至是纯粹的巧合,碰巧轮到的人倒霉,这也是我们需要接纳的。


接纳接纳本身。

意识到上面三点并不是屈服于现实而不去挑战和改变,更不是认同甚至赞美苦难。


接纳,恰恰是我们认识到事情就是发生了,我用我的全部身心去接受这个现实,不再挣扎着想说不该让我遇到这种境遇,然后看看下一步我可以做什么。


辩证行为疗法(DBT)里常常用的一个比喻是,如果你已经困在一个房间里,到底是闭着眼大哭、捶胸顿足地说“为什么把我关起来”呢,还是打开灯睁开眼看看房间里有什么、怎么逃出去呢?


图源丨图虫创意


打败内耗的小方法

那么,怎么才能不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内耗之上呢?怎么才能真正接纳呢?


我当然希望这篇文章中关于“全然接纳”的概念给你一些启发,意识到自己到底有没有接纳、不愿意接纳的是什么。


此外,给大家两个小方式,可以尝试一下。


01

一个叫做不粘锅思维,也就是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一只质量很好的不粘锅,而自己很多的焦虑、烦心都像是不粘锅里的一只荷包蛋。


它滑过来过去,既可以到我们注意力当中,又可以滑出我们的视野范围之外。


02

你也许觉得这很难做到,那么你可以尝试一下第二个方式。


我们很多时候有一种对焦虑、担忧和负面情绪上瘾,一件事情结束了,我们又找一个新的事情来烦心。


可是生活除了那些烦心的事儿,还有很多美好的让人平静、愉悦、兴奋的时刻。


我鼓励你像一个海绵一样,充分拥抱和吸吮那些美好时刻所给自己带来的感受,用你的所有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和整个身体去体验这些美好的时刻。


其意义在于,如果我们不能减少消极的情绪,那就多一些积极的体验去丰富生活、稀释痛苦吧!


最后,我们想说的是——接纳不代表认同和美化,而恰恰社会需要我们“不平则鸣”,认识到不公平的事故给自己造成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众人拾柴,发出我们的声音,付出我们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也包括我们自己)避免被不公平的对待,让苦难更少的发生。



如果你有心理方面的疑问,可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进入赵今朝临床心理学家主页进行预约,专业的心理学家会为你解答~


参考文献

瑪莎·林納涵. DBT技巧训练手册[M]. 台湾:张老师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15.

相关阅读

安全感的建立是自己给自己的吗?

那一瞬间,我为什么会如此不耐烦?


医学校对:黄贝尔心理治疗师

责任编辑:刘斯雅

封面图源:图虫创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