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必须得稍微拉你们一把了

也谈钱 也谈钱 2021-03-26

前段时间知识星球里有条提问让我特别有感触,这涉及到了一个家庭投资理财中特别常见的问题——如何放权。决定把这条问答扩写一下,作为福利分享给大伙,希望能帮到更多的读者,踩坑的人实在太多了。

提问原文(有改写):

也大,我目前在投资上主要参考你的躺赚体系,觉得思路很好。看到主动基金这一块的时候,我又去研究了一下现在的几只主动基金配置风格,发现现在主要集中在大盘、中盘,那我是不是应该再增加一些中小盘的主动基金来,让投资变得更加全面?

其实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关于配置,也能引申到大家常问的相关话题,比如基金应该如何买卖、如何估值、如何止盈、如何配置?

我大概总结了一下,发现很多提问里有个底层的假设——这些投资机会都很好,那我再稍微操作配置一下,是不是就能更好了?

有些操作可能确实是有效的,但是传统的主动基金投资或者现在的跟投,现实很可能事与愿违,我们越权了。

投资,得有点放手当老板的气魄

咱先不说自己当老板,就说当员工的经历吧。你们是喜欢放手信任自己的老板,还是喜欢每天来指挥发号施令的老板?

如果你是做技术的,遇到一个不太懂技术的老板却每天指挥你应该如何开发,你是什么心态?(反正我是被折磨地够呛)

如果你是做管理、运营这些与人打交道的工作,遇上一个像我一样的直男技术宅做老板,每天教育你应该如何和客户打交道、建立联系,你愿意信吗?

现在角色调过来了。如果我们选择主动基金或者跟投作为自己的主要投资策略,那么自己其实就是老板,而基金经理、主理人们,不就是我们雇佣的大牛吗?

除非你是自己撸袖子上阵,否则做投资还真得有点放手当老板的气魄,老板该考虑的是什么事?

选择主动基金或者跟投来投资,本质就是建立一种雇佣关系。作为老板,我们应该做的是雇佣比我们聪明的牛人来工作,然后放手信任他们,至于他们具体如何开展工作、如何行动,其实不是我们应该操心的事儿。只要关注结果,关注这些牛人是不是货真价实,就够了。

1 + 1 < 0

投资理财总有一种迷思,这个基金收益这么好,那我高抛低吸、波段一下,收益不就更高了吗?

我们来看个最真实的例子吧。有一定经验的读者应该听说过彼得·林奇,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公募基金经理,没有之一。

1977~1990 年,林奇掌舵富达旗下的麦哲伦基金,在任期间的平均年化回报是 29%,累积收益 2700%。假如你在林奇上任之初买入 10 万,那么等林奇 13 年后退休时,本金能增值到 270 万,13 年 27 倍。

那你们猜猜买了麦哲伦基金的投资者们平均收益是多少?

富达基金内部做了统计分析,发现客户的平均收益是负数。(数据来源《钱:七步搞定终生收入》)

我们心里想的是 1 + 1 > 2,但拿到的剧本居然是 1 + 1 < 0,看到这个统计我都惊呆了。牛人 + 勤快并喜欢指挥的老板,等于价值毁灭。越权,我们勤奋地摧毁了别人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收益。

口头上都羡慕放手不干活的老板,但其实真轮到自己的时候,又偏偏放不下手里的“权利”,总想进去操作点什么。事实已经明摆着了,这事儿可能永远都不会行得通。

有些事儿老板该做,比如募集资本(上班赚钱)、平衡预算记账储蓄)、组建团队(筛选靠谱的主理人)、把握大级别的机会(熊市坚持定投、牛市少凑热闹、不错过确定性的收益机会)但余下的具体细节,也许真的不应该我们操心。

家庭理财,我们需要点当老板的觉悟,找到牛人然后让他放手干活,耐心点儿,学会放权。我自己一直号召大家躺赚,虽然有王婆卖瓜的嫌疑,但我真心觉得躺赚不是懒惰、不是无知,而是一种终极智慧。

最后回到文初那位球友的提问:

问:某主动基金现在的风格集中于大盘中盘,要自己再添加小盘主动基金吗?

答:这只基金不是不买小盘,几年前曾经一度是重仓中小盘的,但是最近几年大幅减仓换到了大盘股,你细细品品。手下大牛辛辛苦苦地减掉了,我们当老板的再操心操力地买回来,到底图个啥?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如果想要自己操作配置亲自上阵,可能最好的选择还是指数基金,把控制权牢牢握在自己手里。

如果选择主动基金,那就从人而不是配置出发,找到靠谱的人(或者机构)然后放心地把投资交给他们,尽量当一个放权不问世事的老板。少干活、多赚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