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服务和工具越来越完善,为什么还要花时间自己学习?
摘选自我的「理财投资新手的操作指南-后记」(有修改),点击文章末尾的「查看原文」可以阅读原文。
现在互联网金融和人工智能如火如荼,总会给人一种无所不能的错觉。智能投顾的广告铺天盖地,用机器人取代人力好像也就是明天的事,个人理财也变得越来越容易、越来越低门槛了。
但是,这些工具到底能不能代替我们自己的思考和决策?如果能,那么我们到底还有没有必要自己学习呢?
真正决定投资收益的不是投资工具,而只能是你自己。
在《您厉害,您赚得多》中看到一段很触动的话,大意是「过去十几年,中国整个基金行业中基金的平均收益要超过 15%,而投资基金的基民平均收益却是负数」。
这是我最近想明白的一个道理——赚钱的不是工具,而是人。一个不懂市场、不懂理财的人,就算拿着上好的工具,很可能依然赚不到钱,证券市场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所以说,不管工具再先进、再好用,没有一个懂工具的人,依然发挥不了作用,这是自主学习最大的意义。
这是一个比较尴尬的现实,即使拥有一个可以长期正收益的投资工具,最终决定收益的还是投资者自己。如果只是一味的追涨杀跌、从众投资,很难实现很好的收益,反而不如什么也不干来的收益稳健。
越是大家预期一致的时候,越是风险或者机会的时候。
对于大多数的事情,大家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都能很好的推动事情的进展。但是对于证券市场,一切却截然相反,越是大家观点一致的时候,越是市场危险的时刻。
教程更新的那段时间,市场行情还很给力,几乎是单边上涨。当时一种预期越来越普遍——美股是慢牛,会不断上涨。我曾看到这样的留言,里面多次提到「不会跌」、「长期持有」等字眼,就隐隐觉得不对。果不其然,几个月以后美股开始进行大幅度调整,现在还在震荡之中。
对于这些新兴工具也是一样的道理,越是大家一致看好的时候,反而越要留心警惕。
投资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事件。
很多人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如果……就好了」或者「……就赚他一笔」,实际上就是把投资这件事看做了一件事,而不是一个完整的过程。理财的工具虽然能够在「一个事件」这个问题上帮助我们,却不能代替我们走完整个过程。
比如「为什么要投资」、「如何获得投资的资金」等关键问题,理财工具并帮不上什么忙。
如果把一件事分成「从 0 到 1」和「从 1 到 100」两个阶段,那么自己的学习和努力就是「从 0 到 1」的过程。而外在工具只是提供一个加速,「从 1 到 100」,帮助我们快速发展。而如果没有初始的 1,即使加速再多倍,也依然是零。
工具没有办法帮我们坚定内心。
投资本质上也是一场心理战,从教程开始更新时的市场景气到现在的市场震荡,市场和各位投资者的心理也经过了一轮小的起落。从开始时的慢牛,躺着赚钱,到后来的各种“意外事件”导致市场下挫。也经历了身边朋友们从看好市场、喜欢理财(主要是因为赚到钱了),到怀疑理财、重新思考人生(赚的钱又亏回去了)。
投资者在不同的投资环境中,常常会出现心态的大起大落,从乐观积极持续看好,到悲观消极,甚至离开市场。心态的变化其实还是源于认知的不足,而工具类产品并不能在本质上提升认知。当然,仅凭一两篇教程也并不能够实质性的提升这种认知,我们依然需要不断的扩充知识,不断的学习。
在市场下落的过程中,其实大家普遍都会亏损,只是区别在于有些人思考、反思,继续学习,获得新的认知,完善自己;而另外一些人会选择放弃,退出市场。
所以说,工具再强大也终究只是工具,更多的是辅助加速的功能,而不能越俎代庖代替我们的思考和决策。不管工具多么厉害,我们也不应该疏忽自己的学习过程。好的工具固然重要,但是如果由于自己的局限没能好好使用,也很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