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收集自己的理财书单
理财话题中,最常见的问题,除了「该买啥?」这个必问的问题以外,排名第二的当属「推荐几本书呗」。常言道「高人指点、贵人相助、友人相帮」,书作为最容易获得的知识来源,不就是我们每个人身边的高人嘛。
周末参加当地的读书会分享,组织者没有让大家分享自己的书单,而是建议大家着重分享的自己收集和整理书单的过程和思路,给了我不少启发。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整理书单的思路比书单本身更有意义。于是乎,我把自己分享的内容在这里整理了一下,欢迎大家随时交流。
先简单罗列一下我个人对于找书的几个看法:
「从 0 到 1」还是「从 1 到 100」?
如果有人说「我觉得理财很有意思,也很有用,可以一直觉得无从下手,不知道该怎么学习」,那么实际的潜台词其实是——「理财好像有用,不过我不想学」。如果真的感兴趣,就总能够找到通向终点的道路,这是个「从 0 到 1」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只能是自发的,外力基本帮不上忙。
书的作用其实更像是一种外力,着重解决从 1 到 100 的问题,可以让我们更加精通更加熟练,让我们提高效率。但是如果没有「从 0 到 1」,没有兴趣和动力,自然也到不了 100。所以,我们也应该正视书的局限,书不是万能的。
PS:插一句题外话,这让我想到了投资的一个现象,根据基金行业的统计,过去十年基金的平均收益超过 10%,但是基金投资者的平均收益却是负的。能不能赚到钱,并不取决于投资的产品,而更多取决于投资人本身,是也是一种「从 0 到 1」的问题吧,0 乘以再大的数,也还是零。与其去寻找各种工具、方法,不如从自身找原因。
多向大师学习
大师有很多优点,除了直接生产内容,还会经常推荐其他大师。我注意到,大师的书中都会推荐一些其他牛人的作品、启发和帮助。这对于我们扩展知识源有很大的帮助。
比方说,巴菲特本人不但每年写「致股东信」,分享自己的观点,还会经常推荐一些大师,比如他说自己是「85% 的格雷厄姆 + 15% 的费雪」,这不就又找到两位大师嘛。
经典永不过时,至少在理财投资这个话题上,其实没有新鲜事,几十年前能用的,现在也依然能用。不要因为大师老了,就觉得大师的观念不实用了。2000 年时,巴伦周刊抨击巴菲特,封面是「沃伦,你肿么了?」,因为当时巴菲特不不参与科技股投资的热潮。最后,巴伦周刊被狠狠打脸。
什么样的书单更值得看?
个人推荐的书单,优于平台或者多人推荐。个人推荐书单首先要有个人名誉的背书,如果推荐的书单太烂会被骂,出于心理压力,会对内容更加负责。相比之下,如果是以出版社或者某些平台的名义推荐,看起来名气大,其实作者并不一定会对内容质量负责,因为利益错配,内容不好,大家会骂平台,而不会直接骂到作者。
推荐人的领域要和书单内容适配,如果是出版社推荐的投资书单,我就觉得参考意义不大,出版社又不做投资,隔行如隔山。
优质书单的推荐书目通常不会太多。网上有些推荐的什么投资必读书单,动辄两三百本。看这种书单还不如直接去翻出版商名录了。相比之下,对于特定领域,大师们推荐的书单一般都不长。(有些传记后面的推荐书单不指定领域,针对性较弱,所以也比较长)
我的书单整理思路
在理财投资这个偏实用的领域,找书其实并不难。因为这类书籍的内容都不可能是 100% 原创,必须涉及到引用他人的观点和书籍,所以实际上是很容易发散的。相比之下,文学领域可能就要难一点,不过作为工科狗还是不要聊文学了,以免说错话打脸,😑。
第一本书不要太纠结
可能大家对于「第一次」比较敏感,觉得入门很重要不能错了、偏了。不过在我看来,第一本书只是漫漫长河的一个很小的出发点,核心不是树立观点,而是入门——了解各种可能性和名词。所以说,不用太担心,根据心情或者知名度选就好了。
关于财商,我读的第一本书和很多人都一样,《穷爸爸富爸爸》。作为理财届当之无愧的第一畅销书,《穷爸爸富爸爸》是很多人的入门书籍(我的德国同事也是读的这本,无国界畅销书)。
大家选择的第一本书通常都是畅销书,因为更有知名、更容易了解到,而且畅销书的内容更加通俗易懂,也因为浅显,所以可以覆盖到更多的方面。作为一个完全的理财小白,可以了解到很多理财的可能性和方法,比如房地产、股票、基金等等。了解这些名词,是开始的第一步,至少有个大概的方向和感觉,不再是两眼一麻黑了。
不过畅销书也有缺点,一般比较浅显而且很少引用和推荐其他书籍,所以不能快速深入某个方向。
畅销书适合入门,以后也可以偶尔读一本,发散一下思路,但是不适合读太多。
选择感兴趣的方向不断深入
读完了畅销书,百度的时候就不会只单调的搜索「理财」两个字了,而是会更加详细寻找的「基金」、「证券投资」等名词了。读书的过程和思维的发散过程很像,比如这样的步骤
看理财畅销书知道了「股票」投资(当然啦,不看也知道);
了解股票投资,知道了「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两个流派;
看基本面分析又知道了「价值投资」;
看了价值投资又了解了「估值」的重要性
。。。。。。
总之看书就是这样,只要开始了第一本,就不愁下一本读什么。不过倒是书单越攒越多,永远也读不完比较闹心,越学习越发现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太多。
了解两个对立面
读过几本书以后,其实对于这个领域的知识就有个大概的了解了,不敢说深入,但是几个主流的思想还是很容易知道的。这个时候,罗胖(罗振宇老师)的一个建议非常有用,读这个领域中最为对立的两个观点的经典。
就证券投资来说,无非是「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两个方向,两大流派吵吵了一百来年,也没个结果。因为其自身都有道理,都是有理论基础的。这个时候就可以去找来「技术分析」的鼻祖《道氏理论》和《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的《证券分析》来看(这几本书也都是爷爷辈了,但是依然有效)。
我最初的就是在这个问题上吃过亏,过早的下判断,就全盘否定了技术分析,而没有考虑其背后的理论基础。事实上,只有了解了正反两个观点,才能更全面的看问题。
读书过程注意收集
不懂的名词,百度一下,有时候会发现一片新天地;
引用或者推荐的其他书籍,能在自己书中引用的观点,通常都是非常有含金量的,不然怎么会浪费自己的纸张给他人做广告呢 😆;
另外,可以留意一下新闻中对于大师们的访谈,一般主持人收尾时都会来这么一句「那么您有什么比较好的书籍推荐给大家呢?」,重点就来了,这种对于访谈内容而特定推荐的书,质量往往都很好。
对我而言,读书对于理财投资,就像吃饭对于生活一样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觉得身边的高手并不好找,有高手指点是幸运,没人指导是常态。但是换个角度,每一本书不都是一个高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