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卖房回二线,我财务自由了

也谈钱 也谈钱 2021-03-26

这个例子来自我本科时的学长,有三个关键词你们会很感兴趣,房子、回二线、财务自由。连起来就是,「卖掉一线房产,回二线去,我财务自由了」。

我这学长本人是能力很强、一线打拼比较成功的那种。而且赚得多、花的少,工作这些年一共攒下了 500 万本金和一套房子(现在市场价也差不多 500 万)。以他现在的节奏看,再干几年在一线城市财务自由也是迟早的事。

他自己本来也是打算在一线再拼个几年,但是正好赶上这一波疫情,心态就发生变化了。生活里不可预测的变故太多了,可能是健康、可能是职业,想赚更多是没有尽头的,指不定哪天就倒在路上了。所以这段时间他就在盘算着回二线的事,正好我自己一直研究投资和财务自由,就和他一块算了笔账。

……

对于有房一族而言,从一线回二线就是个纸面财富变现的过程。

回二线,卖掉它现在这个房子,买个更大的户型,要价 200 万,现在这个房子市价大约 500 万。回二线相当于一下释放了 300 万的现金,可支配资产从 500 万直接暴涨到 800 万。

把这 800 万分成两部分,300 万用来投资稳健投资,500 万用来积极投资。

稳健投资两个选择,省心的债券投资,或者麻烦一点但是灵活的资产配置。后来他决定选债券基金,省事儿,还是想把精力放在工作和家庭上。这 300 万资金按照 6% 的年化收益,一年有 18 万的现金流,这就已经覆盖了他家的全部生活开支。

剩下的 500 万分散投资到指数基金、主动基金中,先不看增值收益,就看最稳定的股息分红,一年大约 3% 的分红比例,又是 15 万的现金流。关于股息我之前写过很多篇,对于高净值人群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优质的收入来源,现金流稳定,更重要的是持续增长。在主流资本市场里,股息的增长幅度都是跑赢工资增速的。

债券+股息就是每年 33 万的现金流,几乎是他原本生活开支的两倍。

更关键的是这份收入下有保底上不封顶,熊市的时候用债券和股息,保底有 30+ 万;牛市的时候爽歪歪,一年在多赚几十万不在话下,奢侈点的消费也完全负担得起。

这么一算,就妥妥财务自由了。就算回二线开启躺尸模式,天天宅家里也是躺着赚钱。闲不住再去找份相当的职位,跟以前工作的心态和生活质量也大不一样了。

过去这十多年财富不断向一线城市汇集,但是这些财富大多被锁定在房产里。很多人都只是纸面富豪,看着净值高,但是手里可支配的现金流其实很小,有的甚至还要倒贴。回二线去,房子更大更舒服,房价更便宜,可支配资金也更多了。

  • 在一线,15 万被动收入,刚需户型。

  • 回二线,被动收入翻倍到 33 万,房子面积再加 50%,生活质量不要高太多。

到底要不要回二线?

理性分析做数学题,前景很光辉。但卖房毕竟不是小事,真踏出这一步并不到,回二线这个决定很多人也挺不理解的。大伙最舍不得的就是一线的资源,工作、教育、医疗方方面面。

关于这个问题我也问了他的看法,作为结尾给转述一下,认同与否大家自己做判断。

……

资源够不够关键看人生状态,打拼奋斗阶段资源越多越好,但是越往后对资源的依赖就越小了。更重要的是,我觉得自己已经开始从打拼状态往守财状态转换了。

打拼和守财是两个逻辑,我现在小有财富了,年龄上虽然 30 出头还算年轻,但是越往后肯定越拼不动。

放在 10 年前,我一年轻小伙,身强体壮,又没钱,没啥可输的。要钱没钱,身体年轻又抗造,大不了失败了再来呗。

但是有钱以后就不一样了,越往后越输不起。本来觉得维持现状应该问题也不大,但是这一波疫情以后发现生活中潜在的风险太多了,总觉得钱没赚够,指不定哪天就倒下了,还没来得及享受生活。

不论是身体上还是金钱上,一旦出意外赔回去再想翻盘可能性就小得多了。而且还得多为家人考虑,以后还是想多陪陪家人孩子,二线的生活质量会好很多。

有的人生活像过山车,大赚大赔,赚过很多钱不收手最后又赔回去了。虽然可以很硬气地说「毕竟我曾经很有钱」,但是,我不想这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